❶ 收集10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收集10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如下:
1、送龍節。
送龍節是傣族特有的節日,每逢盛世、莊稼好、生活富足時就舉行送龍節。
所謂「送龍」是送祭品給龍神,意為龍神開恩照顧,帶來好日子,所以要報謝龍神。
春節之前,由佛爺出面組織,家家戶戶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將各類物品送到佛寺後,佛寺組織巧匠編扎「龍宮」,佛爺念經、祭祀,把各戶送來的禮物扎放在「龍宮」上。
再次舉行儀式後,把「龍宮」放在竹筏上,讓竹筏在一片祝禱、誦經聲中漂流而去,就算「送」給龍神了。
❷ 中國少數民族有那些節日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
朝鮮族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❸ 少數民族有哪些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有:
1、庫扎節
是雲南省西南邊陲崇山區拉祜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傣歷三月或四月初舉行,為期四五天。「庫扎」是拉祜語,意思是「過年的日子」,庫扎節就是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節日,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從農歷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小年是男人的年,從農歷正月初七到初九。
❹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除了潑水節,至少兩個)
1、三月三歌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歷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
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岩、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
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2、蒙古族的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游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3、僳僳族的刀桿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
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
4、仫佬族的走坡節
仫佬族青年傳統社交節日。又稱坡節、坡會。
坡會又稱後生節。一般在春節期間和中秋節前後擇日舉行。節日里,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
初次相會對唱《相逢歌》,告別時,互贈毛巾、布鞋等隨身帶的小禮物;二次對歌相逢,彼此稱「雙」;第三次相逢對歌改稱「舊」。通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現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賽、下棋等活動內容。
5、藏族的採花節
採花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
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颶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❺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我國共有56個主要的民族,在這些民族中,很多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節日。其中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舊歷新年,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傣族的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
男人節,隴端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東鄉族、回族、塔塔族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三大宗教節日。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怒族主要節日有「吉佳姆」、祭穀神節。滿族有六月六的「蟲王節」,八月添倉節。納西族有火把節、撒拉族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藏族有沐佛節、採花節、藏歷元旦、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雪頓節、白來日追節。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瑤族主要有盤王節、達努節等。佤族有插種節、新米節。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白族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錫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節和西遷節。德昂族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彝族有有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及二月八年節等。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節」。羌族的祭山會最為著名,京族的「唱哈節」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❻ 我國各個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有哪些
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獲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歷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米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借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米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獲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歷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米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借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米
❼ 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節日
那多了去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節日,比如古爾邦節、肉孜節。
❽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我國共有55個主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節日。其中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舊歷新年,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傣族的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男人節,隴端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東鄉族、回族、塔塔族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三大宗教節日。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怒族主要節日有「吉佳姆」、祭穀神節。
滿族有六月六的「蟲王節」,八月添倉節。納西族有火把節、撒拉族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藏族有沐佛節、採花節、藏歷元旦、薩嘎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雪頓節、白來日追節。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瑤族主要有盤王節、達努節等。佤族有插種節、新米節。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
白族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錫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節和西遷節。德昂族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彝族有有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及二月八年節等。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節」。羌族的祭山會最為著名,京族的「唱哈節」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