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在網上向中國教育報投稿
摘要 您好,投稿方式:直接發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即可投稿。
② 中國財經報績效新時代專刊要如何投稿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中國財經報期刊 是採用郵箱投稿哦! 投稿到雜志編輯部 ,它們再審稿 -
③ 中國最新的殯葬管理條例,求助
殯葬管理條例全文(2016最新版本)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五章 罰則
第六章 附則
(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 罰則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④ 怎樣進入殯葬協會
殯葬協會分很多,有中國殯葬協會和各地地方殯葬協會。只需聯系,提交申請,經審核通過即可入會。加入中國殯葬協會則要通過地方推薦!
⑤ 喪葬後的謝帖怎麼寫
具體如下:
1、謝 帖
家父長逝,舉家致哀!長跪不起,逝者不歸。承蒙屈駕弔唁,人子實不敢當,千言難表,萬般感謝!
孤子****** 叩謝
**年**月**日
2、謝 帖
先生(女士)
嚴父謝世,承蒙您的關心和弔唁,鼎力相助。使吾父安然歸山,濃情厚意,吾輩不勝感激。
謹此致謝。
男*** 媳***
孝 女*** 婿***
出現意義
一般而言,遺屬的哀傷情緒若沒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地釋放出來的話,就會郁結成心理與精神之病,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喪親者辦完喪事後,便完全沒有了生存的慾望,成為「心如死灰」者,甚至自殺去追隨逝者,釀成個人生命與社會的悲劇。
中國傳統社會倡導三年之喪,後變革為一年或三個月喪期的安排,等等,不要視為完全不合理,實際上是非常人道的安排。所以,殯葬業要尊重逝者親屬哀傷心理撫慰的規律,科學及合理地安排喪葬流程,努力去適應親屬寄託哀思的精神需要。
⑥ 有關殯葬報刊有哪些
《中國殯葬黃頁》、《中國殯葬文化》《中國民政》
⑦ 請問《中國殯葬報》是否就是《公益時報-中國殯葬》
《公益時報-中國殯葬》的前身是《中國殯葬報》。
⑧ 我想從事殯葬,應該怎麼做。
中國殯葬行業前景分析 一、中國人遺體火化率高速增長我國把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方劃為火葬改革區。各地堅持以推行火葬為殯葬改革的主攻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推動了火葬的普遍開展,促進了火化率的整體提高。據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受政策執行情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火化遺體數波動增長,火化率先下降後上升。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火化爐6444台,火化遺體501.7萬具,火化率50.5%,比上年增加1.6 個百分點。 二、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1-2018年,雖然我國死亡率有所波動,但是從死亡人數來看,除2015年略有下降以外,我國死亡人數保持著不斷上升的態勢,2018年已經達到993萬人,2019年我國死亡人數達998萬人。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多,未來我國每年死亡人口數量還會保持小幅增長。結合目前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墓地購買(租賃)消費情況和殯儀服務消費支出的差異,2018年我國平均殯葬費用(包含墓地)每具遺體約為20000元,按照死亡人數993萬人計算,2018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三、中國殯葬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也將呈現小幅增長的態勢,這為殯葬行業帶來了更大的需求;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費支出的增加,人均殯葬支出也將不斷提高,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保守來看,按每年死亡人數1000萬計算,假設年均消費支出增長8%,2018年人均殯葬價格約為20000元,及至2024年人均殯葬價格將提升至31700元,則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170億元。註:以上數據來源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⑨ 想創業!想做殯葬行業!我是女孩子怎麼起步
殯葬行業起步如下:
1、參加一些領域社群或者組織。現在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組織或者社群,要想做殯葬行業,需要掌握更多具體操作內容的話,可以從這些社群或者組織入手。
2、去拜訪一些有經驗的殯葬行業從業者,從他們那裡獲得更多關於殯葬行業的內容和知識,包括他們的從業經驗。寶貴的經驗和閱歷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同時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入手。
3、通過一些書籍、網路資訊等了解殯葬行業,要想入手某個行業或者領域,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課,通過閱讀、查詢等獲得關於殯葬行業的內容,會幫助我們更快入手。
(9)中國殯葬專刊如何投稿擴展閱讀:
現如今殯葬行業工作環境愈來愈透明,殯葬操作也愈來愈規范。人們有些因為被好奇、工資高、殯葬工作者偉大的光環等因素驅動,想要進入殯葬行業。
進入殯葬行業,大致有以下三個正規渠道:
1、在校學生中考或高考報志願可以向設有殯儀學院的院校申請報名。
2、社會人員有迫切想法的可以主動聯系本地殯儀館進行面試。
3、有些殯儀學院設有自費入學的渠道,可以在網上搜索學校的官網。
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培養懂熟悉國家殯葬和殯葬管理的政策法規,通曉殯葬文化,掌握殯儀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在殯葬崗位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如今殯儀館與陵園基本在全國各大殯儀學院招聘。
⑩ 書法作品投稿往哪寄
如果是要出個人的作品集,找出版社。
如果是一篇或數篇書法作品投稿,可向《中國老年報》副刊部投稿:
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斜街4號
郵編:100020
[email protected]
中國藝術報(中文聯主辦)
北京西城區前海南沿11號
郵編 100009
[email protected]
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家:
北京西城區前海南沿11號
郵編 100009
[email protected]
中國藝術報——書法學報:
北京西城區前海南沿11號
郵編 100009
[email protected]
《書法報》社
武漢市東湖路翠柳街1號 《書法報》社
027-86790601
[email protected]
《中國教師報》副刊部
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
郵編:100082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