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年畫四大產區是哪裡
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河北武強
❷ 中國木版年畫的著名產地有( )、( )、( )、( )、( )、( )等。
中國木版年畫的著名產地: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以及廣東佛山、 四川綿竹、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陝西漢中、山西臨汾等。
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木版年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發展歷史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年畫中門神的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守門將軍」的門神雛形。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和雕版技術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發展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 。
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當時稱為「畫紙兒」。而汴梁(開封)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刻印年畫取代了手繪門神畫,並且官辦與民辦作坊齊開,多達三百餘家。宋金時期,已經出現了「四美圖」這樣的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它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 。
道光年間,在李光庭著的《鄉言解頤》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年畫」一詞,從此,所謂「年畫」就擁有了固定含義,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換的年俗裝飾品。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
❸ 年畫產地在哪裡呢
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民間年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用於避邪的「桃符」之類的門畫。
1、蘇州桃花塢年畫始於明代,鼎盛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桃花塢年畫,主要有門畫、中畫和屏條等形式,其中門畫可謂集歷代門神之大全。桃花塢年畫,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來,工藝精美,一幅畫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幾次,有的還要經過「描金」、「掃銀」、「敷粉」等工序。
2、天津楊柳青年畫始於明代崇禎年間,風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光緒年間。年畫內容多取材於傳統戲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藝術風格上,楊柳青年畫構圖豐滿,線條工整,色彩鮮艷,在人物的頭部、臉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暈染,自成一格。
3、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盛於清代,流行於黃河下游地區。其風格重用原色,想像豐富,線條粗獷而對比有力。
年畫到了明朝(1368-1644)末年至清代(1368-1911),達到興盛,成為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這些年畫色彩鮮明,喜慶熱鬧,題材多樣,比較多的像《春牛圖》、《年年有魚》、《五穀豐登》等。這就是在這時,中國出現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幾個木版年畫的製作中心,中國三大民間木版年畫就是代表,它們是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山東濰縣楊家埠年畫。到了晚清,由於西方石印的傳入,各地年畫逐漸衰落下來。
❹ 中國的年畫的四大產地都是哪
中國的民間年畫、門神,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於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每值歲末,城鄉家家戶戶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等,煥然一新,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此種習俗至今在中國廣大農村依然流行。
綿竹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縣而得名。綿竹年畫以彩繪見長而區別於其它年畫,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它起源於北宋,在明末清初進入繁盛時期。清代乾良隆、嘉慶年間,綿竹城鄉曾有年畫作坊300多家。產品銷售雲、貴、陝、甘、青及四川各地外,還遠銷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綿竹年畫構圖講求對稱、完整、均衡、飽滿、主次分明;色彩上採用對比手法,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了大紅熱烈的藝術效果;線條講究剛柔結合,洗練流暢,疏密有致,具鮮明節奏感;而誇張、變形、象徵、寓意的造型,更具詼諧活潑的效果。
蘇州桃花塢年畫桃花塢位於江蘇省蘇州市以北,桃花塢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綉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為鼎盛時期。桃花塢年畫的印刷兼用著色和彩套版,構圖對稱豐滿,刻線工秀,色彩絢麗。被民間畫壇稱為「姑蘇版」。
天津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位於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畫始於明代崇禎年間,從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最為風行。楊柳青周圍的幾十個村莊也都繪制年畫。楊柳青年畫的特點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保留了民間繪畫的技法,並受清代畫院的影響;多取材於舊戲劇、美女、胖娃等,構圖豐滿,線條工整,色彩鮮艷,人物的頭臉多粉金暈染,富有裝飾性。
濰坊楊家埠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始創於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傳統方式製作,初期受到楊柳青年畫的影響,清代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期,風行黃河下游一帶。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朴。
❺ 年畫產地在哪裡
產地如下:
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四川綿竹年畫、江蘇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的木版年畫在歷史上久負盛名,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簡介:
年畫(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
產地,某種物品的生產、出產或製造的地點。常指某種物品的主要生產地。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產地標准英文名為Place of Origin 或 Made in。
❻ 我國年畫的三個重要產地,分別是哪裡呢
分別是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這三個地方的年畫都各有特色,而且形成了不同流派。
❼ 中國年畫的主要產地有哪些地方
提到年畫,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個可愛的胖頭娃娃。的確,這是大部分人對於年畫的印象,這也是年畫當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除此之外,傳統的門神也屬於年畫的范疇,最常見的就是秦瓊和尉遲恭這兩位。但是,實際上,年畫里的門道可多著呢!
除了張貼對聯和福字,過年的時候,大家不妨也貼上幾幅自己喜歡的年畫,應該會讓春節更有年味兒。游品也在此祝福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新年。
❽ 年畫的四大產區是哪兒
年畫的四大產地:朱仙鎮,楊家埠,桃花塢,楊柳青。
1、河南開封的朱仙鎮、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江蘇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在歷史上久負盛名,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其中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最為悠久,可謂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和發祥地。
2、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台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陝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一定影響。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
3、蘇州桃花塢年畫起源於明代,明末已有完整的獨特風格,當時畫工與雕工結合,版刻已臻完美,被稱為「姑蘇版」年畫。
最早的年畫傳說是唐伯虎作的《風流絕暢圖》。桃花塢年畫盛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年產達百萬張以上,行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並遠達南洋一帶。與天津楊柳青並稱我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中心。桃花塢木版年畫不僅廣泛流傳於江南一帶和全國許多地方,而且遠渡重洋到日本、英國和德國,特別是對日本的「浮世繪」有相當影響。
4、楊家埠村距山東濰坊三十里,是山東東西部的交通樞紐。楊家埠年畫約始於明代中後期,清朝中葉形成規模,至清朝後期已有畫店近百家。
楊家埠年畫遠銷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內蒙古等地,生意興隆。興盛時的每年秋天,各路畫商就雲集楊家埠。當時,賣畫興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詞有:「一進門來蘇東坡,坐下韓信問蕭何。不是本號不賒賬,如今要賬太啰嗦。賒賬如同三結義,要賬就像請諸葛。」形成了楊家埠村十分熱鬧的氣氛。楊家埠年畫濃彩,重喜慶,多反映風俗和日常生活,其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朴實,線條簡練流暢。
楊家埠年畫在製作技法上受到楊柳青年畫一定的影響,同時與桃花塢年畫也互有影響。因此,楊家埠年畫兼具北方的質朴明快與南方的雅緻秀麗等藝術特點。
❾ 我國年畫的四大產區是哪四大產區
我國年畫的四大產區是: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天津楊柳青年畫、四川綿竹年畫。
蘇州桃花塢年畫:桃花塢年畫是江南地區的民間木版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鎮、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四川錦竹的木版年畫,並稱為中國五大民間木版年畫。民間畫壇稱為姑蘇版"。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濰坊楊家埠年畫: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工藝品。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朴。木版年畫是中國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中國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台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陝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一定影響。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天津大學為楊柳青年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綿竹年畫: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