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談談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是如何展現大國情懷的
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所具有的大國風范是別個國家比不了的比如說疫情期間,為了抗議中國願意去支援,幫助很多國家來抗議,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別的國家。
⑵ 中國應該如何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彰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它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順之則昌盛,逆之則衰亡。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世貿組織規則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方願同世貿組織成員共同努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中國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世貿成員落實協定談判成果,支持最不發達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物貿易佔世界比重大幅提升。
在貿易方面,中國積極參與與做大全球經濟貿易「蛋糕」,與貿易夥伴各得其利。
在關稅方面。
2018年,中國陸續宣布了一系列新的開放舉措,包括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營商環境,大幅降低商品進口關稅。·大幅降低1449種日用消費品、1585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實現進口抗癌葯全部零關稅。
⑶ 中國是如何彰顯大國擔當的
如向世界分享抗疫經驗,一帶一路等
⑷ 如何看待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所彰顯的大國擔當
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怎麼應對、應對效果如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黨為我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指明了正確方向,注入了強大力量。中國力量築起抗擊疫情最牢防線。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面對疫情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多個省市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在防疫應對上步調一致,織密織細疫情防控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武漢以外湖北各地市,為湖北撐起一片天。
鐵路、公路、郵政、電力、油氣、食品、金融等部門紛紛行動,上下協同,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切實做到了抗擊疫情,物資先行。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畏艱險奮戰在「抗疫」一線,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擔當,積極投身防疫工作,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凝聚起強合力,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中國精神凝聚抗擊疫情最強信心。「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見證了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精神。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兄弟省市的守望相助對口支援,到人民解放軍的聞令而動,勇挑重擔。
從醫務工作者冒著犧牲性命的危險與死神爭奪生命,到各級黨員幹部靠前指揮,排查消殺,築起一道道守衛生命、維護安全的堅實屏障。在這場戰爭中,每個人都是戰士,每一個集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做出努力和貢獻,14億中國人民團結奮進,風雨同舟「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就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最強信心。
中國效率釋放抗擊疫情最快速度。「日夜奮戰,為了每一個生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統一集中領導。
醫葯研發、醫療支援、醫院建設、運送物資等各條戰線立即發動起來,中國爭分奪秒的跟疫情賽跑、與病毒作戰,經過十餘天的突擊施工,火神山、雷神山兩座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相繼建成完工。
此後國家迅速出台多項措施,延長春節假期、推遲開學時間、關閉景區等等迅速減緩了病毒的擴散與蔓延。從應對疫情爆發到找到病毒,再到測定基因序列並分享給全世界,只用了短短的兩周時間,為全世界做出了榜樣。正如譚德賽所說「中國政府採取了非凡的措施來阻止病例輸出,為此中國值得我們感激和尊重」。
(4)中國如何彰顯大國形象擴展閱讀: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確要求擴大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
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努力,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國防控疫情取得的顯著成效,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揚。
⑸ 如何塑造中國國家形象
「國家形象」作為反映在媒介和人們心理中的對於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歷史、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的綜合印象,「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其中既包含著對於國家的認識,同時也包含著理性評價和感性態度,「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進程中,「國家形象」已經並仍將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每一個中國人必然遭遇的現實問題。國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國家在國內的形象也包括其國際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場流通的前提下,國家的國際形象和國內形象之間往往互相參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僅深刻地影響到本民族每個個體對於國家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從而影響到民族凝聚力和歸屬感,而且也復雜地影響到其他國家和民族對於中國政府、民眾以及所有中國的精神信息和物質產品的接受和評價,從而影響並決定著中國和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國家形象,作為一種主觀印象,實際上構成了人們對於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心理預設。負面的國家形象,會使人們對這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所有相關信息和行為的認知和評價帶有或多或少、有意無意的敵對性、排斥性和刻板印象;而正面的國家形象則往往使人願意用更理解、更親和、更接納的方式對待該國及其民眾的信息和行為。因此,國家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對人們認識和評價一個國家及其民眾的正面預設的塑造。
⑹ 什麼是相對大國中國在處理對外關系中是如何體現其大國形象的求大神幫助
冷戰結束以後,關於今後的世界到底是一強主宰還是多極共治,一直有各種各樣的預測和期待。近20年的發展表明,僅存的唯一超級大國要想實現按自己的意志和理念單獨「領導」整個世界的企圖,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離開了其他力量的認可和支持,它在這個世界上簡直就寸步難行,更不要說為所欲為了。現實是,世界上的事情由一家兩家說了算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一種多極共治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正在逐漸形成。而在這當中起主導作用的,按照薩科齊的說法,應該是一批「相對大國」。 自信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海外媒體和中國問題專家這樣評價中國提出的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多年來中國一直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現在有了一個新的主題。短短一年時間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中國不但提出了「和諧世界」理念,並在外交政策上體現了中國尊重他國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文化多樣性上。因此,可以理解為中國是通過拒絕西方的價值觀,奉行與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外交政策相反的外交政策模式。 美國的一家主流媒體則認為, 「和諧世界」與「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兩大價值觀。中國現領導人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響力不亞於上世紀70年代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在一篇題為《中國開始在聯合國內盡自己的責任》的文章中說,中國在聯合國已表現得更加自信。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兩次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就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提出的強硬決議。兩次都是艱難的決定,而中國的舉動讓許多觀察家感到吃驚。事實上,這是十年來中國在聯合國內越來越自信的表現,而這個過程是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增長曲線相吻合的。 該報還認為,中國加快了與聯合國的互動步伐,它在聯合國比美國做得還好。現在,中國面臨著一個新的考驗——加緊承擔一個全球性大國應該承擔的責任。 據一位聯合國觀察家說,為了能長期保持競爭力,北京需要再次改變策略。未來,人們將以更高的標准要求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說,與美國存在矛盾的那些國家似乎對和諧世界的「軟」綱領很有興趣,這尤其是因為,它來自一個不在人權問題上指手畫腳,並正在上升的世界大國――中國。中國以一個與美國完全相反將「不幹涉」原則奉為信條的大國形象示人。 該報認為,令中國的「和諧世界」綱領具有吸引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它還配合著成為中國經濟崛起一分子的前景。因此,作為「軟」領導力量,中國也比俄羅斯更具吸引力,後者很長時間以來在經濟上拿不出太多的東西。 輿論普遍認為,從長遠來看,「和諧世界」這一主題的影響力和作用不可低估。將來,東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和非洲國家也可能加入到中國定義的「和諧」當中。那就將是它所邁出的第一步。
⑺ 中國應該樹立怎樣的大國形象
■塑造繁榮發展進步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不斷探索和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和平發展、共同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致力於全面進步;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富裕程度不斷提高,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塑造改革創新進取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改革的精神推進發展;以創新帶動發展,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體制,創新發展方式,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各項事業保持旺盛發展勢頭,各項制度不斷完善,社會充滿生機活力,人民精神風貌昂揚向上。
■塑造民主法治公正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擴大人民民主,發展基層民主;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塑造文明開放現代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是人類文明古國,曾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重大貢獻;堅持傳統與現代相融合、中國與世界相聯系,既繼承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又廣泛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不斷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開放意識、改革精神和現代觀念,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塑造和平和諧穩定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寬闊視野和世界眼光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經驗,樹立全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團結和睦、穩定有序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致力於與各國一道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塑造謙虛包容自信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虛心對待已經取得的發展成績,清醒認識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勇敢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堅持民主、平等,不歧視小國弱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堅持文明多樣性,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廣泛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
■塑造團結友愛自強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有著同心同德、互助互愛、團結奮斗的優良傳統,有著不畏艱險、共克時艱、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有著扶危共濟、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人文精神,有著誠實守信、講究公德、遵紀守法的優良品格。
■塑造合作共贏負責的國家形象
傳播、展示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負責任的作用;與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共同解決各種問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⑻ 中國在處理對外關系如何體現其大國形象
大國?中國象嗎?其實中國現在主要的精力並不在讓中國成為主導世界的大國,而是盡量在國際舞台上不得罪人,從而面面趨圓,盡量取得其他國家的支持,暗中積蓄實力為日後成為大國做准備。。 LIZHITAGE所大國要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但是如今中國連領土都要和小國家「共同開發」(任人開發),在國際問題上大多數都是附和其他國家表態,毫無主導國際局勢的大國形象。中國要有大國形象還是要再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