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怎麼消毒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怎麼消毒

發布時間:2022-07-16 04:51:21

⑴ 中國進口來的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來做什麼

轉基因大豆在國外主要用於作動物飼料、作工業原料、出口中國
轉基因大豆在國內主要用途:給中國老百姓吃

請看衛生部對金龍魚轉基因大豆油是否合法的回復函件 ,實質表明,衛生部沒批准給人吃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書》衛證申復[2011]42號確認,「未受理或審批過」:
-- 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
-- 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採用「化學浸出」工藝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
-- 其他轉基因大豆成分轉基因食品。」

為了徹底搞清,益海嘉里集團的金龍魚牌「化學浸出法」轉基因大豆油及其食品安全性究竟是從未經過衛生部審批、因此沒有衛生部頒發的批准文件,還是有批文而故意拒絕向北京市消費者公布,北京市部分消費者代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1年11月21日向衛生部提出相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1月25日收到衛生部日期為2011年11月23日的批復,全文掃描文件如下:

【衛生部告知書文件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書》 (衛證申復[2011]42號) 我辦於2011年11月21日受理您當面遞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批准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的審批文件;批准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採用「化學浸出」工藝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的審批文件;批准其他轉基因大豆成分轉基因食品的審批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和《衛生部關於做好貫徹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工作的通知》,現對您的(的)申請答復如下: 我部未受理或審批過您信息公開申請中所提產品。衛生部政務公開辦公室2011年11月23日
【衛生部告知書文件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書》 (衛證申復[2011]40號)我辦於2011年11月16日受理您當面遞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批准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43-3-2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的審批文件;批准美國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品系43-3-2採用「化學浸出」工藝加工生產轉基因大豆油的審批文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和《衛生部關於做好貫徹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工作的通知》,現對您的(的)申請答復如下:我部《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已於12月1日廢止。經核實,我部未受理或審批過您信息公開申請中所提產品。衛生部政務公開辦公室2011年11月18日* * *

⑵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是轉基因嗎

是的。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都是轉基因的,含有抗除草劑基因,極大地節省了人工成本,因此價格低廉。另外,進口的這些大豆含油量高,所以主要用於榨油,榨油後剩下的豆粕用於家禽等的飼料。

⑶ 中國進口的大豆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1、目前中國進口的大豆幾乎全部用於壓榨加工,約20%的加工產品為豆油,80%的加工產品為豆粕,豆粕則成為動物飼料的主要部分。

2、用於豆制產品生產。大豆可以加工豆腐、豆漿、腐竹等豆製品,還可以提煉大豆異黃酮。其中,發酵豆製品包括腐乳、臭豆腐、豆瓣醬、醬油、豆豉、納豆等。而非發酵豆製品包括水豆腐、干豆腐(百頁)、豆芽、鹵制豆製品、油炸豆製品、熏制豆製品、炸鹵豆製品、冷凍豆製品、乾燥豆製品等。另外,豆粉則是代替肉類的高蛋白食物,可製成多種食品,包括嬰兒食品。

3、用來生產提取大豆磷脂。

(3)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怎麼消毒擴展閱讀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種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對於動脈硬化患者來說,是一種理想的營養品。

豆渣中的膳食纖維對促進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體廢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適量地補充纖維素,可使腸道中的食物增大變軟,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腸癌的風險。 同時,膳食纖維具有明顯的降低血漿膽固醇、調節胃腸功能及胰島素水平等功能。

大豆粕是大豆用低溫(40-60℃)浸提法提取油脂後的殘粕副產品,呈粗粉狀。因沒有受到溫度,大豆的抗胰蛋白酶、脲酶、血球凝集素、皂素、甲狀腺腫誘發因子 不會被破壞。大豆餅粕是使用最廣、用量最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原料。

⑷ 中國每年都會進口大量大豆,進口這么多都用來做什麼了

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來榨油,食用或者用作動物飼料。中國的耕地比較寶貴,大豆主要靠進口,這是因為中國大豆的供給不夠需求,直接進口國外的大豆性價比比較高。

一、榨油

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即由大豆加工而成的豆油,這是重要的食用油之一,是一種良好的植物油。它也是人類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能夠對人類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也會對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有輔助治療的功效。大豆油經過精煉加工之後形成精煉大豆油,主要供人們食用。

美國的大豆舉世聞名,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每年都會進口大量的大豆用來榨油,這樣不僅促進了多方貿易交流,也會減少成本,保證了本土的糧食安全。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離不開豆製品,豆製品無處不在,分布在農業、工業、服務員等各行各業中。

⑸ 美國大豆是轉基因的,我國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

你這么說說明你認為轉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吧!但其實,沒有任何官方機構的論文證明轉基因的有害,反而,大量使用轉基因食品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因為轉基因的食品的種植都遙遙領先。
現在專家對轉基因的擔憂是因為轉基因動植物的生長速度太快了,如果到了自然界,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不過,目前研發的轉基因動植物都是三倍體,和騾子一樣無法生殖。
所以中國要進口轉基因大豆

⑹ 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傳說美國用高科技把豆油提去出來是真的嗎

要有這種技術,中國人為何不做!在美的科技從業人員中國留學不少啊!
美國用轉基因大豆,育種的!成本自然降低不少!我國的農業集約化能力有
待加強!單位產出競爭力就不強!

⑺ 中國為什麼要進口美國大豆有什麼說法呢

美國地域遼闊,人口稀少,大量農田種植大豆為主要作物,特別是轉基因大豆,產量高,油品產量也很好。每年,數百萬噸大豆出口到中國,以彌補國內食用油供應的不足。除了豆油,還有一種最重要的豆粕,它是很好的飼料,對於養豬、養雞、養鴨、養羊來說,都是很好的食品,所以進口大豆是最劃算的,美國的大豆比我們自己種的成本要低得多,這也是我國進口大豆的主要原因。


2016年,中國進口大豆8391萬噸。把進口大豆全部換成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需要增加到7.9億畝。截至2016年農業普查,中國耕地總面積20.24億畝。2016年,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僅25億畝(部分地區一年多次播種)。綜上所述,進口大豆是中美兩國間的主要合作,也是對國內食用油的巨大需求,買豆比種豆便宜。中國的耕地可以用來種植其他農產品,這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種植合理的農產品,滿足國內快速育種的需求。

⑻ 為什麼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美國的轉基因大豆

1、美國是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和出口國。美國土地、氣候、生產方式、基因技術等都是適合大豆生長的。而美國對大豆需求不夠多。
2、國內市場需求旺盛。
我國居民平均每年人均食用油數量為20升,國產大豆每年是1000萬噸,絕大部分被用於豆製品的製作,如果不進口這9000萬噸的大豆去榨油,食用油市場的缺口太大隻能由我國自行彌補。在東北,大豆畝產是120公斤,國家需拿出7.5億畝土地種植,問題是我國可用耕地只有20億畝,拿出1/3種植大豆現實嗎?以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大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依賴國外的進口大豆已成為國家默認的現實。
3、中美之間的貿易額是6000億,其中中國進口1000億,出口5000億,逆差巨大。而中國進口大豆約為140億美刀,基本上是非常重要支點。少了這些,逆差更大。
國際間貿易,最好收支平衡,順差逆差太多,都不是好事。

⑼ 中國為什麼要從美國進口大豆

1、美國是世界大豆的主要生產國
2、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費國,食用油
3、中國的大豆產量很低,受到美國大豆的打擊,所以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進行

⑽ 為什麼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

近二十年來,中國的大豆播種面積變化不大,在緩慢上升約15%之後又下降到原位。但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數量則直線上升,2012年達到5300萬噸,大約是該年中國自己生產的1300萬噸的四倍。這意味著中國大豆消費總量的80%是進口的。在20世紀上半期,中國曾經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國,而且直至1995年,中國消費的大豆基本由國內生產提供。如此短期之內、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呢?是像有的觀察者所強調的那樣,由於國外跨國資本憑借轉基因大豆入侵和傾銷,從而佔領了中國的市場,中國政府則因加入世貿組織,迫不得已而委曲求全地接納了損己利人的關稅和貿易條件,由此協助外國跨國公司獲得了絕對的優勢?還是簡單因為高科學技術的優質轉基因大豆壓倒了中國的天然大豆,反映的是農業必然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化」的全球趨勢?還是另有別的更根本的原因?
2013年9月7日,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發起活動提倡公眾「品嘗」轉基因食品,自稱是一項「科普」工作,引起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的激烈評擊,導致兩人的「五輪激戰」,一時轉基因食品問題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其中大豆問題特別突出。方舟子主要從科學主義和現代主義角度來看待問題,而在同一時段,王紹光、嚴海蓉等知名「左派」學者則主要從反對跨國資本和提倡民族主權角度出發來論證轉基因食品對小生產者、中國農業和相關產業所帶來的破壞性沖擊,同時也把問題納入長遠的食物安全和環境污染框架內來進行討論。本文重點論證了未曾得到雙方重視的兩點:一是當前大豆生產和進口背後的經濟邏輯;二是中國政府政策中可取的抉擇以及其所隱含的有可能成為充滿建設性潛力的未來出路。
大豆生產
首先要明確的是,大豆生產是佔用相對較多土地和使用相對較少勞動力的農業生產,其單位面積產值較低。它的單位面積產值要遠低於高值農產品——諸如(我們稱之為)「新農業」的拱棚/溫室蔬菜、水果和肉魚養殖。與大豆生產不同,後者是「勞力和(非機械)資本(如肥料、優質種子、拱棚、薄膜等)雙密集」的農業,用地相對較少——其單位面積產值要遠高於大豆和糧食生產的「舊農業」。新農業是中國近三十年來的農業革命——農業總產值(不變價格)達到了之前的足足六倍——的基本動力。
由於這個農業革命並不廣為人知,我們稱之為「隱性的農業革命」:和歷史上的農業革命,特別是18世紀英國的農業革命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綠色革命」不同,它不是體現於主要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而更多是體現於從低值農產品轉向越來越高比例的高值農產品。
顯然,這三十年來的農林牧漁「大農業」總產值提高的來源主要不在於種植業的畝產量(亦即傳統意義上的農業革命)增加,而在於農業結構的重組,主要是高值農產品在農業中所佔比例的提高,尤其反映於牧業和漁業產值所代表的養殖業的大規模擴增。這期間,種植業的產值雖然增加了307%,但牧業則增加了943%,漁業更增加了1804%。
種植業本身之中,最能代表新農業的是拱棚和溫室蔬菜,在產值增加方面起到遠高於舊農業的穀物種植所起的作用。表2首先解剖種植業中的大豆和蔬菜所佔的播種面積比例和產值比例。顯而易見,蔬菜產值(相對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的)比例要比其佔用土地面積的比例高出甚多,而大豆的產值則相反地只是其所佔土地面積比例的約六分之一。我們如果能夠區分舊式的露地蔬菜種植和新型的拱棚或溫室蔬菜(但目前的統計數據不允許這樣做),其間差別會更加懸殊(我們缺乏水果的精確數據)。相對高產值的蔬菜和相對低產值的穀物種植間有很大的不同:蔬菜中的「設施農業」是基本和新型養殖業、漁業相似的,其按畝產值要數倍於穀物和大豆種植的舊農業。顯而易見,在舊農業的穀物和大豆種植面積所佔比例基本穩定的同時,其所佔產值比例日益收縮,從不止四分之一收縮到不到六分之一。同時,新農業——蔬菜、養殖、漁業——的產值則和農業總產值的快速增加同步擴增,所佔總產值比例已經快速擴增到穀物的四倍。這個農業結構的轉變正是近三十年的「隱性農業革命」的核心。而在舊農業的穀物和大豆種植之中,大豆是單位面積產值最低的作物:其產值所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只是其播種面積的約六分之一,比穀物平均的四分之一還要低一半。
從土地使用(播種面積)角度來考慮,變化也非常顯著。牧業,包括小農場的種養結合,以及漁業所用魚塘的耕地面積,不好統計,但蔬菜和水果面積的變化則非常突出。蔬菜的播種面積從1980年的0.47億畝擴增到2010年的2.85億畝,達到之前的606%。同時期,水果的播種面積從0.27億畝劇增到1.73億畝,即641%。1980年,蔬菜只佔到總播種面積的2.2%,水果佔1.2%,菜果共佔3.4%;2010年,蔬菜佔到總播種面積的11.8%,水果佔7.1%。兩者合並起來達到18.9%。這個變化非常顯著。
顯然,在人多地少的中國,農業結構越來越多轉向高值農產品。這也是中國農業越來越依賴進口大豆和穀物的基本經濟原因,更是中國積極在巴西購買土地來生產大豆的基本經濟動因。純粹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用新農業替代舊農業,是劃得來的。將用地較少、產值較高的新農業產品(蔬菜、水果、肉魚)的出口與用地較多、產值較低的舊農業的進口來交換,也是劃得來的。
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考慮:如果中國想要完全由自己來生產每年所消費的大豆,每年需要另外播種多少畝大豆,佔用全國總播種面積多少?表4和圖1按照歷年大豆進口量和國內大豆單產量來估算答案。顯而易見,2009年以來,每年需要另外播種約四億畝以上的大豆,佔到全國總播種面積的15%~20%。這意味著必須減少如此幅度的穀物或高值新農業產品,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考慮。這是國內大豆產量沒有顯著增加而大豆進口快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而近二十年來大豆的播種面積之所以沒有更多地縮減(雖然,最近幾年——從2009到2013年——也顯示了令人擔憂的急劇下降;這個問題下面還要討論),主要是因為國家出於保證基本食品供應獨立性的考慮,一直都在補貼不那麼高效益的大豆和糧食種植(包括糧食種植按畝補貼和機械購買補貼),並大規模儲備糧食藉以穩定價格(在價格過低時買進、過高時拋出,於2008年所儲備糧食達到總產的20%以上)。②在大豆主產區,如黑龍江,大豆和小麥、水稻、玉米享受一樣的種糧補貼。③在內地非大豆主產區,大豆一般不享受種糧補貼,這和那些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小和零散有關。但近年來各地政策執行中,出現一種趨勢,即按照承包地面積進行種糧補貼,而不考慮實際種植品種。同時,國家針對大豆,最近正在設計所謂的「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按兩者的價差核定補貼額,由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民;如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則不啟動補貼。預計「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將成為大豆這一農產品最主要的補貼方式,未來也許可以起到穩定大豆生產的作用。④國家的保護措施是大豆播種面積在近二十年來沒有更大幅度縮減的基本原因。如果簡單按照中國勞動力相對豐富和便宜,以及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土地相對豐富和便宜的「比較優勢」邏輯來考慮,更為經濟的結合是更高度的分工和交換:由中國來負擔更多的勞動相對密集的蔬菜、水果的種植和肉魚養殖,由美國、巴西、阿根廷來負擔更多的土地密集糧食生產。但是,糧食結構從來就不簡單決定於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
對中國進口大豆的來源地美國來說,其經濟邏輯則正好相反。轉基因大豆佔到絕對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抗農達」(RR,Rounp Ready )轉基因大豆的一個關鍵特徵:「農達」(Rounp )草柑膦是美國最廣泛使用的除雜草劑,而所謂的「抗農達」的含義就是RR轉基因大豆具有抗拒這種除草劑的能力。這是個關鍵特徵,因為對地多人少的美國農業來說,節省勞動力而不是節省用地才是最關鍵的因素。這里應該說明,迄今轉基因大豆並沒有能夠實現比天然大豆要高的單位面積產量。美國之所以能夠相對廉價生產這種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借草柑膦的使用而節省了除草所需的勞動成本,而不是因為它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這也是美國這種轉基因大豆之所以能夠占據到其本國90%的大豆生產以及大規模占據中國進口大豆市場的重要因素。
大豆需求
當然,促成當前的大豆經濟結構背後的另一主要經濟動力是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近三十年來伴隨人民收入提高而來的中國食品消費的轉型,從(我們稱之為)原來的8:1:1(糧食:蔬菜:肉食)比例朝向(黃宗智和彭玉生根據目前大陸城市中上層收入人群以及台灣地區消費狀況而預測的)4:3:3的演變。圖3顯示1980年以來這些不同食品所佔的總食品消費比例的演變。近三十年來,中國人均肉—魚消費有顯著的增加,水果同樣,蔬菜消費的變化則體現於不是簡單的量性增加,而是越來越多的不同品種和高檔蔬菜的消費,而糧食消費則大規模減少。
大豆消費總量在近二十年來所增加的部分(約四倍)主要並不是大豆或傳統豆製品(豆腐、豆皮、醬油、腐乳等)消費的增加,而是新式豆製品消費的增加,主要是人們食用的豆油和養殖業所用飼料中的豆粕。豆油消費的增加主要來自伴隨人們收入提高而來的更多食用油的需求。與菜油相比,豆油脂肪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之前,菜油一直是中國的主要食用油,但近年來其地位已經被大豆油所取代。雖然如此,這些年來油菜的播種面積仍然基本穩定,豆油消費的增加是加在之前的菜油消費之上的,反映了人們伴隨收入增加而增加食用植物油消費的大趨勢。
豆油之所以多用進口轉基因大豆不僅是因為其原料相對便宜,也因為其含油量(19%)要高於中國的天然大豆(17%)。對比近年來各種不同食用油的消費量,說明豆油使用擴增的總體趨勢。今天其總量已經達到將近一千萬噸,消耗的大豆原料在五千萬噸以上,一部分來自國內自產,更多來自進口大豆和豆油。
豆粕用於飼料則主要源自肉食消費增加及其所導致的養殖業的快速擴增,由此促使飼料需求的大規模擴增。而大豆之所以被用於飼料的關鍵原因在於大豆豆粕所起的作用:動物營養科學研究發現,一份豆粕加上四份玉米或其他飼料,能夠使豬、牛、雞、鴨、魚更高效地把飼料消化為蛋白質。近年來新添加的飼料使用基本屬於這種新的高效豆粕飼料。說明近年來進口的大豆約三分之二是用於生產飼料的。飼料中的「飼用豆粕」之所以主要依賴進口轉基因大豆主要是因為其價格相對便宜。有的相關論述認為中國是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在大豆方面迫不得已只徵收3%的進口稅。有論者指控,1995年黑龍江省因其大豆減產而把本省所產大豆限於省內使用,由此觸發從境外進口大豆的長期趨勢。美國生產商由此看到商機,藉助於其先進的飼料生產技術而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這些觀察都沒錯,但如果沒有上述相對便宜的基本動因,進口大豆絕對不會達到如今的規模。當然,美國政府大力補貼出口的轉基因大豆生產也起了一定作用。但對中國來說,地多人少國家所產的大豆既然基本比地少人多的中國便宜,更便宜點只會更加強使用進口大豆的動機。也就是說,中國政府之所以繼續接受低關稅是有其經濟考慮的。當代的中國政府是一個主權性較強的國家,也是個精打細算的政府,絕對不應錯認為是類似於帝國主義時期關稅完全受人擺布的國家。
至於中國的土產天然大豆(迄今國家不允許轉移因大豆在國內種植——原因之一是轉基因大豆與天然大豆混合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天然大豆基因的變異),與轉基因大豆相比,一個重要的優點是蛋白質含量普遍要比轉基因大豆高。這是中國能夠出口大豆蛋白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中國出口天然大豆蛋白快速增長,2010年達到22萬噸的規模,佔全球總大豆蛋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雖然如此,大豆蛋白出口量還只相當於進口大豆的較小比例:2010年總值才約四億美元,只是進口大豆總值250億美元的1.6%。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怎麼消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78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7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899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59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28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29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8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5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1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5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8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2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2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7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1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4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6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7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6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