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00年前是什麼朝代
1000年宋朝 2000年漢朝 3000年周朝 4000年夏朝 5000年是沒有朝代的。
不過最近在浙江省考古所11月29日發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唐堯(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所以你說的是對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Ⅱ 中國四、五千年前是什麼樣的時代。
根據推算中國四、五千年前即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中國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正在向國家起源階段過渡。
社會形態:
新石器時代,農業的發明使對土地的爭奪代替自然界威脅成為了人類進化的主要動力,進一步推動人類社會組織從母系氏族公社形式經過一系列諸如「服役婚」「產翁制」等過渡形式轉化為父系氏族公社形式。
國內代表之一:河姆渡文化遺址
經濟文化:農業起源表明人類社會從單一的攫取式經濟開始向生產式經濟發展,這一轉變拓展了食物來源,為人類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所以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文化:河姆渡原始稻作農業的發現糾正了中國栽培水稻的粳稻從印度傳入、秈稻從日本傳入的傳統說法,在學術界樹立了中國栽培水稻是從本土起源的觀點,而且起源地不會只有1個的多元觀點,從而極大地拓寬了農業起源的研究領域。
(2)中國5000年前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發展
晚期距今約5000~4000年,也叫銅石並用時期,以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山東日照兩城鎮、河南洛陽王灣、山西襄汾陶寺、甘肅臨兆馬家窯、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北天門石家河、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為代表。
制陶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陶器以灰、黑陶為主,輪製法得到普及。屈家嶺文化以蛋殼彩陶尤為典型 。石器磨製精緻,器型變小。良渚文化最大的特色為玉器,如玉琮,玉鉞。
農業和畜牧業高度發展,人口急劇增加,社會復雜度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原始城堡、城垣和大型建築,有了階級、貧富分化,人類社會向國家文明時代邁進。
Ⅲ 中國5000年的朝代
中國5000年的朝代順序: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奴隸社會時期:
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朝代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Ⅳ 5000年前是什麼朝代
1000年宋朝 2000年漢朝 3000年周朝 4000年夏朝 5000年是沒有朝代的。
不過最近在浙江省考古所11月29日發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
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4)中國5000年前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建立的,距今僅4000多年。五千年前的中國處於三皇時期。由於這一時期的史料神話成分多,因此國外有些人士不承認中國「五千年文明」而只承認「三千五百年文明」。
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
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
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龍崇拜,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
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系,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夏、商、周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
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Ⅳ 中國5000年前的歷史,那5000年前是什麼歷史
「中國」的歷史當然不止5000年,「5000年」是指文明史,基本上是指青銅工具產生之後的歷史,社會規模逐漸擴大,文字體系形成。但是現階段考古學研究對「文明史」只能上溯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也就是說中國有據可考的文明史只有4000多年,不足5000年。再往上就是石器時代,較為原始。石器時代又分為新石器和舊石器時代,新石器大概從公元前7000多年開始,舊石器時代很長,大概有一百多萬年。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可以看一些考古學方面的書籍,就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劉莉的《中國新石器時代——邁向早期國家之路》,張光直的《古代中國考古學》等等。
Ⅵ 中華5000年歷史上面是什麼朝代或者說5000年上面有什麼
5000年是其實是虛指而且有些誇大,史書上記載是大概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這是第一個國家形式的政治體制,從這開始算的話也就4000年多一點,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代夏;夏朝只有史書上這么一說,至今沒有考古上關於國家形式的證據,所以很多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記中國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到現在大概3700年左右。考古上仰韶文化所處的時期大概和夏朝相仿,但是表現出來的是原始部落,沒看出國家。夏朝再往前就是三皇五帝的先王時代,這是原始社會時期,以氏族、部落為組織形式,沒有國家概念,這些也有很多零散的考古發現。但那個時間就不可考了,史書上說的三皇五帝的血緣的脈絡也不能全信,三皇五帝大概就是原始部落首領的傑出代表,影響范圍比較大而已。
Ⅶ 50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社會
5000年前的中國社會是原始社會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Ⅷ 中國五千年歷史,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後多少年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始於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至今為五千年。
其中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專家們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進行了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一、中國五千年歷史是由「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共同證源的。
1、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的一項文化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
1996年啟動,是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該工程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結合,設置9個課題44個專題,組織來自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領域的170名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造條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該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計劃」中的一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工程正式啟動於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結題。
2、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
該項目首先進行了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預研究。在預研究的基礎上,2004年夏季,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
該項目發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國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二、研究成果:
多年來,探源工程專家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頭等都邑性遺址,以田野考古工作為中心,並將實驗室「搬」到了考古工地,擦亮已經沉睡數千年的文明「星斗」,也為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提供重要證據。
在浙江良渚遺址,發現了建於距今約5000年前,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內城和更大規模的外城。為了防止古城遭到洪水的侵害,在古城以北的山前地帶,良渚人堆砌起巨型水壩,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時期的建築中首屈一指。
在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乃至400萬平方米的巨型城址。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圍繞。這一時期,墓葬中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或者僅有一兩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隨葬品可達到上百件,不僅製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級身份。
「像這樣的社會,顯然不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部落聯盟,應該已經進入到國家階段。」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說,「所以我們覺得,中原地區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到初級文明階段。」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基於90年來中國田野考古學成果的科學總結,經過多學科聯合攻關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團隊還從社會分工、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和強制性權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突出特徵。(8)中國5000年前是什麼擴展閱讀: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既缺乏資料,也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中華文明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卻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見於《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
但由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缺乏有力的考古實證,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後,引發了不少商榷批評的聲音。為了彌補這個缺憾,2001年開始啟動旨在揭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經過十幾年之後,5月2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重大進展,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當「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國人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考古實證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消息,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回歸歷史的真實。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載下來的歷史,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進展,我們已經可以成功實現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是世界人類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組成部分,因此,這還填補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對「西方中心論」的有力駁斥。西方中心論,是隨著中華文明近代的落伍、西方文藝復興後產生工業革命殖民全球的產物。西方中心論是一種從西方的角度來看整個世界的一個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是對文明文化和歷史的誤解。
認為西方文化優於、高於非西方文化;或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圍繞西方文化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特徵、價值或理想帶有某種普遍性,從而代表非西方未來發展方向……這些都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色彩。
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歷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論,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動力,進而關繫到人類文明的根本走向這樣的大問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公眾而言,歷史的價值與魅力就在於其和現實之間的密切關聯。
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之後的中國,深感於精神家園建設之迫切與重要。任何個人或民族,都不可能與過去割裂。從民族的歷史和文明源頭汲取營養,無疑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和最佳選擇。
探源工程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這既揭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更對於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Ⅸ 中國5000年歷史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5000年歷史從上下5000年是從公元前兩千年開始算起。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Ⅹ 5000年前中國是啥朝代
1000年宋朝 2000年漢朝 3000年周朝 4000年夏朝 5000年是沒有朝代的。
不過最近在浙江省考古所11月29日發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唐堯(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