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馬球在中國古代在唐代稱什麼球

馬球在中國古代在唐代稱什麼球

發布時間:2022-07-16 17:40:44

1. 馬球在唐朝特別興盛,這項運動到底是咋發展的

唐代詩人張建封曾作《酬韓校書愈打球歌》,「閑就平場學使馬。軍中伎癢驍智材,競馳駿逸隨我來」。實際上這首詩一共有二十四句,描繪的內容是唐軍打馬球的場景。可以說馬球在唐代的地位,一點都不亞於足球,在現代人心目中的地位。

現代人喜歡多種多樣的室外活動,經常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夠讓人心情愉悅。所以很多人都會聚集在一起打球,主要包括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種運動。這些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魄,而且也能讓心情更加愉悅。



一、打馬球運動的起源歷史

打馬球是古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運動,在當時被人們稱作為擊鞠、擊球。參賽者騎在馬上手持棍棒打球,這種運動方式也稱作為擊鞠。後來人們稱作馬球運動,唐朝時期這種馬球活動非常流行。並且涌現出了很多馬球高手,他們的影響力不亞於現在的球星。

筆者認為馬球的產生和戰爭有關,也與人們對蹴鞠的認識有關。從戰國時期一直到宋朝這幾千年間,人們越來越喜愛玩蹴鞠,所以為這項活動增加了一定難度。人們騎在馬上「打」蹴鞠,即可鍛煉身體又能鍛煉馬術。

2. 打馬球算是什麼運動

在中國古代傳統體育項目中,有一種騎在馬上以杖擊球的運動項目—馬球。
馬球,又稱馬上曲棍球,其英文名Polo源於藏語Pulu的音譯,意即「球」是騎在馬上用球桿擊球入門的活動,在我國古代叫「擊鞠」。對於馬球的起源,尚沒有確切的說法。普遍認為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波斯,隨後傳入吐蕃(現今的西藏)、中國中原、伊朗和印度等一些亞洲國家。世界馬球運動當今風靡一時,不少國家把馬球作為一項高尚的體育活動在全國開展。
馬球簡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游戲和運動項目,流行於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游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䎱或擊䎱就屬於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於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後傳入中國。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朝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3. 盛唐氣象下的文化精髓有馬球運動嗎

我國古代馬球在封建社會的發展史可以總結為四個階段:漢魏、唐帝國、宋遼金和明清時期。唐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和喜愛馬球運動。史書記載,唐朝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十分喜愛這項運動。這是由於當時開放的社會風氣,唐朝時期的社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繁榮,封建專制制度穩定、農商經濟高度活躍、文化開放,同時中西方的文化經濟交流也達到了一定水平。

4. 打馬球是從哪個國家傳進中國的

馬球,古代稱為擊鞠、打毬或擊毬,是騎在馬上以球杖擊球人門的一種體育形式。因為它是一項相當驚險、激烈的活動,所以要求競技者不僅具備強壯的體魄、高超的騎術與球藝,更要有勇敢、靈活、頑強、機智的素質。

關於馬球的起源,至今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在唐代由波斯(今伊朗)經阿拉伯傳至吐蕃(今西藏地區),爾後流行於中原地區的;也有人認為是古代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在我國古文獻中,「擊鞠」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3世紀曹植寫的《名都篇》中。詩篇中盡情地贊揚了健兒們「連騎擊鞠」的技藝,已達到了「巧捷惟萬端」的熟練程度。《名都篇》的寫作時間在曹丕代漢不久,因此,擊鞠至遲於東漢就已經出現了,是當時的一種較具特色的球類運動形式。由於馬球運動的昌盛與古代騎術的發展有著一定關系,因此,它的發展必然受到騎兵騎術的影響。從漢代以後,隨著騎術的進步,馬具的改革,騎兵在唐代達到極盛。唐代盛行輕騎兵,它有著快速機動與遠程奔襲的特長,同時,馬上作戰、砍殺更為靈活。而馬球運動就是訓練騎術和馬上砍殺技術的最好手段。由於這一軍事目的,在統治者的提倡下,馬球運動在唐代風行一時。

唐代的馬球,分為單。雙球門兩種比賽方法。單球門是在一個木板牆下部開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後結有網囊,以擊球入網囊的多寡決定勝負;雙球門的賽法與現代的馬球相似,以擊進對方的球門為勝。與此同時,還出現了專門的馬球場,1956年,西安市唐長安大明宮含光殿遺址出土的一塊刻有「含光殿及毬場等大唐太和辛亥歲乙末月建」字樣的石志,表明馬球場已成了宮殿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代馬球活動非常流行,上至帝王下到文武百官,無論男女,喜觀、好打此球者大有人在。1972年,陝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出土的《馬球圖》壁畫,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婦女打球圖銅鏡,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代彩繪打馬球泥俑,都反映了當時馬球運動的普及情況。

宋代以後,無論是中原地區,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馬球活動更為常見。同時在一些球類用具上也進行了改革。如以前的馬球用球是一種拳頭大小的木質球,而元代則變為皮縫的「軟毬子」。球杖也比以前的長,用長杖拖球,或用杖彈打,使其不落地,然後縱馬馳至球門,擊球入門。

盛行了近千百年的馬球活動,流傳到明朝初年,還時有開展。不過,從總體上看,這時的馬球已呈衰落之勢。尤其是進入明中葉後,馬球只是作為宮廷禮制或民間節日活動才得以開展。到了清代初年,馬球這一顆在中華古文化史上放射了上下千餘年異彩的明珠,終於熄滅了。直到民國初年,西方現代馬球傳入我國,馬球運動才又緩慢地發展起來。

5. 唐代特別流行打馬球,君王都忍不住參加,你知道馬球怎麼打嗎

馬球是一種騎在馬上用球桿擊球入門的運動。關於馬球運動的起源,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有人認為馬球由中國古代的蹴鞠發展而來,還有人認為馬球是從古代波斯傳到中國的。

馬球運動在唐朝最高統治者的提倡之下長盛不衰,成為當時社會上非常流行的一項運動。唐代科舉考試後的新進士們還會專門舉辦馬球比賽來慶祝,這就是著名的「月燈閣球會」。軍隊中也流行馬球運動,並把它作為軍事訓練的手段之一。

到了宋代,馬球仍然很流行。宋代的馬球比賽有大打、小打之分,騎驢擊球稱小打,騎馬擊球稱大打。大約到了明末清初,馬球在中原地區趨於消亡,只在內蒙等少數民族地區尚有流傳。

6. 同樣是球類,馬球和足球籃球有什麼區別嗎

馬球,指的是騎在馬上,用馬球桿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發明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

這樣看來,馬球與足球在場地樣式上有著相同的特徵,但是在比賽形式,球的種類卻有很大的不同,與籃球更有很大不同。但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都是將球打進對方球網中得分。馬球在古代的影響就像如今足球和籃球對現代人一樣。作為一個古代的體育項目,馬球在如今已成為了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7. 馬球是什麼運動

馬球是騎在馬上,用馬球桿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

打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開始於漢代,東漢後期曹植的《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馬球在唐宋元時期非常盛行,到了清代不再是大眾游戲,主要流行在軍隊和宮廷貴族中。

追蹤古代馬球的蹤跡可以通過文獻資料,更直觀的是圖畫作品,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出土了一組當時貴族子弟打馬球的壁畫,充分再現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壁畫長寬都接近一米,畫面人物眾多、背景詳細,人物生動形象,參與擊球的二十餘人,都穿著窄袖袍,足登黑靴,手裡是偃月形球杖,身騎奔馬,做出擊球的各種姿態。

唐朝時期出土了各種馬球俑,在長安城大明宮含光殿也發現記載修建馬球場的刻石,都證實了當時馬球運動十分盛行。馬球運動可以鍛煉人的專注力和騎術,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等都是馬球運動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唐玄宗後來還專門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馬球是一項全民運動,不局限於男子,很多女子也會打球娛樂。王建的《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中「十隊紅妝伎打毬」,《宮詞》里「寒食宮人步打毬」都是描寫女子打馬球的場景。

馬球運動風靡了好幾個時代,《遼史》記載遼聖宗就「好擊毬」,遼國還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一項慶祝活動,在端午、重陽節一定會進行擊球。宋代有「打球樂」的舞隊,到了明代,馬球依然流行,明《宣宗行樂圖》中就描繪了宣宗賞馬球的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清代馬球運動逐漸被局限在貴族之中,到了清中葉之後,馬球慢慢消失。

8. 什麼是馬球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游戲和運動項目,流行於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游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䎱或擊䎱就屬於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於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後傳入中國。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存在了。

9. 現在的體育活動豐富多樣,古代有哪些主要的體育活動

射箭、捶丸、蹴鞠、擊鞠、木射等。

1、射箭

射箭,即箭術(Archery),是指藉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精準度的體育運動,別稱射箭運動。

射箭在中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據考古發現,它在距今兩萬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這是用石頭磨製的箭頭,綁在木桿上作為當時射箭的用具。

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中,把弓箭的發明使用,作為由中級蒙昧社會向高級蒙昧社會開始過渡的一個重要標志。

2、捶丸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

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3、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

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擊鞠

擊鞠(也就是現代的馬球)亦稱打毬或擊毬,唐代較為盛行。游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5、木射

木射,又名十五柱球,是游戲者輪流以木球撞擊十五根筍型立柱的一種室內的活動形式,產生和興盛於唐代。

木射是一種很特別的球類活動,唐人陸秉曾為此專門著《木射圖》一書,對這一活動作了十分詳備的介紹,可惜此書已經失傳了。

至宋朝時,時人晁公武讀到了此書,因而在他的《郡齋讀書志》中對《木射圖》作了簡短的解題,為我們留下了對木射較為形象的描述:用木削成筍形,作靶子,上縮下擴底平,立起來不易翻倒,總計十五根。

這十五根筍分為兩大類:一類通體塗為紅色,分別刻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字,共十根;另一類塗以黑色,分別刻以慢、傲、佞、貪、濫等字,共五根。

活動時,將十五根筍立在平坦的場地一端,投拋者在另一端,用木球去擊打另一端的木筍,以擊中硃色筍者為勝,以擊中墨者為負,最後看誰擊倒的硃色筍多,就是終勝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射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木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擊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蹴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捶丸

閱讀全文

與馬球在中國古代在唐代稱什麼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4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