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抗日戰爭都用了哪些槍

中國抗日戰爭都用了哪些槍

發布時間:2022-07-16 19:01:46

A. 中國在抗戰時用過的槍有哪些

老套筒、漢陽造、三八大蓋、盒子炮、仿捷克、歪把子、馬克沁、老黃牛、中正式步槍、卡賓槍等等

B. 抗日時期的共產黨用什麼槍,有哪些部隊

抗戰時期共產黨的部隊主要是八路軍,新四軍和一些地方土著。這些部隊的武器裝備都比較落後,制式裝備主要是
步槍
1.漢陽造(仿德國卡爾比勒98k)。
2.三八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是日本仿製於德國毛瑟步槍,在1905年生產定型的)。
手槍
1.德國毛瑟駁殼槍,彈夾裝20發子彈,即能單發,也能連發,性能不亞與機關槍,這種槍使用量最大,從班長到師長都佩帶這種槍,我國一直用到60年代。
2.左輪手槍,裝彈6發,彈夾在槍的中間,單打,每打1發子彈,彈夾轉一彈孔。
輕機槍
1.ZB-26輕機槍:也稱捷克式。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彈夾裝彈20發。
2.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
重機槍
1.馬克沁重機槍
2. 92式重機槍(日本)

新四軍的裝備更加拙劣,很多還是作坊里生產的土槍。戰士們親切地稱這種槍為「腳蹬式」步槍,因為這種槍每激發一次,槍拴就拉不開了,要放在地上用腳踩。

C.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用的什麼槍

八路軍,平均四五個人有一支步槍。漢陽造、中正式、三八大蓋、土槍、鳥槍,紅纓槍,大刀片兒。
幹部配有駁殼槍及各種手槍。
毛東東就有一支漢陽造。

D. 抗戰時期,中國能自產的武器有哪些

抗戰時期中國能生產的主要武器有: 1、7.9mm毛瑟步槍:我軍部分使用是由德國、捷克進口的7.9毛瑟98式步槍,更多是仿造的各型7.9步槍,又叫中正式。該槍射程2000米,性能優於三八大蓋。 2、7.9mm捷克ZB-26式輕機槍:該槍是一種性能優異、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射程1500米,射速550發/分,大量仿製生產該機槍,性能優於「歪把子」。 3、7.99mm馬克沁重機槍:民國23年金陵兵工廠由德國獲得1909式馬克沁重機槍圖紙,進行仿造。射程3500米,射速600發/分,性能優於日軍九二式。 4、火炮:主要裝備60、82、120迫擊炮和37戰防炮、75步榴炮、100榴彈炮, 舉個例子吧: 從1938年各廠相繼復工至1945年抗戰勝利止,重慶兵工廠共生產各種槍彈8.54億發,步槍29.34萬支,輕機槍1.17萬挺,馬克沁重機槍1.82萬挺,火炮1.4萬門,炮彈599萬顆,甲雷43萬個,手榴彈956萬顆,各式擲彈筒6.79萬具,擲榴彈154萬顆,炸葯包376萬個;1945年生鐵產量達48495噸、鋼產量達18234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統計是:重慶兵工承擔了全國械彈三分之二的份額, 下表為1932-1936年兵工署的統計。

E. 中國抗戰時用什麼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
(Japanese 38th Year Rifle) 【三八式步槍】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日本有坂兵工廠開始生產的一種機柄式步槍。口徑6.5毫米,槍重4.2千克,槍長(不帶刺刀)1275毫米,彈頭初速 732米/秒,有效射程460米,彈倉容彈量5發,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可裝在槍上用於拼刺,也可握持刀柄進行劈殺。三八式步槍彈頭飛行穩定,後坐沖量小,射擊精度好,缺點是殺傷威力不足。三八式步槍曾經是侵華日軍的主要裝備,也是中國抗日軍民從戰場上大量繳獲,用來武裝自己反抗侵略的主要武器。
抗戰時期沿留下來上對日本有阪 (Arisaka)明治 38 年式步槍的稱呼。該槍模仿德國毛瑟式步槍,在日俄戰爭同年(1905年,明治38年)被採用為制式步槍,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戰,最主要的特徵是在槍機上的防塵蓋。此槍配合日本人體型使用 6.5x50SRmm 子彈,雖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其幾乎不會產生槍口熾焰,在太平洋島嶼戰斗時使用這步槍的日軍狙擊手對美軍造成很大困擾,非常難以從槍口火光發現狙擊手潛伏位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槍機閉鎖時極為牢固,發生膛炸時幾乎都是槍管爆裂,少有槍栓突耳斷裂的情形。

中正式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Rotating bolt, front lug, bolt action)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23」

相容性: Mauser Standard Modell

製造廠: 河南鞏縣兵工廠

製造年代: 1935年9月

中正式步槍是近代中國, 不斷嘗試將步槍制度化, 第一次得到了一些成就. 當然,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軍隊國家化, 中央軍的建立, 慢慢的有了些成果.

鞏縣兵工廠從1935年初, 就開始小量試產中正式步槍, 大約從七月起, 開始量產. 本槍序號3157. 屬於最早的一批. 同時, 也可以推測, 當時月產最多不過是八九百枝.

令人很驚訝的是, 本槍採用了二段式的槍托. 但沒有接榫, 只是用膠黏住, 然後在槍托底板再用螺絲鎖住. 這種作法是日本人所發明的, 據說原因是節省木料, 而且增加槍托底部的強度. 但是時日一久, 接著處必定裂開

駁殼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里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F. 科普一下抗日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沖鋒槍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軍隊裝備可以用「萬國造」來形容。
德械師使用的沖鋒槍很少,曾經少量裝備過MP18式沖鋒槍,但是由於數量少,而且德械師的機槍數量較多,於是將幾乎所有的沖鋒槍淘汰而換成了Kar98K步槍或者輕機槍。部分坦克乘員使用沖鋒槍。
至於「國軍」和其他雜牌軍,沖鋒槍的數量就少的可憐,型號也無法查證。
1941年開始,中國軍隊開始得到蘇聯的援助,於是就開始向蘇聯大量采購武器,其中就包括「波波沙」沖鋒槍。
中國駐印遠征軍在印度受訓時,換裝了全套美式裝備,部隊大量裝備了「湯姆森」M1A1式沖鋒槍。
在1942年後,國民黨軍隊陸續開始接受歐美提供裝備,於是國內的國民黨軍隊也開始裝備「湯姆森」沖鋒槍和「斯登」式沖鋒槍等型號的沖鋒槍。
至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由於得不到國民政府的支持和國際的援助,所以武器裝備奇缺,至於裝備的沖鋒槍也無從考證,也許能夠從鬼子手裡繳獲一些100式沖鋒槍,但是100式沖鋒槍本來產量就少,因此中國軍隊中的日軍沖鋒槍數量可以忽略不計。

G.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使用的「萬國牌」機槍都有哪些型號

一,瑞士啟拉利輕機槍,中國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進口此槍,並參加 直奉戰爭,北伐,內戰,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
二,捷克式輕機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戰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三,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在中國,馬克沁機槍被仿製生產,稱民24式重機槍在歷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H. 抗戰時期中國部隊裝備最多的機槍是哪款呢

抗戰時期,中國部隊最主要的輕機槍就是捷克ZB-26輕機槍。這款機槍在抗日戰爭過程中發揮了比較給力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不但采購了大量的ZB-26輕機槍,而且還大量仿造ZB-26,因為ZB-26輕機槍的可靠性極強,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下也可以使用,而且價格也相對低廉,仿製的話也比較容易,所以在我國當時也掀起了一股仿製熱潮!據統計,這款槍當時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可見這款抗日機槍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它有效地彌補了中國軍隊對火力的極端需求。

由於ZB-26輕機槍結構簡單,槍機的動作可靠,因此在激烈的戰斗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不易損壞,非常適合當時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環境,再加上配合上二人機槍小組,所以大大提高了機槍實戰性能。

除了我國大量裝備這種機槍外,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也大量裝備了該機槍,為二戰的勝利也立下了不朽的戰功,當時,中國軍隊有句老話,叫做老兵怕捷克。這句話其實就是針對ZB-26輕機槍而言,對於ZB-26輕機槍精準的二三長短點射,只要被瞄準射擊,無法躲閃。

I. 中國抗戰時,用的槍,除了漢陽造,三八大蓋,中正外,,還有啥。謝謝

德制MP18沖鋒槍(花機關槍)、捷克輕機槍、仿湯姆遜沖鋒槍、馬克辛重機槍、九二重機槍、日本南部十四手槍(王八盒子)、毛瑟手槍。後期裝備美械裝備M1半自動步槍,M1、M2卡賓槍、江森1941式、柯爾特1917式及各種勃郎寧M式重機槍。

J. 抗日時期用的什麼武器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後,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路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 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後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布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軍晉冀魯豫第4縱隊自製的炸葯發射筒 飛雷炮

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葯",是一種威力極強的土製炸葯包。它是用火葯推送出去的一個6~8千克重的炸葯包,只要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一切生命體或工事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它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

八路軍的曲射平射兩用82迫擊炮

陳列在抗日戰爭館的這門口徑為82毫米、長1.23米的曲射平射兩用迫擊炮,是八路軍第129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於1941年改造成功的,適應了八路軍近戰、夜戰的要求。

趙章成是我軍著名的神炮手。在長征路上,他曾創造過用僅有的3發炮彈,連連打中敵堡,掩護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奇跡。

89式擲彈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 帶著三百多人精銳衛隊在自己的佔領區巡視。當路過一個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時候,這隊日軍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軍戰士的襲擊。

坂本旅團長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槍聲剛一響起他就立即跳下戰馬,躲過了數發急射而來的機槍子彈。但是一發小型炮彈准確的落在他的面前,將其頭顱炸的粉碎---這個大日本皇軍的陸軍少將當場斃命!事後,日軍檢查坂本的屍體後發現:他並不是死於中國軍隊常用的迫擊炮,而是死於日軍自己的裝備-89式擲彈筒!

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重量輕且威力大,之前准備時間又短,非常適合八路軍展開的游擊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還被解放軍使用。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軍應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歷史的。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八路軍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記錄。但此時由於缺乏專業炮兵人才,彈葯補充也無法保證。所以基本是隨繳獲隨用,用完就破壞。使用時間和次數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沒什麼大的戰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為我軍服務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日軍武器被蘇聯紅軍大量繳獲。對於這些武器,蘇聯紅軍自己是用不著的,因此部分轉交給了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直至抗美援朝,志願軍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長:8.79倍口徑
炮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范圍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軍的第一架飛機

1930年,我軍的力量比較薄弱,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沒有能力製造飛機。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在武漢飛往開封執行任務的返航途中,由於汽油燃盡,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別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陳家河河灘上。我紅軍第一師三團一營繳獲了飛機,後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

1931年新集解放後,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列寧號」飛機由卡房飛到新集,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均為政委,局址設在新集普濟寺內,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就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擁有了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飛機經常從新集機場起飛,兩顆紅星閃現於巍巍大別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漢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等任務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之後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2年,由於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列寧號」飛機曾幾次隨軍轉移,戰事頻繁,巨大的飛機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別山。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的M3A3「功勛坦克」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打響後,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奉命開赴前線接收繳獲的大炮,他們卻意外地在戰場上搜集到國民黨軍隊丟棄的一些坦克美製M3A3坦克。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568號M3A3坦克隨坦克大隊參加了攻打永固門和濟南外城的戰斗。濟南戰役後,568號坦克被華東野戰軍授予「功勛坦克」稱號,炮手沈許也被譽為「鐵人英雄」。此後,「功勛坦克」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屢立戰功。1950年,炮手沈許作為戰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功勛坦克」後來也作為功勛兵器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

戰斗全重12.4噸
乘員4人
裝有1門37MM火炮和4挺7.62MM機槍。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9043596.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BF%B9%C8%D5%CA%B1%C6%DA%D3%C3%B5%C4%CA%B2%C3%B4%CE%E4%C6%F7

閱讀全文

與中國抗日戰爭都用了哪些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4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