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和外國人交流,我應該說中國話還是說英語如果說中國話會不會很丟臉在這問題上,我應該持一種什麼樣
英語和國語都可以,
外國人信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說國語反而會覺得你自信心強是源於你公司有實力,所以並不會丟臉反而很有范兒。
不過你最好詢問對方聽不聽得懂或者同不同意用中文交流,不然的話就配個翻譯~
Ⅱ 要會說中國話
中國人當然要學會說中國話,如果是外籍華人學會說中國話當然有好處,如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全世界普及,身在哪裡說中國是一種生存能力,是一種驕傲。
Ⅲ 和諧社會 從我做起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細微之處見榮辱說美德
一個人,會因擁有美德而變得更美麗。
一個國家,會因充滿美德而變得和諧。
這個世界,會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
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中華民族的美德在閃光。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
要在小事中體現個人的美德,榮辱就在舉手投足間。比如說,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幫家長倒一次水、陪弟弟妹妹玩……這些細微之處,都能顯現一種美德。再比如說,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得到處都是垃圾,什麼塑料紙、瓜果皮隨處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於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裡會怎樣想?是不是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想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裡有這個信念,有個榮辱觀,這種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於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應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其實,當一種美德平常到最細微的習慣中時,這也許就是一種品質的升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十六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了,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九大任務和目標。一時間「和諧社會」成為了當今中國最熱門的關鍵詞。和諧社會強調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和諧關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諧是最基礎性的和諧,其他和諧關系的實現是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沒有人自身的和諧,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就實現不了人與社會的和諧,最終也達不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處理好人自身的和諧,而處理好人自身的和諧就要求作為社會成員的每個人都努力地從我做起,達到自我和諧,這樣整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從人人做起,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眾音齊諧,才能奏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壯美樂章。然而,從我做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易,是需要一番「修煉」的。結合自身實際,我個人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從我做起,應當樹立誠信法治意識。
每個社會都有一個規范體系,這一規范體系的基礎是道德,而道德確立的根基是誠信。當今中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誠信,誠信的大廈早已坍塌,造假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人們視誠信法治為無物。一個沒有誠信法治的社會不可能是和諧的社會。因此,構建和諧社會誠信在先,人人都必須樹立起誠信法治的意識。
其次,從我做起,應當講究修養。
儒學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自身修養的提高放到第一位。和諧社會強調人自身的和諧就是通過提高修養來達到和諧的目的。什麼是修養,通俗地說,「心靈美」,思想品質好。而不做傷天害理的壞事,多做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善事、好事,是修養的起點和最基本的要求。那些貪財、戀色、弄權、作惡多端之徒,腐敗分子,究其違法犯罪根源,都是由貪欲、邪念所致,都是由自我內心的不和諧所致。所以我們應當不斷地進行自我「修煉」,消除內心的邪念,催生內心的善意,並身體力行,帶頭實踐,堅決與惡勢力作斗爭,以此影響、感染、帶動大家共創和諧。和諧社會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就是要處理好人際關系,也就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要學會包容,對己嚴對人寬,對他人要寬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贊美人,只有這樣才能共創和諧。
再次,從我做起,堅決與學術、教育腐敗作斗爭
作為一名學生主要的職責就是學習,專心學術。然而,現在連聖潔的象牙塔內似乎也不聖潔了,學術、教育腐敗泛濫。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徵,知識分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脊樑。學術的腐敗、教育的不平等、知識分子的墮落意味著文化的消亡、文明的沉淪。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決與學術、教育腐敗作斗爭,決不能讓這顆毒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在學術教育這塊凈土上蔓延、癌變。
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責無旁貸。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
Ⅳ 為什麼有一些國人會不尊重國語呢比如天秤座,它們讀天平座,我指出了正確的讀音,有的人默默改正了,而
星座是因為本來就不屬於中國的。翻譯過來的。根據意義而不是發音,但不適合中國文字發音,所以要改。你下面所說的兩個例子是因為發音不準,普通話不好而已,好多地區還是方言。不要太在意,他們慢慢會改過來的
Ⅳ 漢語在世界語言位置上處於什麼地位
漢語是我國的官方語言, 也是國語,其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更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當前全球范圍內使用漢語的人口數量最多。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的國際地位也在隨之而被提高, 漢語在國際上所起到的作用及其自身的重要性也顯得越來越突出。不僅對於我國少數民族群眾而言需要精通漢語和使用漢語, 在世界各地也都需要開始學習和使用漢語。諸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以及韓國等中小學校以及高等學校都開始講漢語作為必修課程開展教學。
當前漢語的國際化特點是基於中國為根本,以此向周邊輻射,所以我國周邊的亞洲國家普遍存在較高的學習漢語熱情, 並且持續升溫。當前漢語的國際化趨勢正在逐漸加強。新加坡立國後就將漢語作為第三官方語言,並且因為新加坡具有大量華人,所以漢語實質上是第一官方語言。
Ⅵ 舉例說明漢語表達的得體性要求
得體,它的詞語含義是指言語、行動等恰如其分。語言表達的得體是指根據交際的語境使用語言,也就是根據交際的外部語境(各種情境條件)、內部語境(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有人通俗地說,所謂得體就是根據需要說相應的話。這是很有道理的。得體,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它牽涉的問題很多,這里僅從中學生的實際出發,作簡要說明。一、注意各種情景條件這情景條件,主要是指下列三點: 1.交際場合交際的場合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氛圍等。這里主要說氛圍。交際的場合各種各樣,有喜慶、哀傷之分,有莊重、輕松之別,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語言表達要與環境氣氛相協調。在喜慶的場合談令人傷感的話,在莊重的氛圍中「搞笑」,都是不得體的。 2.交際對象交際對象有性別、年齡、身份、經歷、文化背景等具體因素。在運用語言作文交際時,應該切合實際。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看什麼說什麼話。摒棄處世圓滑這一點,從語言表達上說,肯定是必要的。譬如,曾經有少先隊員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獻花,問:「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這樣問情有可原,如果年齡大一點的,按照一般習慣,應該這樣問:「奶奶,您高壽?」或用其他說法,否則不得體。注意交際對象,首先應尊重對方。 3.交際目的交際目的不同,即使說同樣的內容,說話的角度、重點等應有所不同。譬如老師勸學生讀讀書,如果對方不想讀書,老師要幫助分析原因,說明讀書的重要;如果對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老師應在學習方法上作指導;如果對方文理關系處理不當,老師應該著重談全面打好基礎,為將來的發展作好准備。如果老師不根據對方的實際確實談話的重點,只泛泛地說一通,你願意聽嗎?此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例1:把下面句子的內容放在A、B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轉述。要求:①不變更原意;②人物、人稱表述准確;③時間、地點交代清楚合理。小李對小王說:「我明天上午不去語文組找郭老師了,請告訴老師一聲。再幫我問問,後天晚上去她家裡找她行不行?」 A.當天下午,小王在交門口對郭老師的女兒姍姍說到這件事。 小王說: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語文組把這件事告訴郭老師本人。 小王說: 這是一道高考試題,從中可以看出「得體」的一些基本要求。小李請小王轉達自己的意向目的明確,明間、地點、人物、事件說得清清楚楚,話也說得「客氣」,包含著尊重小王的意思,也就是說是得體的。小王怎麼轉述呢?需要根據條件,時間不同,一是「當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大早」;地點也不同,一是「校門口」,一是「語文組」;對象也不同,一是郭老師的女兒,一是郭老師本人。只有說話的目的相同。因此小王在及情境下應該這樣說:「(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語文組找你媽媽了,請轉告一聲;他還問後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在及條件下,小王應該這樣說:「郭老師,小李說他(或她)今天上午不來找您了,問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因為同郭老師說話就在語文組,所以不要點出地點「語文組」。小王這兩次「轉述」都是「得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