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怎麼復興的

中國怎麼復興的

發布時間:2022-07-17 02:33:08

A. 近代中國如何探索復興之路的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與周邊國家、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經歷了長久的年代。鴉片戰爭以前,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東方式的國際關系體系。在這種體系下,中國不大關心西方世界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殖民主義擴張,通過鴉片戰爭與中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西方式的國際關系體系以大炮為前鋒,把貿易和殖民體系迅速推向東方,使以道德和尊嚴相維系的東方式國際關系體系很快敗下陣來。中國在屈辱、賠款、割讓土地和主權被侵蝕的惡劣國際關系環境中苦苦掙扎。到了20世紀初,即《辛丑條約》簽訂以後,無論從國際關系的角度說,還是從國內歷史進程的角度說,中國國勢的沉淪都到了「谷底」。

在失敗和屈辱中,中國的先進分子在思考並且開始覺醒。一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家對洋務運動頗多批評。他們批評洋務派只知「師夷長技」,徒襲西藝之皮毛,未得西藝之要領。於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光緒皇帝支持下,發動戊戌變法。百日之內,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學校教育諸方面的詔諭,像雪片一樣地飛來,看似轟轟烈烈、大有作為的樣子。但政變隨之而來,光緒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華北農民的反帝愛國行動也失敗在血泊中。這樣頑固的封建專制政府,豈能領導國家的改革和進步?

孫中山先生是20世紀初深刻揭示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傑出革命家。在艱難的探索中,他鮮明地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張,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獲得成功,摧毀了在中國沿襲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念設計的新的國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後,國家政權為袁世凱和北洋軍閥所掌握,軍閥爭戰,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國家的獨立和民主、富強仍舊沒有希望。

五四時期,先進知識分子毅然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從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對封建主義進行深刻批判,從而揭開了思想啟蒙的序幕。一些人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懷疑,提出了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案。俄國十月革命對他們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看到勞動者第一次成為國家的主人,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勝利」,「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勝利」 。這種主張影響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方向,也影響了五四運動的發展方向。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以及中國內憂外患的加劇,促使先進的知識分子聚集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並成為中國革命運動的領導者,正是適應了歷史的需要。

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形成第一次國共合作,並取得了打敗北洋軍閥的勝利。但此後蔣介石壟斷了國民革命的領導權,背叛國共合作,造成合作破裂、國共內戰的局面。1937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在空前的民族危機面前再次攜手,動員全國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並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堅持國民黨獨裁統治,導致了國共合作的破裂。

在這個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以及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反帝反封建的戰略和策略,提出了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正確方針,指明了中國必須先經過新民主主義、然後進入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和思想基礎。
新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五四運動以後特別是國共合作以後,是把資本主義作為國家發展的方向,還是把社會主義作為國家發展的方向,是許多人特別是知識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關注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政黨嚴肅思考的問題。在各種救國方案中,三民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影響最大。這兩種思潮或者主義的傳播和實施,都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在近代中國,哪種政治勢力能夠領導人民贏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哪種政治勢力就可以取得引導中國走何種道路的主導權。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在20世紀初的國際國內情勢下提出來的政治思想主張,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這種主張或者綱領,在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經過孫中山的重新闡述,反映了當時國共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的要求。反映孫中山社會改造思想的是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思想。1925年初孫中山先生去世後,隨著中國國民黨的分裂,三民主義被國民黨內不同政治主張的野心家所篡改。篡改後的「三民主義」違背了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學說,反對並屠殺共產黨,主張鎮壓工農運動。國民黨、蔣介石背離人民大眾的利益,違背近代中國歷史前進的方向,終於在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決戰中徹底敗北。三民主義不能救中國,就在這樣的大決戰中被證實了。

能夠救中國的只能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同志指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 「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民主主義社會是過渡性的社會,它的前途必定是社會主義社會。這就是說,新民主主義理論明確規定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個選擇經過了嚴酷的歷史實踐的檢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各階段經驗教訓的總積累,標志著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後勝利。這是100多年來中國歷史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里程碑,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中止了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趨勢,結束了極少數壓迫者、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征戰不已和人民生活貧困、生靈塗炭的局面。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於世界。

B. 結合經濟生活分析中國是如何走出一條強國富民的特色復興之路的

  1.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要求,發揮其優勢。堅持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 堅持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 堅持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和根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共享發展理念

  4. 堅持改革開放。

C. 中國復興的前提是什麼

A、中國復興的前提是構建、發展好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一、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的內容: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是一個必然實現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從人類世界歷史生態、文化生態和現實生態出發,在生態全球化背景下,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為發展方向;以發展憲政、優化體制、優化結構、促進公民意識和認知水平;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公民的社會存在,建立社會公眾信仰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讓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將人格質量的提升放在國民教育的首位,來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將生態文明發展放在戰略首位,來提高文明產業化社會的上升能力;將未來優先的戰略放在國家建設的首位,來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產業能力;將公眾人本信念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推動聯合國改革的首位,讓國際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來提高聯合國維護和尊重人的能力,走生態文明發展的國家發展道路。
二、一個方面論述:需要一個全新的認知體系:升級認識論,從一元論、二元論、三元論、多元論升級為一原論,全生態是一原的存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價值觀、邏輯觀,構築起新的認知體系。實際就是解放思想,促進新文化發展。世界倫理社會化的文明形態將以人格文化、生態文化、產業文化向全生態文化發展和上升。走全生態文明之路就是以「全生態世界觀」做為全邏輯的參照系,宇宙就是全息的網路、世界就是全息的能量、人就是全息的物種。用以提升人類生命科學應用層次,完善世界倫理道德體系,推動人類共同體生態文明。
三、二個方面論述:以德育國、依憲輔政。
四、三個方面論述是:提升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
五、四個方面論述:扶富助貧、持強幫弱;以德育國、依憲輔政是文明社會的通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前提條件。
六、五個方面論述: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根本、文化建設為靈魂,社會建設為條件、經濟建設為基礎、政治建設為保證。
七、六個方面論述:宇宙是一家;世界是一家;人類是一家;所有宗教是一家;所有民族是一家;所有文化是一家。全生態是一原的存在。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能關聯的統一整體;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邏輯關聯的統一整體,統稱全生態世界觀。
八、七個方面論述:全生態揭示自身為自由,讓存在者存在、讓自由者自由、讓正確者正確、讓真理者真理、讓和諧者和諧、讓文明者文明。
九、八個方面論述:需要在以下八個方面加大創新力度:
1、新文化人學思想階段:人學是人類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工程,是人格及其生態的研究工程和應用工程的總稱。
2、用人學塑造中國的民主模式新高度階段:中國的民主模式在對人的現實強調和關懷上,全面正確地把握人的作用,又力求在人的內心深處進行全面深刻的人格塑造。
3、促進三農的四個發展戰略:第一、文明產業化與農民、農村、農業整合發展戰略;第二、人才體系化與農民、農村、農業整合發展戰略;第二、人才體系化與農民、農村、農業整合發展戰略;第四、物資環流化與農民、農村、農業整合發展戰略。
4、文明走廊戰略階段:文明走廊戰略是以生態文明戰略為文明走廊戰略代表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峰。
5、際就業工程戰略階段:國際就業工程是政府通過外交及商貿團體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的就業合作與交流。
6、新文化百家爭鳴階段:新文化初級階段是醞釀新人格,中級階段是產生新人,高級階段是人格、生態、產業相適應。新文化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在一個生產力變革的階段並與之互動,新文化革新就可以邁向成功。
7、確立當代新文明的方向階段:將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一個神學的人類學來求出人存在的某一層面「個性和共性」關系的成果,即更高質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層次、在歷史性層次、在社會性層次、在自我性層次予以貫通後,產生人類共同體文化的結果。
8、塑造中華環流文明階段:以一個文化核心的主體文明與其周圍文明文化體間構成的具有整體文化生命的文明。例如:中華環流文明。就是以中華新文化創生的一個文化核心的主體文明,與其周圍文明文化體間構成的具有整體文化生命的文明,構成一個由其周圍文明文化體為氛圍,文化核心的主體文明為行星的文明體。完成戰略產業5個再造:完成文明產業再造、完成淡水產業化再造、完成航天產業再造、完成清潔能源產業再造、完成生態城市產業再造。
十、九個方面論述:以提倡世界倫理,在世界范圍內宣認三個觀念:全生態世界觀、存在是愛人生觀、共同幸福價值觀;推動三個文明:人格文明、生態文明、產業文明;加強三個對話:宗教對話、政黨對話、民族對話。美麗中國:「美在和諧、美在自然生機盎然、美在文化全息自由、美在生活合理幸福、美在精神文明道德、美在人格光明正直、美在生態和諧上升、美在產業環流有序、美在幸福的人格、美在崇高的理想、美在合理的生活過程、美在文明的風尚、美在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美在正視信仰,美在反映正確的事物、美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美在信念和嚮往實現的人格滿足、美是以一種人格滿足來給予愛,回應愛。美在為真理信仰、為命運修養、為幸福負責、為統一開放、為未來優先的公益意識和行為;美在正確的思想、仁愛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個性、光明的行為。美在人格的升華、生態的凈化、產業的協調;美是價值觀的實現,美在生命樂趣的抒發,學習的是榜樣、垂範的是德行、宏揚的是永負責任、知恩報恩、美麗中國是與生具來的使命。」世界倫理社會化的文明形態將以人格文化、生態文化、產業文化向全生態文化發展和上升。扶富助貧、持強幫弱;以德育國、依憲輔政是文明社會的通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前提條件。
十一、美麗中國與幸福中國的論述:美在和諧,美在幸福;發現美麗就是發現幸福;創造美麗就是創造幸福
以上觀點出自:張榮寰,中國復興的前提是什麼? 一文
B、 中國社會正在孕育著一場思想和文化的崛起,已經是一個呼之欲出的事實。有人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如何命名這場即將到來的思想、文化浪潮,也許更適合由後人來做。但是,如同一個嬰兒還沒有降生之前,已經有人先給他取了一個名字,我們姑且也暫時借用「文藝復興」這個現成的名稱,使得對話比較容易找到焦點。
當很多人已經在蜂擁而來的新的事實面前,在風雲際會的頭腦風暴之中,在忙忙碌碌的現實生活背後,已經感受到自身的激情澎湃和社會的焦躁不安,感受到一個震耳欲聾的聲音正蠢蠢欲動,感受到一個斬釘截鐵的答案即將砸在腳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認真地問一下:中國需要復興的是什麼?
2006 年12月7日,《南方周末》刊登了劉軍寧先生的一篇長文《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對於這篇文章的標題,我有同樣的認同。但是,對於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我提出我的異議,同劉先生商榷。
劉軍寧先生旗幟鮮明地說:中國文藝復興的目標是發現個人。我也要旗幟鮮明地說:中國文藝復興的目標是重新認識整體。
歐洲文藝復興的最根本原因並不是劉先生所言,是「發達的商業」,並不是市場經濟,而是缺乏人性的宗教統治和殘酷的宗教戰爭。市場經濟只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結果之一。這個結果至今為止已經延續了500年左右。如果我們認為中國即將開始的「文藝復興」僅僅只是要重復歐洲文藝復興的這個成果,那就錯了。如果我們期望即將出現的中國的「文藝復興」也能產生持續500年的思想影響力,那麼,我們的眼光就必須更加長遠一點。
與歐洲的文藝復興不同的是,中國當下「文藝復興」的起點恰恰是殘酷的商業競爭和危機四伏的全球化市場經濟,與之相適應的人文觀念就是張揚的個人價值和個人慾望。而在當今全球化的經濟、政治、文化諸多領域,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最棘手的難題都源自於對個體的過分強調,每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都是用新的整體觀念來平衡已經暢行了500多年的突出個體的觀念。
如果今天依然強調個體價值的張揚和實現,那麼,自認為優秀的民族或領袖就完全有理由使用戰爭或原子彈消滅地球上過多的人口;就完全有理由利用已經形成的市場經濟優勢,剝奪其他國家或其他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在月亮上落下人類的腳印時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的完整含義也許只有站在月亮上才能充分地理解。當人類第一次可以從月亮上,從宇宙中眺望地球,我們比500年前的哥倫布更加明確地了解到:地球是一個整體,人類是一個整體;任何個體(個人或國家)的張揚都必須保障地球這個整體能夠健康地延續;任何人權和道義都必須公平地恩澤於每一個白色的、黃色的、黑色的、紅色的個人。中國的文藝復興如果失去了這個立足點,就不會有未來500年的影響力,就只會成為一個草草收場的插曲。
「復興」這個概念含有將過去的東西起死回生的意思。因此,中國的「文藝復興」離不開如何對待傳統這個話題。當今有太多的學者和群眾,受西方觀念的影響,極為教條地認為中國傳統就是壓抑個性,就是反對市場經濟。這實在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中國傳統的確有壓制個性的一面,但也確實有追求個性、張揚個性的一面。從《詩經》開始,到以李白為代表的大量的中國古代優秀詩歌,哪一個不是個性的體現?中國傳統社會延續了2000多年,從來沒有否定過私有制,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年代,哪一個不伴隨著繁榮的市場經濟?中國近代的落後,關鍵原因是在財富的生產方式上,中國古代令全世界垂涎的成功,關鍵原因是在個人與整體之間獲得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使得每個人既能獲得物質財富、生活質量的滿足,又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同樣,我也不同意劉軍寧先生「中國需要一場文化風暴」的觀點。中國未來必將出現的文藝復興不應該是革命式的,而應該是甘霖式的,不應該是狂風暴雨,而應該是春風化雨。這場「文藝復興」的中心是思想和觀念,文藝、互聯網等等只是手段。如果缺少了人文思想,達芬奇也只能畫一點技巧高超的宗教題材。對於新生的互聯網,我們不僅要看到它便於每個個體的自我表達,同樣也要看到,它將全世界聯系在了一起。在互聯網的時代,張揚的個性更容易成為芙蓉姐姐之類的井底之蛙,作為互聯網成功標志的點擊率,其實是在個體的汪洋大海中找到更多的共性,互聯網使得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共性更加簡便快捷。
而且,中國的文藝復興不應該成為中華文化圈的局部事件,它一定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事件,才可能獲得成功,才可能獲得超越局部的長遠意義。它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另一個起點上的融合交流,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暫且冠名的「中國文藝復興」,更應該是一個全球有識之士共同參與的全人類文藝復興。

以上觀點出自:劉仰,中國需要復興什麼?
C、當代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心態,將各種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積極價值因素引入中國,不斷地引入和創造出許多新的價值元素,使之成為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從中獲得了諸多發展機遇和社會紅利。
如果同一社會中的諸多價值元素不能很好地融合為有機的社會價值系統,就有可能出現價值要素的紛亂和價值體系的空缺。中國社會的自主發展需要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撐和引導。
要善於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宣傳和張揚中國價值,並使之與人類利益和世界文明進步內在結合起來,佔領當今世界的道德高地,為引領世界價值發展走向做好必要的准備。
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當前國人以致全球華人極為強烈的共同願望,成為「偉大的中國夢」。那麼,如何才能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呢?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價值觀念重構與民眾價值共識。
歷史回溯:中國價值觀的歷史生成與演變
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價值觀」的形成是中國社會歷史演變過程的結果,也是其觀念表現和理論提升。研究中國價值觀應當對中國價值構架的歷史演變過程有一個清晰而又准確的把握,把握其中的內在邏輯性。
歷史地看,古代中國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那就是以儒學為核心、儒釋道兼容的價值觀念和實踐體系。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說是「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孟子說,「仁則榮,不仁則辱」。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仁、義、禮、智、信是儒學的核心,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思想道德的價值核心。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價值為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奠定了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提供了極為寶貴而豐富的思想材料。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不斷地受到沖擊,處於迅速消解和式微的過程中。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讓中國人民對自身的傳統價值觀念發生動搖,喪失信心,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徘徊在中國價值觀與西方價值觀之間,處於價值選擇的艱難時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倡導共和,開啟了中國近代革命史的開端,為中華民族的自我更新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性保障。「五四運動」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表現出與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決裂態度,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與民主,反傳統主義在中國成為一種主導性潮流。在其後的長期的思想文化論戰中,西方價值觀作為一種積極因素被引入中國,成為中國先進思想家的自覺追求。但由於國內戰爭爆發,這種努力既未能持久,也未能真正轉變為大眾行動。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使中國國難當頭,救亡圖存成為民族主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努力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也經歷了對於現代化的狂熱與誤解,還有文化大革命的價值顛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到構建全新價值體系的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把所有的社會生產、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建立在市場的基礎之上,市場法則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利益導向成為社會運行的基本導向,這影響著社會的深層價值基礎。這些年來,這種情況又由於當代中國快速的網路化信息化進程而進一步擴展和深化,加劇了中國價值觀念的分化,使價值觀念的狀況也變得更加紛繁復雜。
現狀分析:當代中國的價值復雜性
當代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心態,將各種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積極價值因素引入中國,融匯到中國社會發展之中,又不斷地引入和創造出許多新的價值元素,使之成為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從中獲得了諸多發展機遇和社會紅利。但客觀來說,這些要素分別來自不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體系,各有其發生作用的原生背景和支撐條件,有其具體的功能和效用,容易產生出矛盾與對峙,甚至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碰撞與沖突。這主要在以下方面表現出來。
其一,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歷時性矛盾在當代中國的共時性並存。30多年來,中國社會快速發展跨越式地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300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今的中國社會也以共時態方式匯集了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諸多歷時性矛盾,濃縮了世界歷史上近300年的時間進程中積聚的各種矛盾與問題。
其二,全國GDP總量巨大而人均GDP弱小的巨大反差。2011年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但中國的人均GDP卻仍然排在世界的第100位左右,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社會內部存在的地區、行業、階層差異與矛盾,與各種外部矛盾相互激盪,有可能引起新的更大的社會矛盾與問題。
其三、多種類型和性質的社會矛盾並存。在當代中國復雜的社會問題群中,既有傳統社會主義的矛盾,也有傳統資本主義矛盾;既有經濟發展不足的矛盾,也有經濟發展成果如何合理分配的矛盾;既有經濟發展的結構、質量與速度等的矛盾,也有政治思想社會文化體系如何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矛盾,等等。多方面的價值矛盾內在交錯,互相牽制,其復雜性程度是其他國家並不多見的。
其四,社會價值多樣化進程中的主流價值迷失和核心價值弱化。社會價值及其觀念的多樣化發展既是社會進步的要求,也是對社會管理體系的嚴峻挑戰。如果同一社會中的諸多價值元素不能很好地融合為有機的社會價值系統,就有可能出現價值要素的紛亂和價值體系的空缺。中國社會的自主發展需要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撐和引導。整合多元價值和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對於中國的價值變革與社會轉型具有極為突出的意義。
思想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內涵與特點
當前中國正處在整合多元價值因素、構建主流價值、強化核心價值的關鍵時期,要求我們以復雜性的思維來看待復雜的價值現實和價值觀念,在多重線索匯聚和多元變化整合的動態過程中更好釐清價值體系建構中的各種復雜問題,處理好各種價值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系統性思維更好謀劃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在批判與建設的統一中構建起健康合理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
當代中國價值觀構建需要我們將來自歷史與現實、外部與本土的多元價值內在整合起來,融入到相對統一的價值體系,這里既有中國社會久遠生成的價值復雜性的傳承與繼續,要求我們對其作出現代性詮釋和時代性發揮,也有世界復雜價值格局對中國的滲入和影響,要求我們將其納入中國體系融入中國民眾,還有中國快速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產生並多重表現出來的獨特性價值新問題,要求我們將其引向健康發展的方向。
當代中國價值觀是一個多樣多層次的復雜體系,其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等,這些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徵,標示著中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理論和道路。在最為廣泛的意義上,中國價值觀包含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要素,總體上看,它們以人性和人類文明進步為基礎,屬於人類文明尤其現代文明發展的共同價值,從而可以確保中國社會發展始終行進在人類文明大道上,保持與世界其他國家交往的必要前提和合作基礎。在中觀的層面,中國價值觀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表徵,把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內在結合起來,倡導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勤勞勇敢、艱苦樸素、誠信友善,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社會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
「中國價值觀」的構建既是當代中國應對當前復雜價值格局的緊迫需要,也是中國社會增強價值認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們既要有充分的預見性,把握和順應世界文明發展大道,更加積極吸納世界所有文明要素之精華,也要善於將其加以改造,使之有機融匯到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進程中並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還要善於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宣傳和張揚中國價值,並使之與人類利益和世界文明進步內在結合起來,佔領當今世界的道德高地,在全世界范圍內彰顯其精神價值,自覺參與到世界價值體系構建,為引領世界價值發展走向做好必要的准備。

以上觀點出自:歐陽康,(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國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 為什麼中國一定會復興

中國一定會復興的原因:
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和正確的領導。僅僅建國67年,我國由一個一窮二白,連一顆螺絲釘都要進口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讓13億人吃飽肚子,幾乎消滅了文盲,實現了普及教育和完整的醫療保障體系,這是極為了不起的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政黨都無法取得的成就。
二是人民的勤勞勇敢。從國外的華僑的講述可以看出,我國有世界最勤勞的人民,不須帶之一。在安全的環境中,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國人民有能力創造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三是有強大的解放軍來保障祖國和人民的安全,沒有後顧之憂。近代史以來的中國,血淚斑斑、慘痛不斷,被列強不斷瓜分,幾近滅國的邊緣。如今,我們有了強大的國防力量,我國的軍力戰力世界排名第三,足以保護我國的安全,讓人民放心地建設自己的家園。

E. 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建立了新中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進行了各項改革,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

F. 中國怎麼由清朝後期的落後走向現代的復興

清朝後期,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沒有復興任何朝代,只是步入了現代化發展!

G. 1840年以來中國追求復興分幾個歷史歷程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史詩。中華民族懷揣強國之夢不懈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滅國亡國滅在滅頂之災。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成為做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藍,南昌起義,秋後起義,秋後起人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史詩。中華民族懷揣強國之夢不懈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滅國亡國滅在滅頂之災。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成為做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藍,南昌起義,秋後起義,秋後起人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史詩。中華民族懷揣強國之夢不懈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滅國亡國滅在滅頂之災。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成為做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藍,南昌起義,秋後起義,秋後起人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復興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義大利冠軍怎麼買 瀏覽:944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