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一名大學黨員該怎樣通過行動來實現中國夢
一、「中國夢」的影響意義
「中國夢」具有最大限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中國夢」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道路開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國夢」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繼承與發展。實現「中國夢」,既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也是中國人民開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歷程;「中國夢」是對改革開放關鍵時期中國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領的精煉濃縮與真實寫照。夢想不滅,希望永在。「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正是一個中國人民尋回、重建並堅定民族信仰的過程;「中國夢」是對當今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最佳結合。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也正是重新發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價值的過程。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民族、國家全面科學發展,個人才能實現夢想。同樣,只有每個人都充滿激情,「中國夢」才能夠 堅實。
二、「中國夢」賦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歷史責任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傳達給每個青年最強力的信號,是黨和國家宏偉大業向每位青年發出的深情召喚。也是讓黨的事業後
繼有人,讓黨的隊伍始終充滿勝利與活力的根本。「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國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滿足國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為的青年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青年大學生面臨的選擇很多、機遇很多、挑戰也很多,競爭更為激烈。但是,只有為祖國前途、民族命運而奮斗,才能成為大有作為的青年,才會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獲得更為廣闊的舞台,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三、當代大學生如何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社會夢想和人民大眾夢想的統一,是整個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更是青年大學生的共同的。青年大學生,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人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具備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有點事:有拼勁、有激情、有銳氣。青年大學生充滿活力和朝氣,勇於創新和挑戰,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項工作、任何一項事業,大到國家要發展、民族要進步、社會要前進,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奮斗,並且在奮斗的過程中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坎坷、甚至挫折,為戰勝困難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種精神作為支撐,這種精神就是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實現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奮斗,廣大青年大學生,只有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具備百折不撓、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實現中國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貢獻力量。無論是一個集體還是一個人,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古今中外,眾多的成功者並不是依賴機會或好運氣,而是得力於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鑒定信心,充分發揚見人不拔的拼搏精神。作為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灌注新鮮血液,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樹立鑒定的理想和信念,要
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秉承堅忍不拔和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升力,在各個領域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凝聚每一個人的「正能量」,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堅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恆心毅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2、培養全面過硬的素質能力。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既是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又是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表達了廣大青年大學生的願望。新時達的大學生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全面過硬的素質能力。首先要具備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書本理解運用能力、人際交往學習能力、知識運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認識和適應自然、社會和自我發展變化最基礎的能力。當代大學生處在實現「中國夢」的年富力強的時期,要刻苦學習、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打牢堅實的文化基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備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包括資源轉化與整合能力、運用科技手段能力、專業實習能力、合作協調能力等等,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必備的能力;最後,就是要具備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富國強敏的必由之路。創新能力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大學生具備創新能力,不僅是個人的需要,更是國家創新戰略的要求。所有這些能力,都是當代青年大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發展的標志,也是推動全面、高效發展的重要條件,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在學習、實踐、創新過程中逐步培養、鍛煉、摸索和不斷提高。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
3、樹立遠見卓識的理想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和遠大的志向作為潛行的航標,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樹立遠見卓識的理想目標,以遠大的志向作為前進和發展的動力能量,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類的社會上存在產生重大影響;理想作為思想
念和價值目標,成為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理想雖不專屬於青年人,但對青年人尤為重要。因為青年人對追求人生價值,探索人生價值,有著強力的願望和追求。青年大學生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堅定的方向。就能把個人前途、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結合在一起,在學習生活中體現人生價值,是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個人理想是「中國夢」的組成和基礎,個人理想的實現是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的前提。大學生的個人人理想要順應社會理想並以此為基本方向來進行選擇和確立,才恩能夠更好地、更順利地實現。理想的實現是長期性的,是對廣大青年大學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驗,對此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理想的實現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筆直的,旺旺是充滿了曲折。理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一個樹立崇高理想的人,堅信自己追求的目標必定會實現,就會激發起為理想奮斗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在順境之時,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當代大學生要不斷打磨自己,磨礪自己,提高自己,成為「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遠見卓識的現實主義者」。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想,只有緊密團結、萬眾一心,才能變為真實;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不斷為人民造福。廣大青年學生,只有不畏艱難、勇擔重任、頑強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㈡ 中國夢的具體表現是什麼主要實現途徑有哪些
堅持實干興邦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即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要實現這些、做到這些,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
第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國家一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歸根到底靠「實干」。沒有「實干」,寫在紙上的東西無論多麼美好動人,終究無法成為現實。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靠「實干」。「實干」是一切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天上不會掉餡兒餅」,任何物質財富都是通過人的「實干」創造的。物質財富是人類安身立命、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家庭幸福、百業昌盛、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的基本標志。通過「實干」,創造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增強社會的物質實力,是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民族自立自強的根本之道;脫離「實干」的「空談」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只能是空話。
第三,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靠「實干」。「實干」是一切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
其一,社會的一切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必須依靠精神文化生產者通過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通過「實干」來創造;「空談」只能製造誤國誤民的「精神垃圾」。
其二,「實干」是「實干精神」生成的源泉和發展的動力。「實干精神」是反映「實干」的需要和規律,並在實干過程中生成和發展的各精神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尊重規律、求真務實的精神,勇於擔當、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精神,不怕挫折、攻堅克難的精神,團結合作、顧全大局的精神,等等。實干精神,人們只有在「實干」的歷練過程中才能夠創造它、理解它、珍惜它、升華它、享有它,「空談」是與實干精神格格不入的。
其三,「實干」是塑造健康人格、培育「中國精神」的園地。「實干」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對於個人來說,「實干」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立德勵志、享受人生的根本途徑,是「立德、立信、立言」之本。對於社會來說,「實干」是引導觀念、涵養精神、弘揚文化、凝心聚力的根本途徑。
㈢ 中國夢的具體表現為什麼
「中國夢」的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式提出於2012年11月29日。
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並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並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夢」的實現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施手段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
「中國夢」的主要動力有三大來源:
第一、追求經濟騰飛,生活改善,物質進步,環境提升;
第二、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公民成長,文化繁榮,教育進步,科技創新;
第三、追求富國強兵,民族尊嚴,主權完整,國家統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動力來源的基礎之上,中國有遠見、有膽識、有智慧、有愛國情操的公民、團體及領導人,應該及時准確地找到整合協調這三大動力源的共同支點,形成發展進步的兼容合力,造就眾志成城的「中國夢」。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中國夢(習近平提出的指導思想)
㈣ 大學生如何實現中國夢
作為大學生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紀律和法律,注意禮儀,了解禮儀,強調道德,共同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美好的生活環境,確保國家和人民的長期和平穩定,和平滿意地生活和工作。堅持做人的基本原則,需要我們有克制的方式行動、有處事的戰略,使我們能夠繼承國家文化,繼續國家精神,作為實現真正利益的國家年輕化的促進者而行動。
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我們都要樹立崇高理想和信念,不斷提高我們的意識形態理解和道德成就,增強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樹立科學世界觀,實現著眼生命和價值、為人民服務的目標。 要回憶歷史,回憶當代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和苦難,理解中國夢內外,感受祖國人民的國家年輕化願望,實現中國夢偉大。 我們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有高度信心,相信我們的夢想會實現。
㈤ 作為當代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實現中國夢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中國夢:
1、立志當高遠。青年時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階段。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量,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屈服於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於個人私利的多與少、得與失。樹雄心、立壯志,是關系大學生一生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獻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立為國奉獻之志,立為民服務之志,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在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
3、立志須躬行。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點一滴地奮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遙遠的,但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扎扎實實的學習和工作中。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偉大出自平凡,社會需要傑出人物,更需要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
(5)如何體現中國夢擴展閱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國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後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2013年的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主席重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現實的必然,既指明了實現中國夢的方向,也彰顯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
㈥ 中國夢的科學內涵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1、結合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和實現途徑,談談你為中國夢的實現能做點什麼?
1)、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雖然相對於中國夢來說,每一位國人自己的夢想可能顯得過於渺小,但實現每一位國人雖小但珍貴的夢想卻正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
㈦ 如何實現中國夢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國夢」之根本。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不能用玫瑰色去描繪西方那一套,又不能妄自尊大,認為我們的發展模式已臻完美,改革開放能夠就此停止。與這「兩個妄自」相對的,是十八大報告強調的全黨務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中,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這一制度體系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涵蓋確立經濟基礎的制度和確立上層建築制度的有機統一,因而能夠「凝聚成果」;超越了傳統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又完全不一樣於「民主社會主義」和西方那一套,因而能夠「體現特色」;有利於持續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因而能夠「彰顯優勢」;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堅持和完善對的東西、好的東西,摒棄和改革錯的東西、有礙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因而能夠「引領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艱辛不易,堅定這樣的自信,我們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上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鞏固社會主義、完善社會主義,最終實現「中國夢」。
㈧ 中國夢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中國道路最終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這是國家總書記同志特別強調的。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不僅僅是理想、是目標,也是現實,反映在每個中國人的生活中。中國夢的實現,要體現在解決老百姓關心的一件一件具體事情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感受到這個夢的好處,是真實的、可以實現的,感覺到這個夢和他們有關系,願意為實現這個夢而付出、去奮斗。
由此,這個夢也才能真正成為凝聚人民、激勵人民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奮斗目標。鄧小平同志當初之所以要用「小康」這個概念來表述我們的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每個老百姓都過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於這個認識。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老百姓的夢是什麼?總書記同志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第一次講話中就說到這個問題。
他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些話說得多麼實在、具體、親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潔,誠信友善,文明和諧,天藍水凈,世界和平……十八大報告在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願望。
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老百姓的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總書記同志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我們要把對中國夢的追求轉化為做好每一項工作的動力,必須繼續謙虛謹慎、兢兢業業,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腳踏實地,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8)如何體現中國夢擴展閱讀:
實現舉措
「中國夢」關乎著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凝聚了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個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的夢想,是億萬人民世代相傳的夙願,每個中國人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創造者。
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那麼,在舉國上下共圓「中國夢」的濃厚氛圍中,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里,作為黨員幹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增強學習意識,提高素質能力。
學習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走向,決定著一個政黨的榮辱興衰。毛澤東同志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鄧小平同志也曾說過「學習是前進的基礎」。
面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在這個時代立足。
廣大黨員幹部應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加強對理論知識、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創新能力。
二是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為民服務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員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廣大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公僕意識,強化群眾觀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中心,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樹立實干精神,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以求真務實的作風開展工作,堅持講真話,講實話,講有用的話,不講空話、套話、假話;要腳踏實地,多接地氣,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真切的有效成績來團結幹部、凝聚黨心,不斷築牢黨群干群關系,深化魚水深情。
同時,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工作熱情來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形成上下一心,團結奮進的局面,充分踐行「走在前、干在前、爭首善、當先鋒」的先鋒示範精神,爭做先鋒表率。
夢想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中國夢的實現,任重而道遠。「有夢就有藍天,相信就能看見。」廣大黨員幹部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努力作為,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㈨ 如何理解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及實現途徑
一,本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二,關系:
(1)三者之間緊密相連;
(2)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基礎和保障;
(3)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特點:
(1)把國家追求、民族嚮往、人民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中華民族和 人民的整體利益;
(2)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體現中華民族 「家國天下」的情懷;
(3)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4)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
(5)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1)走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弘揚中國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時代精神;
(3)凝聚中國力量: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4)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奮斗;
(5)必須實干;
(6)需要鍥而不舍的艱苦努力;
(7)需要和平。
㈩ 如何理解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
答: 內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這三條包含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包含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還包括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家富強是我們的最高追求,時下我國正逐步由發展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邁進,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化社會邁進;民族振興是我們的偉大夢想,我們已做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毫無愧色;人民幸福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包括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等。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表達了人民心聲,也體現了時代要求。
實現途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清楚地概括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項基本要求,指明了實現中國夢的三個關鍵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