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的
順序: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1)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是如何規劃的擴展閱讀:
朝代介紹: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2、西漢
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古代秦朝之後的大一統封建王朝。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稱皇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
至9年1月10日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一共211年。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後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漢,這樣西漢滅亡則是在26年。
西漢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3、東漢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
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止,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的東面,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乃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又叫後漢,東漢王朝定都洛陽,東漢自光武中興到漢獻帝被廢,歷14帝、196年而亡。
4、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改元建隆。
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
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5、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在詩、書、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形成開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⑵ 中國的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排的
朝代簡介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朝: 西周: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東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戰國: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朝: 西漢: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新朝:9-23年 王莽 東漢: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曹魏: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蜀漢: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朝: 西晉: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齊: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後梁: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遼國: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大理: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國: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世祖福臨 中華民國:1911-1949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 北京 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西漢\東漢)--三國--晉朝(西晉\東晉)-- 南北朝(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北宋\南宋)--遼國--大理--西夏--金國--元朝-- 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抽象記憶法:瞎(夏)商周春秋,站(戰)在琴(秦)上,七洞(西東)汗(漢)衫,七洞(西東)見(晉)男(南)背(北),睡(隋)躺(唐)無待(五代),背誦(北宋)詩書,難誦(南宋)完,系下(西夏)金元寶,誦書到明清。
⑶ 中國的朝代是怎麼變更的呢
中國的朝代變更原因基本上分為以下幾方面:
1、農民起義推翻前政權,例如隋朝、明朝;
2、地方政權推翻中央政權,例如商朝;
3、權臣奪權,例如東漢;
4、前政權被外族所滅,例如西周 。
中國古代社會因出於適應自然條件需要而採用的中央集權直接征稅的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朝代更替頻繁的重要原因。
(3)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是如何規劃的擴展閱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⑷ 中國歷史各朝代是如何發展的
五千年簡述
中華民族,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夏禹開始,建立家邦。湯滅夏桀,國號殷商。武王伐紂,西周辟疆。幽王貪色,身死國喪。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楚庄。秦穆晉文,還有宋襄。戰國七雄,各據一方。秦楚齊燕,韓趙魏粱。嬴政統一,自稱始皇。反抗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劉邦勝利。西漢開國,長安稱帝。新莽篡位,綠林赤眉。劉秀興兵,滅莽殺敵。再造東漢,洛陽登基。黃巾起義,分崩離析。曹魏蜀吳,三國鼎立。西晉代魏,司馬稱帝。五胡亂華,干戈不息。永嘉南渡,東晉是繼。南朝北朝,隔江峙立。宋齊粱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分裂割據。續有北魏,北周北齊。楊堅創隋,南北統一。滅隋建唐,高祖李淵。黃巢造反,天下又亂。五代十國,分裂再現。趙氏篡周,北宋是建。遼夏女真,覬覦中原。金襲汴梁,靖康國難。南宋高宗,遷都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忽必烈時,滅宋建元。順帝腐敗,喪失政權。洪武建明,定都應天。成祖永樂,改都順天。明帝崇禎,自縊煤山。闖王進京,四十二天。三桂請兵,清帝入關。道光以後,列強侵犯。武昌起義,領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統交權。老袁竊國,軍閥混戰。工農革命,搗毀封建。各族人民,同掌政權。華夏文明,史稱五千。
這首四字歌是高明先生為便於人們學習歷史知識而編寫的。它簡單.通俗.易學.易記。如果能背誦出這四百字,對於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史稱.次序、興衰更替,你定能了如指掌。
⑸ 中國歷史朝代按時間順序怎麼排列
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楚、西漢、新莽、玄漢、東漢、三國、晉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一、朝代順序列表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朝代
1、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晉朝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
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延續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中原漢地。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
兩晉時期北方南遷的漢人將先進技術帶入江南,進一步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3、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4、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
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5、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⑹ 中國古代周朝地圖,是怎麼規劃的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王朝,分為兩個時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東周(公元前770年-256年)。在西部,它到達甘肅省的渭河上游;在西北方向,到達汾河盆地火山地區;東至山東半島;在南方,它延伸到漢江中游;在東南部,它到達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周人的祖先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和姜嫄公主的兒子後稷。商朝早期,後記的後裔公劉從太遷往詞。周人早期生活在今山西的中南部地區。公劉到達後,周氏部落遷往本地區。周人以前沒有“周”的概念。氏族把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國。他們生活在穩定的游牧定居點,逐漸演變成農業定居點。從前,古公亶父是部落的首領,周國人民受到了一次襲擊的影響和逼迫。他們不得不離開村莊,移居到很遠的地方。經過千辛萬苦,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來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周”的概念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⑺ 歷代王朝順序及年代是怎麼樣的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其實朝代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⑻ 在古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大一統王朝
首先在中國古代,不是人人都可以當上皇帝的,至於開創大一統王朝就更難了。
1.第一步,如何才能當上皇帝
(1)農民起義,如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2)生在皇宮,勾引鬥角、打敗其他皇子競爭者,然後繼承帝位(這是大部分人當上皇帝的辦法),即投好胎;
(3)生為皇子,地位地下,權臣當道,把你立為傀儡皇帝,如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
(4)兵變造反,如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
5.身體健康,多活幾年,你才有時間做出一番偉業,成就大一統的千古大帝。(重點)
6.順應時勢,不可逆天而行。否則“位面之子”漢光武帝劉秀的“地爆天星”,大魔導師隨便招來幾個天外隕石、水災火災啥的,任你“穿越者”王莽多厲害也沒用,逆天而行必輸無疑。
總結:這就是想要在古代建立大一統王朝的方法。(每一步都很難,幾乎每一步都在中彩票,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而中國歷史上那幾個成功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我認為最重要的便是時運,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厲害的人多了去了,但能名垂千古的寥寥無幾。
⑼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怎麼劃分最好能給個口訣。謝謝啦!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一: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二:
夏朝殷商與西周,東周列國分兩段,
春秋戰國烽火起,秦朝一統又兩漢,
三國鼎立魏蜀吳,西晉東晉前後傳,
南朝北朝兩並亡,隨唐一統後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三: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口訣四: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9)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是如何規劃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各朝代滅亡原因
一、夏朝
時間: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滅亡原因: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重用奸臣,排擠賢臣)
二、商朝
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滅亡原因:
1、 商朝後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征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三、周朝
時間: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
滅亡原因:
1、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也讓危機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厲王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
3、傳至周幽王又破壞宗法制度,"廢後立妾,廢嫡立庶"並「烽火戲諸侯」使諸侯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4、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系漸漸疏遠;少數民族犬戎攻打鎬京,西周滅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力架空,加之周平王東遷後更加淪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日漸增大;並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發展自己勢力。
四、秦朝
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賓士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辟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涌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斗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五、漢朝
時間: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滅亡原因: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斗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後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並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晉朝
時間: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滅亡原因:
1、新魏主更換太快,後期太小,難以駕馭士族權臣。
2、宗室權力被過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將領獨大,奪權時曹魏皇室沒有外援。
3、司馬懿太長壽,強大的司馬氏家族興起無人制衡。
七、隋朝
時間: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滅亡原因:
1、大一統表面下的各種割據勢力暗流涌動,統治基礎很不穩固。
2、門閥對科舉制度不滿,與敵惡勢力勾結,對抗皇權。
3、隋煬帝個人因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與濫用民力;但是,像搞科舉、建東都、修馳道、鑿運河、征高麗,都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時間: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滅亡原因:
1、邊患不斷(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
2、宦官專權(如李輔國等),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3、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阻礙了經濟發展,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
九、五代十國
時間: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滅亡原因:
1、藩鎮勢力依然強大,新生政權也無法控制,以致內亂戰爭不斷。
2、不少君主昏庸淫亂、殘暴蠻橫,軍務鬆弛,貪官暴吏欺壓百姓。
3、權臣勾結外族作亂,以及外族反撲中原擄掠殺伐。
4、政權太多,賦斂苛重,戰事頻繁,社會秩序、經濟基礎破壞嚴重。
十、宋朝
時間: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滅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針,造成了軍隊內相互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
2、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漢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
3、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遼(金)的強大,沒看到金(蒙)的危脅。
4、統治階層對軍事的無知、無能、不作為,導致了開封防禦戰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敗,政治內斗嚴重,以及軍費開支較大,百姓負擔過重。
十一、元朝
時間: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滅亡原因:
1、貴族生活糜爛,吏治腐敗,政府信用破產,土地兼並嚴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以及對人民壓迫欺凌嚴重。
3、財政赤字高居不下,賦稅過重,外加自然災害嚴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只會用武力打江山。
十二、明朝
時間:1368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滅亡原因:
1、文官集團膨脹,權力過大,以及後期閹黨專政危害統治。
2、外敵襲擾不斷,政府添兵設餉,軍費較大,造成財政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業發展,大大限制商品貨幣的流通。
4、天災人禍相繼發生,造成流民數量大增,農民起義不斷影響穩定。
5、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自毀長城,幫助滿清撿現成江山。
十三、清朝
時間:1636年—1911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滅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慈喜)、無能(皇帝)。
2、閉關鎖國政策下,導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後。
3、清政府弱軟無能,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