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1、《女媧補天》
遠古的時候,四根擎天柱倒了,九州大地裂開了,天不能滿蓋大地,地不能遍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滅,洪水泛濫不止息,猛獸吞食善良的人們,凶禽捕捉老人孩子。於是女媧煉成五色石修補蒼天,斬下鰲足作擎天柱,斬殺黑龍來平息大地,積聚蘆灰制止洪水。
2、《大禹治水》
遠古的時候,江河提防失修,洪水成了人們的災害,於是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神農氏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
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4、《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5、《誇父逐日》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
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1)中國神話故事哪些擴展閱讀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
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託、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神話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它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話的產生和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進行的同大自然的斗爭結合在一起。當時生產工具簡陋,變幻莫測的自然力對人類形成嚴重的威脅,與此同時,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於極為幼稚的階段。
舉凡日月的運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們迷惑、驚奇和恐慌。諸如此類的自然現象,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意志的。
對於自然現象的過程和因果關系,也加以人間形式的假設和幻想,並以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靈感的神的主宰。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與大自然展開了不懈的斗爭,一心渴望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減輕勞動,保障生活。
他們把這一意志和願望通過不自覺的想像化為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於是便有了神話的產生。由此可見,神話是原始人在那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企圖認識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種精神活動,同時也寄託了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
參考資料:神話故事-網路
2. 中國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人人都愛聽的中國神話課【完結】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3. 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1、女媧造人,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4. 有關於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一、中國的神話故事有:後羿射日、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牛郎織女、天仙配、長蛾奔月、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雷澤華胥、常羲沐月等等。
二、故事簡介(節選):
1、後羿射日的傳說出自《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著作,故事內容: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2、誇父追日:相傳在黃帝時期,誇父族首領誇父想要把太陽摘下,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誇父山。誇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戰勝自然的願望。
3、女媧補天的傳說相關,在上古奇書《列子·湯問》、《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上均有記載。
早期的女媧補天,與共工大戰並無交集,不但沒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關鍵字,對於天塌地陷、發生災難的原因,沒有明言記載,語焉不詳。其中根本沒提到因為共工、不周山與女媧煉石補天的事,可見在先秦遠古時期女媧煉石補蒼天和共工怒觸不周山是完全獨立的兩個故事,是由東漢時王充把共工與女媧補天焊接到一塊。
5.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
1、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有:《山海經》、《述異記》、《淮南子》、《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倉頡造字》、《後羿射日》、《河伯娶婦》、《搜神記》、《封神榜》、《西遊記》、《哪吒鬧海》、《牛郎織女》、《八仙過海》、《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傳》、《聊齋志異》、《濟公傳》、《鏡花緣》、《心燈》、《昆侖之歌》、《愚公移山》、《女媧造人》《七仙女》等。
2、外國著名的神話故事有:《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神譜》、《變形記》、《世界最初的七天》、《亞當與夏娃》、《挪亞方舟》、《巴別塔》、《亞瑟王之劍》、《阿瓦隆傳奇》、《戰狼》、《高地人》、《貝奧武莆與格倫德爾》、:《伊阿宋和金羊毛》、《納尼亞年代記》、:《第十三武士》、《變相怪傑之子》、《魔獸歸來》等。
3、有關神話故事的一般知識:神話故事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託、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因為當一個民族漸漸發展,開始對世界和自己的來源問題感到疑惑並做出各種不同的解答時,這正標志著文明的產生。這些形形色色的答案在現代人看來,都是些似乎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可是,對初民來說,卻是合理的解釋。他們對這些「神話」不斷地進行不自覺的闡釋和發揮,一代傳一代,他們都堅信這就是宇宙、人類、自然萬物的起源。神話反映了原始人對宇宙、人類本身的思考及解釋。什麼是神話?馬克思做過很精彩的闡釋:「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的實際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因此,神話可以說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它往往藉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
神話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開辟神話、自然神話和英雄神話。
6.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有:女媧造人、誇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
1、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2、誇父逐日
傳說誇父是峨嵋山上一個誇父族的首領,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為了弄清太陽在一年四季對農作物的影響,能夠讓人們合理利用陽光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規律。
誇父拿一根桃木棍兒從東至西測量日影定四季,再從黃河和渭河的漲水痕跡上標出最高洪水的水位,這樣可以對農作物提供耕種參考。
至於為什麼拿桃木棍兒,那可能是古代人迷信,為了避邪。說起來,誇父應是中國農業科學家的鼻祖。他從東至西到達靈寶市西部,後來壽終於此。
3、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4、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5、女媧補天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將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熔五彩石以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在中國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後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績,而將其神話。
7. 中國神話故事二十個有哪些
中國的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涉及范圍極其廣泛,如我們熟知的精衛填海、嫦娥奔月、雷澤華胥、龍伯釣鰲、嫘祖養蠶、愚公移山等等,這些故事為我們展現了精彩的神話世界,下面以這幾個故事作簡要介紹:
精衛填海
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它為了報復,決定把東海填平,於是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嫦娥奔月
漢族神話傳說中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葯。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葯,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度過。
雷澤華胥
相傳雷澤神剛烈威猛,專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龍身,居於昆侖山東南吳國西陲大澤之內,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並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聖女,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於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聖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
龍伯釣鰲
傳說古代渤海東面有五座山,常隨波濤浮動。上帝命15隻巨鰲用頭頂著,山才固定不動。龍伯國有一個人由於出門要經過這五座山,覺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鰲頭頂著,就用魚餌將這鰲釣起,一連釣了六隻鰲,於是這兩座山就沉入大海。
嫘祖養蠶
相傳,五千年前,西陵有一女,名嫘祖。嫘祖心靈手巧,聰明能幹,她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並且大力推行此法,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人們出於感激,就尊其為「先蠶娘娘」。後來,年輕英武的黃帝聽說了嫘祖的事跡後,心生愛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
愚公移山
《列子•湯問》記載: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佔地方圓七百里,高有數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年近九十歲,因苦於大山的阻塞,出行不便,於是他召集全家人要移走這座山。愚公一代又一代地移山,最終感動了山神,山神報告天帝,也使天帝動容,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移走了兩座大山。
拓展資料
中國神話故事是中國古代人們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在勞動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是人類幼年時期通過幻想對天地宇宙、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命探索、部族戰爭、勞動生活的稚拙的解說。
中國神話故事展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萬物天真、樸素、真誠、美好的藝術想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中國神話故事在民間口耳相傳,它的神奇、瑰麗,反映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8. 中國神話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國神話寓言故事: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
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著巨浪奔向精衛。最後,大海把精衛帶走了,帶著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衛為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著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7、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襄王統治楚國時,國勢不振。楚王和重要的大臣都荒淫無能。他們一直沉溺於奢侈享樂之中。大臣庄辛預見到楚國會發生危險。一天他勸諫楚王說:" 陛下,無論你走到哪兒,身旁總是那些奉承你的人,他們想盡辦法讓您高興,您就忘了處理國事。長此以往,國家遲早會滅亡的"。
楚王大怒:"大膽!你居然用這樣惡毒的話來詛咒我的國家,蓄意挑起人民的不滿!" 庄辛解釋說:"我不敢詛咒楚國,但我可以預言楚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庄辛見楚王如此寵信那些腐敗的大臣,相信楚國必定要亡國。於是他向楚王請求離開楚國,到趙國居住一段時候。
楚王同意了,他便到趙國去了。五個月之後,秦君果然派軍入侵楚國,佔領了大片土地。楚王被迫流亡。這時,他想起了庄辛的勸諫,於是派人接庄辛回來。楚王見了庄辛,便問:"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庄辛回答說:"丟了羊,就把羊圈修好,不算遲。" 然後他提出許多如何重振國家,收復失地的好謀略。楚王非常高興。
成語"亡羊補牢"就是由庄辛對楚王的回答而來的。比喻事情出了差錯,有了損失,如果及時補救,還能夠彌補,吸取教訓。
8、後羿射日
堯帝在位時,天下大旱,原因很簡單,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後羿為解決大旱問題,自己鍛煉出一把威力無限的巨弓。後羿在弓上注入法力。
然後攜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無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個太陽全射下來,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來,大地將陷入無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個太陽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