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的治國基本方針 政策等……
一、「戰略決策」類
1、可持續發展戰略;
2、經濟社會發展「三步走 ;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4、西部大開發戰略」;
5、中部崛起戰略 ;
6、實施「走出去」戰略 ;
7、科教興國戰略;
8、人才強國戰略;
二、「基本國策」類
1、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我國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
2、計劃生育,男女平等;
3、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4、對外開放。
(1)中國社會方針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② 我國政府有哪些政策
首先,加大對民生的投資力度。導致目前中國居民低消費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醫療。根本原因就是長期以來財政支出中對經濟建設投資占的比重較高,對關系民生的社會公共支出較少。此外,由於住房、教育、醫療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國居民消費預期差,被迫儲蓄,消費難以啟動。
因此,明年的財政政策將重點解決居民的低消費問題,通過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快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發展等投資,減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在教育、醫療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既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又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長期增長。
其次,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經濟結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服務業發展以及產業技術進步。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增加節能減排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積極減稅,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紡織服裝、高科技、農產品加工等行業退稅力度,對個別產品開征或提高出口關稅,大力支持出口增長;適時推出對居民的減稅政策,比如徹底停徵儲蓄存款利息稅。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力度,從財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購買力。
(2)中國社會方針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正確的經濟政策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③ 十八大的政策方針是什麼
一、由原來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增加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二、提出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三、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強調了發展成果應「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④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什麼
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方針:
1、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2、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強調了發展成果應「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戰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建設體現在以下方面:
1、堅定理想信念,補好精神上的「鈣」,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成效顯著。
2、著力培育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大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黨的組織建設取得新進展。
3、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增強。
4、堅持以零容忍態度反對腐敗,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5、積極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指明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體現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要求,抓住了黨的建設的關鍵。要求明確「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黨的建設指導方針。
「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把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擺在突出位置,意味著新時代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重內涵、講求實效,不斷提升黨的建設水平,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而不能重形式輕質量,不能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
⑤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政策有哪些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有:
1、對於政治思想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來解決,堅持說服教育。
2、對於物質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
3、對於人民群眾和政府機關的矛盾,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4、在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繫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5、在思想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6、對於民族之間的矛盾,實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方針。
現實意義
毛澤東提出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政策和方法,涉及到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這些方針、政策和方法,仍然是富有現實指導意義的。
正確對待農業和農民問題。在生產問題上,既要服從國家統一領導,又要保持自己一定的靈活性和獨立性。在分配問題上,必須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要經常注意調節國家稅收、合作社積累、農民個人收入之間的關系。
正確對待工商業者。我國的工商業者在公私合營以後,一方面向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轉變,但另一方面又拿帶有剝削性質的定息,從這種兩面性出發,毛澤東提出要以志願為基礎,組織他們進行改造和學習,使他們同工人群眾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正確對待知識分子。對凡是真正願意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知識分子要給予信任,從根本上改善同他們的關系。希望知識分子繼續改造世界觀,在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逐步地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步地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
正確對待少數人鬧事。首先是不贊成鬧事,為了從根本上消滅發生鬧事的原因,必須堅決地克服官僚主義,很好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恰當地處理各種矛盾。如果工作做得不好,鬧了事,那就應當把鬧事的群眾引向正確的道路,利用鬧事來作為改善工作、教育幹部和群眾的一種手段,解決平日所沒有解決的問題,把壞事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