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對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個歷史任務:一是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的繁榮。
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已經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繁榮是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這兩個歷史使命的實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已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以此為起點逐步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歷史面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成功?它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路走到今天,其成功的秘密是什麼?
概括地說,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具體地說,就是肩負起了兩大歷史任務,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在中國,誰能領導人民解決和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歷史和人民就會選擇誰,這是一條被中國歷史反復證明了的鐵律。要深入認識這個鐵律,還是應該來看一看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演進情況。
(1)如何實現中國近代人民的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1、這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關,不能分割。
2、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3、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社會生產力,主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❷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是如何形成的
一、近代中國的兩大任務是:
1、打到外部帝國主義;
2、推翻本國封建制度。
二、形成原因:
帝國主義本來跟封建主義相互沖突。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導致中國封建制度的逐漸瓦解,促使中國的殖民化。而中國的封建主義又和外部的帝國主義相互勾結,一起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壓迫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
❸ 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它們是相互區別又緊聯系的,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後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
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終目的和然要求。
近代中國歷史任務的矛盾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況。其中有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等。
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❹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以及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是鴉片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事實。近代中國人民的斗爭,主要的是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出發點的。
因此,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負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
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的牢固,為了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境遇,使人民過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只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兩大歷史任務的實現是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者為之獻身的理想,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為之奮斗的目標。
(4)如何實現中國近代人民的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區別:主體、內容不一樣
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前者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態,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❺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偉大夢想。
(5)如何實現中國近代人民的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在中國近代歷史舞台上,中國的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改良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都先後出演過主角,但都因其自身的局限性,無法承擔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三個深刻改變」使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備了「開天闢地的大事變」的性質和作用,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鮮明界線。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結果。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踏上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壯麗征程。
❻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時代特點以及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兩大歷史任務中,首先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反對外國列強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的統治。這個歷史任務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變民族壓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狀況,必須首先進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決上層建築和生產關系問題,才能為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創造前提與基礎,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成為可能。 歷史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2兩個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兩個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相互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敗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發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他們控制中國經濟政治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❼ 中國近代革命任務實現了沒如果實現了,是如何實現的如果沒有,該如何實現
(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第一,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2)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第一,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3)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大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現在中國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歷史任務。
❽ 中國近代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十五大文件指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其實,在這兩大任務之間,既存在質的區別,又彼此緊密聯系著。
前一個任務是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條件,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
(8)如何實現中國近代人民的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統治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挽救其衰亡命運而從事的現代化努力,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即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屬封建主義現代化類型;
第二個時期是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誕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民國時期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發展階段。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今),共產黨在取得了現代化主導權之後,開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之路,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動員全體中國人民進行現代化運動的新時期。
❾ 結合史實說明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分析當時人民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團結起來,驅除韃虜,廢除不平等條約,推翻剝削階級,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❿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及其關系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的關系:
1.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主體、內容不一樣,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變 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態,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2.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相互關系,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使中國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廢除了帝國主義列強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