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金融危機中中國的對策,救急!!!!!!!!!!!
國際方面,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而且不斷向世界各國擴散,波幅越來越大。國內方面,去年以來中國經濟碰到通脹,股市、房市搖搖欲墜,企業的成本上升,訂單減少等問題。現在流行一個說法,說誰都沒有預料到,突然來了這樣的事,我覺得這個判斷可能不太對。
很多學者認為,現在世界金融體系的問題是突然爆發出來的。我的觀點倒相反,世界金融體系的問題由來已久,國外學者類似的議論我至少聽到有10年了。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美國。美國有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儲蓄率太低,從來沒有超過10%。那麼美國如何維持這個經濟的運轉呢?它利用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個特性,大量發行美元。世界上所有人還承認它印的每張票子都是真金白銀,就用這種方法借全世界的錢投資、消費,維持一個很高的生活水平。這樣,就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動性泛濫。當然,在早期階段美國還是用點小的辦法就能夠解決,如大量發行貨幣,把後果轉嫁給全世界。貨幣發行後,美元就貶值,貶值的損失是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來彌補,然後再來做強美元,這個損失就轉嫁出去了,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美國反復用大量的貨幣發行來支撐美國的繁榮,就帶來了很多泡沫,先是網路泡沫,後來是次貸泡沫。但是高處不勝寒,泡沫總有一天要破,泡沫越大破起來震動就越大。
美國一些有責任心的經濟學家早就說美國這樣的做法不但會害了自己,而且會害了整個世界,並呼籲改變這種狀況,但沒有多大進步。另外,其他國家也沒有想出來,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用一個什麼辦法來加以代替?總之,世界金融體系的問題是個難題,短期也難以解決,中國要考慮到這一點,要有自己的對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現在在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經濟重鎮,中小企業生存相當困難,宏觀經濟也存在很多問題。於是有一種說法,說沒人會想到中國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還有一種說法,說沒有人想到,會突然爆發了。但據我了解,好像不是這樣。
這就講到了從本世紀初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增長方式一定會造成內外失衡,現在是內外失衡碰頭了,所以後果爆發了。這種增長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靠要素投入來支撐增長,另外一個特點是靠出口需求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第一個是靠投資、靠要素投入,造成了很多後果。從宏觀經濟來說使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不斷下降,而且投資的效率不斷下降。當然,它就會像東亞金融危機爆發以前說的,金融系統變得非常脆弱。金融系統裡面一些潛在的不良資產大量積累起來。為了解決這種投資率下降最終需求不足,我們亞洲人發明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出口導向。用政府的力量,一方面適度保護,加強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另一方面本幣低估,讓本國貨幣貶值。
我們改革開放以來,開始的時候是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並行的,到了1994年外匯改革,人民幣深度貶值,這時候就標志著全面轉向出口導向政策。與其他採用這種政策的國家和地區一樣,這種政策都無一例外獲得成功執行。但十年、二十年後,這些國家都面臨一個大問題———外匯存底的大量積累,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增加,貿易摩擦加大,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實行匯率形成機制的自由化。如果規定一個均衡利率,就不會有外匯存底的大量積累。於是,我國人民幣開始緩慢升值,到了2006年的12月,我們的外匯儲備就超過了1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本幣升值的結果是流動性泛濫。流動性過剩則造成三種情況,一是資產價格上升,泡沫形成;二是CPI上升,通貨膨脹;三是二者兼而有之。我國近幾年先是房地產價格和股價猛烈上升,從短期的觀點看是好事,股市如此繁榮,大家都發財了,但不把它看成泡沫形成預示著有一天要崩盤。到了去年7月,通貨膨脹率到了5.6%,CPI超過了溫和通貨膨脹,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結構性通脹———核心物價指數很低,所以是結構性的、輸入性的。到了今年年初達到8%以上,仍然維持這樣的一種觀點。現在,一方面是股市、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另一方面CPI居高不下,現在CPI用各種方法被管住,CPI和PPI出現倒掛,變成疑難雜症。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對付這些短期問題的時候,當然需要用短期政策,比如說我們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搭配另外一種財政政策,這都是進行短期調節,短期調節的目的是把它穩住,但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根本的問題是增長的方式問題,是經濟發展的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轉變增長方式。
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要標本兼治。標就是運用我們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穩住它,讓它不要崩盤,而且盡量保持大部分中小企業能夠繼續運轉。但是要根本解決問題,還是要在增長方式的轉變上。
目前這種世界經濟的格局,不大可能在短期中改變,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至少不要當冤大頭。轉變增長方式的症結在哪裡?根本的問題在於體制,在於轉變增長模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制度性障礙。所以,要真正能夠實現轉變,就是要推進改革、消除這些制度性障礙。
② 為什麼中國抵禦了98年的亞太金融危機,而美國08金融危機損失慘重
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別人的錢想進入中國必須要中國政府同意,所以你沒錢就沒法在中國發動金融危機,而資本主義國家就沒有限制。像當時的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如果不是共產黨和外國資本拼錢,港幣就成廢紙了,當時也就香港憑借大陸逃過一劫。
③ 美國有69%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業,有這么多啊。真讓人震驚!
美元的全球貨幣霸主地位無與倫比,為美國人提供了巨大的益處。讓美國政府以較低的利率出售美國國債,從而降低借貸成本;更可以通過印錢來支付任何費用。利用華爾街對全球金融控制力,美國需要借錢時,美元就變強勢;需要賴賬時,又成弱勢稀釋債務,對全世界進行財富的掠奪,形成美元霸權。因此它是美國的「乳酪」誰要是動了他的「乳酪」美國不惜一切手段的打壓甚至包括戰爭手段。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美國多次用狂印美元的方式.促使美元大幅度貶值,向世界美元資產持有國轉嫁金融危機的做法,讓世界各國恨之入骨.美元的霸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和挑戰。時間到了2009年4月3日的英國倫敦G20峰會,中國和俄羅斯要求建立超主權貨幣來取代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穩定本國外匯儲備。要求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從而打響了撼動美元霸權的第一槍。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甚至揚言要挑翻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國也開始籌備建設國際結算中心之一,廣泛的與世界各國訂立了貨幣互換協議.截止到2013年4月目前已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立了貨幣互換協議。最要美國命的是2011年12月25日,中國央行表示:中日領導人同意加強兩國金融市場合作,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日本將購入100億美元--650億美元規模,而中國這個時候也大力買進日本國債,加大日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這是因為人民幣首次成為儲備貨幣,這樣雙方避免弱勢美元可能帶來的外匯儲備資產的損失。人民幣成為日本儲備貨幣意義重大。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戰略意義。
2012年6月,中日推出了歷史上首次直接貨幣交易,成功地將東京當日交易量擴大了10倍至100億日元(1.25億美元),這次行動也使得東京成為了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降低了相關交易費用。美元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敵對的經濟大國的貨幣要是互換並迅速規模化的話,對美元的打擊是摧毀性的,美國必須要阻止這種可怕的情況發生,如何阻止?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已經看到了答案。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神秘死亡,釣魚島上空風雲變幻,戰爭一觸即發。明白人都看懂了,釣魚島不是島嶼歸誰的問題,而是美國藉此打擊中日貨幣互換協議。想阻止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藏貨幣之一。想阻止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藏貨幣之一。其次美國展開全面的行動,全面惡化中國的周邊環境,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逼迫人民幣升值等手段。當然美國不僅只是針對中國.在幾年前的次貸危機期間,歐盟和中東提出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包括伊朗,因為石油貿易主要是美元結算,所以次貸危機一過,美國通過最脆弱的希臘攻擊了歐元,把歐盟搞的搖搖欲墜,歐元地位大大動搖,資本快速流向美國,以此修復美國資產負債表.因此,誰動搖美元地位就相當於向美國宣戰。所以中國搞本幣互換,侵犯了美元霸權,動了他的"乳酪"美國就會不惜一切消滅,這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國家戰略。美國重返亞太目的就是為了遏制中國,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活生生的拆散了。
再丑惡的行徑也阻擋不了人民幣走國際化道路的雄心。隨著2013年的到來,一系列爆炸新聞讓世界大多數國家拍手叫好,同時令美國膽戰心驚,氣急敗壞。請看以下新聞:
一,2013年3月27日金磚國家峰會在南非德班閉幕,會議決定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成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等。金磚國家峰會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是達成建立一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此次峰會的成果已經表明,五國不僅確定優先合作方向,而且還追求實現未來的目標——提高該組織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G20等組織的影響力。
二,倫敦時間2月22日,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發表聲明稱,將與中國人民銀行盡快簽署三年期人民幣-英鎊互換協議,目前雙方正在積極就此進行談判。
三,德國總理到北京訪問,想跟中國進行一定數額的歐元和人民幣互換。
四,據昨日《中國日報》援引法國央行行長諾亞(Christian
Noyer)的話報道稱,法國央行一直在探尋在歐元區設立人民幣流動性安全網的途徑,考慮與中國央行就貨幣互換達成協議。
五,4月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澳元交易方式,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開展人民幣對澳元直接交易,這是中澳兩國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重要舉措。此舉也使得澳元繼美元和日元之後,成為第三種與人民幣直接兌換的貨幣。
上述條條新聞就如利箭般刺向美元。事情還沒有結束,更有個令美國心跳的事情讓美國寢食難安。
去年10月份德國央行表示將要把託管在其他各國央行金庫的部分黃金儲備轉移回法蘭克福。消息一出,世界輿論大嘩,隨後荷蘭、奧地利等周邊國家也紛紛發起了「黃金回家運動」。歐洲國家普遍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世界前十大黃金儲備國除了美日中印之外,全是歐洲國家,他們的黃金儲備近一半都放在美國。歐洲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指望靠黃金還債。
這些國家的行為無疑是挑戰事實上對美聯儲的信用、對美元的信用產生非常嚴重的、直接的挑戰。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經發生過同樣的事情,筆者由於篇幅有限就不在次詳細敘述了,且看世界著名人物和媒體是如何評論此事的: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表示,德國央行此舉對黃金市場是利好消息,意味著人們對黃金的信心進一步增強。「黃金是最後的貨幣,所以最好在家存放。」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德國央行撤回黃金的舉動標志著歐美央行間的信任斷裂,一些黃金支持者甚至把它同上世紀70年代法國從美國撤回黃金、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相比。報道稱,鑒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濫發貨幣,全球正在出現事實上的金本位趨勢,中國、俄羅斯和其它國家當前都在增持黃金,以分散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吉姆•辛克萊說,德國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將是黃金市場50年來最重大的舉動,在正常情況下,這被視為一家主要國家央行對另一大央行的「侮辱」。很多年前,法國這么做了,引起美國領導人的恐慌。歷史將會證明,德國此舉是終結美元儲備貨幣的開始。」
由於美國無限度的貨幣寬松政策帶給他國造成的巨的大損失,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始把目光紛紛投向黃金,2012年雖然全球經濟黯淡,但是全球央行對黃金買進的態度仍然積極。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央行成為黃金凈買家,此後購買的黃金達到1100公噸,幾乎等同於此前三年的黃金凈出售額。去年全球央行購買了534.6公噸黃金,為1964年以來最高,其中俄羅斯、巴西和伊拉克購買黃金數量領先。2012年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額佔到總需求的12%,2011的比重為10%。2012年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量創近50年新高。2013年3月,就在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跌前夕,據IMF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黃金儲備再次增加4.7噸.土耳其黃金儲備3月增加33噸.韓國黃金儲備2月增加20噸。
筆者在上面曾經說過,美國最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貨幣影響力下降.一旦有貨幣在國際結算方面對美元構成威脅,美國一定會不惜一切消滅,這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國家戰略。事情已經演化到今天,一件件,一樁樁所發生的事件都指向同一個目標--美元霸權。美國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在成功的打壓歐元之後,對中國開始全面的圍剿.但這仍然阻止不了全世界人民對美元霸權的厭惡.他們還有何伎倆可施?我們不要忘了在美國69%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業,美國的國家安全是和金融安全融為一體的,如果要維持這個金融帝國存在,就必須保持美元的霸權。我想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個叫華爾街的地方,是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地方,是個神秘的地方.是個和美國政府、美聯儲唇齒相依的地方,就在這里或許已經醞釀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件。
2013年4月12日北京時間22點30分黃金開始瘋狂下跌,價格直指投資者的心理防線1522--1525(此價位自從2011年9月26日以來從來沒有跌破過)。下面的故事請讓我引用一下發表在"金投"網文章中的部分:"在華爾街工作管理著該公司5億美元商品期貨投資部門,其中20%投向黃金資產的貴金屬交易部主管張明(化名)告訴大家。他說:"那個不眠之夜,在COMEX黃金期貨市場,張明經歷從緊急止損、大舉沽空與意外抄底的一波三折。至今他都感覺自己是與各種傳聞進行套利博弈游戲,他一直很想知道,當天華爾街為何會忽然「放棄」黃金市場。15日他得到一個新的市場傳聞,上周五(4月12日)美林證券在短短30分鍾內,動用數十億美元拋售近1000萬盎司黃金期貨倉單,一舉令黃金價格跌破1525美元/盎司這個價位。一旦跌破這個價格,意味著黃金將步入熊市。然而,4月15日當天張明准備買漲黃金時,卻被要求緊急止損全部黃金多頭持倉。當時他得到的解釋是,美國部分投資機構一直都在告誡對沖基金與投資銀行拋售黃金,高盛前些天發表看空黃金的言論不同尋常。他發現拋售潮中還隱藏著某些奇怪現象,如黃金價格臨近某些關鍵價位時,總有一批大額拋單精準擊破價格支撐線.張明至今仍未完全理解公司投資委員會當天的黃金操作思路,但他直覺,從緊急止損到抄底,歐美投資機構似乎早有預見。"
通過上面張明的敘述,我們不難發現此次行情有眾多的疑點,筆者不得不懷疑這是有預謀的一次陰謀,聯系本篇內容來看其用心昭然若揭:一是穩定美元,轉移全球對其量化寬松的關注度.二是讓各國央行購買的黃金出現劇虧,藉此縮水其他國家黃金儲備,弱化其國家貨幣,從而彰顯美元地位.三是通過突然襲擊的方式高賣低買從而贏取更大利益.
世界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世間萬事萬物陰陰陽陽,由悲至喜,由生到死無不符合自然規律,縱然有違反的也是呈一時之威,市場會自然的修復。從4月16日截止到寫完此篇文章4月26日黃金連續反彈164美元/盎司.讓某些機構,某些國家瞠目結舌.反彈的力量來自於市場。請看來自全世界的消息:
美國:鑄幣局4月的金幣銷量就已經超過今年2月與3月之和。到了本周,美國鑄幣局23日稱暫停發售1/10盎司的美國鷹洋金幣,因為需求同比增加一倍,現在已耗盡政府的這類金幣庫存。這是美國鑄幣局2009年11月來首次停售金幣。
英國:英國皇家鑄幣局(Royal Mint)金條與紀念幣負責人Shane
Bissett告訴記者,4月該鑄幣局的黃金銷量比3月高150%。金價下跌以來,我們發現主要金幣市場對我們的金幣需求增加,這是毋庸置疑的現象。
中國:銀行和金店關門,已經無金可銷售.
印度黃金告急,日本黃金告急……
決定黃金市場的最根本因素,不是技術走勢,也不是通脹率,而是黃金本身的市場供求關系。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這次聯合採取行動,全力大肆做空黃金,造成國際金價的非正常暴跌違背市場規律,自然會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他們的本來面目——美元的霸權最終沒落。
人民幣走向世界一定成功!
④ 美國的金融危機怎樣傳到中國的
和貨幣沒有任何關系,經濟危機期間美元還升值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對美國出口,以此來消耗中國巨大的過剩生產力。美國消費一削減,中國經濟立刻受到影響。
⑤ 中國怎麼和美國打金融戰
金融戰需要強大的後備資金支持,而且需要大量的經濟學家進行事前分析。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但是美國現在卻在大量的發行貨幣,那必定導致通貨膨脹,接著美國國債貶值,這也是變相的在賴中國的賬,所以中國現在必定急需從美國那拋售國債,不然會虧死。我記得有看過一次數據,說是美國的國債在20XX年的時候將達到它本國GDP的100%,所以現在中國不減持美國國債是愚蠢至極的。還有就是中國現在雖然GDP排名世界第二,與美國只有一名只差,但是中間的差距是相當大的,所以中國就目前來講不適合與美國打金融戰。
⑥ 中國於美國如何打金融戰
這個是打不起來的,首先,中國的金融體制,金融企業的實力想跟美國打,是不可能的,干不過人家的;其次,打起來是雙方都得完蛋。
⑦ 美國金融危機,為何中國也為他們買單
第一,由於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國經濟的外向度越來越高。
第二,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的關聯度越來越高。特別是經濟大國的經濟狀況如何,對很多國家都會帶來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能看到的是:美國的股市下跌,國內的股市也會跟著下跌。
第三,美國在中國有投資,我國在美國也有投資,國與國、特別是經濟關聯度高的大國之間的關系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我們為美國買單,也是在幫自己。當然,這里有一個誰受益多誰受益少的問題(我們可能相對要吃一些虧)。
第四,我們應當相信,有那麼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專家論證,做出的決策不會有大的失誤的。有的時候做決策,會遇到兩難的選擇,這時候就要「兩弊相權取其輕」了。
⑧ 為什麼說08年投入四萬億幫助了美國
中國率先用自己原先已有的外匯儲備來購入巨量美國國債。把美國國債買進來,就需要在中國境內增發與已購入的美國國債相匹配價值的人民幣。這個人民幣的量就是那個4萬億。為了應對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宣布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出台了投資規模達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中國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促進計劃「非同凡響」,不僅對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拓展資料:
中國在08年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1、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首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為貿易夥伴、外國投資者和企業提供發展機遇。中國及時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了旨在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現在,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現出積極跡象。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所說,中國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將為全球經濟作出貢獻,中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將促進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
2、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行動,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強烈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增強了國際社會遏制保護主義的力量和共識。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協助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在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在全球和區域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