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個城市屬於正北方
呼和浩特在中國屬於正北方。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內蒙古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下轄4個區、4個縣、1個旗,總面積1722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6萬人。
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的景點:
1、內蒙古博物院
要了解內蒙古的歷史和特色,首選就要去當地的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是內蒙古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在呼和浩特市區內,藍天白雲下,綠色的草地高地上坐落著白色的、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僅從外觀看,內蒙古博物院還是很有特色。
2、大召寺
寺廟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廟。建築採用漢傳寺廟的形式,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佛殿等。寺中的銀佛、龍雕、壁畫「三絕」不得不看。尤其大殿中一座3萬兩純銀鑄成的「釋迦牟尼像」,讓人很震撼!進入寺門後,沿著中軸線向前步行游覽。
3、伊斯蘭風情街
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兩側是伊斯蘭傳統的尖拱形並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氣勢宏偉,體現出濃郁的伊斯蘭風情。基本都是商業街,建議白天去,不是想像中的晚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店鋪收攤、下班比較早。
4、綏遠城將軍衙署
位於呼和浩特市區新城鼓樓西側,路上就可以看到將軍衙署。綏遠城於乾隆四年(1739)建成後,改右衛建威將軍為綏遠將軍,統領本地駐兵並轄漠南蒙古王公及大同宣化駐兵,按一品封疆大吏衙署規格建造,佔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門前有高大影壁,石獅,院內廳堂三進,共有房屋132間。
5、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位於召寺附近,是一條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街。其興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大召,門前西側有一條橫街,立了牌樓,名為塞上老街。老街其實不老,是市政府花兩年時間重新修繕的一條復古商業街。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呼和浩特
B. 哪些地方屬於北方啊
1、中國北方地區
中國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
從行政區劃看,具體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東部、江蘇中原官話區、安徽中原官話區。
2、地形
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譽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華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淮河以北,東面瀕臨海洋。華北平原是地質歷史時期黃河、海河所挾帶的泥沙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壤為黃土。
黃土高原位於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長城為界、秦嶺以北之間的地區。這里的黃土是地質歷史時期風力沉積作用堆積而成的。那時,強勁的偏北風吹揚起沙塵南下。隨著風力減弱、沙土沉積、形成了平坦高聳的黃土塬。後來隨著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大規模破壞、疏鬆的黃土遭受沖刷,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溝壑縱橫的黃土丘陵(黃土川、黃土梁、峁)。
北方氣候
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多暴雨,此時河水暴漲,河流易泛濫成災; 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乾旱(春旱嚴重,夏季暴雨)。
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這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再加上冷暖空氣配合不利,此消彼長,一直沒能在北方地區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乾旱的天氣。
C. 哪些地方屬於北方
中國屬於北方的地區,從行政區劃看,具體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東部、江蘇中原官話區、安徽中原官話區。
中國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
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3)中國的哪些城市是屬於北邊擴展閱讀:
中國劃分南方和北方的這條分界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即現在的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提出的,「北嶺淮水」這條線,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一直到陝西安康,長約上千公里寬約數十公里。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條線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分界帶。這種分界線兩邊的氣候差異大,主要意義是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當地民居建築起著參考作用。當時的這種考慮並沒有從人對溫度的感受出發,因此建設部並不應該以此分界線為標准,將其設定為集中供暖的分界線。
在當時國家建設部規定以該分界線為標准,南方不實行集中供暖,但該分界線制定到現在已過百年,這期間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厄爾尼諾等現象導致極端氣候頻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南方地區的大面積雪災,這也嚴重考驗了我國南方的冬季供暖機制。
而國家建設部規定,當時從地理上考慮,秦嶺對南北冷熱空氣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南方處於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天最低溫度不超過零下5度,且冬季時間持續較短,沒有必要為鋪設安裝供暖管道大量投入人力物力。
而北方背靠歐亞大陸腹地,冬季受蒙古低壓冷空氣影響較多,持續時間長,採用管道供暖比較經濟。但其實溫度「不超過零下5度」是最初制定集中供暖的時候參考的數據,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南方」很多地區冬季平均溫度經常性打破這個記錄。
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氣襲擊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就已經跌至零下,其中長沙瀏陽的最低氣溫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現-8度等氣溫,並在零度間浮動持續一周左右。
D. 中國北方向有哪些省市
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東部、江蘇中原官話區、安徽中原官話區。
中國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3%,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
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譽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華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淮河以北,東面瀕臨海洋。華北平原是地質歷史時期黃河、海河所挾帶的泥沙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壤為黃土。
黃土高原位於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長城為界、秦嶺以北之間的地區。這里的黃土是地質歷史時期風力沉積作用堆積而成的。
那時,強勁的偏北風吹揚起沙塵南下。隨著風力減弱、沙土沉積、形成了平坦高聳的黃土塬。後來隨著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大規模破壞、疏鬆的黃土遭受沖刷,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溝壑縱橫的黃土丘陵(黃土川、黃土梁、峁)。
(4)中國的哪些城市是屬於北邊擴展閱讀:
北方地區服飾的特點:
1、冬裝比較厚重。北方天氣比較冷一些,尤其是冬天的氣溫,要比南方寒冷很多,而且冬天也比南方長幾個月。夏裝則與南方相差不大。
2、面料更加多樣。北方服裝不僅有南方常見的化纖、混紡、純棉等面料,還有呢絨、燈芯絨、水貂絨、羽絨、PU皮人造革等防寒面料。北方的東北、內蒙、新疆等地,因為靠近羊皮、鹿皮、貂皮、狐皮的產地,所以毛皮服裝也更加常見。
3、款式更加寬松一些。北方傳統服裝寬大一些,冬衣的下擺和袖子比較長,可以更好防止寒風帶走溫度。另外也有兼顧季節的考慮,一件外套春秋天可以穿,到了冬天,裡面穿上秋衣毛衣,外面可以繼續穿這件外套。
E. 中國屬北方的有哪些城市
北方一般指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東部、內蒙古大部、山西、陝西、河南、江蘇北部、山東、安徽北部 、黑龍江、吉林、遼寧。
(5)中國的哪些城市是屬於北邊擴展閱讀
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低於0度,夏季氣溫高於20度,四季氣溫變化分明。最冷月出現在1月,最熱月在7月。
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代表地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淮河以北,東面瀕臨海洋。黃土高原位於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長城為界、秦嶺以北之間的地區。東北平原,位於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
F. 中國哪些地方是北方的
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南邊是南方,北面是北方。 具體來說,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北京,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天津,山東等都屬於北方。
G. 中國北方城市有哪些
1、北京
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中心,GDP總產值多年穩居北方第一、中國第二,強大的科技、人文等發展實力。
陝西省省會,中國九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技研究、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重要的航天、航空工業中心,機械製造技轉化中心和紡織工業中心。
H. 中國北方有哪些城市
中國北方有西安、唐山、太原等城市。
唐山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位於河北省東部,東隔灤河與秦皇島市相望,西與天津市毗鄰,南臨渤海,北依燕山隔長城與承德市相望。
介於東經117°31′—119°19′,北緯38°55′—40°28′之間,東西長約130千米,南北寬約150千米,總面積為13472平方千米。東至秦皇島125千米,南距渤海40千米,西南至天津108千米,至省會石家莊366千米,西北至北京154千米。
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稱。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素有「冀東三支花」之稱的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濟概況:
2020年,唐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10.9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3.4億元,比上年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3836.7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2780.7億元,增長3.5%。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8.2∶53.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