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哪些國外學校有合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韓國東西大學、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學校均有合作。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學校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舉辦有視覺傳達設計(動漫遊戲方向)和電影學(影像內容方向)本科教育項目,為教育部同類專業項目中第一個與亞洲高校合作的項目。
作為中國13所高校之一與俄羅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盟,並成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兩河流域高校聯盟成員。
與義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全面開展合作交流,共建中意法學研究中心中國法圖書館(羅馬);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中國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塞爾維亞分中心」。
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建設有孔子學院,並與美國石溪大學、德國漢堡大學、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義大利羅馬一大、特倫託大學、俄羅斯聯邦政府直屬財政金融大學、聖彼得堡經濟大學、貝加爾大學、法國里昂三大、雷恩商學院、日本大分大學、冰島冰島大學、等均開設國際聯合培養學位項目,且有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我校求學深造。
⑵ 聖彼得堡理工大學相當於中國哪個大學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您: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簡稱加工,原名聖彼得堡國立理工/技術大學,是俄羅斯國立大學且是國家研究型大學,中國與歐美國家都承認該校學歷!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五六十年代又稱加里寧工程學院,2015年2月更名為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политеx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ПетраВеликого)。該學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理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是俄羅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學,是世界級著名的大學。原校名為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xнныйполитеx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中文譯名為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2015年2月12日更為現名。聖彼得堡理工大學是我國清華大學的對口學校,兩校有交換學生。五十年代這所大學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和技術的專家和帶頭人,這些老一輩留學生不少還擔任了我國的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研究院所的管理和技術領導、大型企業的領導,如清華大學的校長,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該校的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所以該校有許多攻讀碩士和博士的外國學生,包括我國的研究生。
聖彼得堡理工大學是俄羅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學之一,是世界級著名的大學,該校始建於1899年,當時名 為「彼得大帝皇家工學院」,五、六十年代又稱加里寧工程學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理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該校的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學校實行多層次的教育大綱:學士—碩士—博士和專家—博士,學校有13個系(70多個專業):建築工程系、電力工程系、動力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物理和機械工程系、材料技術和研究系、經濟和管理系、技術自動控制系、無線電物理科學和工程系、物理科學和工程系、醫學物理和生物工程系、人文系、無線電電子工程系,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有82名俄羅斯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400名教授、博士,1500名副教授、副博士,學校共有將近20000名學生,其中有1500多外國留學生。
⑶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有哪些中國學者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又稱為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加里寧工學院,簡稱加工。理工大學是俄羅斯技術類大學中的頂峰級別的大學。是俄羅斯歷史悠久的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是俄羅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學,是世界級著名的大學,該校已與世界上幾十個國家近百所著名大學建立了平等合作關系,包括與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德國的漢堡大學和中國的清華大學。該校與我國清華大學長期保持著密切的交往與合作,兩校每年都交換學生。這所大學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科技型專家和人才,他們畢業回國後還擔任了我國的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研究院所的管理和技術領導、大型企業的領導,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清華大學的校長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該校的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
⑷ 俄羅斯哪些大學是中國承認的學校
中國承認學歷的俄羅斯大學有:
一、莫斯科國立大學
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МГУ),簡稱「莫斯科大學」,是俄羅斯聯邦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高等學校,校址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坐落於聖彼得堡瓦西里島,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構成俄羅斯高等教育的最高殿堂,是科英布拉集團成員之一。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是俄語世界第一所大學,於1724年由彼得大帝敕令與彼得堡科學院一道創建。1821-1914年,稱為聖彼得堡皇家大學。1924-1991年,稱為列寧格勒大學。
三、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位於俄羅斯人口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2009年通過評測成為俄聯邦29所國家科研大學之一(包括國家核研究大學和國家技術研究大學),是該國唯一與科學院緊密合作的高校。
四、俄羅斯國立大學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1724年創建,是俄羅斯最早建立的大學之一,比莫斯科大學早32年,是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俄羅斯教育、科學和文化中心之一。
五、圖拉國立大學
圖拉國立大學成立於1930年,有100多個學術方向和專業,能培養數學家、經濟學家、經營管理人員、律師、設計師、社會學家、醫生和其他持證專業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在12個系和66個教研室內進行。在讀學生一萬一千名。
⑸ 俄羅斯聖彼得堡都有哪些大學中國留學生較聚集的學校有那些謝謝
聖彼得堡有56所大學是國內承認學歷的。中國人比較多的學校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這三所學校的中國留學應該都有大約1000人左右。
⑹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聯盟簡介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立於2010年末,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聯合發起成立,該高校聯盟是「哈工大中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基地」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將以匯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學、推進中俄人才交流與科技合作、促進中俄兩國共同發展為己任,服務於世界創新型經濟的構建。周玉表示,我們願與聯盟成員一起推動聯盟的建設與發展,完善聯盟運行機制,增強兩國智力儲備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中俄兩國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作出不懈努力。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依託中俄兩國工科精英大學的優勢資源,開展互補性合作;組織並協調兩國工科大學在教學、科研、文化教育和社會活動等領域的活動,為中俄兩國工科高校開展合作與交流搭建平台。同時,聯盟將致力於促進兩國國家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為國家提供創新性建議,以更好地發展兩國的高等工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此外,聯盟將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大學聯盟之間在工科教育、科研、文化方面的國際合作,以更好地服務於世界的創新型經濟構建與發展。中俄兩國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大國,加強兩國重點工科大學的合作對於應對世界工業體系新一輪資源配置和結構變革、推動兩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具有深遠意義。中俄大學工科聯盟旨在匯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中俄人才交流與科技合作。聯盟由我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俄羅斯的莫斯科鮑曼國立科技大學共同發起,首批成員單位共30個,中俄大學各佔一半。俄羅斯方面有遠東國立技術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莫斯科鋼鐵學院等,國內方面有: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15所大學。
在中俄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中俄人文合作機制的培育下,阿斯圖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中俄大學生機器人創新大賽、阿斯圖中俄大學開放日系列活動、中俄青年學生創新論壇機制、2012-2013阿斯圖友誼火車計劃、阿斯圖高水平專題學術研討會、2014中俄青年科學家交流論壇、阿斯圖中俄聯合研究生院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和機構的舉辦、成立,在中俄兩國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創造性地為兩國高校間人才培養與科技合作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開創了中俄同類高校聯盟的先河,成為中俄兩國同類高校合作的典範。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簡介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簡稱「阿斯圖」)是中俄兩國工科精英大學在自願基礎上結成的非營利性組織。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俄文全稱為:Ассоциация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俄文簡稱為:АТУРК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英文全稱為:Association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Universities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英文簡稱為:ASRTU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成立時間:2011年3月6日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成立地點:中國·深圳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總部地點:即墨市
聯盟包含43所正式成員和4所觀察員學校
中方正式成員高校21所,觀察員院校3所
(含C9聯盟3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17所,以及澳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俄方正式成員高校22所,觀察員院校1所
(含國家研究大學11所、聯邦制大學4所、5-100計劃8所)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的宗旨:匯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中俄人才交流與科技合作,促進兩國創新型經濟的共同發展。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組織架構:
聯盟最高領導機構是聯盟成員大會。聯盟成員大會由聯盟發起單位每兩年至少召開一次,聯盟常設主席單位為聯盟發起單位,中方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俄方為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常設秘書處設在聯盟發起單位,負責聯盟日常工作運行。聯盟每屆輪值主席由聯盟成員院校選舉產生,每屆任期2年(中俄雙方方各由一名校長出任)。
聯盟常設主席單位
中方:哈爾濱工業大學
俄方: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
聯盟常設主席
中方: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周玉
俄方: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校長 亞歷山大羅夫 А.А.
聯盟首屆輪值主席單位 2011年—2013年
中方:哈爾濱工業大學
俄方: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
聯盟第二屆輪值主席單位 2013年—2015年
中方:同濟大學
俄方: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學與光學研究型大學
聯盟第三屆輪值主席單位2015年—2017年
中方:西北工業大學
俄方:莫斯科航空學院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建設與發展:
中俄兩國青年學生創新平台
阿斯圖國際學術交流平台
中俄高水平精英人才培養平台
阿斯圖高端科研合作平台
阿斯圖高層管理人員互訪交流平台
阿斯圖中俄高等教育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