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是怎樣強起來的
第一,中國人是中國強大的根源。
在思想上,56個民族是一家,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靠得住!不像外國,都標榜自己的血統。導致不團結和容易分裂。
比如:西遊記扮演唐僧的遲重瑞,老婆是超級有錢人陳麗華,這陳麗華就是滿族人。當初剛解放到現在,鬥地主再厲害,也沒聽說過要清算滿族的,而是誰有錢斗誰。社會資源盡可能平攤開,這也就是我下面要說的內容了。
第二,中國人的道就是中庸之道。不當最強也不當最弱,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包括多少年的儒家思想也是如此,比如當皇帝有風險,當百姓太苦,那就當權利的中間派—士大夫吧,反而在所有的階層里,生活過得是最好,反過來看當皇帝的,太能乾的累死,亡國之君下場不好,你們想想,那些皇帝是不是平均壽命不高還很危險的職業,因為人人盯著看呢。
還有就像曹操的老婆卞夫人,每次選首飾都不選最好或最差,選最好的容易被嫉妒和惦記,選差的自己受罪也是同樣道理。最後,曹操選接班人,兒子那麼多,獨獨從她兒子曹丕或曹植中選,就是因為這個母親教的好,懂道家真意。
最後,我想說一句,中國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剛而易折,弱而無骨,中國最強的就在於永不倒下的精神,所以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一定還會長久的流傳下去。期待有一天,台灣能夠和平回歸,讓我們祖國的版圖能夠真正完整。
如果看後認為我說的對,請點個贊,有什麼想法也請回復一下。
我是網路公會——神策公會的會長,很高興大家能夠看到我的回復,希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回復我,我也期待能夠認識更多有識之士。
❷ 中國怎樣才能成為超級強國
第一,要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強烈慾望和為之奮斗的不竭動力。 當今世界,「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中國動輒得咎,難道我們就要為此束手束腳去迎合別人嗎?那我們正好可上了別人的當。我們給那些製造和傳播「中國威脅論」的回答是就讓我們變得強大、強大、再強大,這是止住「中國威脅論」這股歪風邪氣的最好方法。美國是世界老大,說打誰就打誰,動輒使用武力,看不慣誰就飛舞著拳頭,連聯合國它都不放在眼裡,幹了那麼多橫行霸道的事,怎麼沒見有「美國威脅論」風行。這是因為西方國家的輿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著世界,它們控制著世界輿論的風向,它們的言行能夠影響到世界一些國家的決策,而他們的輿論是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的,中國的崛起是不符合它們的利益,所以就炮製了「中國威脅論」。我們不懼怕「中國威脅論」,我們要發展得更好更強大。但是,做人要懂得收斂,太過招搖了不好,有些事情我們只做不說,為此我們調高嗓門大喊和平發展。請不要問我中國有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強烈慾望,如果你是中國人,那麼你應該知道答案。 那麼我們的動力從何而來?我們有重現歷史輝煌的美好願望,我們有潛在和現實的種種威脅。中華民族是個不甘落後的民族,我們必須奮起直追,潛在和現實的敵人無刻不在窺視著我們,真可謂亡我之心無時不有,我們一旦落後必遭人傷害,近代的屈辱和災難我們決不能讓它重現,現實壓力迫使我們不得不發展好自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華民族就是在憂患中成長壯大的。因此,我們美好的願景和現實壓力就是我們的不竭動力。 第二,要有雄厚的戰略威懾力量。 所謂戰略威懾力量,我個人的理解是指能使敵人企圖發動任何侵略都要三思而後行的力量,是能夠給予敵人重創甚至毀滅的力量,是能夠極大提高自身威信與地位的力量。具體而言,是指核武器、彈道導彈、航空母艦、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武器,目前主要有這些,今後會有新式武器加入這個行列。中國的戰略威懾力量,主要由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組成。缺少航空母艦和戰略轟炸機,少了這兩樣東西,中國和美俄相比就遜色許多。俄羅斯有圖95熊式和圖160海盜旗式戰略轟炸機,有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美國有B52空中堡壘和B2空中幽靈戰略轟炸機,有十二艘航空母艦。提到這些我們就黯然傷神,我們不能沒有這些東西,那是強者的象徵,世界是強者的世界。因此,中國要努力擁有這些,才能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才能更好的和美俄分庭抗禮,才能更好的在世界上扎穩腳跟。 第三,要有高素質的國民。 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是其綜合國力的主要組成部分。許多時候,國家可以不富有,但國民素質不可不高。國民素質主要由科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組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的各項素質都得到很大提高。 科學文化素質方面,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普及,並將更大普及,上過大學的國民已達一億多,今後會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我國擁有本科和碩士學位的人數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在創新方面還遠遠不夠,每年都從美國和韓國進口大量電視劇和電影,處於嚴重的入超地位,這與我們每年的貿易順差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地位是不符的,超級大國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方面強大,還應包括科學文化方面的強大。因此,在科學文化方面我們還努力進行創新。 道德素質方面,我們需要加強精神文明道德建設,道德素質關繫到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關繫到社會穩定與和諧。這些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可惜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貧困人口大大減少,但是不可否定,仍有幾千萬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現在社會存在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影響黨和國家的形象,因此,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建設的成果,一定要讓全社會全體中國人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 身體素質方面,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得到極大提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孩子們的個頭越長越高了。我們在近年來的奧運會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總金牌綁位居前三名,是個名副其實的體育強國。體育運動也得到普及,許多健身器材走進了許多居民小區,全民健身運動開展得很好。你瞧,在以往許多冒險運動極少見到中國人的身影,現在中國人的身影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我們的身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隨著經濟生平的提高,國人的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好。 第四,必須實現國家統一。 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實現國家統一。國家尚未統一,何談超級大國,見過沒有實現國家統一的超級大國嗎?統一不僅是實現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也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必經之路。美國在結束南北戰爭之後,才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快車道。德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實行「鐵血政策」,打了三次仗,才把德國從四分五裂中統一起來,一躍成為歐洲大陸的強國,搞得英、法、俄大跌眼鏡。中國實現不了統一,就始終受制於人,別人手裡始終掌握著遏制你的王牌,為此我們將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外交也處處受人掣肘。總之,中國必須實行統一,至於實現統一的時間與方式,需要因時制宜,主動權由我們自己掌握。目前, 我們處於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聚精會神搞發展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這也是為今後解決問題積聚力量,這是明智的決策。在此期間,我們要始終把握好戰略主動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敵人的表象蒙蔽,不被敵人利用。正如鄧公所言「晚一天解決不傷大局」,但相信這一天的到來已經不會太久了。 第五打破敵人遏制中國的枷鎖的決心和勇氣。任何一個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都會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的遏制。有人帶領著他的一幫小弟在中國周邊建立了三道圍堵線企圖困死中國。雖然,圍堵中國的敵人看似強大,實則為一群烏合之眾。為首的一旦失敗,便是樹到猢猻散,有的還會投入中國的懷抱。對付他們,我們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我們不要被它們的外表嚇倒。我們要有勇氣和決心打破圍堵線,在圍堵線中打開幾個缺口,讓海軍沖進大洋,成為名副其實的藍水海軍。然而現實之枷鎖易破,而心中之枷鎖難破。我們要對敵我雙方力量有清醒認識,畏首畏尾只會是永遠的困獅,而貿然行動也會招來不可承受的損失,要摸清了形勢一錘定音。 第六,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曾經我們被扣上「東亞病夫」的帽子,曾經落後的陰霾籠罩在許多國人的心頭,那種低人一等的滋味讓整個民族精神顯得沉悶,看不到漢唐盛世時的大氣。孫中山先生曾經講過一個中國富人的身份竟不如一個日本妓女地位高的故事。國家強盛,則國民揚眉吐氣;國家衰弱,則國民愁眉苦臉,反之,亦然。要成為超級大國,就要有大國國民的自信和自豪感,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充滿了信心,由此凝聚成為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今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可喜局面,國家形勢亦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但國內外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令人鼓舞的是中國表現得越來越成熟,並且已經找到了發展自己的正確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強大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作為中國人,我相信我的祖國會始終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如果有某些國家刻意進行挑釁,則不在此范圍內。至於成為超級大國之事,我認為不管中國是否願意,都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至於別人怎麼看,那是別人的事情,中國該如何做就如何做。 本人蔣振華,一介草民,耗費兩天時間和精力來發表自己對祖國的想法。所求為何?名耶?利耶?
❸ 中國怎樣才能完成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很難很難得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望採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後危機時期,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經歷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而深遠的變化, 中國的未來既獲取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制約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要求我們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未來30年,是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真正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關鍵歷史時期,我們必須根據新的國內外形勢變化,深刻認識對外開放的戰略意義,理性思考對外開放的戰略重點,積極推動對外開放的創新發展。
一、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途徑
(一)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薈萃世界多元文化精華,凝煉民族文化精神,建設生氣勃發的當代中國新文化,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在多樣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國文化只有在與外來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顯示出它區別於其他文化的獨特魅力,朝氣蓬勃地走向世界。但無論是交流還是交融,都不能是簡單的移植或同化,而是要致力去創造與時代相適應的更加輝煌的中國新文化。建設當代中國新文化,必須要在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並充分吸收、有機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各種有益元素,融匯人類社會久經歷史檢驗的普適性的共同價值理念和各種先進文化精華。要使中國文化在當代有更高、更強、更豐富的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必須制定既能體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要求,體現中國文化的價值追求,又與世界文明發展方向相一致、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相貫通的文化發展目標,將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源、現代文化資源、當代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很好地整合起來,從而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持。
(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重視文化創新,奠實文化強國基礎
建設現代化強國必須實現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面對著現代化的繁重任務,中國必須將推進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建設一個與文明古國、一個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正在蓬勃發展、國際地位加速上升的大國相稱的文化大國、強國作為一項重要戰略目標,不僅在科技創新方面,而且在引領世界文化發展潮流、影響人類思想觀念變革和價值選擇促進人類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等方面,作出中國應有的更多貢獻。
(三)增強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全球輻射和對外親和力與感召力,讓中國文化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增加中國文化在國際空間的「存在」
一國的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的是國際間對該國文化價值的認同,中國的文化要真正變成國家實力的組成部分,不是使外國人獵奇式地偏好中國文化表象化的東西,而是必須要使其對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基本價值的體認。因此,做好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大力開展「文化外交」,推動國際文化間的多邊對話與合作,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長遠的戰略影響。
二、實現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轉變途徑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中國當前「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為特點的粗放增長方式,雖然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規模的迅猛擴大,但與此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增長方式如不盡快轉變,必然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中國經濟做大做強。
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首先是要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徹底改變「以速度高低論長短」的政績考核體系,正確看待GDP指標,強化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內容。需要指出的是,轉變觀念,並不是要人為地壓低發展速度,更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提倡科學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有質量的發展。只有可持續發展,經濟做大的基礎才能鞏固,才能最終實現由大變強,也才能在發展中解決經濟增長「重增量,輕存量」,「重規模,輕質量」等問題。其次是要通過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一個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機制,特別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規范政府行為,使之到位而不越位,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企業是實現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脊樑和基石。當今國際經濟的競爭大程度上是各國企業的競爭,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的數量往往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全世界6.4萬家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直接面對市場,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做大做強的內在需要和動力最為強烈。從國家的戰略角度來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也是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礎。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關鍵是要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支持企業,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政府要強化服務和協調的功能,維護市場秩序,打破地區、條塊分割,努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通過多種途徑,推動建立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積極鼓勵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
(三)努力營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競爭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政府、企業、個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體制、機制的不斷改革創新,更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發揮「後發優勢」,迎頭趕上。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要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重點扶植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行業骨幹企業。要創造一個鼓勵和保護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大力維護創新企業和創新者的權益,堅決打擊各種損害市場競爭的壟斷行為,通過競爭激勵技術創新。自主創新的基礎是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重視教育發展,重視人力資本的投入,倡導激勵人奮進的創新文化,善於發現、培養和聚集各類科技人才,全面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三、實現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途徑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和諧發展的中國特色體育為體育強國奠定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首先在發展觀念上要以人為本,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互協調,推進體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❹ 中國如何才能強大
現在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流行著中國已經強大了的說法。
改革開發以後,以農業為先導的經濟改革先後展開。勞 動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實際收入有了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國家的外匯儲備達到10663億美元。由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到了市場經濟,加入
了世貿組織。外來投資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國民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0%--
11%。
國防資金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國防力量得到空前的提高,許多尖端
武器和裝備已經達到或者正在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國際環境也由於
國家實力的增長而得到了改善。
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8年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行,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八個西方集團
國家 的最高領導人會議連續4年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
但是,中國的強大還牽制於以下方面。
首先經濟還存在著泡沫的成分,經濟的發展還比較脆弱,雖然國家的外
匯雖然不少,但是個人外匯儲存總數不多。美國的外匯儲備雖然是
負數,然而個人的外匯儲備卻很多。現在還存在著通貨膨脹的隱患。
二是中國的東西部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還非常大,如果西部地區不
趕上來,東西部不平衡發展,很難說是中國已經強大了。
三是國防的力量還要加強,許多武器從國外進口,一旦有戰事,零
部件的供給和維修還會受到牽制。台灣還處於分裂狀態,在國際上處於
一 個尷尬的境地。很難想像一個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國家就成為了一個
強大的國家。
綜上所述,一個強大的中國一定會屹立在世界之林,但是一個強大的
中國還有待於發展和努力。可以相信經過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的
奮 斗,再經過若干年的建設,中國一定也應該成為強國。
❺ 如何實現中國的強國夢
一﹑政治制度必須先進。
搞政治本來是中國民族的強項,例如老祖宗就搞過不少花樣,什麼禪讓制,什麼天子分封制,什麼中央集權郡縣制等等都挺好用,在當時世界上都數一數二,中國歷史上強大過,得益於當時中國封建專制政治制度的完善。西方發達國家後來強大並一直領先世界,靠的也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先進和完善。後來經過鴉片戰爭等失敗,中國人的頭腦一下子被打懵了,一時分不清東南西北,有病亂投醫起來。中國的政治智慧不分黑白好壞全都放棄了,盲目向西方後生學了一百多年,至今也沒看見學到什麼高招,依然落後,按官方二零零五年最新說法,中國到了二零八零年才趕得上西方發達國家,簡直是一派昏話。叫我看,按現在的搞法,一萬年也不行,因為人家也要發展,不會坐等你前進。正如西方當時學中國封建專制永遠趕不上中國一樣,現在中國學西方也不行。正如乘坐同樣速度的車,搞的都是資本主義,中國和發達國家已相差萬里,你憑什麼趕上人家?是你官不腐敗還是民眾鬥志昂揚?是你風調雨順還是地寶物豐?都不行,空做什麼美夢?要想趕超,就要學東西方的創新精神,只有改坐更快的社會交通工具飛機一類才成,也就是說必須創新社會政治制度才行。中國現代主流精英們一個心眼搞民主,學美國,無視毛澤東為代表的現代中華民族的創新,老祖宗的東西一點也不要,患了非常嚴重的崇洋媚外症,是領導不好偉大古老的中國的,只能是誤國﹑誤民﹑誤了自己,要我說這些新自由主義精英們,趁著懷里有點美金,邊境開放,趕快走人,否則,幹了那麼多壞事,將來下場會很慘的。
對於如何搞好中國的政治制度,我的看法是西方先進的東西要學,老祖宗的寶貝也要用,但更重要的是走毛澤東的強國之路,把民主和集中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以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為本質,以徹底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相結合為形式的政治制度才是上策。
二﹑要有好的經濟制度。
中國近百年來好談什麼主義,各種主義交鋒,已成水火不相容。一談主義,容易冒火,頭腦不冷靜,所以先把主義放一放,將來再談主義問題。搞經濟,不論左派還是右派,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需要大資本,大工業,大農業,大商業思路。如果不喜歡毛澤東的資本集中和計劃經濟集體化國有化辦法,至少要學西方資本家高級壟斷階段的帝國主義辦法,千萬不能走幾百年前自由經濟那一套,純自由經濟西方早就放棄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學?
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走毛澤東全國一盤棋、培養自立更生的能力、以公有制為核心的大工業、大農業、大商業之路;中策是走國家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之路,是以大資本為核心,大搞自主創新型的大工業、大農業、大商業的資本全球擴張的風險之路;下策是走亞當斯密自由資本和哈耶克新自由主義之路,搞小農經濟、小資本、小商業、買辦經濟的弱國之路。
縱觀世界,自由經濟早就被西方老大哥拋棄了,他們贊成小弟弟發展國家用,完全是包藏禍心,為他們帝國利益服務。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偏走最差的路走,如果說當家的精英都出於賣國發財動機,可能有的精英喊冤,如果說他們智商低,他們也不會承認,他們一定拿出一堆嚇人文憑叫你看,表示他很聰明。反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解出一個明確答案,那就是中國再也不應該聽中國新自由主義精英的叫喊了,再聽下去,中國不但經濟不能騰飛,而且要亡國滅種。可愛的國人們,清醒一些吧,且莫把亡國之路當成強國之路。
三﹑要有好的民族優秀文化生態。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沒有了,民族也滅亡了,雖然軀體還在,那隻不過是行屍走肉,供他人開胃的東西。
最近幾十年來,有那麼一批所謂精英,極力貶低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燦爛文化,極力吹捧才有數百年文化史的美國文化,不以連一篇中國古文都看不明白為恥,反以烏里哇拉說幾句外語為榮,就是這類這幫人的生動表現。他們本是中國人,心裡卻老想為外國人服務,造成吃西葯,穿西服,吃西餐,住洋房,講洋話,畫碧眼,染金發的風氣,令人作嘔。
中國要強大要發展要騰飛,必須改變自卑的文化心態,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弘揚愛國文化,讓全民族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光榮歷史,都明白偉大的中華民族不但歷史上能搞政治﹑搞經濟﹑搞文化搞出世界最高水平,而且在當代也一定能搞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一定要把西化風壓下去,最終做到對西方文化去偽存真為我所用,建立以利它主義文化為導向,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百家爭鳴文化。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會增強自尊心,自信力,自豪感;才能發揚愛國主義,才能不懼強敵,敢於同敵人斗爭,決戰決勝,無敵於天下。
四﹑領土要完整,財政要統一。
未來的大中國,不但要保持現有領土完整無損,收回台灣,而且要逐步做到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的政令統一,財權統一,以作大文章,以備不測。特別重要的是還要考慮是否收復失地,中國在前蘇聯瓦解之機未能抓住機會收復失地,實為歷史敗筆。在筆者看來,無論用收買辦法還是其它辦法,在條件成熟時收回外蒙古,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等中國領土,應該是中華兒女不應放棄的神聖目標。須知強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領土的廣闊,資源的豐富,在未來世界強國竟爭中,小國稱霸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五﹑加強民族大團結。
中華民族大團結是建立大中華強大國家的又一個必備條件。因此,真正構建和諧社會,消除嚴重的兩極分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民族政策方面要嚴格區分政治和經濟文化,從經濟上和文化上要扶持少數民族,在此前提下在政治上逐步取消自治制度或者減少自治權力,以防止民族分裂,被敵對國家所利用。
六﹑建立一支強大國防軍隊。
強大的中國最終能否建立鞏固和發展,最直接的取決於軍事實力,那種和平掘起論調是自欺欺人的,古往今來,沒有一個強國是和平掘起的。所以,中國要不斷增加國防投資,進行軍事教育,使中華民族鑄成既熱愛和平又不怕戰爭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重新使古老的中國再次全方位領先世界,成為名符其實的現代強國。
七、要清洗國病。
一個國家就像一個人一樣,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帶病強國是不行的,所以要去國病。國病千條萬條,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條是自卑祟洋心理,此心理反映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方面,是最難清除的國病。另一條是風頭很盛的新自由主義賣國份子,這些賣國的新自由主義份子,打著改革開放的旗號,以精英自居,干盡了禍國殃民的勾當,是中國的心腹大患,必須掃盪干凈,否則,中國不但不能強大,反而被他們賣掉謀取私利了。對此,國人必須有足夠的認識。
八﹑當代中國外交要有重大調整。
目前世界格局,美國要稱霸世界應該說是一目瞭然。
美國世界戰略分幾個層次:
以推行民主制,反恐怖主義為幌子,分階段完成世界霸權。
美國建立了三級統一戰線,為稱霸世界服務。以美﹑英和以色列為核心組成第一級統一戰線,以歐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為主體組成第二級戰線,以臨時戰略目標,分別拉攏不確定的國家組成第三級戰線。
控制世界經濟命脈,爭取主導權。對伊拉克戰爭就是為達到此目標的第一步。
先取得對第三世界霸權,然後再分化瓦解第二世界,統治歐洲,最後消滅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抵抗。
由此不難想像,美國是中國強大的戰略對手而不是什麼戰略夥伴,中國要想強大,必須削弱而不是加強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
對美國此稱霸世界計劃,日本及歐洲和俄羅斯等各國有不同的打算。
日本國最為狡詐。其無稱霸全球的能力和野心,卻有地區霸權夢想,至少建立東亞霸權和稱雄亞洲是日本的目標。為達此目的,一方面積極偽裝投靠美國,利用美國;另一方面積極打壓中國,把中國作為頭號敵人,是非常老道的地區稱霸方略,非常值得中國警惕。
歐洲目前處境最為尷尬,一方面歐洲法國和德國等多數國家不甘心美國控制歐洲和世界,另一方面又不具備遼闊領土,無與美國爭高下的地理條件,所以加緊歐洲和平統一計劃,試圖完備與美國較量的客觀條件,但由於歐盟各國認識不一,很容易被美國分化瓦解,難以實現其雄心壯志。
俄羅斯命運最為不濟。其本有最有利領土和人口及軍力與美國爭奪世界霸主條件,卻因戈爾巴喬夫一類叛徒出賣,內外交困,只求自保而不能做到。所以,從目前看,尚無稱霸世界的野心,對美國威脅不大。但從長遠上看,俄羅斯東山再起也絕非是不可能的,誰想稱霸世界都不可小視俄羅斯,普京的強國方針正在引導俄羅斯掘起。
中國戰略。
目前中國應冷靜分析世界大勢,抓住美國與歐洲必然分裂,俄羅斯不甘人下,第三世界日益覺醒的有利時機,制定正確方略,做出最佳外交選擇。
中國有三種選擇。
第一個是採用連橫政策,積級謀劃與美國和日本公開或隱蔽地進行斗爭,追求華人最大利益。堅決領導第三世界爭取獨立領土完整發展生存權,積極修好俄羅斯和歐洲各國關系,結成中俄歐聯盟,共同粉碎美國稱霸世界計劃和日本區域稱霸計劃,爭得世界和平。
第二個是不稱霸,不樹敵,不結盟,自立單干,堅持和平崛起。但這只能是中國的一廂良好願望,美國和日本的國家利益不允許中國和平崛起,條件成熟時,必定利用台灣等問題發難,肢解中國,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目前美日對華是以和平演變為主,務必發展到以戰爭為主,對此陰謀,國人不可不察。
第三是採用合縱政策,向美國一邊倒,取得美日諒解,心甘情願做小伙計,以求自保,爭取美國發善心,分一點好處。此種選擇很難成立,因為中國不是小國而是人口最多的大國,美國和日本想的是吃掉而不是養起來,想養也養不起。
以上三種外交政策,前者是上策,中者是中策,後者是下策。中國外交政策調整,應以上策為基石。
筆者以為,以上八個條件,如能全部實現,最終建立大中華國家的民族主義目標是完全可能的。也可能有不少人會嘲笑筆者是在做美夢,但筆者認為,連個美夢都不敢做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偉大的中華民族絕對不是這樣的民族,他們不但有做好夢的勇氣,而且有把好夢變成現實的卓越能力。
❻ 如何強大中國
首先讓人們富起來,然後不幹活整天學習看書,或者搞藝術---音樂、書法、繪畫,讓人們樹立起道德意識和知識崇拜,人人思想都很活躍,身心很快樂,在這樣的環境中,科學技術自然會發展發達起來。人們還要有純粹的學術興趣,各盡所能,各展才華,百家爭鳴,百花爭艷。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感,進而努力再努力。人們要有善心和愛心,仁者愛人,人人做君子。。。。。。各方各面,全要努力,盡善盡美!!
❼ 中國如何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70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1952年至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
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我國正在建設製造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7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據統計,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59.2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56年實際增長28.5倍,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降到30%以下。
7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作用凸顯。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居世界各國首位,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
寧吉喆介紹,我國將多措並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項目建設的步伐和進度、加強項目儲備工作,合理擴大有效投資。我國還將著力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推動更新升級,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破除汽車消費的限制。
具體來說,目前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放寬或取消了汽車限購規定,西安、昆明、貴陽等城市也正在考慮,後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也會陸續跟進。
■財政 財政收入70年增長3000倍
在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與新中國經濟發展同步,70年來,我國財政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國家財政實力日益壯大,公共財政體系逐步完善,財政宏觀調控持續加強,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為推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據介紹,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僅為62億元,1978年增加到113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1999年全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進入新世紀後,財政收入實現連續跨越,2012年達到117254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達到183352億元。
70年來,全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增長了近3000倍。也就是說,現在一天的財政收入,就相當於8個1950年的規模。
劉昆表示,為了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我國減稅降費力度也不斷加大。2013年至2017年,營改增試點改革累計減稅2.1萬億元,再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預計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2萬億元。
「從減稅量來看,比我們原來預計還會多一些。」針對減稅降費的實際成效,劉昆會上披露,國家統計局對北京等9個省市、311家企業開展的專題調研顯示,減稅的紅利中,七成以上是用於企業研發、技改和擴大再生產再投資,並明顯帶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減稅降費同時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有力增強了市場信心和經濟增長後勁。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減稅降費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 銀行業規模居全球第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金融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我國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目前,我國金融業形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機構體系。
2018年末,我國擁有458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31家證券公司、120家基金公司、229家保險公司;金融業總資產294萬億元,其中銀行業總資產268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一,證券業總資產7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18萬億元。2018年末,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股本中佔比超過40%,在城市商業銀行中佔比超50%,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佔比超80%。民營銀行已批准開業17家。截至2019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1萬億美元,多年居全球第一。
70年來,我國基本建成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了有效維護金融穩定的金融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系;基本確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競爭的對外開放體系。
針對社會關切的我國貨幣政策的問題,易綱表示,綜合分析國內形勢和國際背景,中國貨幣政策應該保持定力,保持穩健取向;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要保持杠桿率穩定,使整個社會債務水平處於可持續的水平
❽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如何奮發圖強,實現中國的強國夢
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
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❾ 中國要如何強大
按照自己的路線勇往直前,樹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必理會干擾和雜音,堅持改革開放。
❿ 中國如何才能強盛起來
露存女士久居中國,交遊甚廣,熱心慈善事業,視中國為第二故鄉,其中國情結甚為濃郁。露存女士著述頗豐,有《女博士》、《心文》、《他與她》、《雙練》、《戀愛與義務》等,多為小說,唯《心文》非為文學著作。
《心文》體現了露存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頗似柏揚名著《醜陋的中國人》,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國民性做了並非淺顯的分析,至今讀來,仍然發人深省。
《心文》凡18個短文,多為針砭時事之雜感,讀完全文,我們能夠感受到露存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的真摯情意,能夠感受到她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擔憂。露存的《心文》,涉及面很廣,但歸結起來看,主要是分析中國貧弱的原因,指出中國走向強盛的方法和道路,同時,露存對中國人的國民性做了深刻分析,她所指出的中國人的許多陋習(或曰劣根性吧)即使在今天讀來也確實讓人如芒在背。
作為一個外國人的露存,在中國生活多年,其生活在中國的時間恰恰是中國多災多難的時期,露存耳聞目睹、所見所聞的許多事情,不能不令這個視中國為第二故鄉的女士為中國的命運而擔憂,為中國人民的深重苦難而思索。
當重視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教育事關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國民才能的增進,教育要靠大學,但更重要的是廣泛扎實的基礎教育。露存批評那種重視大學而忽視基礎教育的短視行為,她認為,沒有廣泛的基礎教育,光靠大學是不能把中國強盛起來的。
當重視「藝」。「藝」即從事職業、進行物質生產的各種技藝,針對當時中國重文輕藝的普遍風氣,露存指出,「藝」才是中國所急需的,相比「文」而言,「藝」更為緊要,中國社會誇誇其談的人不少,真才實乾的人不多。在官本位思想極為濃厚的中國社會,學「文」者多為做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僅學「文」的,而且全社會都有輕視「藝」的弊病,這是中國貧弱的一個原因。
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節約本是中國人的美德,何以反而成了問題?露存所指浪費者,是中國社會的官僚和富人,而非窮人。她一針見血:「中國人的貧窮甲天下,而浪費也甲天下。」隨後列舉了一些出國考察的達官顯貴種種奢靡浪費、揮霍國庫的醜行。這真是中國的悲哀。
當倡導勤勞、反對逸幸。露存認為,社會應該在輿論和制度上都鼓勵和獎勵勤勞,譴責和懲罰不勞而獲,如果一個社會巧取豪奪者得勢,這對於勤勞誠實的人是不公平的,這樣的社會也是不會有健康的發展前途的。
當倡導「平」,遏制「不平」。 「平」即「公平」,露存認為「中國最大的危害在不平」,因此,中國最需要的是「平」,「小平小治,大平大治,小不平小亂,大不平大亂。」「平其所不平,是勵精圖治的大道理;不平其所平,是製造動亂的總原因。」如果一個社會「狡詐是萬應靈膏,勢力是護身神符,情面是終南捷徑,學識和品德則老死在窗下。」國家怎麼生存下去呢?
固然,露存的這些看法,並沒有觸及到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本,作為一個帶有明顯人文主義意識的西方人,我們不能苛求她的認識能夠達到馬克思主義者的高度,畢竟在當時的中國社會,馬克思主義還遠遠沒有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即使如此,露存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分析仍然是很深刻的,即便在今天,她的這些看法仍讓我們深有觸動。
在中國多年的生活,廣泛的社會交遊,使露存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有著深刻的認識,再加上她的西方人的背景,這使她對中國人的分析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畢竟,有時真的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自然,去除陋習並非僅僅是人的修養問題,它也關涉到國家民族的富強。
在《社會生活現狀》一文中,露存指出:「中國社會有四大毛病,一是虛偽,二是淡漠,三是誹謗,四是隔膜。」露存所說的這「四大毛病」實際就是中國人的一些陋習,當然不是全部陋習。
所謂淡漠,就是漠不關心。「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兩句話足以代表人民淡漠的劣根性。」淡漠的最大危害在於阻礙了國人的團結合作,「想救國,應該先化掉淡漠的積習。」淡漠足以誤國,足以害人。
所謂誹謗,就是「喜歡議論別人的短處,部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誹謗的積習危害甚大,它使正義之士舉步為艱,卑劣小人橫行無忌。誹謗積習盛行,自然嚴重危害社會的良性發展。
所謂隔膜,就是「不通人情世故」。露存主要是針對女子而言的,不知謀生的艱難,就會大行浪費之道;不知社會情況,就難以培養出優良國民。因而,露存主張婦女解放,學習知識,了解社會,獨立自強。
自然,露存對於中國人國民性的解剖並非完全,相比羅素先生《中國問題》、柏揚先生《醜陋的中國人》等著作對於中國人的分析,還略顯單薄。但露存的分析卻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我們一讀,而且,在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露存那顆對中國的赤誠之心。
歷史發展到今天,距露存生時時已久矣,而她所分析的中國人的這些陋習,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中看到不同程度的遺留,這些陋習的遺留也還在危害國家和民族的進步,不去除這些陋習,中華民族就難以成為先進民族,中國的現代化也就難以完全實現。而去除這些陋習,最主要的動力來自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由此而來的公民社會的發展壯大。沒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和強大的公民社會,長期封建社會遺留的這些陋習就根本不可能逐步消除。
【注釋】露存的《心文》,參見古德諾著《解析中國》的附錄,蔡向陽、李茂增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