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製造的槍有哪些
你好,目前為止,我們國產的槍械有很多品種,但是成為經典並且大量裝備部隊的有兩種:
一種是QBZ-95步槍,另一種是88狙擊槍。
這兩個是現在我們正規軍的制式裝備。
② 中國的自造槍械有哪些
中國產的槍械不少,不過很多都是仿製外軍的,爭議很大,下面介紹一種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步槍:
九五式突擊步槍
該槍於1989年提出研製指標要求,於1995年設計定型,命名為QBZ95式5.8mm自動步槍(簡稱95式自動步槍)。
槍支性能
性能諸元 全槍長 746mm
口徑 5.8mm 全槍重 3.25kg
初速 930m/s 彈匣容量 30發
有效射程 400m 理論射速 770發/分
瞄準基線 325mm 戰斗射速 100發/分
③ 有哪些槍是中國製造的
QBZ-95。只知道這個。AK系列對環境沒要求,但是後坐力太大。美製的M16系列在泥沙作戰不行,容易炸膛過卡死。中國製造的可在泥沙中作戰,精度高,後坐力小
④ 中國製造過哪些槍
中國生產的槍都是仿俄式的改進型56式沖鋒槍
56式沖鋒槍,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沖鋒槍,近年來也開始改稱為突擊步槍,是仿製自蘇聯AK-47型7.62mm突擊步槍,在1956年生產定型,研製小組的組長為趙瑞之工程師,由於當時我國的武器思想較為傳統,因此把這種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稱之為沖鋒槍,因此定型時稱之為沖鋒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製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范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文件,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槍、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
56式沖鋒槍與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準星為半包式兩側護翼,而56式沖鋒槍則為全包式的護環,護環頂端有開孔,56式沖鋒槍最特別的是採用了折疊式的三棱刺刀,充分發揚我軍「刺刀見紅」精神。56式沖鋒槍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製AKS的56-1式折疊槍托沖鋒槍,槍托向下折疊。
56式沖鋒槍系列的戰斗射速為:點射每分鍾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鍾40發。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mm厚的鋼板、150mm厚的磚牆、300mm厚的土層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公里處仍有殺傷力。56式沖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在機匣左側有廠標
該圖片原說明有誤,這是一個步兵班的紀念照,只有班長和副班長裝備56式沖鋒槍,其他戰士裝備的步槍為56式半自動步槍。原認為是我軍70年代以前裝備情況的一張照片,實際上是某部隊在即將開赴對越自衛還擊戰場前的紀念照,據當事人的後代說:「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卡車就來了,一拍完人手一支56沖……」
在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沖鋒槍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沖鋒槍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沖鋒槍。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沖鋒槍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雖然我軍在1980年代全面裝備81式自動步槍,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沖鋒槍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在民兵單位中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56式沖鋒槍
口徑 7.62×39mm 56式步槍彈
全長 刺刀折疊 874 mm
刺刀展開 1100 mm
槍管長 415 mm
彈匣容量 30 rds
有效射程 400 m
直射距離 275 m
空槍重( 帶彈匣) 4.03 kg
初速 710~730 m/s
理論射速 600 RPM
56-1式沖鋒槍剖面圖
56式沖鋒槍和AK-47一樣,都是採用銑削機匣的,這種機匣的缺點是比較重,而且加工過程復雜,成本高,耗材多。趙瑞之在1964至1967年擔任援建阿爾巴尼亞國防工程55項目專家組組長,期間接觸過AKM,回國後便進行把56式沖鋒槍的機匣改為沖壓生產的攻關研究,因為沖壓機匣便於生產,成本低,因此56式沖鋒槍的生產線都逐步改為生產沖壓機匣,不過原裝備的銑削機匣的56式沖鋒槍仍在使用。識別中國生產的沖壓機匣與其他國家沖壓機匣的一個明顯特徵,是中國的沖壓機匣鉚接方式與RPK類似,而與AKM不同。
此圖中的沖壓56比較少見,其鉚接位置與AKM相同,據說這是60年代第一批的沖壓56,後來絕大部分都銷毀了
沖壓機匣的56式沖鋒槍
沖壓機匣的56-1式沖鋒槍
一組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歷史圖片,在中印邊境之戰後,由於戰術思想的變更,56式沖鋒槍已經廣泛地裝備我軍各個兵種,但仍在步兵班中保留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用於對較遠距離的目標實施精確的射擊。
⑤ 中國自主研發和製造的槍有哪些
81式實際上就是自主設計的了
雖然整體設計和AK相差不大,但是細節方面做出了很多調整
使得其整體性能高於AK
後來又實驗性的裝備了87
現在95基本上是完全自主設計的了
至於一些沖鋒槍,因為型號繁雜就不一一細說了
http://www.firearmsworld.net/china/index.htm
⑥ 中國自行研製的手槍哪些好
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來i研製出的各種手槍上千種,除了我國土造上不了檯面的手槍,如大清國研製的三眼鐵銃,歷屆政府監制仿造的制式手槍不超過二十種,哪樣都拿不出手,產量最多的仿德式的全自動駁殼槍和仿蘇的半自動軍用制式手槍。我國參加國際體育射擊比賽的運動手槍大多也都是進口的。
國產三眼鐵銃,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帶著彎刀和三眼鐵銃橫掃了亞歐大陸,打得十字軍和土耳其蘇丹的軍隊屁滾尿流。
⑦ 中國建國來製造的槍械(包括仿製)
建國前的什麼「向應式」就不說了。
建國後,首先是波波沙的改型50沖鋒槍,托卡列夫30的仿造版51式手槍(後來按TT33演變成54式),莫辛納乾的仿製品53步騎槍以及同樣彈葯的53式機槍。
56式半自動步槍(西蒙諾夫SKS)、56式沖鋒槍(實為自動步槍,卡拉什尼科夫AK47)、56式班用機槍(好像是傑格加廖夫)
然後就是一系列重機槍什麼的。
五十年代最後是馬卡羅夫的仿製品59誕生。
63式自動步槍,是看過美蘇的自動步槍,又經歷對印戰爭教訓而自行開發的自動步槍,不過一直沿用東方式的戰爭(比歐洲落後一代)觀念,不免有點殘余歷史的影子。
64/77警用手槍……
再次搞新槍械,是小平上台以後。79微沖,79狙擊步槍(SVD)、還有個80式手槍,盒子炮的現代版,後來也無疾而終。
79後來都升級到85了。
92式手槍包括5.8軍用版和9mm警用版。
然後就是95系列。自動步槍、短突、微沖……
前面還有個88狙,也是95彈葯。
97是95的外貿版,然後就是03
開放以後,各公司也自己搞了些玩意,混出名堂的有重慶的CQ5.56就是仿製美國的M16。
其它還有齊齊哈爾雄鷹廠的「防暴槍」什麼的。
⑧ 中國自主研製的槍有哪些
81式自動步槍.
81式槍族是1979年下達的研製任務,於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其研製目標是要用一個班用槍族取代正在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和56式輕機槍,但仍採用56式7.62mm槍彈。由於在1978年已經正式決定我國將來會採用5.8mm口徑的小口徑自動步槍,所以研製81式槍族的目的是在裝備小口徑步槍之前提供一種過渡型武器。但通過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精度好、動作可靠、操作維護簡便,在老山前線的戰斗中表現良好。
81式槍族包括班用輕機槍和自動步槍,自動步槍中採用固定木質槍托的稱81式自動步槍,採用折疊金屬槍托的稱81-1式自動步槍。各種槍的基本結構完全相同,自動機、復進機、擊發機、導氣系統、供彈具都能在族內各槍互換使用,連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達到70%。
81式步槍另一特點是準星座前端比較AK47家族多出一段槍管,供發射槍榴彈之用,不過,設計單位確忽略了就使用機率而論,槍口防火帽的設計較為實用與更有效益;並且81式步槍瞄準基線相對亦有過短的缺點,不過其射擊精度優於56式沖鋒槍,這應與較長槍管、製造精度、出廠年份與保養優於56式沖鋒槍有相當的關系。81式步槍軍事援助過非洲國家。
81式自動步槍是70年代初設計的,1981設計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槍(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槍(折疊槍托)、81式7.62毫米輕機槍。這3種武器的主要結構相同,約有65種零部件可以互換通用。該槍族的出現,使中國的武器基本適應了當今世界一槍多用、槍族系列化、彈葯通用化的發展趨勢,極大地方便了部隊的訓練、使用和維修,既加強了戰斗分隊的戰鬥力,也為槍械互換、增強火力提供了條件。81式槍族射擊精度好,動作可*,質量輕,槍身短,結構簡單緊湊,*槍、攜行方便,機動性好,火力猛,壽命長,一槍多用,以及彈鼓、彈匣等多數零部件都可以在槍族各槍之間互換通用,全槍外形美觀大方。從1983年起全軍裝備,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軍目前的正式裝備。該槍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槍機回轉式閉鎖,可實施單、連發射擊,用30發彈匣供彈,彈頭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槍榴彈發射具能用空包彈發射60毫米反坦克槍榴彈,也可用實彈發射40毫米槍榴彈系列。
81槍族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輕武器界在論證、設計、研製、生產方面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81式槍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及應用,甚至外形與56式沖鋒槍也很相象。這是81式槍族的嚴重不足。不過81槍族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特別是開式彈鼓的創新發明,為步槍新的研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口徑:7.62mm
初速:750m/s
槍重:3.4Kg/3.5Kg
槍長:955mm(81)/730mm(81-1)
彈量:30
有效射程:400m
2000m內具有殺傷力
作為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的過渡槍型,81式槍族全部採用成熟技術和設計,採用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其它結構與56式沖鋒槍類似。81式步槍全長為950mm,槍管長440mm,介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沖鋒槍之間
⑨ 中國國產的槍有哪些
太多了,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抗戰時期仿製和自製的槍械(標准為大規模生產和裝備部隊,手工作坊的不算)
中正式(仿德國的M24)
漢陽造(仿德國的1888式)
ZB26(重慶的50廠生產,按照捷克的樣板測繪仿製)
民24式重機槍(仿德國的MG08)
麥德森(當初專門從丹麥引進了生產線,可惜後來工廠被日本人炸了,工廠轉產捷克式)
81式馬步槍(TG黃崖洞兵工廠出廠的)
第二階段:解放戰爭期間
GJ那邊利用沈陽兵工廠仿製過美國的M3沖鋒槍,編號為36式,口徑改為7.62毫米
另外就是推出過捷克式的小改版,編號為37式,但沒有量產
第三階段:抗美援朝及建國後
主要是引進蘇聯槍族,完成了制式化
主要的槍械有:53式騎(步)槍(仿蘇聯的納辛莫干)、53式輕(機)槍仿DP、53式重(機)槍仿STG-43、50/53式沖鋒槍(仿波波沙)、54式高射機槍(仿DSH)、54式手(槍)仿TT33
第四階段:二五期間
接受蘇聯的AK系列和SKS系列,也就是我們的56式系列;14.5毫米輪式高機
第五階段:自我嘗試階段
和毛子分家後,開始自己探索,
有67式輕重兩用機槍、63式自動(步)槍、64式手銃、64式無聲手銃和64式沖鋒銃
第六階段:改革開放後
受了對越反擊戰的刺激,大規模換裝
主要有81槍族、79/85狙擊銃、79/85微銃、77手銃、80手銃(可以看做是大肚匣子的現代版)、80式機關銃(仿蘇聯的PKM,但沒有大規模裝備,僅裝備陸戰隊、傘兵,後來裝甲兵拿來改造成86式同步機關銃)、83式機關銃(仿波蘭的)
本階段,為了出口等業務,北方公司還仿造過美國的M14、毛子的AKM、德國的G3
,還有一堆56式的改造版
第七階段:新時期
走小口徑路線,95槍族,88狙擊、88通機,M99大狙,92手銃、85/95式高射機關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