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少年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1)什麼是中國追溯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2. 中國葯品電子監管碼和產品追溯碼有什麼區
這里說到兩種碼:條形碼和二維碼
條形碼:條形碼即一個產品的編號,只能用於分辨某種產品,不能對同類產品進行區分,比如某牌子的葯量產了100盒,這100盒的條形碼是完全一致的。
二維碼:二維碼追溯碼可實現同類產品的一對一區分,即所說的一物一碼,讓每個產品都具有唯一的身份編號,比如某牌子的葯量產了100盒,這100盒的追溯二維碼都是不一樣的。
最初期的葯品電子監管碼,是葯品包裝上的20位數字的條形碼。這個電子監管碼相當於是給葯品開具的一個合格的身份證。實施電子監管以後,企業通過電子監管系統上傳信息,使得賦碼葯品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被實時監控。
而現在的電子監管碼制度是修訂版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現「葯品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建立葯品追溯制度,實現葯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企業應當建立能夠符合經營全過程管理及質量控制要求的計算機系統,實現葯品質量可追溯。」
3. 全國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驗平台是什麼
全國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驗平台,是由國家級搜索引擎——中國搜索和聯合東方誠信(北京)數據管理中心聯合建立的國家級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驗平台。
平台優勢:
一、基於全國誠信資料庫統一開發建設,平台架構安全;
二、通過國家級平台——中國網、中國搜索、中國商務新聞網、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中國誠信商品追溯平台等可以統一查詢商品的詳細信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三、使用通用二維碼,方便消費者對產品信息進行准確查詢,建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紐帶;
四、RFID標簽的應用,實現了單件商品的唯一、完整、保密性全程追溯。
五、基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的公用平台增加具備專利的誠信保真技術,實現通用和創新的有機結合。
四大功能:
一、防偽,通過系統給商品生成唯一17位誠信編碼和二維碼相匹配,通過系統鎖定第一次查詢時間,減少查詢次數的設置以增大造假成本和設定預警機制,並且單碼限定查詢次數,有效解決市場上商品假冒問題。
二、防竄,貨通過系統中記錄商品銷售區域、流水號碼、多級經銷商管理等功能,對產品流向、竄貨信息進行統計與查詢,為企業市場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三、品牌提升,產品信息進入國家資料庫,平台與多個國家級網路平台互聯互通,並設有查詢窗口,通過輸入唯一的17位誠信編碼在眾多國家級平台上展示產品信息,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電商互動,通過掃碼直接進入企業電商,企業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對產品促銷,並能夠實時的發布新品信息。
4. 什麼是追溯系統
一、追溯系統的作用
A事後反饋
找出質量問題所在,追責、持續改進;
B監督預防
因為有追溯體系的建立,每個關鍵環節進行監控與記錄,則事後可追查問責到人,
使得壞人不敢肆意為所欲為,一定程度杜絕其壞念頭;
C售後服務
有追溯體系則老百姓購買食品時可進行追溯查詢,判斷食品真假,
既防偽防劣又讓老百姓食得放心;
D快速召回
當食品出現質量缺陷時快速確定召回范圍、影響大小,快速處理應對;
E企業信譽
建立追溯體系,提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為企業贏得好口碑,提升企業信謄和競爭力!
二、追溯系統的概念
追溯:
追蹤溯源,根據某一線索(比如ID,現象)去分析追蹤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找到事發的根源.
產品質量追溯:
目前,生產製造企業為提升產品質量及服務品質,提升企業形象,都在追求產品可追溯性,即產品品質追溯或產品質量追溯,主要關注可追溯性和質量的控制.
可追溯性:
通過實施基於條碼RFID技術的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關鍵數據的收集,最後達到通過一個唯一的產品系列號或唯一條碼能追溯每個產品生產過程的所有關鍵信息:用料批次、供應商、作業者、作業地點(車間、產線、工位等)、加工工藝(溫度、電阻、電壓、扭力等)加工設備信息、作業時間、不良處理過程等信息的目的,以此來分析產品質量缺陷的問題所在、快速召回、分清責任、改進生產、提供產品品質、提升企業競爭力.
追溯屬於事後控制,通過事後的反饋找出質量缺陷問題所在,進而改進生產,提高產品質量.
追溯可分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
正向追溯:
從產品系列號從上而下進行追溯,追溯其構成及生產過程信息;
反向追溯:
產品所用部件或原料批次自下而上追溯所有用到此批次部件或原料的產品,
以便縮小召回范圍!
追溯又可分橫向追溯和縱向追溯.
橫向追溯:從產品結構構成進行追溯,主要追溯其部件和原料構成;
縱向追溯:從產品生產過程進行追溯,主要追溯產品經過哪些工位、
做了哪些加工、作業者、作業時間、返修處理過程等等!
質量控制:
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進行產品質量的控制,包括工藝控制、投料核對、不良品控制、作業順序控制、質量報警、包裝規格控制等等.質量的過程式控制制屬於事中控制,在生產過程中避免質量缺陷
問題發生.
詳細解決方案請咨詢"廣州溯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溯源生產製造執行質量追溯系統(,DEMES)是基於物聯網RFID條碼技術的製造執行質量追溯系統,主要用於中大型製造型企業.系統通過在生產現場布置專用設(RFID、條碼採集器、PDA、LED生產看板、PLC、感測器、I/O、DCS、PC等硬體)配合條軟體系統實現從原材料上線到成品下線入庫的整個生產過程實時的數據採集、跟蹤、防錯、監控和控制的系統,通過控制包括物料、倉庫、設備、人員、品質、工藝、流程指令和設施在內的工廠資源,提升產品生產水平,保證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在產品產生質量問題時實現快速追溯,維護消費者利益和企業形象.
廣州溯源(DESOFT):為眾多電子製造、食品、物流、汽車部件和化工生產企業提供了對供應鏈、生產製造實施全程監管、實時控制、過程掌控的有效企業運營管理工具,幫助企業解決了在追溯召回、庫存管理、過程式控制制、質量管理、防偽防串管理等方面的系列問題,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廣州溯源(DESOFT):運用物聯網RFID條碼技術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
5. 都說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最早追溯到哪一年
中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中國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魏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兩宋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清朝閉關鎖國政策阻礙對外交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和兩千多年的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6. 為什麼中國的歷史只能追溯到3000年前,而不是5000年,能給我一些詳細的資料嗎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確切地說應當是「我國有5000年的輝煌歷史」
要說這個問題先得說說「文明」。一談到文明的起源,學者們總首先熱衷於對「文明」一詞的含義作一番考訂和討論。然而,討論來討論去,我們將會發現「文明」是個既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它可以因時代與地域或民族的差別而有所不同;亦可以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國內外較為流行的觀點是把文字、銅器、城市等作為文明的標志或要素來討論文明的起源。(雖然這三個標志現在看來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國最晚在商代這三個要素就已經完全具備了。那時出現了早期成熟的文字——甲骨文;鑄造出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和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鎮出土的最具代表性;出現了位於河南安陽地區的城市——殷墟遺址。商朝距現在大約4000年到3500年,也就是說我國自文字產生以來有明確記載的歷史至少已經有3500年了。
商朝以前從原始社會中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夏朝,距現在400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時期,這段時期屬於陶器時代。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雖然沒有發現成熟的文字,先民們卻創造出了燦爛的彩陶文化;在出土的陶器上已經發現了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刻畫符號。直到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成功,使我們認識到:城市的出現在我國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晚期。遺址中還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出土了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這一歷史時期雖然沒有完整的文字記載,也缺乏文獻資料,但大量的考古發掘可以證明我國從夏朝就已經跨入了文明的門檻。
夏朝以前的一大段歷史時期,現在學者們的新說法為「史前文明」,或稱其為「文明的曙光」。尤其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更向我們證明了文字產生以前的古史的存在。由此看來:我國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就是你所說的「文明史」應當為3000年到3500年左右;而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則遠遠超過了5000年。好在中華民族歷來就有重視修史的優良傳統,如果從商朝甲骨文開始算起的話,我國歷史的文字典籍就一直源源不斷直到今日,使我們有典可查有章可考。這比起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明史在文字上的斷缺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7. 中國古代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什麼時期是夏朝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哪個呢?大夥兒都是會說成商朝,但是商朝真是太悠久的,類似是4000年前的事兒了,因此 在考古學上邊商朝也有待更深入的挖掘,實際上更早的情況下連殷商都有些人猜疑,但是之後由於擁有殷墟等考古學確認,因此 殷商被認可了。但是,傳說故事以前,商朝還有一個時期,這一了解的人也許就很少了,這就是虞朝!
而那時候有虞氏部族在山西北、河南省大西北一帶主題活動,國都在蒲阪。而舜傳位給禹後,禹把君王之職發送給了自身的孩子啟,開辟了「家天下」的商朝。為保持自身的執政,禹和啟對仍很富強的有虞族開展了打擊。禹將舜的兒子封於河南虞城,事實上是逼迫有虞氏開展遷,這造成 了有虞氏部族沒落。
但是,虞朝終究過早了,因此 很多東西都沒法確認,因此這一傳說中的皇朝,也含有一絲神話傳說顏色,誰讓我們的歷史時間過度久遠呢?許多事都沒法廣為流傳了。
8. 什麼產品可以上中國追溯體系
各行各業所有產品均需納入中國追溯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追溯體系建設是採集記錄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追溯體系建設過程是體量巨大的,目前已深入食品、葯品、醫療器械、乳製品、白酒、大米、麵粉、食用油、進口葡萄酒以及飼料、化肥、種子等農產品,還有電梯、煙花爆竹、化學製品、建材、機動車輛、稀土礦產品等安全系數較高的領域,逐漸向安全系數低的領域過度,從而達到所有行業全覆蓋,並將海外進口產品引入追溯體系中來。
消費用戶如需驗證商品是否為正規渠道來源,掃描追溯二維碼即可驗證,從而查看該產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銷售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我們稱之為「產品身份」,這個身份是唯一的,一物一碼、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不容摻假!微信公眾號[中國追溯]中國追溯商城是中國追溯體系下的購物商城,其商品的特點是都有唯一可追溯二維碼,貨真價實!你再也不用擔心產品的質量問題、來路問題、仿冒問題!
9. 中國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
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早期成王時代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銘文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並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其涉及「中國」部分銘文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篇銘文把「中國」指為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在上古文獻《尚書·梓材》中(前六世紀匯編),記載道:「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是指當時周朝統治下的全國而言。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時「中國」的含義僅僅是周朝人對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稱謂,他們認為自己位於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則分別被他們稱為蠻、夷、戎、狄。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則自稱都城為「中國」,其中「國」就是各諸侯的封地,《孟子》記載了一次齊王的談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此「中國」為都城之意。漢朝時則將其統治的中原地區稱為「中國」,如《史記·武帝本紀》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漢朝以來,「中國」一詞逐漸演變稱為正統的朝代的標志,例如在南北朝時期和宋朝,北朝以據有中原正統而自稱「中國」,南朝以傳承前朝正統而自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