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當今流行哪些中國樂器

當今流行哪些中國樂器

發布時間:2022-07-21 21:43:22

㈠ 樂器排行榜,現在在中國最流行哪些樂器

鋼琴(樂器之王)
古典小提琴(樂器之後)
古典吉他(樂器王子)
注:只有古典小提琴和古典吉他才是樂器之後和樂器王子,電子小提琴和電子吉他的排行本人尚不清楚,歡迎補充.

㈡ 中國十大樂器都有什麼

在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中國古代十大樂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編鍾、簫、笛、瑟、琴、塤、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

01.琵琶

代表作:昭君出塞

劉德海 - 琵琶

塤,樂器也。以土為之,六孔。塤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陶制的塤是古代就流行的樂器之一,屬於吹奏鳴響樂器。

09.笙

代表作:鳳凰展翅

胡天泉 - 單曲 - 鳳凰展翅 笙獨奏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在傳統器樂和崑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10.鼓

代表作:歡慶鑼鼓 (鼓角三通 打擊樂合奏)

李民雄;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團;夏飛雲 - 鼓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激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

㈢ 中國民族樂器種類繁多,現在國內最普及的古箏有多少根琴弦

古琴身只用一根木頭製成,琴面用七根弦系著,古稱「七弦」。繩子用天鵝絨繩捆綁,並繞著繩子的軸線系好。它屬於音樂的「無馬樂器」;古箏由板、板、底三部分組成。第一個箏有五根弦,在警戒期結束時發展為12根弦,隋朝有13根弦,清代有16根弦,60年代有21根弦,最後幾年有24-26根弦。琴弦均勻地放在箏的表面,每根琴弦a由一個氣環骨線馬支撐,屬於斷開音樂的「馬樂器」。

古琴,又稱「七弦琴」,是中國傳統的弦樂樂器。他有一個至少有3500年歷史的故事。古籍記載了伏羲傳說,使秦和神農做秦。舜設秦為五弦,文王加一弦,武王剪周,加一弦為七弦。古琴有十三個標志節奏的符號。它也是一種儀式工具。有七個聲音分散,按著聲音是九十一個一百四十七個。古琴音域寬廣,聲音柔和、沉穩、內向。古琴的意義不在於能力和動作,而在於意境和自然。古琴的密友可能會遇到,但不會被通緝。

㈣ 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有哪些

十種中國常見的民族樂器:二胡、柳琴、琵琶、揚琴、古箏、竹笛、蕭、嗩吶、笙、鑼等。

  1.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2. 柳琴,彈弦樂器。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中國傳統樂器。原流行於蘇、魯、皖等省。現流行於全國各地,以山東臨沂及蘇北一帶為主。 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於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

  3.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也就是說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里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

  4.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5.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6. 竹笛,漢族樂器名。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竹笛流傳地域廣大,品種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調笛。還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順笛等。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龍吟,古人謂「盪滌之聲」, 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後演變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多用於獨奏,也可參與合奏。

  7.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8. 嗩吶(義大利語:suona),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由波斯人發明,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廣東地區亦將之稱為「八音」。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9.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個部分組稱,由笙簧振動引起笙笛內的空氣振動而發音。樂隊中經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在傳統器樂和崑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10. 鑼是一種屬於金屬類的打擊樂器。鑼是用銅冶煉而成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鑼身呈一個圓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鑼身的邊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擊鑼身正面的中央部分,產生振動而發音。最早使用銅鑼的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㈤ 現代樂器樂器都有什麼是全部!

1、打擊樂器有:鍾、磬、拍板、木魚、梆子、簡板、大鑼、小鑼、雲鑼、包鑼、馬鑼、光鈸、水鈸、鈴犁、鏵片、三角鐵、鼓、架子鼓、堂鼓、板鼓、腰鼓、八角鼓、書鼓、漁鼓、象腳鼓、長鼓、手鼓、薩巴伊、奴古拉大鼓、小鼓、定音鼓、鈴鼓、響板、木琴、排鍾、鍾琴等。

2、管樂器:洞簫、笙、笛子、嗩吶、海笛、大喇叭、蘆笙、侗笛、尺八、風笛、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彈簧管、大管(巴松)、短號、小號、圓號、長號、大號、薩克斯號、薩克斯管等。

3、弦樂器包括:琴、瑟、箏、箜篌、琵琶、阮、咸三弦、月琴、揚琴、冬不拉丹布拉伽椰琴、熱瓦甫吉他、曼陀林獨弦琴、豎琴、胡琴、二胡、四胡、京胡、板胡、椰胡、墜琴、馬頭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鍵盤樂器有:鋼琴、風琴、管風琴、手風琴、鋼片琴等。

(5)當今流行哪些中國樂器擴展閱讀

中國民樂的發展現狀:

1、中國民樂的發展如今正陷入一個繁榮與蕭條並存的怪圈:一方面,民間掀起學習民樂的熱潮,僅僅上海一地,每年參加考級的琴童達數千名,同時民族樂器生產廠面對過億的銷售量喜笑顏開,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專業民族樂團演出上座率低、無法躋身於主流音樂圈。

2、現階段不容忽視的是,民樂缺乏創新曲目、鮮有佳作推出,民樂作品很長時間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人們對於民樂的了解還停留在《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老作品上,此即所謂「十年一張節目單」。此外,民樂長時間停留在民間音樂的層面,形成一種江湖藝人的文化心態。

㈥ 中國民族樂器都有哪些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現一般流行的有琴、箏、簫、笛、二胡、琵琶、絲竹、鼓等,是代表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
先秦時期
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先秦時期的樂器已有鼓、鞀、鼛、賁鼓、應、田、縣鼓、鍾、鏞、南、鉦、磬、缶、編磐、鈴、陶鈴、雅、祝、敔、和、鸞、簧、哨(陶制、骨制等)、塤、籥、龢鼇、言、簫、管、篪、笙、琴、瑟、築等多種。在原始社會里樂器的出現多與神話傳說、求神祭祀、民間舞蹈、勞動生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樂器除用於宗教、禮儀等場合外,主要是供統治者娛樂享受。在樂器製作上精美豪華,規模越來越大,如《呂氏春秋·侈樂》中所載:「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鍾、磬、管、簫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相過,不思度量。」
秦漢至魏晉時期
當時出現的樂器主要有箏、琵琶(有秦漢子和阮咸兩種不同的形制)、笛、方響、箜篌瑟(即卧箜篌)。箏、琵琶、笛均為《相和歌》的伴奏樂器。這一歷史時期,吸收外來樂器數量不少,如隨著鼓吹樂的引入,還使用了笳、角、中鳴、長鳴、羌笛等吹管樂器。由於與西域文化的交往,傳入的樂器主要有豎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項琵琶)、蓽篥等。豎箜篌亦為波斯樂器,魏晉之際傳人我國。曲項琵琶約在公元350年前後通過印度和新疆,傳入甘肅一帶,據《梁書·簡文帝本紀》所載,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傳入南方。
隋唐時期的樂器
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樂器數量驟增。特別是鼓類樂器,這可能是由於歌舞音樂的發展所致。打擊樂器有銅鈸、拍板、節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齊鼓、擔鼓、羯鼓、都曇鼓、毛員鼓、答臘鼓、雞婁鼓等三十多種;弦樂器有獨弦琴、三弦、匏琴、軋箏、風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種;吹管樂器有幢簫、義嘴笛、叉手笛、太平管、桃皮蓽篥等二十多種。這一時期在樂器上的重要變化是出現了拉弦樂器軋箏和奚琴,開辟了樂器演奏的一個新的領域。

宋、元、明、清
這一時期弦樂器有突出的變化和發展,繼奚琴之後,宋代已出現了馬尾胡琴。見於記載的還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蘆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爾、喇巴卜、提琴、哈爾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種(實際上存在於民間的弦樂器其類別還遠不止於此)。吹管樂器金、元時期從北方傳入嗩吶(又稱金口角、蘇爾奈、嗩哪),按鼓吹樂的演奏組合形式又一次產生重大的變革,從音色、音量和風格上進一步豐富了鼓吹樂的演奏。嗩吶最初用於軍樂。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樓先生樂府》中之散曲《朝天子·詠喇叭》:「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您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裡去辦什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據王圻所著《三才圖會》的記載,明代嗩吶已應用於民間。
體鳴樂器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銅鼓,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等等。
氣鳴樂器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橫笛、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籌,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笙、蘆笙、排笙、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二胡,等等。

吹奏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 瑤| 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葫蘆絲

彈撥樂器
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 |碰鍾|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拉弦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㈦ 我國的哪些古典樂器深受老外喜歡

中國民樂的魅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所認識。目前在上海音樂學院就學的留學生中,大多數學習的是中國民族音樂。有的洋弟子不但能演奏中國樂器,還能創作民樂作品。在美國、新加坡等地,都活躍著不少「華樂隊」,日本還有一支全部由日本人組成的中國民樂團。在馬來西亞,則已經開展了中國民樂的考級活動,上海民樂界一些老師還應邀擔任評委,在當地的報考者也日益增多。而中國民樂三次進入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更在世界上擴大了民樂的影響。


純正的民樂文化所蘊藏的那種獨特表現力和鮮明個性,是西方音樂所無法替代的,也是中國音樂躋身世界音樂殿堂、與世界對話最可依賴的「資本」。

㈧ 現代流行音樂常用的樂器有哪些

現代流行音樂常用的樂器有弦樂器,樂器薩克斯,吹管樂器,薩克斯,管樂。

1、弦樂器(strings)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

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分為撥弦樂器(如吉他和阮)和拉弦樂器(如提琴類和胡琴類),擊弦樂器(揚琴類)。

2、納伊是吹孔氣鳴樂器。是流行於西亞、中亞、北非地區的一種斜吹的簫。現代音樂的編曲中,如果想有一些獨特的效果,也常拿NAY作為配樂之一,比如李安所執導的3D史詩巨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情節就是是奈伊簫獨特神秘的木管音色。

演奏時將納伊斜持於胸前,採用循環換氣法吹奏。其音色柔和,音域不寬,熟練的演奏家運用交叉指法,控制呼吸,改變吹氣壓力等技巧,音域可達3個八度。伊朗的納伊演奏者常將樂器上端吹口的邊緣放在牙齒間吹奏,可發出柔和而有力的聲音。

可獨奏,也可與其他樂器合奏,多用於歌舞伴奏及節日集會活動。在阿拉伯村莊中,納伊常與烏德、卡儂、達夫、登不克鼓一起合奏。作為獨奏樂器出現,我們會在BALADI的古典音樂taqsim中經常聽到這種略帶沙啞的獨特聲音,也常用來為宗教歌曲伴奏,比如蘇菲派的穆斯林。

3、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4、薩克斯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於1840年發明的。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5、管樂是指以管發聲的樂器及其所奏的音樂,可以進行獨奏,重奏,也可組成軍樂團,行進管樂團,室內管樂團,交響管樂團等多種形式的演奏團隊。國內最為知名的管樂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㈨ 中國樂器有哪些

1、吹管樂器:笛子、簫、排簫、塤、笙、蘆笙、巴烏、管子、嗩吶等。

2、彈撥樂器: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箏、箜篌、三弦、東不拉、熱瓦甫等。

3、打擊樂器:揚琴、堂鼓(大鼓)、碰鈴、定音缸鼓、銅鼓、大小鑼、小鼓、排鼓、大鈸等。

4、拉弦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京胡、中胡、高胡等。

(9)當今流行哪些中國樂器擴展閱讀

中國樂器:

中國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鑰」。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等俱是主要樂器。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八音」是我國最早按樂器製造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這「八音」中的樂器,在後世被稱為「華夏舊樂」或「華夏舊器」,意思指純正的漢民族樂器,主要是為與外來樂器區別。最早見《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編鍾、簫、笛、瑟、琴、塤、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樂鍾的國家,始於西周,盛於春秋。銅、錫、鉛合金製造扁圓編鍾,鍾身配有精緻的圖案,按音質高低將大小不一的編鍾,懸掛在一個鍾架上。

㈩ 中國民族樂器種類繁多,現在國內最普及的古箏是多少根琴弦

古箏早在秦朝就在中國流傳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唐代最初的民間樂器從五六弦發展到十二三弦,直到明清時期,大多是十六到十九弦。經過不同地區表演者的發展,形成了風格各異、曲目豐富、雅俗共賞的不同流派的良好局面。目前古箏有二十一根弦。它優美的音色適合獨奏和合奏。

古箏是一種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樂器。分為本體(由共鳴箱和支架組成)和弦系(包括弦、弦軸、前梁、後梁和品)兩部分。目前古箏的弦數在19弦到26弦之間,規格很多。民間常用的古箏有十三弦和十六弦。改進後的箏有18弦、19弦、21弦、23弦、25弦等規格。製作古箏的材料一般是桐木和木支架。琴弦的質地過去大多是絲綢做的,但現在大多是金屬做的。前梁、後梁、聲柱多為竹製。古箏的統一規格是:1.63米,21弦。從早期到現代,出現了弦12、13、18、23、25等。在不同的地區,為鄭牽線搭橋的方法有很多。箏的新類型有「蝴蝶箏」和「轉調箏」。古箏的面板大部分是河南蘭考的泡桐木,框架是白松。古箏四周的側板上有紅木、老紅木(緬甸紫檀)、金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圍的材料稍微提升了古箏的音質,尤其是老紅木、紫檀、金楠木.

閱讀全文

與當今流行哪些中國樂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宗教多 瀏覽:615
伊朗邊境線是什麼 瀏覽:794
中國在海外打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829
印度寺廟老鼠多少錢 瀏覽:532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
伊朗南部有什麼港口 瀏覽:592
英國留學生如何做筆記 瀏覽: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個國家 瀏覽:398
印度窮人下雨怎麼辦 瀏覽:321
尖頭義大利面怎麼做簡單 瀏覽:679
中國大學生如何改寫向心力定律 瀏覽:243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8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9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