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中國專制主義中央制權制度長期存在
經濟根源——中國自古以來以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為主,自然經濟是封建經濟的基礎,中國專制主義中央制權制度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提高導致舊的生產關系解體,秦國商鞅變法確立了封建經濟的統治地位,這種經濟的特點便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封建的個體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模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新興的地主階級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來鞏固其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保護其土地所有制度。這種封建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及長期發展.
㈡ 為什麼中國實行君主專制而在古代社會的外國都實行的是民主共和制
不能根據西方文明現在優於我們就說古代希臘民主制度業同樣優於古代中國君主專制集權制度!
兩者是由於各自不同的地理環境、人文經濟特點各自適合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只有這樣考慮才能解釋得通為什麼古希臘的民主制、古羅馬的共和制和元首制後來為什麼又被帝國制所取代,為什麼曾創造先進文明的古希臘、古羅馬政治制度在蠻族面前不堪一擊,最後被國王封建制所代替。
同時還應注意到古希臘、古羅馬政治制度只是一種原始的民主政治制度,與現代西方制度有著很大差異,所以才會有蘇格拉底死於民主制度。
中國歷史上的君主專制集權制度從秦始皇以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秦的郡縣、宰相制歷經短暫的曾帶來巨大混亂的分封制,到隋唐就過渡到三省六部制,初步實現了分權和對皇權的制約,但還未解決軍人干政問題。到宋代以後徹底解決了軍人干政問題,實現了現代意義上的文官控制軍隊,政治上皇權對大臣的控制進一步放鬆,「言官不以言辭致罪」,祖訓不殺大臣,人命關天等都是人文精神得到重大發展的體現。而西方同期還處於黑暗的中世紀。
除了明初的幾個皇帝外,明朝是皇權進一步衰落,內閣制雛形出現,到中後期基本實現文官集團治國(類似於現代西方公務員制),皇帝完全可以不理朝政,皇帝只能靠廠衛特務組織制衡文官集團。大臣罵皇帝屢見不鮮,海瑞還因此陞官。人文、政治思想空前活躍,出現非君浪潮。
宋、明兩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完全可以看作中國君主專制集權制度已發生重大轉向。政治制度也同樣處於虛君實相制、內閣制前期,繼續發展下去完全可以進入君主立憲制。
中國歷史上的君主專制集權制度從秦始皇以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秦的郡縣、宰相制歷經短暫的曾帶來巨大混亂的分封制,到隋唐就過渡到三省六部制,初步實現了分權和對皇權的制約,但還未解決軍人干政問題。到宋代以後徹底解決了軍人干政問題,實現了現代意義上的文官控制軍隊,政治上皇權對大臣的控制進一步放鬆,「言官不以言辭致罪」,祖訓不殺大臣,人命關天等都是人文精神得到重大發展的體現。而西方同期還處於黑暗的中世紀。
除了明初的幾個皇帝外,明朝是皇權進一步衰落,內閣制雛形出現,到中後期基本實現文官集團治國(類似於現代西方公務員制),皇帝完全可以不理朝政,皇帝只能靠廠衛特務組織制衡文官集團。大臣罵皇帝屢見不鮮,海瑞還因此陞官。人文、政治思想空前活躍,出現非君浪潮。
宋、明兩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完全可以看作中國君主專制集權制度已發生重大轉向。政治制度也同樣處於虛君實相制、內閣制前期,繼續發展下去完全可以進入君主立憲制。
原創
㈢ 為什麼中國專制突出道德文化
題主是指現狀還是歷史。
從現實看,受公知的宣傳,不能准確把握我國目前的決策與治理模式。認同是專制就沒有討論的價值了。
從歷史看,專制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專制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在於,天人合一,替天行道,內聖外王。
㈣ 早期的中國為什麼屬於專制類型
早期的中國是屬於封建主義專制國家的。他是屬於中央集權制國家。國家統治者對國家的管理和領導的,所以說是屬於這樣的。
㈤ 中國的專制傳統不是因為什麼國民性
專制傳統本來就是私產社會發展的產物,本質上來說就是「家天下」的頂峰。而中國因為封建制經濟特別發達,導致的結果就是封建制社會進入大一統的帝王時代。這就是中國封建殘余比西方難除的根本原因。像販賣、人口,本質上來講還是奴隸制殘余呢,不要跟風扯什麼國民性,什麼是國民性?有沒有認真去考察?
㈥ 造成古代中國建立專制皇權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中國古代始終不存在能夠制約專制皇權的強大力量,也就不曾產生鮮明的權力制衡思想和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遂使封建帝王為所欲為,不斷走向專制獨裁,成為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主要根源!
令人扼腕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知識界和各階層,拜倒在專制皇帝腳下長達兩千多年,喪盡做人的尊嚴,但卻幾乎從未發出過改革極端專制政治的強烈呼喊,反而成為為虎作倀、持續宣揚皇權專制的幫凶。
㈦ 中國古代為什麼需要專制
沒為什麼吧,歷史發展啊,人類社會就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現代也是專制呀,公司里老闆說話算話,學校里校長說話算話,還有,自己體會。
㈧ 國民黨為什麼能夠在當時中國實現專制統治
原因之一:先天不足。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黨人並未掌握政權,北洋軍閥的頭子-袁世凱掌握了政權。1916年袁世凱死了以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的時代,真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容易到了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國民黨取得了全國政權,但也只是名義上而已。1929年3月,桂系反蔣;1929年5月,馮玉祥反蔣;1930年2月,馮玉祥和閻錫山共同反蔣;1931年6月,兩廣軍閥共同反蔣;1933年11月,十九路軍反蔣。雖然所有的叛亂都讓蔣介石鎮壓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蔣介石的力量。同時,國民黨中央政府與各地軍閥的混戰也為紅軍的成長和壯大創造了時間。後來,雖然不再有軍閥明目張膽的反蔣。但是,各地軍閥依然與國民黨中央同床異夢。紅軍長征時廣東軍閥陳濟棠給紅軍讓道,抗日戰爭時期50萬地方軍投降日本當偽軍,解放戰爭時期地方軍為了保存實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後期的紛紛投誠,所有這些都顯示出國民黨政權的先天不足。原因之二:不顧民生。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講的是「民族、民權、民生」,「平均地權」也是國民黨的爸爸-同盟會的主要綱領和口號。但是,國民黨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據國民政府的統計資料,30%的農民完全沒有土地,依靠當佃農為生;佃戶要交納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雜稅使上億農民處於赤貧狀態;全國投資資本70%流向政府,從而流出了工商企業,私營企業為了獲得商業貸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絕大多數工業無法支付,因而工業活動轉向商業投機;政府開支主要用於軍費,用於經濟發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年至1936年政府開支總額只有4%用於經濟發展,而如此微薄的資金也浪費嚴重;嚴重而持久的通貨膨脹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貧困,在1937年至1945年的8年裡,平均價格指數從1上升到2491,而後來的的內戰時期,物價更如脫韁之野馬無法控制,以至於1948年時民眾購物時是拿著成袋的鈔票;政府對於民眾的疾苦極其冷漠,以1942年至1943年發生在河南的飢荒為例,這場飢荒導致兩三百萬人非正常死亡,三百萬人逃荒到外省。與此同時,國民黨卻依然在河南強征糧食。原因之三:專制獨裁。國民黨口口聲聲要實行民權主義,立憲民主,給人民以權利。但是,縱觀其統治大陸的21年時間,從來也沒有實現民主。抗戰之前,國民黨囚禁七君子,暗殺楊杏佛等民主人士,宣揚法西斯主義,宣揚「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抗戰以後,又暗殺李公僕等民主人士,暗殺聞一多等知名學者,拒絕建立聯合政府,拒絕承認共產黨和民盟在行政院中行使否決權。進而挑起內戰,解散民盟。原因之四:貪污腐化。以抗戰勝利以後的接收為例: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文官和軍官控制了日本人和漢奸的財產。這些財產本應還給戰時隨國民政府撤退至西南地區的原主或依據官方程序移交新主。但是,接受成了官員之間的你爭我奪。他們所關心的是五子登科:即條子(指金條)、車子、房子、女子和票子。同時,工商業者戰時隨政府遷往西南而蒙受了巨大損失,此時本應從接收日偽企業中得到補償。但是,政府並不理會這些政治責任,而是讓官員去接收被占區的工業財產。官員大多不懂企業管理,因此賣機器和工廠往往比讓它運轉更為有利可圖。日本投降後的一年多,從日偽手中接收的2411家工廠,只有852個恢復了生產。這加劇了工業蕭條。原因之五:領導無方。蔣介石在玩弄權術方面確實是高手,但在打天下和治天下方面卻都是庸才。當然,做為領導,即使你自身沒有太大才能,如果你善於任用賢才也沒關系。他老人家偏偏喜歡大權獨攬,任人唯親。前後兩任財政部長-宋子文和孔祥熙都是蔣介石的親屬,他們的經濟政策導致國內經濟狀況持續惡化。在軍事上,蔣介石用人的才能比毛澤東差多了。毛澤東所用四大野戰軍的指揮者:一野彭德懷、二野劉伯承、三野粟裕、四野林彪,是共產黨當時最為優秀的4位軍事家。其中的粟裕資歷很淺。但毛澤東破格提拔。1947年1月,粟裕升任華野副司令員,毛澤東就電告司令員陳毅:「具體作戰由粟裕同志負責。」後來索性讓陳毅去中野,以便粟裕更好的行使指揮權。反觀蔣介石,他手下也有兩個非常能乾的將領:胡璉和陳明仁。胡璉1944年就已經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18軍軍長。在解放戰爭與華野和中野的多次交鋒中,或勝或平,保持不敗記錄,就是這樣一位國軍中難得的人才,在1948年以18軍為基礎組建12兵團時,居然沒有被任命為兵團司令,只當了副司令。他一氣之下,回家探親。當12兵團被中野和華野團團圍住時,蔣介石才想起用胡璉,把他空投到12兵團,但此時無論多麼優秀的將領也沒有法了。陳明仁在三戰四平時,以區區兩萬軍隊抵擋東野主力進攻一個月居然沒有失守,最後由於援兵趕到,迫使東野不得不退出戰斗。這樣的軍事才能在國民黨將領中可以說鳳毛麟角,但是,他卻很快就被撤職。國軍在戰火紛飛之時如此撤換大將,蠢哉蠢哉!原因之六:組織渙散。國民黨內魚龍混雜,大批軍閥、貪官、惡霸、土豪、劣紳甚至黑社會人員混入黨內,嚴重損害了其形象。原因之七:派系林立,互相傾軋。國民黨內有CC系、政學系、復興社、桂系、改組派、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應欽系、孫科系等。各派之間爭權奪利,正如復興社領導人之一劉建群所說:「任何(派系)斗爭都不是由政策分歧引起的斗爭,而是為了飯碗的斗爭。」原因之八:忽視青年工作。二三十年代,正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外有強敵,內戰不止,民生凋敝,貪腐橫行。進步青年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是很高的。但是,國民黨一直拒絕青年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直到1938年才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1947年又與國民黨合並。反觀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時就開始組建青年團,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組織,因而吸引了大批進步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共產黨吸引了青年,也就掌握了國家的未來。原因之九:軍事指揮不力。蔣介石不善軍事指揮,卻又擅權專斷,一意孤行,不聽從好的建議。因而國軍的最終決策往往都是最愚蠢的決策。比如:遼沈戰役時東野圍攻錦州,當時廖耀湘建議進軍營口,因為東野在遼南並無多少部隊,而且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正在遼中,一天就可以到達營口。如果蔣採用了廖耀湘的建議,不僅廖耀湘兵團的11萬國民黨精銳部隊可以從東北撤出,沈陽的10多萬地方軍也可以大部撤出。但老蔣執意要廖兵團直接去解錦州之圍。廖耀湘與林彪在東北打了三年仗,深知林彪最喜歡圍城打援。而且自己手中只有11萬軍隊,林彪在錦州有70萬大軍。廖耀湘自然不敢進軍過快。等到錦州被攻破,廖耀湘立即向蔣介石發報,要求撤向營口。蔣介石卻依然要求廖用11萬軍隊去打林彪的70萬大軍。4天以後,才同意廖兵團撤退。但為時已晚,東野大軍已經包圍了廖兵團。原因之十:情報工作不力:國民黨往往是憑借裙帶關系發展成員,而缺乏嚴格的審查制度。這就使得大批共產黨諜報人員進入了國民黨核心部門。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廳長郭汝瑰、國民黨中央黨部速記員沈安娜、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的秘書熊向暉、保定綏靖公署少將處長謝士炎、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的秘書、徐州剿總的衛士長都是共產黨諜報人員,如此眾多的核心部門被共產黨諜報人員滲透,國民黨如何保密?總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國民黨盡失民心,焉能不敗?
㈨ 古代中國為何是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它脫胎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制。
宗教祭祀與軍事征伐是君主專制的頭等大事,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中國的「王」字,有兩種解釋。
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參通天地為王;二是甲骨文中的「王」,為斧的象徵,故而歷史傳說中的周公「負斧依南向而立」。 君主專制是我國封建王朝的產物加強了古代帝王的個人權力,在某些程度上,鞏固了我國的封建制度。
君主專制政體又稱君主專制或君主專政,是一種政治體制和政府形式,統治者君主(常稱皇帝或國王,女性稱女皇或女王)擁有統治國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權力而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雖然有的宗教權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為君主制是一種專制政體, 君位採用世襲方式產生。
在君主獨裁製中,君主擁有最大的,一般來說無上的權利。大多數獨裁的君主是世襲的,少數是選舉出來的(比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有時,在君主獨裁製中君主不僅是世俗的首領,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領。
㈩ 為什麼中國古代一直在專制社會裡面徘徊一直走不上西方道路,理性回答,歷史書上的都是0分,謝謝。
中央集權太強大了
最早時候是君臣共治天下 江山社稷是皇帝的 但是需要與群臣合作才能好好治理 後來發現皇帝的權力是群臣無法抗衡的 皇帝本身的素質對國家興衰的影響太大 所以有了宰相帶領群臣
所以宰相權力很大 可以帶領權臣制衡皇帝 皇帝很不高興 明朝時候就沒有宰相了 但是 明朝時期有內閣 內閣有首輔 只是首輔是對皇帝本人負責的 權力不小 但是也屬於給皇帝打工的 老闆一不高興 就可以隨意撤職 就像明朝後期永曆皇帝那樣 十幾年換了幾十個首輔 到了清朝 大臣分滿族漢族 滿族的都是皇帝的包衣奴才 漢族大臣大部分都是降臣 被人各種看不起 還不如以前沒有宰相的時候那
所以中央集權的過於強大 導致中國歷史上沒有像西方那種可以給君主立憲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