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繪畫特點有哪些

中國繪畫特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1 23:31:34

❶ 中國繪畫風格藝術特點有哪些

古老而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及優良傳統的中國畫藝術發展到現代,從內容到形式及各種表現手段,都可謂五花八門、絢麗多彩。門類之多自不必說,光在風格上就成千上萬。「風格」在中國畫里指的是作品的「藝術風格」。 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面目,如黃賓虹的厚潤、李可染的蒼雄、傅抱石的瀟灑、潘天壽的老辣等等。—個畫家在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審美追求。同樣的題材,由不同的畫家去表現,風格也會各不相同。例如畫馬,唐代韓幹的馬具雄健豐滿的風骨,宋代李公麟的馬則有俊健不凡的風貌,現代徐悲鴻的馬則表現出剛健奔放的風格。這些都印證了石濤所說「畫中有我」始能「自成一家」的道理。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閱歷學養、氣質個性等千差萬別,生存環境或師承等也不一致,這些都是產生不同藝術風格的根源所在。比如:由生存環境所致,得意的皇帝趙佶,作品富麗典雅;而亡明皇室後裔朱耷,滿腹的哀怨與傷感,畫風則狂怪冷峭。另有五代的兩位畫家,「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黃筌是皇家畫院的畫家,畫的是禁御中的珍禽瑞鳥、奇花怪石之類;徐熙是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羈,多畫江湖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所以二人作品就呈現出「富貴」與「野逸」之別。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南北有著相對的差異,並一直貫穿體現到人文世相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性格上南細北爽,語言上南繁北簡,文學上南騷北風,居宅上南敞北實,飲食上南甜北咸……鮮明對比的南北風土人情,使中國文化形態的整體構成格局如「陰陽」相反相成、互逆互動、美妙絕倫。這些自然、人文以及地域的差異性,在中國畫的發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就地域而言,許多畫家的藝術風格都明顯地受到地域的影響,帶有地域特色,尤其是南北特色更為明顯。如五代至北宋,「北派」以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畫風剛健,氣勢雄渾,磅礴浩大,筆力遒勁,多畫全景,多用面皴;「南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氣象清潤,景象空靈,筆法靈秀,韻味悠長,平淡天真,意趣高古,善寫平淡渾朴景緻,善用線皴。由於地域或師承等原因,除了個人風格有差異之外,還具有許多共性之處。如「嶺南畫派」雖然畫家不少,也各有面目,但他們有重視生活、重視寫生、吸收西洋營養等共性,因而產生了流派風格。 除了個人風格、流派風格之外,在一個歷史時期內,還有一個總的藝術特徵,這就是時代風格,也叫時代氣息。時代風格是多樣性中統一的主導風格。由於藝術家生活在一定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經濟、政治、社會風尚、藝術思潮等等必然對藝術家有所影響,必然反映在作品之中。例如秦漢藝術淳厚質朴、深沉雄大;唐代藝術豪華壯麗、雄渾奔放,尤其是盛唐繪畫,形象豐滿,構圖宏偉,色彩絢麗,線條遒勁,展示出太平盛世、國富民強的進取精神;清代的山水則表現出氣韻蒼潤,簡淡清秀。時代的風格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中孕育的本民族的藝術特徵,由本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和藝術特點等因素決定。中國畫不論從內容到形式、從筆墨到技法、從材料到裝潢,都不同於西洋畫,這是與西方不同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人民氣質、審美觀念等共同孕育而逐漸形成的。可以說,中國畫就是體現著民族風格的繪畫。 比較、分析現代中國畫,不管風格有多少,但技法上總離不開點皴、線皴和面皴以及勾、皴、擦、點、染相結合的傳統方法,而最後產生的是不同的感覺,或曰風格。如按創作思想及藝術傾向分,中國畫大體有三種形態風格。一種是以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等為代表,堅守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求發展,同時對西畫也進行吸收。這是一條大器晚成、長水有源、大樹有根的成功之途。一種是以高劍父、高奇峰、徐悲鴻、林風眠、蔣兆和等為代表,在中西繪畫融合中求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科學地吸納西畫好的東西,補中國畫的不足,特別是對畫面構成性和視覺沖擊力的吸納。因中國社會現實與文化大氛圍的需要,這種以提倡寫生來詮釋傳統畫學中。

❷ 中國畫的三大特點是什麼

中國畫的主要特點有:

①、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②、以墨線為造型的主要手段;

③、與詩、書、印密切配合。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

(2)中國繪畫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

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

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❸ 中國畫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並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皴法:中國畫技法之一,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並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詳見本書中《西洋畫簡史》篇)。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試看西洋畫中的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形體都很正確,竟同真物一樣。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丈的距離來。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鐵路中央眺望的)鐵路,竟可在數寸的地方表出數里的距離來。中國畫就不然,不歡喜畫市街、房屋、傢具、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歡喜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例如畫庭院深深的光景,則曲廊洞房,盡行表示,好似飛到半空中時所望見的;且又不是一時間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故中國畫的手卷,山水連綿數丈,好像是火車中所見的。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所以中國畫中有時透視法會弄錯。但這弄錯並無大礙。我們不可用西洋畫的法則來批評中國畫。 (三)中國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解剖學,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這解剖學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藝術解剖學。其所以異於生理解剖學者,生理解剖學講人體各部的構造與作用,藝術解剖學則專講表現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是一種艱苦的學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習。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問。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唇,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徵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中國畫不重背景,例如寫梅花,一支懸掛空中,四周都是白紙。寫人物,一個人懸掛空中,好像駕雲一般。故中國畫的畫紙,留出空白餘地甚多。很長的一條紙,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塊石頭,就成為一張立幅。西洋畫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為桌子。人物,其背景為室內或野外。故畫面全部填塗,不留空白。中國畫與西洋畫這點差別,也是由於寫實與傳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 (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洋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後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直到19世紀,方始有獨立的風景畫。風景畫獨立之後,人物畫也並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

❹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的構思

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一段關於"六法"的論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大意而歸乎用筆。"他認為立意在完.畫中才能有變態、有奇意。

二、以線造型以形傳神的造型規律

"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一句名言,確立了中國藝術神高於形的美學觀。它與純以抽象性為高的近代歐洲美學觀具很大的區別,即畫人不僅僅於形似.還要升高於神似,畫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於外形之模擬,不拘泥於自然之真實,這一論見為藝術家建立起藝術應竭力企求之高度。

三、多點透視、計白當黑的構圖法則

中國傳統繪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既有嚴守真實的畫面空間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實按構圖需要而平列的空間和布白,這樣就使物象在畫面出現時,可以按實物在畫面上的藝術需要。

伸長或縮短變化其形象,更換其位置。一株低於視平線的牡丹花.也可架高於祝平線之上,而取得透視的最佳效果。

四、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局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五、情景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

中國傳統繪畫要求筆與墨合,情與景合、現實中無限豐富的景象,繪畫家以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畫家憑借著這種感受,激起描繪這些景象的激情,於是作品作為情景相生的復寫而重現,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於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成為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

六、詩書畫印紙筆的獨特形式

只有中國傳統繪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

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豐富了構附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

中國傳統繪畫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決定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中國傳統繪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彩。宣紙的滲性,毛筆的尖錐,使得筆鋒無窮變化,產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時形成了各種效法和描法,畫法和筆法。

(4)中國繪畫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欣賞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畫工

畫家作品,可表現出作者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

畫面上常見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框

中國畫裝裱獨具一格,常見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

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畫家張宏所作的《村徑柴門圖》,畫家自題:「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

描繪松林環抱,崇山拱衛的庭院山莊,高大蔥郁的蒼松分為兩組,如同兩把打開的摺扇,掩護著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臨水,田園豐美,正有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詞意。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❺ 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中國繪畫藝術
藝術特點:
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
兼工帶寫
三種形式。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一般來講,人物畫是最難畫的,山水畫次之,最簡單的是花鳥類。
從構圖上來看,
中國畫的構圖
一般不遵循
西洋畫

黃金律
,圖象中的長寬比例經常是「失調」的,因為中國畫歷來重視表現圖畫的意境畫者的主觀情趣,而對構圖的把握往往不夠重視。
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西洋畫多用
焦點透視法
,好比照相一般,固定在一個點上,攝進
取景框
里的便可以顯現出來,沒有攝入的也便不可能表現在圖畫上。
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
散點透視
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
張擇端
的《
清明上河圖
》,用的就是
散點透視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中國繪畫非常講究。用筆方面,什麼時候該重、輕、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中國繪畫都是很講究的。要達到用筆的流暢准備以及運用自如,很重要的在於平時的繪畫訓練和經驗積累,非一時能全面掌握。

❻ 中國畫有什麼特點

‍‍

相對西洋畫來說,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有人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中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還表現在其藝術手法、藝術分科、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而寫意。相對「工筆」而言,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准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到。兼工帶寫的形式則是把工筆和寫意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局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復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

‍‍

❼ 中國畫有哪些特點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由於並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繪對象,而越到後來,水墨所佔比重愈大,現在有人甚至稱中國畫為水墨畫。其所用墨講求墨分五色,以調入水分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萬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同時墨還可以與色相互結合,而又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形成墨色互補的多樣性。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
、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❽ 中國繪畫的特點

一 · 中國畫的特點
1·首先,中國畫同西洋畫相比,在使用材料、工具方面不同。中國畫所使用的筆、墨、紙、硯、色等傳統工具材料,經過數代勞動人民及書畫家的努力,不斷改進完善,已達到高度的和諧完美的程度,設想要完成一幅中國畫離開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毛筆,濃黑而具有光澤的墨,潔白而細膩的宣紙,淡雅而又富於裝飾效果的礦、植物顏色,是絕對辦不到的。雖然,現代我國的成千上萬的畫家,都在絞盡腦汁不斷探求各種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創新,但也只有局部的一兩個方面的變化,同時也不是主流。大量考古及資料證明,傳統材料工具的使用已經在中國延續數千年,其民族特色歷久不衰,根本就在於其強大的生命力。
2·中國的筆墨技法與西畫不同,引中國書法用筆入畫,追求繪畫的形式意味和個性表現。正所謂「書畫同源」,中國畫和中國書法從初始以來,一直是親如聯袂,密不可分。筆墨作為中國畫藝術表現手法,雖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但筆墨作為中國畫關鍵一環,卻在每一筆、每一劃中浸透了中國畫的全部特徵。如中國畫線條追求的是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蟲蛀木的藝術效果;追求書法用筆、剛柔勁健、毛澀圓厚、快慢輕重、提按頓挫的變化;追求用墨的干、濕、濃、淡、重、焦、枯、潤的韻味;追求筆、墨、色在宣紙上出現的自然復雜變化和意想不到的情趣。一幅好的中國畫,無論從整體欣賞或從局部欣賞,每一個線條講究意在筆先,意到筆不到,每一塊墨跡甚至每一個苔點,它的抽象美都可以反映出一個畫家的功力,都會給觀者以無可言狀的感染與享受。
3·中國畫的意境追求的是詩的意境,空闊流動的意境,不受真情實景的制約,不受光源、透視、投影的約束,講究以線界形,散點透視,寫其意而不重其形,以形寫神,遷想妙得,「似與不似之間」。敢於用浪漫的手法刪繁就簡,大膽提煉取捨,以小勝大,以少勝多,計白守黑,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產生『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形象。
4·中國畫有獨特的表達思想內涵的方法,畫家可以通過熟練駕馭筆墨的能力,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怒、或歌頌、或宣洩,通過大膽的以意寫形,大膽的誇張變形,在筆下得以自然的流露,直抒內心情感,而被描繪的客觀實體卻退歸次要地位。如清初『四僧』畫鳥畫魚,常畫成白眼看天,藉以體現其傲世不群的氣質和隱喻地抒發其對清政府憤懣不平之氣。歷代文人喜畫清瘦的梅、蘭、竹、菊,寓意自己的清高、無為。透過恬淡的筆墨,體現了當時中國封建社會在野文人和士大夫的人生觀和處世思想。筆墨當隨時代,運用傳統的筆墨,揮寫現代豐富多彩的畫卷,反映新時代的生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同樣的筆墨工具,同樣的題材,又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思想內涵,如:山水表現時代風貌,畫竹表現虛心向上,畫梅表現傲骨風姿,畫牡丹表現欣欣向榮等等不一而足。
5·中國畫有其獨特的構圖手法,根據內容和題材需要安排畫面,苦心經營。在穿插引破、疏密聚散和大與小、多與少、縱與橫、長與短中造險破險,在和諧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一幅畫的定局首先要有勢,即總的趨勢。特別是花鳥畫構圖,還要注意適當運用引、伸、回、堵、瀉的手段,防止出現花木枝條的平行、對稱、相等、均衡的通病。中國畫運用散點透視的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集中四時花卉於同一畫面,聚險峰、奇樹於一體,根據畫面需要安排布局。
6·中國畫熔詩、書、畫、印為一爐,也是其它繪畫所絕無僅有的。宋代以後,文人畫的興起,當時許多畫家既是書法家,又是詩人,又擅治印。將詩書、題跋、篆刻引入畫面,從而更加豐富了中國畫表現形式的完美性。使詩書畫印結合的渾然一體,從而奠定了中國民族繪畫的基本特點。
7·此外,中國畫的獨特的裝裱方式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本來皺褶不平的畫幅,經過裝裱,使畫心的顏色、墨色襯托得鮮艷醒目。特別是加上古色古香的綾子,再配上天地軸,頓使畫面生輝,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品,更使其欣賞價值、收藏價值得以增值。
以上是對中國畫特點的一點淺薄認識,中國畫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特點鮮明,又經歷代名家不斷完善,已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民族的象徵,其藝術價值也是廣泛久遠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繪畫特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宗教多 瀏覽:615
伊朗邊境線是什麼 瀏覽:794
中國在海外打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829
印度寺廟老鼠多少錢 瀏覽:532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
伊朗南部有什麼港口 瀏覽:592
英國留學生如何做筆記 瀏覽: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個國家 瀏覽:398
印度窮人下雨怎麼辦 瀏覽:321
尖頭義大利面怎麼做簡單 瀏覽:679
中國大學生如何改寫向心力定律 瀏覽:243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8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9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