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美援朝中,中國得到了什麼呢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內局勢還不太穩定,在國際上也沒有太高的地位,我國為何要拼盡全力支援鄰國朝鮮呢?在這場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到底得到了什麼,美國至今才知道,難怪我軍當年傾盡全力進行戰斗。
因此有不少國家決定提前進行投資,希望跟我國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抗美援朝戰爭也算是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戰略支持。
時至今日,迅猛發展的新中國已經成了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我們的軍事也極其強大,常年占據著世界第三的寶座,距離民族偉大復興已經越來越近。
2. 抗美援朝時新中國面臨怎樣的國內國際形勢
國內還沒有完全解放,國民黨殘余勢力和土匪武裝仍然經常出來騷擾民眾。
解放戰爭剛剛基本結束,國內處於一窮二白的經濟狀況,急需恢復工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流通,恢復戰爭創傷。
國際上歐美列強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和打壓,甚至於連印度都利用地理優勢,侵吞我國藏南的土地。
3.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犧牲了多少軍人
在這場無比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人數高達197653人。他們都是好樣的。雖然他們客死異鄉,但是他們的靈魂將會得到安息。因為他們的死重於泰山。他們用生命捍衛了中國領土的安全,用鮮血保護了朝鮮這個好朋友。他們是可敬的,同時他們也是可愛的。
即便強敵當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沒有退縮,因為他們心中都秉承著那一句放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誓言。為了中國的人民百姓,為了自己朝鮮這個兄弟。他們說什麼都是不會退縮的,他們在當地朝鮮朋友的幫助下,將美國佬打的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成功的讓美國人見識到了中國人的彪悍。即便在裝備的巨大差距之下,亦能夠將他們打得不知所措。
4.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中國獲得了哪些參戰利益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為建.國後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經濟建設費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至1952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27.2億.元,比 1949年增長77.5%,鋼產量135萬噸,居世界第18位,糧食產量3О88億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在檢.查東北邊防軍工作的國防會.議上強調,各軍兵種都要有深刻的戰爭思想,並立即著手擬定三年建設計劃。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隨即確定了自身的發展規劃,開始大規模擴編或改裝部.隊。海軍於10月下旬形成了三年發展規劃。
1952年1月,根據朝.鮮戰場的戰局發展情況,人.民解.放軍在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的基礎上,著手擬定新的發展規劃。7月,中.央和軍委批准了總參謀部擬定的1953~1957年五年軍事建設計劃綱要。到1958年,在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空軍占總員額的12.2%,海軍佔5.8%,炮兵佔4.8%,裝甲兵佔2.3%。
1951年10月,中蘇兩國簽訂協定,確定蘇聯向中.國提.供60個步兵師的裝備,同時提.供各種兵器與彈.葯首先是陸軍輕武.器與彈.葯的制.造藍圖。從1950年開始,中.國先後從蘇聯接收和進口各種火炮4000餘門,觀測指揮器材也初步配套,並新組建了防坦.克殲擊炮兵師、火箭炮兵師。1950年11月到1955年4月,中.國從蘇聯共購入30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到1954年初,人.民空軍有28個航空兵師70個航空兵團,各型飛機3000餘架。到1955年底,人.民解.放軍用進口和仿製的蘇式武.器,共換裝和裝備了106個步兵師,9個騎兵、守備、內衛師,17個地面炮兵師,17個高炮師,4個坦.克、機械化師,33個航空兵師和9個艦艇支隊。
部.隊合同作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戰術更加豐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輪番作戰和輪換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後赴朝.鮮參戰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空軍12個師、野.戰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3個團和50多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9個團、工兵15個團、鐵道兵10個師,以及大量擔負後勤保.障任務的後勤分部、兵站、醫院、汽車團、輜重運輸擔架團、警衛團等部.隊和擔負後方剿匪、警衛、押運、裝卸與防空任務的公.安部.隊。到抗美援朝戰爭停戰時,先後參戰的志願軍部.隊已經達290多萬.人。至1953年8月,經受過抗美援朝戰爭鍛煉的部.隊佔全軍部.隊的比例,步兵為70%以上,空軍為41%,炮兵為73%,裝甲兵30%以上,高射炮兵為60%以上,工兵為57%,鐵道兵為100%,公.安部.隊為11.7%。
根據華東軍.區頒發的訓練大綱: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軍兵種部.隊分別訓練;1951年4月至5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然後三軍協同解.放台.灣。朝.鮮在加緊進攻南方的戰役准備,莫斯科減緩和壓縮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轉而支持朝.鮮。
美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7日杜魯門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借機進駐台.灣海峽。此舉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出現了根本轉變,也徹底中斷了解.放台.灣的戰役。
5. 抗美援朝,中國和聯合國軍各傷亡多少人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和聯合國軍雙方的傷亡人數比較接近,相差不大。都超過了百萬(含負傷、被俘、失蹤人員)。
美國在朝鮮戰爭紀念牆上所刻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
美國國防部公布54246為戰爭期間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戰區內死亡人數中的,官方公布在朝鮮戰爭中的作戰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當場陣亡33629人,戰區內死亡36574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
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餘人。美國與韓國官方公布各自作戰減員數字總和為113萬餘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作戰減員)。
美國在戰爭中的戰費支出是400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
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共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的25億美元)。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餘人。
詳情可參看網路:抗美援朝
美國朝鮮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6. 中國抗美援朝結果是什麼
抗美援朝即抗美援朝戰爭,也叫抗美援朝運動,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出兵朝鮮,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吞並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我軍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我軍的建設。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澤東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基本信息
英文:Korean War
歐美、南洋、港台: 韓戰(Korean War)
中國大陸: 抗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當時稱為「南朝鮮」)的駐軍後,朝鮮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准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保衛中國的安全,排除志願軍於1950年7月赴朝進行的正義戰爭。
[1]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訪問中國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戰爭的意圖,而毛澤東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時發動戰爭時機不夠成熟。斯大林隨後給毛澤東電報,希望他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布防於丹東-沈陽一線。毛澤東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復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抗美援朝;朝鮮戰爭。
韓國: "한국전쟁(韓國戰爭);육이오 사변(6.25事變);
朝鮮: 조국해방전쟁(祖國≥解放戰爭)
中國所稱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派出志願軍於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赴朝進行的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戰爭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美國同中朝代表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為標志。歷時3年零32天的朝鮮戰爭結束。
戰爭簡介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南進,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行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的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公然干涉朝鮮內戰。抗朝鮮軍隊的入侵。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6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1950年6月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中國人民堅決反對。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在1950年7月14日發出《關於舉行『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周」的通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播及全國,形成第一個高潮。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於1950年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950年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1950年10月19日佔領平壤,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戰爭持續了2年多的時間。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將、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參加在板門店舉行的簽字儀式,並在協定上簽字。28日,金日成元師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分別在協定上簽字。28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協定上簽字。29日,交戰雙方交換經雙方司令官簽署的停戰協定。協定以北緯38度為南北朝鮮的軍事分界線,己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里成立非軍事區。《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歷時3年的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1950年7月,美國盜用聯合國旗幟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領導下奮起抗擊。9月,美國軍隊在朝鮮的仁川登陸,後又悍然北犯,嚴重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中國人民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1950年10月25日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到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一起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殲滅敵人23萬人,把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迫使其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1951年6月30日,美國被迫接受蘇聯提出的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決議,要求與朝中方面舉行談判。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名給當時的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復文,表示同意談判。
談判於1951年7月15日在開城舉行,後來改在板門店舉行。到1抗美援朝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訂,談判歷時2年零17天。談判時斷時續,整個過程交織著戰場與談判會場相互影響的激烈斗爭。美國始終報著不願平等協商的態度,每當在談判桌上達不到目的的時候,就在戰場上搞軍事冒險,先後發動了「夏季攻勢」、「秋季攻勢」,甚至使用了細菌武器。1952年10月,美國又片面中斷談判,向上甘嶺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但又以慘痛失敗而告終。談判接近達成協議時,美國又在戰俘問題上進行破壞和拖延,搞所謂「自願遣返」。1953年3月30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提出遣返戰俘的新建議,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使已經中斷6個月的談判正式復會。1984年,中共中央為當年志願軍被俘人員平反,落實政策。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中、美三國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從7月27日晚10時起,一切敵對行動完全停止。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隊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名,其中美軍39萬余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坦克3064輛,擊沉擊傷敵艦船257艘。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輪流參戰130萬人。截至2010年10月,共確認183108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在戰爭期間為國捐軀。
7. 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和世界造成了什麼影響
1:奠定國基.一舉將十六個國家的聯軍擊敗,以無可爭議的勝利宣布了自己的強大,徹底奪回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應有位置。朝鮮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2因為戰爭的勝利,外交上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軍事上則一掃人人可欺的百年弱國形象。打出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連經濟上也因為人民奮發圖強,友邦大力支援而迅速恢復。美國從此承認新中國是一個巨人。
3長了國人志氣.普通人民徹底信服了毛 澤 東在天 安 門城樓上所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句宣言不是一句空話,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空前高漲。從此,曾是一盤散沙的中國民高度凝聚在一起,向著無數個新的目標發起沖擊,國內的反動勢力則偃旗息鼓……
4這場戰爭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 同時,中國軍隊正在從體制上由國內戰爭比較原始的軍隊組織系統向現代化軍隊結構過渡,並破天荒地開始組織步、炮、坦、工諸兵種協同戰。而且,僅僅兩年時間,中國空軍也白手起家,發展到擁有二十三個航空兵師、近三千架飛機,其空戰的實力僅次於美蘇。 對世界的影響打擊了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囂張的氣焰,維護了東亞地區的和平
8. 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了怎樣的戰績
所謂兵者詭道也,存亡之道,生死之地,縱觀歷史長河,經典戰例數不勝數,但是當戰爭進入到了熱兵器時代之後,唯武器至上論便甚囂塵上,中國參加的現代戰爭僅僅只有兩次,其中一場便是以弱勝強的抗美援朝戰爭,在這場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對抗中,志願軍將士以上兵伐謀之精神打出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績。
志願軍充分發揮兵無常勢的特點,對西方的作戰規則進行逆反作戰,志願軍經常夜攻晝防,抓住有利時機,打擊美軍的薄弱環節。在陣地戰中,美軍採用范弗利特彈葯量,對我軍進行狂轟亂炸,而我軍則採用零敲牛皮糖的戰術,減輕自身傷亡的同時,也消耗了敵軍的火力。在火器時代,抗美援朝是一次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東方式戰爭。
9. 抗美援朝中國付出了多少慘痛的代價
新中國剛剛成立,便參加了朝鮮半島上的一場當時世界上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戰爭,難免要付出一定代價。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先後有297萬部隊以志願軍名義入朝,直接消耗戰費62億元人民幣,還對蘇聯欠下30億元人民幣(當時摺合13億美元)的軍火債,戰時犧牲15萬多人(近些人因又有事後補報的因傷病死亡者,確認烈士為18萬人)。
將抗美援朝戰爭的花費與當時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相比,其總量並不算太高。戰爭期間中國的整個國民產值達2000億人民幣,國家財政支出為600億元人民幣,抗美援朝戰爭的開銷只佔同期財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為如此,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國內順利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每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年底,我國工農業生產都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並於1953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0. 中國抗美援朝結果是什麼
戰爭的實際結果是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開始與聯合國軍事代表進行休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朝鮮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朝鮮半島停戰停止。因此,中國政府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它只是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階段。朝鮮戰爭最初是朝韓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支持韓朝的美國、蘇聯和中國都不同程度地捲入了這場戰爭。
經過長期的矛盾和沖突積累,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進攻韓國,爆發了長達三年的朝鮮戰爭。
直接介入朝鮮戰爭,並將戰事擴大到中國境內的鴨綠江。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開始與聯合國軍事代表進行休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朝鮮停戰協定》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
(10)美朝戰爭中國怎麼樣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及其勝利,充分向國際社會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可侮辱的尊嚴、不畏強暴的勇氣和不容侵犯的實力。
中國從此開始以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身份在東亞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東亞從此開始以中國為中心形成新的政治經濟格局,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從此獲得了相對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抗美援朝及其勝利徹底改寫了戰後東亞的歷史。
抗美援朝及其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首先在於它平息了戰火,使東亞恢復到和平狀態,提高和確定了新中國在東亞的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