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森林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森林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7-22 13:41:59

⑴ 中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中國的植樹節是哪一天

中國的植樹節是每年3月12日。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

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1)中國森林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此間表示,「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沒有了森林和濕地,豈能奢談山川秀美?」據《公報》介紹,2012年全國共有6億人次參加各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6億株。截至2012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義務植樹640億株。

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全年造林601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造林274萬公頃,佔45.6%。

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1.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7萬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已分別達到39.2%和35.3%。

⑵ 我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我國植樹節是每年3月12日。
簡介: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國際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
我國植樹節的歷史: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 「嗣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⑶ 我國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我國的植樹節是3月12號。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後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⑷ 中國植樹節是幾月幾號

每年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近代植樹節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植樹節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以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我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⑸ 中國的植樹節是什麼時間

植樹節是公歷3月日,2021年農歷正月廿九,星期五。

⑹ 中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添丁種樹,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添丁植樹」的風俗,即誰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里,並在那裡種上一棵樹,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


首屆中國網路植樹節公益活動旨在為社會公眾搭建一個便捷參與植樹造林和消除貧困公益事業的網路平台,進一步提高中國社會公眾的綠化環保和扶貧助困意識,調動全社會力量援助西部、植樹造林、保護地球。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築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後,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參與團體、機構所捐植「冠名主題林」將在「中國網路植樹節」官方網站和實際種植地同時設立,並永久冠名。參與個人、團體、機構所捐植的樹,將全部被種植在甘肅定西地區,並由當地貧困家庭負責後期管護,所產生的經濟收益也將作為扶貧款歸管護家庭所有。

⑺ 中國植樹節是哪一天

每年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中國古代沒有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但是中國人從古到今歷來重視植樹造林。《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時代,舜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處理全國的林業事務。

清明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植樹時間。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俗。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在城市,行道樹同樣可對人類社會作出有益貢獻。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

⑻ 植樹節是什麼時候

3月12日。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新森林法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將森林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商品林則由林業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以此來保護好各類林業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實現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此外,新森林法調整了林木採伐許可證核發范圍,採伐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竹林不再辦理採伐許可證。非林地上的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護路林、護岸護堤林和城鎮林木的採伐,按照《公路法》《防洪法》《城市綠化條例》等規定進行管理。

⑼ 中國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中國植樹節是每年的3月12日

植樹節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活動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分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森林的認識,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設立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在莫爾頓的倡議下,10多年間內布拉斯加州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該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內布拉斯加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以後美國各州以至世界各國根據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確定各自的植樹節。

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

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則稱為「森林周」。在時間上,如西班牙植樹節是2月1日;朝鮮植樹節是4月6日;澳大利亞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等。

⑽ 植樹節是幾月幾日,習俗有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於1979年提議中國植樹節確定為3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這個決議。所以1979年3月12日是我國第一個植樹節。

3月12日為植樹節,除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外,還因為植樹節的日期剛好是適合植樹造林的好日子。植樹造林帶給我們的好處很多,不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還能擴大森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等。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申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森林節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
伊朗南部有什麼港口 瀏覽:592
英國留學生如何做筆記 瀏覽: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個國家 瀏覽:398
印度窮人下雨怎麼辦 瀏覽:321
尖頭義大利面怎麼做簡單 瀏覽:679
中國大學生如何改寫向心力定律 瀏覽:243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7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8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1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