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進制是誰發明的
二進制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和萊布尼茨同時發現的,但他倆畢竟是根據中國古代發明的《八卦圖》推測出來的。現在代表高科技的計算機,即是使用二進制來進行復雜的計算。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首先發明並應用的十進制和二進制度量衡制度,為現在人類的高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B. 二進制運演算法則的歷史起源
大約產生於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的初期的《周易》,開始主要是一部占卜用書,里邊的兩個符號可能分別代表「是」和「不」,這本書只對萊布尼茨的研究有參考和啟發的作用,如果就此說二進制乃是起源於古代中國,那麼《周易》便是二進制的起源。
在德國圖靈根著名的郭塔王宮圖書館(Schlossbiliothke zu Gotha)保存著 一份彌足珍貴的手稿,其標題為:「1與0,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範,因為,一切無非都來自上帝。」
這是德國天才大師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 1716)的手跡。但是,關於這個神奇美妙的數字系統,萊布尼茨只有幾頁異常精煉的描述。
而萊布尼茨的研究成果與中國古代的一本著作有著莫大的關聯,這本書便是《周易》(又名《易經》)。
中國的《易經》以爻、卦來表示天地和萬物,其中爻是最基本的元素,爻分陰爻(用「--」表示)和陽爻(用「—」表示)兩種,陰爻和陽爻的不同排列就是卦象,一個卦象稱為一卦,一卦由六爻組成一卦就是一個整體。
世界萬物中最基本的要素有8種,分別是天、地、雷、風、水、火、山和澤,他們分別用八卦表示,即 乾、坤、震、坎、離、艮、兌,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來表示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
我們對比二進制的組成:二進制的位用0,1表示,3位二進制可組合成8種狀態,即可表示為0,1,...,7這8個數,而2個3位二進制組合,即變為6位二進制數,即:2=64,即64種狀態。
將八卦按照0,1,„,7這8個數字排列為: 0——坤(地)、1——艮(山)、2——坎(水)、3——巽(風)、4——震(雷)、5——離(火)、6——兌(澤)、7——乾(天)。
如果對八卦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八卦裡面有二進制的算術與邏輯運算,如:乾坤、離坎、艮兌、震巽它們之間的二進制的邏輯運算是一種反碼關系,從哲學上來說它們之間是對立的關系。
再由八卦可組合為六十四卦,例如六十四卦中的「謙卦」是坤卦艮卦組成,坤在上艮在下,此卦是地中有山,是「謙卦」的現象,君子們效法它的精神,以減損多餘的而增益缺少的。
六十四卦如果再進一步演變,有:64×64=4096種狀態,如此,可得出天地之間的各種狀態。也即通過卦便可以進行天地萬物的研究了。
《易經》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這里的太極是說宇宙混沌一起的大氣之氣,兩儀即為二進制的位0與1,四象即兩位二進制組合的4種狀態,八卦即3位二進制組合的8種狀態 。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二進制通過運算後所得的一個數,此數總計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於萬物的數字。
可見,《易經》是通過二進制來研究天地之間萬物的一門科學,是二進制的最早起源、運用。在萊布尼茨眼中,這就是他的二進制的中國翻版,但實際萊布尼茨是受中國陰陽太極影響,只不過他付出了諸多研究,推演出二進制。
他感到這個來自古老中國文化符號系統與他的二進制之間的關系實在太明顯了,因此斷言:二進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將二進制與古代中國《易經》相聯的嘗試是不符合實際的。
但就連萊布尼茨都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二進制數學指向的不是古代中國,而是未來。
萊布尼茨在1679年3月15日記錄下他的二進制體系的同時,還設計了一台可以完成數碼計算的機器。我們今天的現代科技將此設想變為現實,這在萊布尼茨的時代是超乎人的想像能力的。
(2)中國二進制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計算機使用二進制優點:
1、電路中容易實現 :當計算機工作的時候,電路通電工作,於是每個輸出端就有了電壓。電壓的高低通過模數轉換即轉換成了二進制:
高電平是由1表示,低電平由0表示。也就是說將模擬電路轉換成為數字電路。這里的高電平與低電平可以人為確定,一般地,2.5伏以下即為低電平,3.2伏以上為高電平。二進制數碼只有兩個(「0」和「1」)。電路只要能識別低、高就可以表示「0」和「1」。
2、物理上最易實現存儲 :
(1)基本道理:二進制在物理上最易實現存儲,通過磁極的取向、表面的凹凸、光照的有無等來記錄。
(2)具體道理:對於只寫一次的光碟,將激光束聚住成1--2um的小光束,依靠熱的作用融化碟片表面上的碲合金薄膜,在薄膜上形成小洞(凹坑),記錄下「1」,原來的位置表示記錄「0」。
3、便於進行加、減運算和計數編碼。易於進行轉換,二進制與十進制數易於互相轉換。簡化運算規則:兩個二進制數和、積運算組合各有三種,運算規則簡單,有利於簡化計算機內部結構,提高運算速度。
電子計算機能以極高速度進行信息處理和加工,包括數據處理和加工,而且有極大的信息存儲能力。數據在計算機中以器件的物理狀態表示,採用二進制數字系統,計算機處理所有的字元或符號也要用二進制編碼來表示。用二進制的優點是容易表示,
運算規則簡單,節省設備。人們知道,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元件(如晶體管的導通和截止,繼電器的接通和斷開,電脈沖電平的高低等)容易找到,而要找到具有10種穩定狀態的元件來對應十進制的10個數就困難了
4、便於邏輯判斷(是或非)。適合邏輯運算:邏輯代數是邏輯運算的理論依據,二進制只有兩個數碼,正好與邏輯代數中的「真」和「假」相吻合。
二進制的兩個數碼正好與邏輯命題中的「真(Ture)」、「假(False)或稱為」是(Yes)、「否(No)相對應。
5、用二進製表示數據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等優點。因為每位數據只有高低兩個狀態,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時,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還是低。
在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的主要原因是:兩個狀態的系統容易實現 、運演算法則簡單、可進行邏輯運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進制運演算法則
C. 二進制是誰發明的
萊布尼茨當時就是受到中國數學的啟發,發明了二進制,也就是今天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基礎。
18世紀德國數理哲學大師萊布尼茲從他的傳教士朋友鮑威特寄給他的拉丁文譯本《易經》中,讀到了八卦的組成結構,驚奇地發現其基本素數(0)(1),即《易經》的陰爻- -和__陽爻,其進位制就是二進制,並認為這是世界上數學進制中最先進的。
20世紀被稱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的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其運算模式正是二進制。它不但證明了萊布尼茲的原理是正確的,同時也證明了〈易經〉數理學是很了不起的。
D. 二進制的來源是什麼
在德國圖靈根著名的郭塔王宮圖書館(Schlossbiliothke zu Gotha)保存著一份彌足珍貴的手稿,其標題為:
「1與0,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範,因為,一切無非都來自上帝。」
這是德國天才大師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 1716)的手跡。但是,關於這個神奇美妙的數字系統,萊布尼茨只有幾頁異常精煉的描述。用現代人熟悉的話,我們可以對二進製作如下的解釋:
2^0 = 1
2^1 = 2
2^2 = 4
2^3 = 8
2^4 = 16
2^5 = 32
2^6 = 64
2^7 = 128
以此類推。
把等號右邊的數字相加,就可以獲得任意一個自然數。我們只需要說明:採用了2的幾次方,而舍掉了2幾次方。二進制的表述序列都從右邊開始,第一位是2的0次方,第二位是2的1次方,第三位時2的2次方……,以此類推。一切採用2的成方的位置,我們就用「1」來標志,一切舍掉2的成方的位置,我們就用「0」來標志。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下邊這個序列:
1 1 1 0 0 1 0 1
2的7次方
2的6次方
2的5次方
0
0
2的2次方
0
2的0次方
128
+
64
+
32
+
0
+
0
+
4
+
0
+
1
=
229
在這個例子中,十進制的數字「229」就可以表述為二進制的「11100101」。任何一個二進制數字最左邊的一位都是「1」。通過這個方法,用1到9和0這十個數字表述的整個自然數列都可用0和1兩個數字來代替。0與1這兩個數字很容易被電子化:有電流就是1;沒有電流就是0。這就整個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根本秘密所在。
這份手稿完成的時候,萊布尼茨五十歲。毫無疑問,他是這個作為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的二進制的發明者。而且,在此之前,或者與他同時,似乎沒有一個人想到過這個問題。這在數學史上是很罕見的。
萊布尼茨不僅發明了二進制,而且賦予了它宗教的內涵。他在寫給當時在中國傳教的法國耶穌士會牧師布維(Joachim Bouvet,1662 - 1732)的信中說:
「第一天的伊始是1,也就是上帝。第二天的伊始是2,……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這最後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為,此時世間的一切都已經被創造出來了。因此它被寫作『7』,也就是『111』(二進制中的111等於十進制的7),而且不包含0。只有當我們僅僅用0和1來表達這個數字時,才能理解,為什麼第七天才最完美,為什麼7是神聖的數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第七天)的特徵(寫作二進制的111)與三位一體的關聯。」
布維是一位漢學大師,他對中國的介紹是17、18世紀歐洲學界中國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布維是萊布尼茨的好朋友,一直與他保持著頻繁的書信往來。萊布尼茨曾將很多布維的文章翻譯成德文,發表刊行。恰恰是布維向萊布尼茨介紹了《周易》和八卦的系統,並說明了《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權威地位。
八卦是由八個符號組構成的占卜系統,而這些符號分為連續的與間斷的橫線兩種。這兩個後來被稱為「陰」、「陽」的符號,在萊布尼茨眼中,就是他的二進制的中國翻版。他感到這個來自古老中國文化的符號系統與他的二進制之間的關系實在太明顯了,因此斷言:二進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
另一個可能引起萊布尼茨對八卦的興趣的人是坦澤爾(Wilhelm Ernst Tentzel),他當時是圖靈根大公爵硬幣珍藏室的領導,也是萊布尼茨的好友之一。在他主管的這個硬幣珍藏中有一枚印有八卦符號的硬幣。
今天,西方學界已經獲得了普遍的共識:八卦與二進制沒有直接的關系。首先,中國的數字系統是十進制的。其次,依照我們今天掌握的史料,秦、漢以上,中國還沒有--在萊布尼茨的二進制意義上的--「零」的概念。
E. 二進制是由中國的哪位名人發明的主要發明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二進制准確的來說是出自中國的基本重要的著作名稱叫做《易經》,《易經》當中人們可以了解到,二進制其實早在國外發明之前就已經被人們探索出來,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二進制的發明歷史是什麼樣的。
他馬上寫信告訴了萊布尼茨,萊布尼茨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就很快的去探索了有關二進制的演算法,於是二進制就被他首先申請了專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是根據中國古代的八卦圖索推測出來的。二進制現在普遍被運用在很多計算機的演算法當中,為計算機更精簡了一些演算法,所以中國的《易經》這本書是最早記錄出有關二進制的演算法的。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F. 最早的二進制算不算是中國發明的
算的。
因為中國古老的易經就使用二進制來進行演算。-為陽爻,--為陰爻。其實就是2 個數,0 和1。三 為乾卦,3個全是陽爻,3 陰爻為坤卦。如此搭配,2的3次冪共有八卦。中國的老祖先是最早採用二進制進行演算的。
G. 2進制8進制10進制16進制分別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二進制是著名的數學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發明並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