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什麼時候收秋

中國什麼時候收秋

發布時間:2022-07-23 07:39:09

A. 秋天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1、從月份上來說,陰歷七至九月從立秋到立冬,陽歷為9至11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這一段時間。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進過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結束。

2、從氣象來說,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

3、從氣溫來說,10~22℃期間分別為春秋季。

B. 什麼時候什麼時間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節氣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C. 秋天是什麼時候

陰歷從7月開始,陽歷9月開始。秋天一共有6個節氣,分別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緊採收棉花,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

江淮及江南的單季晚稻即將成熟,雙季晚稻正在灌漿,要注意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南方稻區還要注意防禦「寒露風」的危害。華北地區要抓緊播種小麥,這時,若遇乾旱少雨的天氣應設法造墒搶墒播種,保證在霜降前後播完,切不可被動等雨導致早茬種晚麥。寒露前後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品種安排上應先播甘蘭型種,後播白菜型品種。淮河以南的綠肥播種要抓緊掃尾,已出苗的要清溝瀝水,防止澇漬。

華北平原的甘薯薯塊膨大逐漸停止,這時清晨的溫在10℃以下或更低的機率逐漸增大,應根據天氣情況抓緊收獲,爭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則在地里經受低溫時間過長,會因受凍而導致薯塊「硬心」,降低食用、飼用和工業用價值,也不能貯藏或作種用。

D. 今天什麼時間立秋

2016年立秋時間:2016年8月7日 09:52:58,農歷2016年七月(小)初五。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
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欠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當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准,必須是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准,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雖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此外,秋的含義,還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准,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中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

E. 河南省一般幾月份收秋

河南省一般9月份為秋收時間。

以2018年為例,河南省農業廳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9月25日下午,全省秋作物收獲已超過六成,玉米、水稻、花生、瓜菜等主要秋作物收獲面積都超過了50%。

從種植區域來看,南部、中部地區收獲均過半。駐馬店、汝州、固始收獲過八成,鄭州、平頂山、南陽、信陽、鹿邑收獲過七成,新鄉、濮陽、漯河、商丘收獲過六成,洛陽、安陽、許昌、周口、濟源、鞏義、蘭考、長垣收獲過五成。

近期雖有降雨,對秋收整體影響不大。重點是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加強農機調度,發揮農機的搶收作用,加快秋作物收獲進度,確保熟一塊收一塊、顆粒歸倉。2018年玉米、花生的機械化收獲率大幅提升。尤其是玉米,由原收玉米棒到現在直接收玉米籽粒,節省了人力,提高作業效率。

(5)中國什麼時候收秋擴展閱讀:

農事建議:

(一)分類管理、適時收獲

夏玉米長勢良好、綠葉數較多的地塊,可摘除天櫻和基部枯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延長玉米灌漿時間,黃河以南地區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趁有利天氣抓緊收獲,豫北、豫西地區在不影響冬小麥播種前提下,盡量適時晚收,前期受災倒伏嚴重或出現絕收地塊,應提早騰茬整地。

(二)精細備耕、優選品種

機械翻耕25cm以上,播種前用種衣劑包衣或葯劑拌種,預防病蟲害、同時促進根系下扎、培育壯苗。因小麥越冬期及拔節期前後出現低溫災害的風險較大,建議豫北及豫西地區應種植半冬性品種,不盲目擴種弱春性品種;豫中和豫東大部以及南陽、駐馬店地區應多保留半冬性品種,慎選弱春性品種;信陽地區以弱春性品種為主,備選品種包括周麥系列、鄭麥系列、新麥系列、溫麥系列、豫農系列等。

(三)控制播量,精細管理

每畝播種10kg~12.5kg,根據播種前耕層土壤墒情和播期適當增減,以保證基本苗數量。一般每畝控制在25萬株左右,不宜超過30萬株。冬小麥播種出苗後,要實時關注天氣形勢變化,積極調整農業生產指導的重點,不斷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秋收已超六成 南部中部地區收獲均過半

F. 什麼時候立秋

公歷8月07-09日交節時立秋。2019年立秋的日期: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6)中國什麼時候收秋擴展閱讀

立秋飲食注意: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2、立秋後要少吃西瓜

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G. 立秋是什麼時候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於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1][2]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1]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中文名
立秋
外文名
Beginning of Autumn
Beginning of Fall
代表寓意
秋季開始,收獲的季節
氣候特點
降雨、風暴、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
季節
秋季
快速
導航
天象變化氣候特點節氣風俗農事相關三候解釋節氣文化飲食養生
季節劃分
天文法
精選片單 關於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
關注01:22
一分鍾帶你了解立秋節氣。
4.7萬次播放 | 4個視頻
依據天體運行劃分: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根據天象變化來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陽黃經135°)為始點,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與人為無涉。《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立秋後,降水、濕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季節轉換,反映了氣候、物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1]
氣溫法
依據氣溫變化劃分: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採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按候平均氣溫法,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介於10℃~22℃之間算入秋。近代學者張寶堃提出新的分季標准,以候平均溫度(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氣溫法劃分的秋季,意味著天氣涼爽了。近代這種以氣溫變化劃分的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於四季氣溫變化分明的中緯溫帶地區(北方地區)。[3]
天象變化
上古時代以斗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當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時為立秋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太陽黃經度數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該方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二十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太陽黃經達135°時為立秋節氣,於公歷8月7-9日交節。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天,是干支歷的「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2]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候收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78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6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899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58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28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29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8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5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1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5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8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29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1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7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0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4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5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5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4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