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交部提問為什麼不用漢語
說好聽點,英語是國際最通用語言。用英語是方便交流。說不好聽點,也有中國的話語權還不夠大的原因!
②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英語,為什麼還要另外有人翻譯
具體如下;
1.這屬於外交禮儀問題的范疇。一般來說,我國重要官員在正式的國際場合就算會講外語也要請翻譯,這是規矩。
2.所有的外交工作,只要是正式場合,主談領導外語再流利也必須用自己的母語發言,這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因此外交人員必須嚴格遵守。
③ 外交部發言人為什麼使用中文而不是英文回答問題
一般情況下都使用中文回答。
平日里外交部發言人說英語的場合並不多。能接觸到外交部發言人的場合有這么幾個:
一是例行記者會;
二是關於領導人出訪的中外媒體吹風會;
三就是外交部、國新辦每年舉行的中外媒體新年招待會。
前兩個屬於官方外交場合,按照慣例,外交部發言人都是用中文答問。只有後一個氣氛相對輕松,有聽到外交部發言人說英文的機會。
在2017年國新辦的新年招待會上,政知君就聽到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用英文同埃及、美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記者聊了老半天。
外交官英語都不錯
能考入外交部的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入部考試設有聽力、口語以及業務筆試這些內容,能考入的人基礎都是很好的。此外,他們還要在工作中繼續學習。
政知君前些日子采訪的一個外交官說,派出駐外後,很多工作人員也會在當地報語言學習班,繼續深造,這些都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方式。
④ 為什麼中國外交部的發言都是立場不明,態度中庸;而國防部發言就立場明確,態度強硬
國防呀 有先進的武器撐腰 外交部 不能得罪人需要的是以理服人 要不中國早就被世界孤立了
⑤ 關於中國外交部
中國以的是和平雄起,不稱霸,那麼現在很多國家就想試探中國說的和平是真是假。而且你想想鬧凶了,戰爭危害的是百姓,經濟上肯定要消耗不少。全球化把國家之間在利益關繫上更是拉緊了,要考慮的方面不是我們單純看的那麼簡單的。
⑥ 中國外交部對外的常用術語是什麼
親切友好的交談——字面意思;
坦率交談——分歧很大,無法溝通;
交換了意見——會談各說各的,沒有達成協議;
充分交換了意見——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吵得厲害;
增進了雙方的了解——雙方分歧很大;
會談是有益的——雙方目標暫時相距甚遠,能坐下來談就很好;
我們持保留態度——我們拒絕同意;
尊重——不完全同意。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外交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內主管外交事務的組成部門,負責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及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外交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於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外交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代表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代表國家和政府辦理外交事務,承辦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人的外交往來事務。
(二)調查研究國際形勢和國際關系中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分析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領域外交工作的重大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外交戰略和方針政策提出建議。
(三)按照外交總體布局,就對外貿易、經濟合作、經援、文化、軍援、軍貿、僑務、教育、科技、外宣等重大問題,負責與有關單位協調,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情況、提出建議。
(四)起草外交工作領域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和政策規劃。
(五)負責處理聯合國等多邊領域中有關全球和地區安全以及政治、經濟、人權、社會、難民等外交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路
⑦ 中國外交部最霸氣的發言內容是什麼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自始非法無效,中方不接受裁決。敦促日本不要炒作介入南海問題,日本不是南海問題當事國,還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更沒有資格對中文說三道四。
⑧ 外交部為何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外交部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取得了全國抗疫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
9月15日,有記者就美國下調對華旅行警告進行提問。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取得了全國抗疫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
截至9月14日,中國境內已連續30天沒有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中國一貫依法保護在華外國人的安全與合法權益。
汪文斌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當然在華的外國人也有義務遵守中國的法律。美方在制定旅行警告時,應當充分地尊重事實,不應該進行無端的政治操弄。
(8)為什麼中國外交部說中文擴展閱讀
美國將對香港旅行警告上調
據大公文匯全媒體9月15日報道,美國國務院14日更新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旅遊警示級別,對打算前往中國內地或香港的國民發出的旅遊建議,由「不要前往」或「提高警覺」,均更新為「審慎考慮前往」。
美國國務院今年6月曾更新對香港的旅遊警示內容,並維持在第2級的「提高警覺」(Exercise increased caution),此次則上調至第3級「審慎考慮前往」。中國內地則由原本最高的第4級「不要前往」(Do Not Travel)下調至第3級。
⑨ 中國外交部口頭語 來點詳細的
中國外交部口頭語以及背後的意思:
1、不愉快——我們吵得很厲害。
2、表示極大的憤慨——暫時拿你沒轍。
3、嚴重關切——我們可能要干預。
4、不要惹是生非——我們知道你們要挑釁。
5、不能置之不理——我們即將干預。
6、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我們會報復。
7、我們將重新考慮這一問題的立場——我們的友誼走到了盡頭。
8、拭目以待——最後警告。
9、請於 X 月 X 日前予以答復—— X 月 X 日後發生什麼就不一定了。
10、由此引起的後果將由 XXX 負責——我們准備擼袖子。
11、這是我們萬萬不能容忍的——我們擼好袖子了。
(9)為什麼中國外交部說中文擴展閱讀:
我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經常有諸如「強烈抗議」、「嚴重關注」、「取得了積極進展」之類的外交辭令,對於普通人來講,這些詞不痛不癢,但是在外交領域,每一個字眼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外交上有很多相對固定的習慣表述,就像是密碼一樣,區別在於你能不能聽出弦外之音。前著名新聞發言人秦剛就說,「有的時候是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