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什麼不研發太空梭
因為自主研發一套新的太空梭需要巨大的投入,使用中的成本也很高,既然有簡單高效的方法能夠完成同樣的任務,為什麼不用呢?而且美國已經放棄了太空梭,說明它現階段一定不是航天科技最優選。
2. 為什麼中國不建造太空梭,只有運載火箭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和「中國為什麼不製造戰艦」一樣別人打得好,我們做不到;我們做得好,就達不到要求。太空梭是上世紀70年代超級大國太空競賽的產物,美國率先將其投入實際應用,俄羅斯緊隨其後,一些打醬油的國家也急於嘗試(包括當時的中國)。
太空梭的發展有很高的技術門檻,而且,太空梭不僅要像宇宙飛船一樣在太空中運行,還要像飛機一樣在大氣層中飛行。研製生產的技術難度至少比同噸位的大型飛機高一個數量級。上述因素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克服的障礙,當時技術基礎薄弱。優先發展門檻相對較低的航天器是一個更為務實的選擇,這導致後來才知道的921載人航天工程。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將宇航員獨立送入太空的國家。
3.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太空梭
因為不實用。太空梭的製造成本太高,且每次飛行後要對飛機進行維護,這樣的成本不如一次性的航空火箭便宜。
4. 中國為什麼不能製造太空梭
太空梭是一種能夠重復使用的載人航天器,,它的出現是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太空梭最早由美國製造,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問世。其後「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等相繼問世。那麼為什麼中國沒有研製太空梭呢?其實中國也曾計劃研製太空梭,而且在當時的呼聲還相當高。
1988年,鑒於美國太空梭獲得成功引起的巨大轟動,我國提出了在當時被譽為「五朵金花」的4中太空梭方案和宇宙飛船方案,並將其歸屬於863計劃中204航天附屬項目中,計劃建造「長城一號」太空梭,只不過最後選擇了宇宙飛船方案即神舟飛船系列。
201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成功著陸,標志著太空梭時代的落幕。
中國研發神舟飛船無論在經費還是時間都要遠遠大於太空梭,中國量力而行,找出適合自己的航天之路,所以才有現在我國航天技術的高度發展。
5. 太空梭與火箭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中國不用太空梭
太空梭和火箭的區別在於太空梭可以多次使用,而火箭只能使用一次,太空梭使用發動機推動,而火箭是使用推進器,兩者作用不一樣。因為中國的技術水平不能研發太空梭。
6. 中國為何不建造太空梭美國作為前車之鑒,發生過多次悲劇呢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於太空的探索,從古至今一直延續,包括在人類歷史上有著太多的神話故事,甚至是家喻戶曉。對於未知的領域,人類總是保存著極大的好奇心。於是開始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和征服,自然就包括我們遙遠浩瀚的宇宙。最開始對於宇宙和太空進行探索的美國,也是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或許對於太空的探索,載人飛機並不是最好的方式,不僅會耗費巨大的成本,也會造成人類生命的威脅,這未免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在經過科學家們的討論之後,中國放棄了建造太空梭,選擇了建造載人飛船。且對於中國而言,我們對建造太空梭的需求並不大,建造成本和維護費用都是一筆巨大的資金消耗,與其將這筆資金投入到太空梭項目上,還不如將其投入到更新一代的運載火箭項目上。但如果非要研製太空梭,也可選擇研製像美國X-37B這樣的空天戰斗機,體型更下,更靈活,也能滿足未來我們對於太空探索的需求,但是對於體型大,資金投入大,且安全性較低的太空梭,還是暫不考慮了。
7. 中國能造出空間站,為什麼造不出太空梭
2021年4月29日中午11時23分,「天和號」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升空,490秒後成功進入約400千米的正圓形軌道,從現在開始到2022年11月,將執行密集的10次發射,未來的目標就是建成一個常駐宇航員的天宮空間站。
神舟系列飛船的後續就是載人空間站計劃,中國的航天計劃逐步明朗,而且目的非常明確,走的也是最低成本的路線,未來的載人登月和載人火星也會在這兩個上延伸出來,技術有很大的傳承性,盡管太空梭也給美國帶來了SLS的遺產,但必須要說一句的是,美國人還是走彎路了!
8. 中國為什麼不搞太空梭
技術水平達不到,實際上連美國人的技術水平也達不到。
目前太空梭實際上是虛有其表。完全沒有達到原先預想的技術水平。其使用價值和技術指標與火箭相比落於下風。
美國的幾架太空梭雖然可以飛。但是用起來還不如火箭順手。正因為這樣,美國已經決定放棄太空梭。
太空梭的技術目標是遠遠超越時代的。也是超過目前世界整體技術水平的。
太空梭是一種可重復使用的,可以在大氣層內自由飛行的航天器。從設計目標來說,它應該具備安全,經濟,出勤率高,運載能力強的優勢。然而事實上這些理論上的優勢全部沒有達到。
太空梭每一次飛行之後都必須進行全面的大修,這一個大修需要花費的時間實際上比造一枚火箭還要長。
由於太空梭周期性大修的高昂費用。太空梭每一次發射的費用遠遠高於火箭。其單位重量的發射服務費用,比同等級的火箭要貴三到四倍。目前,即使是美國自己的衛星,也是盡可能使用火箭來發射。他們的宇航員也是盡可能使用俄羅斯的飛船進入空間站,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成本。
總共五架太空梭,在一百來次發射中就發生了兩次機毀人亡的事故,死亡14人,其事故率比火箭高出十倍以上。
就運載能力來說,太空梭在目前可以發射世界上尺寸和重量最大的衛星。但是太空梭能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因為它本身的技術優勢,而是因為沒有同等重量級的火箭作為競爭對手,比如說蘇聯的能源號和美國的土星5號,它們的運載能力就遠遠超過太空梭。而還在設計中的長征五號火箭,它的運載能力約相當於太空梭的80%,而它的重量只有太空梭的一半。
世界上很多國家,像德國,法國,日本,印度都曾經有過製造太空梭的設想,蘇聯甚至還製造出了「暴風雪」號。但是都歸於沉寂。其重要的原因正是在於挑戰者號墜毀之後,全世界對太空梭這個世界科技史上最大的面子工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太空梭,將來技術發展之後還是可以造的。但是,當技術發展到那個程度,太空梭未必能夠競爭得過空天飛行器和大氣層頂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