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這一重要論斷,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經歷無數艱難曲折之後找到的。這條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一系列新的結合,取得了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些寶貴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它植根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實踐、發端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豐富於世紀之交的嚴峻考驗之中、深化於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革之際,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歷史已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務必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要切實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覺性,真正做到「不為任何艱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解放思想,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開拓新局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㈡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可以從五個層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領導核心。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要堅持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只有堅持黨的堅強領導,才能按照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把全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領導、組織、支持人民掌握好國家權力,管理好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各項事業。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堅持民主的社會主義性質,堅持人民在國家和社會中的主人翁地位。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個國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會制度問題,也就是堅持哪一種社會制度。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的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的特色。
第三,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內涵。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題、主線和主旋律。我們黨通過長期探索,對發展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從兩個文明建設到三個文明建設,再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的認識更加深化。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並通過制度化、法律化,努力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黨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逐步擴大,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加強,從而既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又有效地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樣才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第五,堅持現階段基本目標。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而衡量我們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那就要看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㈢ 如何理解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中國經驗相比,更具有歷史的縱深性和包容性。首先,它是對歷史的動態性和縱向性發展態勢的描述,有著十分突出的客觀性特點。如果對於已經經歷過來的一段歷程,進行總結並且上升到一定規律性高度來概括,這種道路式的話語具有客觀的已然性,例如我們所講的引導中國革命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道路;如果對於即將開始或者還剛剛起步的新的發展歷程,進行引導式的前瞻性目標概括,這種道路式的話語對於未來具有客觀的不可更改性,例如1956年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出要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其次,它又是在對歷史發展進程進行規律性總結中可以包容其他屬性和問題的概念。它可以作為對社會宏觀層面的歷史發展進程的概括,例如中國道路,也可以作為宏觀層面內一些具體層面的發展進程的概括,例如中國的工業化道路、農業現代化道路、新型城市化道路等。同時它還可以包容像社會發展模式、發展經驗等這些不同屬的問題,各種各樣的發展道路也可以進行相關的經驗總結,例如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十條經驗概括。
㈣ 1000字左右的關於道路和橋梁的認識
道路是供各種無軌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基礎設施;按其使用特點分為公路、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廠礦道路、林業道路、考試道路、競賽道路、汽車試驗道路、車間通道以及學校道路等,古代中國還有驛道。另外還指達到某種目標的途徑,事物發展、變化的途徑。
而橋梁,一般指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構築物。為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交通行業,橋梁亦引申為跨越山澗、不良地質或滿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設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築物。
橋梁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支座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下部結構包括橋台、橋墩和基礎;支座為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台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裝置;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
中國的橋文化
1、橋文化內涵豐富。從政者專注於創造橋梁政治文化。古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清官們的理想,造橋修路是其重要的從政目標,當政者親自主持造橋是一種優秀的政治文化傳統。
2、宗教信仰者在橋樑上注入宗教文化。宗教信徒們為造橋捐款都會在橋上、橋碑留下善男信女的名字。橋樑上的蓮花石刻屬於佛教文化。八仙紋樣則屬於道教文化。中國有三教同源之說,古橋中更有三教同橋的文化現象。
3、橋梁工藝設計師在橋樑上創造雕塑藝術的奇葩。工藝師們按照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需要設計各式橋飾藝術作品。橋頭石獅、各式吸水獸石刻承擔著橋梁守護神的角色。
橋柱上的獅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葫蘆石雕,橋欄石上的雙龍戲麒麟、雙獅戲綉球石雕等傳統題材的橋飾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武漢長江大橋欄桿上的鑄鐵嵌圖欄桿更是十分精美,至今仍讓人贊不絕口。
㈤ 如何理解中國道路
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地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適應的和平發展道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並以自身的發展不斷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㈥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內容及啟示 1000字左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8
㈦ 如何看待中國道路及其世界意義
1,中國道路體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集中地體現在中國道路形成和展開的基本依據是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這個階段則是中國經歷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依次更替的各個經濟社會形態和技術社會形態這樣「一種自然史的過程」的延續。
第二,集中地體現在中國道路具有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的統一內涵。現代化在當代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一個統一的歷史過程,具有統一的內涵,即現代化就是指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以現代生產力、科學和技術革命為推動力,實現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大轉變,並推動著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以及社會組織和社會行為都發生深刻變化的歷史過程。
統一性的這兩個方面都意味著世界歷史進程是有規律可循的,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中國道路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努力探尋規律並按照規律辦事的結果。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極大地改變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同時,對世界歷史進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道路的開辟,既具有中國性,也具有世界性。
我們起碼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的貢獻:
它為人類文明探索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它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落後提供了積極的示範效應,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它為馬克思主義展示現實性和向前發展開辟了途徑。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國道路的歷史方位和對人類社會的深遠意義,才能進一步增強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的歷史擔當意識。
㈧ 中國道路指的是什麼
中國道路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們必須歷史地看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明確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直氣壯地反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或「左」或「右」兩種錯誤思潮,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8)如何理解中國道路一千字擴展閱讀: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關乎世界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 90 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走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這條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的優越性,是確保我們實現未來發展宏偉目標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