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蝗蟲災害怎麼辦

中國蝗蟲災害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7-24 16:07:43

❶ 中國歷史上蝗災爆發如此頻繁,那麼古人們是如何應對的呢

"朝飛蔽天不見日,若以萬布篩塵灰。暮行嚙地赤千頃,積疊數尺交相埋。樹皮竹顛盡剝枯,況又草谷之根。"——宋·王令《夢蝗》

對全世界來說,2020年算是"噩夢"開年。先有新冠橫空出世席捲全球,盡管我國通過上下齊心已經將病毒基本扼殺,但在全世界范圍內至今未得到全面控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還沒搞定,糧食危機再度加劇。

三、 培養天敵

4、蝗蟲有天敵嗎?當然有,那些鴨子啊,鵝啊,甚至青蛙癩蛤蟆等,都是吃蝗蟲的。水田能夠遏制一部分蝗蟲,在水田裡飼養鴨子跟鵝,又能吃掉一部分蝗蟲;再加上水田容易引來青蛙、蛤蟆等生物,再吃一部分蝗蟲,積少成多,蝗蟲不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❷ 歷史上中國人是如何治理蝗災的

辦法1:人工撲打法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最為悠的滅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主要是由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面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屬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農民們迎戰蝗災的「白刃戰」。
這種方法雖說耗費體力,卻工具簡單方法簡便,且適合大批鄉民集體作戰。因此兩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及。
辦法2:壕塹掩埋法
人工撲打法雖說簡單,但畢竟人力體力消耗太大。於是到了漢朝年間,累壞了的國人們,也腦筋靈光一現:何必要和蝗蟲打白刃戰?給蝗蟲挖坑不就行了?於是「壕塹掩埋法」應運而生。
以東漢《論衡》等典籍介紹,這種方法,要先在蝗蟲要經過的地區,挖出大量深寬二尺的大坑,然後在蝗蟲到來後,以撲打等方法把蝗蟲引入坑裡,再集中力量進行填埋。這種辦法的「殲敵」效果極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難度卻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淺,蝗蟲也能鑽出來。
《晉書》里記載,河東地區當時發生蝗災,人們採用「壕塹掩埋法」埋殺蝗蟲,熟料埋進土裡的蝗蟲,轉眼就飛出來,反而把莊稼啃了個光。
於是,一種更狠的辦法,唐朝時就普及了:篝火誘殺法。
辦法3:篝火誘殺法
其實,火燒蝗蟲的願望,在春秋戰國年間,就是十分強烈。《詩經》里就有「秉被蟊賊,以付炎火」的吶喊。到了唐朝時,這種「火燒蝗蟲」的操作,也終於成熟起來。
以《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里記載,要想「火燒蝗蟲」,就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還要在蝗蟲密集的地區分路設燈,用密切配合的燈光,把大批蝗蟲吸引而來。然後被火燒到的蝗蟲,就會失去飛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機捕殺。還可以以將被殺的蝗蟲,在壕塹處集中掩埋。

唐朝開元年間,面對席捲中原的大蝗災,唐朝宰相姚崇果斷啟用「篝火滅殺法」,短時間里成功將大災撲滅!
而發展到農業科技更發達的宋代,大規模的滅蝗燒荒也被採用:將蝗蟲的滋生地一把火燒光,不但斷絕災難隱患,更可在燒荒處開荒種地,可謂一舉多得。
辦法4:據蟲除卵法
也同樣是在農業科技井噴的宋代,防災意識也深入人心:與其在大災時累死累活滅蝗,不如提前斬草除根。趁著冬天的機會,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據蟲除卵法」。
以《宋史》的記載,宋代的農民們,就常在冬天尋找蝗蟲滋生地。《治蝗全法》也總結了宋代以來「據蟲除卵」的經驗: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鏟除。明清年間,人們更開發出了原始「農葯」,比如「百步草濃汁」和「陳醋混合液」,專用滅殺蟲卵。
但這種找蟲卵的辦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說,簡直就是累斷腿。有時累死累活刨蟲卵,第二年蝗災還是洶涌而來。到了明朝年間,人們更明白一個事實:種地其實比找蟲卵更能杜絕隱患——墾荒除蝗法。
嚴格說來,墾荒除蝗法其實起於元代,以《農書》記載,元朝的農民們,就常墾荒種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災。發展到明朝時,更有了系統的操作:滋生蝗蟲的地方,都是「涸澤」地區,必須要將其改造成為農田,在墾殖的過程里,通過各種方式殺滅掉蟲卵,同時種植綠豆豌豆等蝗蟲不吃的植物,用於蝗災時的備荒口糧。
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里,這種「墾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記錄,更隨著《農政全書》的享譽世界,流傳於歐美各國。對西方近代的病蟲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響。
但話說回來,上面這幾個辦法,雖說各個靠譜,可在古代的科技條件下,這些辦法也只能做到緩解災情,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點。一直到現代社會,世界各國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才能夠勉強控制蝗災。叫這個可怕災害,看似離現代生活比較遠。某些「吃貨拯救蝗災」的調侃,更可以說是對病蟲害災難的嚴重無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條件有限的古代,堅強的中國人,依然世代更新著治蝗滅蝗的經驗,勇敢面對著每一次災難。這樣的智慧與勇敢,恰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❸ 世界上有哪些常見的自然災害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該怎麼辦

1、農作物生物災害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並且我國的地域非常的廣泛,因此,農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我國也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生物災害一直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災害,農作物的生物災害包括了鼠災和蟲災。

4、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災害,地質災害的種類也有很多,例如地震、火山爆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這些災害都屬於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出現時也會帶來非常嚴重的人員傷亡,尤其是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這兩種地質災害的范圍非常廣,破壞力非常大,對我國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惡劣的。

❹ 中國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中國治蝗都有哪些絕招

新疆發生蝗災時,我國曾特意用飛機從浙江運了一大堆鴨子到新疆,專門派鴨子去吃蝗蟲,一隻鴨子一天能吃掉一百多個蝗蟲,滅蝗能力強,又不會破壞環境。

❺ 蝗災被列為三大天災之一,用什麼辦法可以抗擊蝗災

舊時蝗災在我國與水災、旱災並列為三大天災,而且災害往往禍不單行,旱災過後,大面積的蝗災就會接踵而至,幾乎每隔三年就發生一次蝗災,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災民只好背井離鄉乞討為生,去年,巴基斯坦曾經因為蝗災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由此可見蝗蟲多麼厲害,蝗蟲的個頭一般都比較小,嚴重時候,每平方米的農田大概存有1.5億只蝗蟲,數量十分驚人,而且蝗蟲群還會向各個方向移動,移動速度每天約100~150公里,凡是有蝗蟲經過的地方寸草不生,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給農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從而發生飢荒。



我國治蝗的奠基人是生態學專家馬士俊院士,上世紀五十年代學成歸國,研究東亞飛蝗生理生態學,他在經濟生態學方面成果豐碩,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蟲"等理論,為我國防治蝗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我們現在對蝗災沒有感覺,是因為有前人的努力,將蝗災消滅在萌芽狀態,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災害。

❻ 蝗蟲災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縱觀歷史,每次蝗蟲災禍發作損失都是十分沉重的。今年非洲乃至東歐亞洲蝗蟲數量達上千億只,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招致糧食產量大大減少,極度要挾到人們的正常生活。蝗災歷朝歷代都被注重,由於民以食為天,關繫到最根本的生存問題。只需不控制,就會有大量的飢饉問題呈現。

蝗蟲問題必需注重,固然目前科技興旺,但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特別是氣候變暖惹起的連鎖效應,很多寂靜億萬年的病毒躍躍欲試,很多動植物為順應環境不時進化,已超越人類的原有認知,蝗蟲只是冰山一角,必需惹起注重。

❼ 中國歷史上多次克服蝗災,中國人民們都是用了哪些方法

蝗災在中國古代並不罕見,中國隊蝗災的記載,從夏商時代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800多次蝗災。拿黃河流域頻發蝗災的現象分析,主要原因基本上是先發生旱災,使河床裸露,沒有水分,比較適合蝗蟲的繁殖,要是第二年多雨的話,蝗蟲卵大量繁殖,蝗災便形成。

1951年馬世俊回國 ,他和他的團隊小夥伴們,通過調研觀察,實驗,分析數據提出治蝗措施。他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改造生態結構,將結構轉化為不利於蝗蟲生長的形式,從根本出發去除蝗蟲,通過各種努力,最終蝗災得到徹底治理。

❽ 面對蝗災,中國古時候採取了什麼滅蝗政策呢

旱災、蝗災、飢荒……似乎已經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從此以後,我們遠離了飢餓,彷彿也遠離了這些曾經讓百姓們談之色變的天災。

皇帝對於治理蝗災的決心還體現在逐漸完善完善的巡撫、總督負責制之上,各地如果發生了蝗災,必須及時向上級匯報。巡撫、總督可以直接向皇帝奏報,蝗災嚴重之時一天上數道奏摺。對於在蝗災之中沒有親力追捕,推卸責任,不行查訪的官員,輕則降職,重則革職查辦。

在糧食遠遠不能保證全國溫飽的古代,自然災害一直困擾著我們的祖先,蝗災對於農作物的毀滅性是極其強大的,百姓無法生存,嚴重時還會造成社會動盪。為此,古代統治階級總結了歷朝歷代眾多寶貴經驗,從愚昧地祭拜,到後來積極發動百姓和蝗災作斗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蝗災帶來的危害。

❾ 蝗災洶洶而來,人類應該如何機智應對

蝗災洶洶而來,人類應該如何機智應對?

一般來說,面對蝗災的應對辦法有:保護和利用蝗蟲天敵 ,像螞蟻、步甲、芫青、食蟲虻、雛蜂虻這些昆蟲,也可以噴灑化學農葯消滅蝗蟲, 不過一定要嚴格按照農葯使用操作規程,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護環境,減少蝗蟲產卵地,國內外現在也採用了高科技消滅蝗蟲,對蝗災的發生地點、面積等進行預測,大大提高了治理蝗災的水平。

不過這次蝗蟲是從非洲國家開始的,有些非洲國家經濟水平較差,整體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所以很多基礎設施都處於落後水平, 但是使用飛機進行播撒農葯的方法對於他們還是比較可行的, 噴灑農葯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大量的蝗蟲死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蝗蟲的繁殖速度,但是必須選擇既有效又不會對環境和其他動植物及人類的健康造成傷害的農葯。這樣才不會對人對環境造成破壞。

❿ 中國古代多次發生蝗災,都有哪些治理蝗災的辦法呢

當非洲蝗蟲以3600億只的恐怖規模襲來時,我國古人總結的除蝗蟲五招,又將重出江湖。

只是不知蝗蟲界的高手,知道這個消息後,是龜縮不敢來,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以身涉險?

絕招五、殺蟲卵

《捕蝗》一詩中,有這樣的話語:雖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

這句詩說明,古人早早便知曉,蝗蟲最大的威脅在於繁殖能力。

所以,古人便會刻意去尋找蝗蟲產卵的地方,然後倒入葯草汁殺死蟲卵。

以上,便是古人常用的驅除蝗蟲的手段。

閱讀全文

與中國蝗蟲災害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古玩拍賣哪裡最好 瀏覽:424
英國為什麼叫二百年之戰 瀏覽:182
印尼語男女怎麼說 瀏覽:847
印度三哥有什麼用 瀏覽:214
印度這次參加東京奧運會有多少人 瀏覽:877
海爾為什麼選擇印尼 瀏覽:780
伊朗為什麼山多 瀏覽:644
伊朗射程有多少公里 瀏覽:581
義大利的品牌衣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272
義大利科意公司在哪裡 瀏覽:134
英國坐一次計程車多少錢 瀏覽:542
杭州英國公司注冊哪裡好 瀏覽:466
伊朗什麼時候能完成產業轉移 瀏覽:991
公雞牌義大利面是哪裡的 瀏覽:631
欠中國銀聯的錢還不起了怎麼辦 瀏覽:127
華為到底賣多少設備給伊朗 瀏覽: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積 瀏覽:971
從印尼回中國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366
越南音標有哪些 瀏覽:341
義大利披薩餅什麼味道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