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養活十三億人

中國如何養活十三億人

發布時間:2022-07-25 08:08:45

Ⅰ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養活13億多人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已經突破14億大關,目前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雖然我國地大物博,各種資源也比較的充足,但想養活這14億人的壓力也非常的大。但根據相關專家的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人口很可能將會超過我國。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有5點原因。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靠什麼來養活13億多人?專家:五點原因。正是因為專家所分析的這5種原因,他們才能夠負擔得起規模如此龐大的人口,並且在滿足本國需要的同時,還有餘力向外國出口糧食來賺取外匯,這一點是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都做不到的。但其實他們在人口不斷增多的同時,也隨時面臨著可以預見的危機,糧食雖然可以充足的供應,但因為經濟不怎麼發達,所以想要負擔如此之多的人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還不能對於經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的話,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勢必會將全部的經濟壓垮。

Ⅱ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拿什麼養活13億多人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不僅有著遼闊的疆土以及燦爛的歷史文化,以及眾多的自然資源。除此之外,祖先們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這對我國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世界上,若是說到人口大國,那麼我國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其次便是印度了。要說在2019年我國的人口統計,已經達到了14億人口了,目前我國的人口排全世界第一名。雖然我國疆土遼闊,資源也比較豐富。但是畢竟14億人口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結語

但是他們的經濟發展並不是特別好。之後他們的壓力應該會變得更大。不管怎麼說,還是希望印度這個國家能夠制定一個良好的方案。讓自己的國家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其實印度有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像是不浪費糧食這一方面。希望大家在平時都能夠節約糧食,不要出現鋪張浪費的行為。

參考文獻:

《白居易名人錄》

Ⅲ 中國有13億人,它是如何生產出足夠的糧食養活這么多人的

我們中國是產糧大國 全世界的糧食戶都沒有我們中國的多 所以我們中國有很大的資源 有很多的土地 如夠養活我們整個國家 有些糧食還可以出口

Ⅳ (1)乾隆年間的中國能否養活今天中國的13億人口,請簡述理由(2),急急急急

你好:不能的,因為那時生產力落後,不能生產這么多糧食來滿足人們的吃飯問題。就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生產的糧食,也不能滿足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Ⅳ 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如何養活13億

印度這個滿是熱帶雨林沒有寒冬的國家,老百姓不用政府養活,自己爬到樹上摘野果子吃也很少有老百姓被餓死,所以很少有老百姓餓死的傳聞。

Ⅵ 北方大多部分人不吃大米,為什麼袁隆平養活了13億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又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149.02公斤。袁隆平現在推廣的轉基因水稻比傳統水稻產量高,還可不生蟲,但對於水稻供應不能忽視還有大批荒廢的耕地,吃稻米的南方人如果按傳統耕種不大量棄耕,也不至於糧食短缺。

Ⅶ 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

五千年來,吃飯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歷朝歷代的百姓和官員。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布朗年曾經發表過一個極富爭議,又很有影響的言論,說中國糧食將不能自給,供求缺口很大,超過世界糧食貿易總量,以至於所有糧食出口國都不能養活中國,那麼,「誰來養活中國?」

這個警告發出10年之後,進入到聯合國對中國進行糧食援助的第26個年頭,一艘外輪在深圳靠岸,運來聯合國援助中國的最後一批糧食4.3萬噸扶貧小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主任表示:「停止對中國的糧食援助是一個謹慎的決定……現在我們很驕傲也很清楚地知道,為什麼你們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中國共產黨在62年的執政歷程中艱辛探索,在糧食問題上交出了一份令國人滿意、令世界稱贊的答卷。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總結認為,「吃飯問題的解決,主要靠"兩平",一是靠鄧小平(生產責任制);二是靠袁隆平(雜交水稻)。」

1978年冬,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手印,實行了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這種家庭聯產承包制度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最終上升為中國農村的基本制度,解決了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

鄧小平說過,「不管天下發生什麼事,只要人民吃飽了肚子,一切就好辦了。」沒有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農業改革,中國解決糧食問題不會有今天的表現。沒有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也不會有今天的表現。為了鼓勵農民多種糧食,中國於2006年取消了兩千多年歷史的農業稅,近年來,又決定給種地的農民以種糧補貼,農民種糧積極性持增未減。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糧食問題得到基本解決,還與高度重視農業人才的培養和農業科研投入密不可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成功,開辟了糧食大幅度增產的新途徑,其大面積的推廣給中國水稻生產帶來了一次飛躍,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為解決中國糧食自給自足難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傑出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給予如此評價,中國農業專家不僅是為中國,也為世界人民作出了貢獻,「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領域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居安思危。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世界20%人口的奇跡,靠政策、靠投入和科技,還靠「中國不能靠世界養活,只能靠自己」的骨氣和冷靜。這也是今後世界對於中國可以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最大信心所在。

Ⅷ 中國靠多少面積的農田養活十三億人

中國的總面積約是960萬平方千米,農田大概佔40%,不過感謝我們的袁隆平,他創造了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甚至世界的糧食問題!不過中國的人實在太多,我想糧食也會不夠,因為人要用農田做房子!

Ⅸ 21世紀中國如何養活16億人口

中國人正改變飲食習慣,通過增加副食來保證糧食自給。目前中國生產的肉類居世界第一,人均肉類年消費量達42公斤,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蛋類消費也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沿海擁有漁業等有利條件。進入21世紀,中國肉類年產量達5500萬噸,蛋類1800萬噸,魚類和海產品為2800萬噸,佔全球總量的1/4。而中國人口佔全球的1/5,這表明已完全能滿足中國人對食物中蛋白質的需求。

(9)中國如何養活十三億人擴展閱讀:

而且,由於改善了飲食結構,如今中國人均年糧食需求量不再是400公斤,而是350公斤。也就是說,到本世紀中期15億中國人只需要5.25億噸糧食即可。屆時,中國糧食生產從目前的5億噸增至5.25億噸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任務。

1985年中國人均擁有糧食400公斤,首次實現自給自足。隨後糧食生產開始緩慢增長,到21世紀初才突破5億噸。若2050年該國人口達15億,按人均每年400公斤算,至少需要6億噸糧食。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養活十三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品牌衣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272
義大利科意公司在哪裡 瀏覽:134
英國坐一次計程車多少錢 瀏覽:542
杭州英國公司注冊哪裡好 瀏覽:466
伊朗什麼時候能完成產業轉移 瀏覽:991
公雞牌義大利面是哪裡的 瀏覽:631
欠中國銀聯的錢還不起了怎麼辦 瀏覽:127
華為到底賣多少設備給伊朗 瀏覽:347
伊朗比印度大多少面積 瀏覽:971
從印尼回中國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366
越南音標有哪些 瀏覽:341
義大利披薩餅什麼味道 瀏覽:999
義大利冰淇淋面你們覺得怎麼樣 瀏覽:268
越南銀行取錢手續費怎麼扣 瀏覽:843
中國哪個地方人最幸福 瀏覽:478
伊朗人為什麼喜歡送鍾 瀏覽:127
印度有哪些資源和成就 瀏覽:477
義大利人吃東西什麼忌諱 瀏覽:254
中國傳統武術如何學會日本相撲 瀏覽:616
3600印度盧比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