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什麼是五星紅旗紅旗上是上面一個大星下面四個小星,
五星紅旗的意思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紅底象徵革命先烈的犧牲.
五星中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對准大星的中心,象徵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四顆小星在建國時代表四大革命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星環繞大星周圍象徵各革命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革命的聯合.
三大改造完成後,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作為獨立的階級不復存在,都成為普通勞動者.五星的涵義就變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
2. 為什麼國旗叫五星紅旗
因為有五顆星星,所以叫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3. 中國國旗為什麼是五顆五星重點是為什麼是五星
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是現在中國在世界的標志和象徵!他的本意是: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士、農、工、商,「四民」,但依共產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再以現代詞彙稱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4. 中國的國旗為什麼會是五個星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5. 五星紅旗的由來和含義
一、五星紅旗的由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覆滅。在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
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徵革命,及烈士的鮮血染紅;配以黃色,燦爛輝煌,一片光明。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也表示了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二、五星紅旗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
6. 中國的國旗為什麼是五星紅旗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解放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之後,准備成立新中國前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上,黨決定向全國人民徵集國旗, 國徽和國歌.
當時共收到兩千九百八十多個國旗圖案,經過國旗徵集委員會的認真挑選,共選出38張.這些圖案裡面總的看來有一條是統一 的,那就是用一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差不多兩千多人都有統一的意見.1949年9月25日的政法協商會議上,毛主席拿著五星紅旗 圖案,說:」大家好象比較贊成三十二號(即五星紅旗,由曾聯松設計.但當時在在五角星內有鐮刀和斧頭).」他說這個圖案是 是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是這樣,將來還要大團結,是不是把這面旗當國旗.大家聽後都表示同意.當時還有比較多的人在旗上畫了一條或兩條長線,代表長江和黃河,但因有把祖國分成南北之嫌而被放棄.
後來,國旗徵集委員會去掉五星紅旗中大五角星上的鐮刀和斧頭,把它製成了國旗.
在國旗的徵集後還有還有個小插曲.那就是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七天,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中的幾個原東北軍將領聽到了新中國成立和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他們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自己的想像,綉出了解一面紅旗,令人感慨的是,他們綉出的紅旗與五星紅旗竟驚人的相似.他們還共同抒情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們也有一面紅旗
我們有床紅色的綉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
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午也罷!
瞧,這就是我們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
等到解放大軍到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灑著自由的眼淚,一齊沖出去!
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解放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之後,准備成立新中國前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上,黨決定向全國人民徵集國旗, 國徽和國歌.
當時共收到兩千九百八十多個國旗圖案,經過國旗徵集委員會的認真挑選,共選出38張.這些圖案裡面總的看來有一條是統一 的,那就是用一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差不多兩千多人都有統一的意見.1949年9月25日的政法協商會議上,毛主席拿著五星紅旗 圖案,說:」大家好象比較贊成三十二號(即五星紅旗,由曾聯松設計.但當時在在五角星內有鐮刀和斧頭).」他說這個圖案是 是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是這樣,將來還要大團結,是不是把這面旗當國旗.大家聽後都表示同意.當時還有比較多的人在旗上畫了一條或兩條長線,代表長江和黃河,但因有把祖國分成南北之嫌而被放棄.
後來,國旗徵集委員會去掉五星紅旗中大五角星上的鐮刀和斧頭,把它製成了國旗.
在國旗的徵集後還有還有個小插曲.那就是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七天,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中的幾個原東北軍將領聽到了新中國成立和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他們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自己的想像,綉出了解一面紅旗,令人感慨的是,他們綉出的紅旗與五星紅旗竟驚人的相似.他們還共同抒情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們也有一面紅旗
我們有床紅色的綉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這里有剪刀,
拿黃紙剪成五顆明亮的星,
貼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帳午也罷!
瞧,這就是我們的旗幟!
我們用血換來的旗幟!
美麗嗎?看我揮舞它吧!
別要性急,把它藏起!
等到解放大軍到了那天,
從敵人的集中營里,我們舉起大紅旗,
灑著自由的眼淚,一齊沖出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確定
在籌備建國的各項准備工作中,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容。
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指定以馬敘倫為組長,葉劍英、沈雁冰為副組長,張奚若、田漢、沈雁冰、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劉王立明代)、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志等為成員的籌備會第六小組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7月4日,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評選委員會。7月12日,新政協籌備會制定了《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條例》。
從7月15日起至26日,經毛澤東、周恩來修改審定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分別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國內各報和香港及海外華僑報紙也紛紛轉載,在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中引起熱烈反響。
徵稿啟事發出後,應徵稿件如雪片一樣紛至沓來。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包括當時尚未解放的國民黨統治區的應征國旗圖案2992幅,國歌歌譜632件,歌詞694首,國徽圖案900幅。
這一幅幅圖案,一首首歌詞歌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期盼祖國獨立、統一和富強,為新中國誕生傾注的極大熱情。
8月5日,第六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聘請徐悲鴻、梁思成和艾青參加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聘請馬思聰、賀綠汀、呂驥和姚錦新參加國歌評選委員會。8月16日至20日,政協籌備委員會在北京飯店413會客室特設臨時選閱室,將所有應征設計稿集中陳列、展示。在國旗的討論中,經過反復比較篩選,政協國歌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從2992幅國旗圖案中精選出38幅印刷成冊,發給出席政協會議的每一位代表。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9月23日,新政協全體代表662人分為11個小組,對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協商座談會。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出席座談會。毛澤東首先談了對國旗的意見。他拿起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的方案說:「這個圖案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講完,與會者一致鼓掌同意。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同時,全體一致通過了關於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的四個決議案。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確定了國旗圖案離開國大典僅三天,首都人民連續三天突擊趕制了無數面五星紅旗。其中有一幅特製的大國旗,就是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今天成立了!」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軍樂隊奏響了威武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毛主席在天安門親手升起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新華社答讀者問中關於國旗的說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保留這個規定。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當天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發了主席令予以公布,並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7. 為什麼中國要用五星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1、4顆紅星對齊,2、3顆紅星對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採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8. 國旗為什麼是五顆星
五顆星主要體現的是一顆大五星(指中國共產黨)和四顆小五星(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旗面為長方形,長與寬比為3:2,五顆星在旗面左上方1/4處,旗桿套為白色。
9月27日,決議草案中,有關國旗的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上述決議。
9. 為什麼中國要用五星紅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