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目前制度治黨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從嚴治黨,就是貫穿於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各個領域工程。
② 我國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
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由該國國情、國家性質和社會發展狀況所決定。各國政黨制度的不同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
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下簡稱中國多黨合作制度),它既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於有的國家實行的一黨制。這一制度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在中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下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在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共同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基本特徵。中國多黨合作制度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1,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的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實行專制獨裁統治,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歸於失敗。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智慧的結晶,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項制度,既合乎時代發展潮流,又體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2,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與這種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這種國體相適應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成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
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多黨合作制度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又體現廣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體現多樣性;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
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經過充分的政治協商,既尊重了多數人的意願,又照顧了少數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民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政治協商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就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進行協商,是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協商形成了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協商;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
5,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權中團結合作,支持他們發揮參政黨作用,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推動國家政權建設。
6,各民主黨派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團結奮斗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③ 中國大陸都有什麼政治黨派
在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還有被統稱為民主黨派的八個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它們在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共同奮斗過程中作出的歷史選擇。各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④ 中國八大黨派都有哪些
中國八大黨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1、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於1948年1月正式成立,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2、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建國會於1945年12月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系的知識分子發起,在重慶成立。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
3、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同盟1941年3月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4、中國農工民主黨
1930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主要由醫葯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5、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於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進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6、中國致公黨
中國致公黨是由華僑社團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組成。
7、九三學社
1944年底,一批進步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
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8、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在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於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由台灣省人士組成。
(4)中國什麼黨治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合作方式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或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權中是參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
它們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互相監督,共同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
民主黨派的作用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協調關系,自我教育。
⑤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什麼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是共產黨的友黨、參政黨。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實行的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民主黨派的主要作用是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
在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利於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5)中國什麼黨治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政黨制度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則是由該國國情所決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這一論斷包括了我國的政黨制度。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斷發展。
⑥ 我國目前制度治黨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徵在於: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基本內容: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第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三,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第四,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准則。
優越性:概括地說,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第一, 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第二, 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 有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⑦ 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麼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主區域自治制度
4基層民主自治制度
⑧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採取了哪些從嚴治黨的有利措施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最鮮明的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帶領全黨開辟了黨的建設新境界。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從嚴加強思想理論武裝,保證全黨思想統一、步調一致
注重思想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新形勢下,黨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考驗也更加嚴峻,堅持思想建黨一刻也不能放鬆。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出問題,往往就是從思想變質開始的。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用好思想建黨這個傳家寶,扭住思想政治工作這個生命線,堅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理論武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從嚴加強思想理論武裝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首要任務,不斷夯實全黨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
2、大力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黨員幹部黨的意識、黨員意識淡化,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弱化,嚴重影響到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下大氣力抓好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守紀律講規矩的帶頭人。
3、制定實施八項規定
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中央就制定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是新一屆黨中央加強作風建設的切入口和動員令。總書記切實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的庄嚴承諾,始終在帶頭執行八項規定方面身體力行,為全黨樹立了典範。
4、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反對「四風」為聚焦點,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對黨內思想之塵、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取得了重大成果。
5、深入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斷鞏固拓展作風建設的成果。這次專題教育不是一次活動,實際上是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礎上,融入經常性教育的一次探索實踐。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各級黨委認真落實中央部署,按照深入學習教育、突出問題導向、貫徹從嚴標准、堅持以上率下、確保取得實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