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1)中國文化特點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文化的方法: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2. 中國文化有什麼特點
中國文化是以「和」為中心的文化,中國對世界以和為貴,中國人待人以禮相待,都是一種和的表現
3.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顯著特點
中華文化有八大顯著特點。
第一,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每個國家和民族都強調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特別突出。
第二,形成了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句話出自《尚書》。老百姓才是國家的主人,只有老百姓穩固了,國家才能穩固。
第三,剛健自強積極有為的進取意識 。易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易經》中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理論的指引下,易經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天地自然,像他們一樣晝夜不息地運行,這就形成了中華文化中強調剛健自強的民族意識。
第四,厚德載物的創新和包容的精神。有了剛健自強的硬精神,還有厚德載物的軟文化。《易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體現了中華民族胸懷寬廣、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人生固然需要義無反顧地奮斗,也需要寬厚的胸懷與包容意識。這正是中華民族能吸收融合眾多異族文化特質,成為中華文化的原因。體現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宏大氣魄。
第五,崇尚道德、重視義利之辨。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說,中國哲學就是讓人成為聖賢的學問。而聖人是中國哲學的各個學派的共同的理想人格。聖人的標准,第一是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第二是對社會國家有巨大的貢獻。這說明,中華傳統文化高度重視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
第六,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也是中華文化精神與西方的民族精神不一樣的地方。中國人特別重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而關系,特別重視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國人常常認為,人的價值的實現,必須放在國家和社會的集體之中,也就是說要對集體對別人做貢獻。而西方則是個人主義占據主流,他們追求個人的自由。
第七,「尚中貴和」的精神。和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思維模式。「和」是多樣性的統一,是中國古代最高的價值。這也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有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和諧的精神。從個人來說,中國人提倡和氣,從家庭來說,我們提倡家和萬事興,從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來說,我們追求天下大同協和萬邦。中華民族所持有的方法論是中庸之道,是過猶不及,這是一種非常理性的現實的思想。
第八,居安思危的底線和憂患意識。關於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最好的一句話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這句話也是來自易經,意思是說,君子整日進德修業,到晚上還戒懼反省,就不會有什麼災害臨到自己身上。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反思精神,重視憂患意識。孟子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
這八大特徵,也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源泉。
4.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4)中國文化特點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舉例:
1、時節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2、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民間工藝: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
5.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特點如下: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6. 中國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中國的文化特色有如下:
1、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7. 中國五大文化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是說有著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國家歷史都很短暫,因為歷史上它們不是已經消亡就是被同化了。博大精深是說我們的歷史積蘊很厚,內涵很深,牽涉人類的方方面。麵包羅萬象。這兩點對我們當然很重要!我們能從深厚的歷史取之不盡的營養中取其精華,將我們的民族文明更好的一直傳承發揚下去,我們中華憑著豐厚的底蘊經歷五千年風雨烽火屹立不倒,是我們的驕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8. 中華文化的四個特點什麼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符號圖騰
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占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和鳳,作為自己民族的標志。龍飛鳳舞,是中國的民族標志。
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中國的帝王自稱「真龍天子」,具有權威的象徵。龍是一種在中國傳說中虛構的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龍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9. 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10. 中國文化特點是什麼
中國文化特點是:
第一,中國文化具有一種獨特的把個人和社會、道德和政治、信仰和天命天道、人生和天意統一起來的循環認同。
第二,中國文化具有一元化邏輯,認為一和多是分不開的,一要代表多,聖人之心要代表百姓之心。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詞叫混一,既是混合的、混雜的,又是統一的。外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所有都混在一塊兒,中餐如此,經濟改革也是如此。
第三,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
第四,中國文化有一種包容性和平衡性,既考慮這面又考慮那面。
第五,中國文化具有有效性。中華生活方式里充滿了很多美好、有效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能使接受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長期接受,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質量。
第六,中國文化具有自省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古人講聞過則喜,別人給你指出缺點和錯誤來你要高興,民間的說法叫從善如流,上哪找這么好的文化去。中國文化就像智能電腦一樣有糾錯能力,我們的文化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種自省性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文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