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重考驗下中國經濟「穩」字難得,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發展的怎麼樣
我國經濟穩中有進,長期向好,而且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有所提升。因為我國不僅能夠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方針,而且也能出台與之相適應的政策,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所以經濟回暖速度快。
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疫情肆虐的全球大背景下,我國同樣受其波及,而且經濟也因此而遭受重創。但我國不僅能夠迎難而上,而且也能披荊斬棘,進而取得良好的成效。而一季度經濟增長的事實便是有力的證明。
我國能夠放慢經濟發展的步伐,並注重發展質量的提升。疫情的確沖擊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經濟發展的壓力。但我國不僅能夠主動出擊,而且也能順勢而為。通過放慢步伐,我們能夠堅持創新發展,而且也能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進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這便是我國經濟的韌性。
Ⅱ 疫情下中國旅遊業,該如何堅守與突圍
在目前的疫情情況之下,中國的旅遊業我認為就應該要按照國家的政策來進行堅守。在疫情不嚴重的時候就可以開放,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必須要實施封鎖。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疫情給限制住。旅遊業如果想要突圍的話,靠的並不是旅遊業本身,靠的還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力量。如果我們國家能夠把疫情給遏制住,旅遊業自然就會復興。選擇堅守還是選擇突圍,應該要根據我們國家的疫情狀況來靈活的進行切換。
堅守
現在中國的疫情比較嚴重,疫情反彈的形勢非常嚴峻。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旅遊業必須得是選擇堅守。選擇堅守說的直接一點,就是那些相對比較嚴重的地方要直接關門。但是在那一些並不嚴重的地區就可以正常的開放,因為只有採取這樣的方式,才能把總的經濟損失給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Ⅲ 疫情之下中國的具體做法
1、指揮體系集中統一
第一時間建立了權威高效、協同聯動的戰時指揮體系。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
各地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2、全國一盤棋
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由於當時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醫療衛生資源奇缺,在統一指揮下,統籌調度全國醫療資源支援湖北,各地數萬名「白衣天使」緊急集結、馳援湖北;
建立了16個省份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對口支援模式,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病人的救治工作。
3、以「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於一切」的理念,果斷應對,堅決施策
以雷霆萬鈞之勢,多管齊下,共同發力阻斷傳播途徑、控制和消滅傳播源、隔離易感人群和感染者。各地春節期間取消各類大型活動;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核查登記小區來往人員和車輛;
特別是湖北13地先後宣布「封城」,進入全面戰時狀態,這在世界防疫史上絕無僅有。同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眼實驗室和十幾座方艙醫院神速建成,「基建狂魔」實力確保疑似和確診病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4、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協調能力。
戰「疫」是一次人民戰爭,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配合。從國務院、省市各級新聞發布會,到村裡的大喇叭、社區的明白紙,防疫要求迅速傳播到家家戶戶;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戰疫情,戴口罩成為出門必備,一聲令下全民減少外出活動,都宅在家,足以把病毒「悶」死;
基層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參與社區防控,排查疑似,嚴防死守;防疫物資、應急物資企業加緊生產,蔬菜等食品供應保障超前謀劃;「健康碼」等信息平台適時啟用,大數據、高科技為抗疫賦能。
5、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
加快推廣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加強中西醫結合,療效明顯的葯物、先進管用的儀器設備都要優先用於救治重症患者。
Ⅳ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採取了什麼主要措施
中國採取的主要措施有聯防聯控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本著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斗爭。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國內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
(4)在疫情下中國怎麼辦擴展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中國共 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全國上下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Ⅳ 面對疫情:中國如何應對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大考,中國舉全國之力,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1、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
2、31省區市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3、及時延長春節假期,為可能出現的春運人潮踩了「急剎車」。
4、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19個省份對口支援。
5、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10天建起火神山醫院、12天建起雷神山醫院、10餘家方艙醫院火速建好。
6、推動醫用防護服、口罩等企業迅速復工達產,各地物資馳援。
7、全力推進醫葯研發和臨床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
8、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研製成功快速檢測試劑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
中國所採取的非葯物性干預措施,改變了這個疾病的傳播進程。」聯合考察組中方組長、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此次中國防控策略,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既要統一領導,但又要實施基於科學、基於各地實際分析評估、有針對性的策略措施,並且不斷調整和優化。
(5)在疫情下中國怎麼辦擴展閱讀
「盡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中國明白接下來仍然任重道遠。」布魯斯 艾爾沃德說,目前來說最重要的一條建議就是切勿沾沾自喜,未獲全勝,不輕言勝利。雖然病例數目在下降,但人群依然是普遍易感的。這是一種新型的病毒,可能會有反彈風險。接下來需要繼續在擴容醫院床位、購置呼吸機、疫苗等方面持續投入。中國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
中央23日發出提醒,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否則將帶來嚴重後果,甚至前功盡棄。對於下一步的防控工作,中央也劃出了重點:一是要堅決打好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
二是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三是要科學調配醫療力量和重要物資。四是要加快科技研發攻關。五是要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六是要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七是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Ⅵ 中國經濟迎來「開門紅」,疫情下的經濟是如何「穩中求剩」的
中國的經濟在疫情之下仍然能夠穩定發展,呈現開門紅,穩中求剩的現象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減少靜態管理,動態清零是主力。靜態管理是我國在面對疫情非常嚴重時,不得不採取的一項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但疫情防控很有效果,而動態清零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疫情防控政策之一,只要不處於中高風險區域,其他低風險區域全部在動態的疫情防控調整中有序的進行上班工作和學習。這就給我國的經濟基礎帶來了非常良好的影響,使得經濟在疫情之下也能夠穩定發展。
總體來說,中國的經濟能夠穩定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在於中國的制度優勢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同時中國的經濟體量非常龐大,在全球都占據著重要的經濟地位,更多的貿易進口和出口頻率都不斷增加。
Ⅶ 中國經濟無懼風浪激流勇進,為何在全球疫情下,中國仍能抗住
是因為中國所有的人都是比較配合國家的,而且對於疫情也是一直以來都在積極的控制,同時有規律的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