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中國取得的成就國防軍工領域和經濟建設、基礎建設等各方面都有,航空航天方面也是同樣有巨大建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世界再一次見證了中國航天的強大發展生命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GDP
2020年中國GDP首次突破百萬億元,為1015986億元,約合15.63萬億美元。按可比價格較去年增長2.3%。
2. 我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5G移動通信技術領跑全球
中國在5G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8年3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准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准化項目佔比達40%,在5G國際技術標准、技術專利和工程能力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它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底,北斗區域導航系統建設已完成,廣泛應用於智能交通、減災、應急響應和控制等多個領域。
3. 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大成就指哪些
1、原子彈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2、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3、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4、澳門回歸;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5、神五上天並成功回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6、天宮一號成功對接,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8年「受控」墜落,殘骸落入指定海域。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建立,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8、我國GDP已經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9、大陸與台灣成功實現三通,1981年9月3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在新華社發表談話時,闡述了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張。這也是祖國大陸第一次明確「三通」的內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郵」與「經濟交流」概括為「通郵、通商、通航」。10、北京奧運會我國首次實現金牌總數第一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4. 近幾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第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貧困地區發展步伐加快。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收入水平穩步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第三,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4)中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擴展閱讀
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要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5. 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1、中國天眼:
2017年1月報道,按國家航天局對未來月球探測的規劃,中國設想未來五年、十年開展兩次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的探測。歸納起來,就是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發射嫦娥六號等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極區采樣返回。
6. 2021年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1年中國的科技成就: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晶元兩年內開始量產、磁性晶元高精度檢測取得新突破、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光的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成功運行、裝備領域獲重大突破、研發超導量子體系「祖沖之號」、現場光纖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級、掌握火箭長筒段研製技術等等。
1、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中國28nm和14nm的晶元預計會在兩年內開始量產。
3、中國科學家在磁性晶元高精度檢測領域取得新突破。
4、中國核聚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5、中國將光的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
6、中國首條採用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成功運行。
7、中國能源裝備領域獲重大突破。
8、中國研發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數的超導量子體系「祖沖之號」。
9、中國現場光纖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級。
10、中國初步掌握火箭長筒段研製技術。
7. 中國近5年重大成就都有哪些
1、載人航天
2017年9月22日18時許,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受控離軌。
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全部完成,闊步邁進「空間站時代」。
近幾年來,中國載人航天相繼取得了神舟十號應用性首飛、長征七號首飛、天宮二號穩定運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中期駐留、神州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天舟一號推進劑順利補加等一系列成就。
2019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技術,2019年年底前後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探月工程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一次次「中國高度」的刷新,彰顯著國家工程的神聖和榮光。
8. 2012~2021我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012年以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滅了絕對貧困,戰勝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達到了美國的70%,特別是2020年成為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推行一帶一路,國際地位顯著提升,軍事、科技、外交等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12一2021中國人的重大成就:
一:是蚊龍號深潛器打破紀錄,向萬米海底前進,中國進入世界深潛前三。
二:是工業強國凸起。鋼鐵產量8億噸佔世界產量50%,高速公路12萬公里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盾構機、港口起重機都來自中國,核電站乏燃料棒後處理技術世界唯一的是中國。
三:是航天領域捷報頻傳。北斗三號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嫦娥登月探測器順利返回、中國空間站組建順利、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被成功遏制,脫貧攻堅工程圓滿成功,絕對貧困現象消除。
五:是反導技術成熟。中國成功進行了中段反導系統測試,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六:是建設了世界上跨度最大、里程最長、設計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使兩岸三地進入「一小時經濟圈」。
七:是大興國際機場竣工。該機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體航站樓、施工難度最高的航站樓。
八:是建成世界最大的單天線的射電望遠鏡FAST,它座落在貴州黔南州的中國「天眼」,直徑達500米,現已向世界開放。
2020年,我國GDP突破100萬億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上升到17%左右;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復興號高鐵馳騁於華夏大地,C919大型客機沖上藍天,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大國製造令世界矚目;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諸多關鍵技術走進世界前列,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時代的進程,猶如環環相扣的樂章,不斷鳴響動人和弦。
「中國的重大成就,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
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就:
1、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
2、民主政治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
3、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4、實現了中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
(9)中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1、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2、輻射和帶動周邊國家
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將輻射和帶動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中蒙雙方發展戰略完全可以進行有效對接,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3、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活力和潛力將不斷釋放,將給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更多機遇。
4、惠及世界的程度將會更深
近40年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展望未來,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
5、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回首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國人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面向未來,中國將以更負責的精神、更開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質量的增長,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10. 2021年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021年中國有10大科技成就:
1、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中國28nm和14nm的晶元預計會在今明兩年開始量產。
3、中國科學家在磁性晶元高精度檢測領域取得新突破。
4、中國核聚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5、中國將光的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
6、中國首條採用移動閉塞系統的重載鐵路成功運行。
7、中國能源裝備領域獲重大突破。
8、中國研發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數的超導量子體系「祖沖之號」。
9、中國現場光纖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級。
10、我國初步掌握火箭長筒段研製技術。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
然而,時代在前行,曾經應用廣泛的古代實用技術,今天早已失傳或正在消失,需要我們以現代技術手段復原和再現,以今天的科學道理去揭示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