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增強國防意識
1、應當關注時事動態,在校認真學習國防軍事理論,認清國防與國家安危民族榮辱的密切關系,了解國際風雲變幻對我們的機遇與挑戰,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課余時間多接觸新聞,熱愛祖國,關心國防,培養一定的政治思維和政治敏感度,做一個理智有深度的愛國青年。
2、對於國家相關機密性資料保密。比如:國家重要軍事設施的資料(圖片和文字);國家基本信息的數據(耕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城市規劃等)。萬不可貪圖一時炫耀,而不經意間將國家信息泄露出去。特別是現網路發達的今天,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變得更加方便。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樹立謹慎和危機意識。
3、提升自己的國防覺悟。通過網路和現實聚會的機會增強自己對於國防知識的了解。講座、培訓、網上課程、書籍等途徑都是特別方便的。
4、樹立正確國防意識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學生國防的認知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藉助新媒體網路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學生對國防的認知和了解,使他們全面認識國防事業。當前大學生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教材書籍閱讀之外,通過數字網路資源、手機電腦等多媒體平台,都可以獲取相應的信息。
5、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強化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與觀念
為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國防教育,並主動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優勢,強化現有國防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採用理論與行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責任觀念。
B. 近年來我國的國防實力不斷增強離不開哪些因素
提高國防實力包括的要素有:鞏固國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國防的主體是國防活動的實行者,通常為國家;國防的目的主要是捍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
國防的主要手段是軍事手段,對付武裝入侵和武裝暴亂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採取軍事手段。
經濟是國防的基礎,社會經濟制度決定國防活動的性質,社會經濟狀況決定國防建設的水平,現代條件下,無論是國防建設還是國防斗爭,都要廣泛採用經濟手段,這些手段主要有國防經濟活動、經濟動員、經濟戰、經濟制裁等。
國防外交活動主要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了國防目的而開展的外交活動,由於這種外交主要涉及軍事領域,所以又稱為軍事外交。
(2)中國國防如何提高擴展閱讀:
國防實力防伴隨國家的建立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丘吉爾有一句名言: 「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1、國防的主體:國家。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 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
4、國防的對象:侵略和武裝顛覆。
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目標
最低層次目標是自衛目標,國防範圍限定在國家領土、領海范圍內,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級層次目標是區域目標,其范圍限定在國土之外有限的周邊區域內,著眼於增大國防縱深和彈性,為本國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周邊環境。
最高層次目標是全球目標,國防範圍遍及全球,著眼於保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參考資料:網路-國防實力
C. 如何加強國防建設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
一、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適應世界軍事變革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著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大力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籌劃,推動各項建設有機銜接、有序發展。
二、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推進軍事訓練轉變,深化訓練模式、訓練方法和訓練管理改革,大力加強全系統全要素聯合訓練,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適應性、研究性、檢驗性訓練,不斷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三、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力度。加強軍事立法工作,推進軍事法制建設,嚴格按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隊、開展工作、規范行為,保持部隊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斷提高部隊正規化水平。
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適應我國安全環境的新形勢和維護發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突出科技參戰支前,突出綜合動員保障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努力提升核心動員能力、體系動員能力。
五、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始終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科學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國家現代化建設協調發展,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3)中國國防如何提高擴展閱讀:
國防建設,是國家為保衛自己的安全,遏制和抵禦外來侵略而採取的軍事、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一整套措施的總稱。
國防建設的目標,取決於國家的目標, 它依賴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其基本內容包括:國防領導體制 和軍隊指揮體制的確立;國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
國防教育的實施,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國防工程設施,常備軍戰鬥力和戰備水平的提高,國家動員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國防立法以及國防理論的研究等。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
國防建設指的是為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國防能力而進行的各方面的建設。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建設,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發展國防力量的措施和行為,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D. 中國如何才能有強大的國防
首先得認知和承認啊,認識到別的國家的軍隊構造和強弱利弊,讓後承認自己的不足加一調整和改正。最後的最後的有中國的象徵性口號那般的軍隊唄。科技方面不懂!
E. 未來中國如何加強國防建設
中國加強國防建設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方面中的生物技術對於國防影響的重要度日益增加,技術發展的快速性使得加強技術預見研究成為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生物技術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度,對國防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國家應該順應歷史性潮流,全面走信息化道路堅定信念,投入信息領域,建造出信息化國防體系。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創造出屬於我國自己的先進武器,全方位的投入我國國防事業中。充分利用中國以及外國的最新的電子信息科技,把國防信息系統化,在我國的大片領土上布局一個以南北東西相均衡的一個國防抵禦系統。
3、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沉寂億萬年的太空將逐漸硝煙彌漫。各科技發達國家為爭奪制天權,將新研製的各型太空武器紛紛亮相。中國要加強國防建設必然得在這些領域取得獨立權,必須得有自己的太空競爭實力,人類的發展必然向著太空,未來的戰爭必定將漫延到太空。加強太空領域的投入,發展太空武器,有利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和平。
4、未來互聯網的安全與國家信息的保密是關繫到國防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要實現互聯網的國家安全,重示發展計算機人才。
5、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年輕一輩的,我們是未來國防力量的重要後盾。加強國防教育的投入,面向全民化,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認識到國防對於自己以及國家的重要性,認識到國防是每個人的事,學習國防知識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6、在中小學開設國防教育課,有利於從小提高他們的國防意識,有利於增強他們的愛國精神。國防教育是國家國防建設的重要前提,加強中小學生的國防教育,完善國防教育系統,為中國的國防建設提供力量的保證。
7、加強官兵軍事理論的培養,適應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整合民間力量,讓國民適應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委託民間高校,培養中國軍隊需要的各種高科技人才,從民間直招高技術、高理論人才入伍;移軍於民,軍民一體。
F. 如何加強中國的軍事實力
一、裝備先進武器;二、培訓高素質人才;三、加強訓練;四、發動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實戰練兵,檢驗(並不斷修正提高)武器性能,提高軍人作戰素養(象美國那樣)。
G. 如何提高我國國防力量
國防力量有很多因素夠成,如資金投如,武器研發,軍隊規模和軍人素質,及已國的工業發展水平等很多。所以要提高國防力量(嚴格說中國國防如果是防禦的話,現在足夠了,你的意思是拉進和美國的差距吧。),就要把上述的因素都提高就行了。但是我們發現,對於中國而言,最快最有力的就是增加軍費開支。軍費多了就可以造更多的裝備,就有更多的武器研發資金,等。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我們快速發展軍事提供了保障。只要中國經濟能順利的發展下去,20年後超美還是可能的。
H. 如何加強我國國防建設
①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努力造就一大批能駕馭現代戰爭的人才。再次,應重點發展軍用電子技術、軍用計算機技術、 太空技術和航天技術。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軍民結合,降低成本。
②在現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根據未來戰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特點,加強我國的國防建設。 美軍成功降低高科技武器成本的方法是高科技軍民通用,技術廣泛和大量的運用使武器的單位成本大大降低。如果說以前美軍在大量使用精密武器時心裡還有所經濟顧慮的話,現在的美軍完全可以率性而為了。我軍也應走同樣的道路,讓民用企業也參與技術研究,讓軍事技術民用化,提高技術的通用性和可應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取消軍工企業的生產壟斷,讓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參與研製和生產,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投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③實施積極防禦戰略。在繼續重視陸軍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建設,建立「 藍水海軍」 使海軍具備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空軍逐步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二炮形成較強的核威懾和常規打擊能力。
④如果一旦發生外敵入侵,必須迅即作出自衛反應,及時展開反擊,盡快掌握戰略的主動和自由。未來反侵略戰爭應著眼於近海和邊境淺近縱深及其空域作戰,並強調以積極的攻勢行動懾止敵人。
⑤無論是遏止戰爭還是打贏戰爭,都必須依靠本國人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同時必須重視軍事斗爭與政治、外交斗爭的結合,爭取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
I. 怎樣加強我國國防建設
周邊局勢······
南海地區小國林立侵吞我國南海領土;日本占據釣魚島時時挑釁;台灣問題始終難以解決;美國虎踞太平洋虎視眈眈。俄羅斯與中國合作中矛盾逐漸增長。
要加強國防建設,首先顯然是要提升軍費,要知道中國軍費占國家GDP一直是很少的。如果要下決心提升國防實力,就必須大幅度提高軍費,這是根本。
其次是把軍隊建設單純化。現在的中國軍隊建設有太多非軍事方面的影響。甚至把軍隊與就業率聯系在了一起。為了保證就業率不敢縮減部隊規模,為了養活大量的部隊有很多本能用於購買裝備,研究技術的資金被用於了士兵的生活保障上了,而這些部隊的裝備及其落後,在現代化戰爭中基本上發揮不出什麼作用。例如現在中國還在大規模裝備落後的59式坦克(從50年代的T-54A發展過來的),老舊的旅大級驅逐艦(部分連防空導彈都沒有的驅逐艦,面對日本海軍、台灣海軍、乃至更強大的美國海軍,旅大級的存在是對海軍官兵生命的不尊重!),「多次改進」的明級潛艇(前身是蘇聯羅密歐級,再前身是二戰德國潛艇,戰鬥力可想而知)。這些老舊裝備的存在雖然使得中國軍隊規模龐大,但戰鬥力沒有明顯提高。且它們維持費用昂貴,佔用率大量資源。中國沒有破而後立的勇氣,只是一點一點的升級換代,這樣做的速度和代價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可以說,如果把旅大級驅逐艦和明級潛艇退役,余出的資金夠中國維持兩艘航母還綽綽有餘。知道美國面對這樣問題的選擇嗎?為了擠出資金,美國提前退役36架C-5運輸機空出維持費購買36架C-17。)
再次,佔領技術制高點,不與美歐進行數量上的競賽。就像中國和力量的「最低威懾」一樣,在技術趕超世界水平之前,不要把太多資金放在裝備費用上,大頭在科研才有發展。像中國現在大力發展航空技術就是很好的表現。不要因為幾年都沒有新的驅逐艦下水而感到惋惜,技術上來了,才能真正領先。
J. 中國國防如何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已進入國家和平發展和利益拓展的新階段,處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今中國,不存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危險,各種安全威脅與挑戰錯綜復雜、交織互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必然改變國家利益的內涵和存在方式,發展問題上升為影響國家安全的全局性問題。
在新的歷 史條件下,還要不要繼續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回答是肯定的。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人民軍隊性質宗旨的應有之義,是國家和平發展戰略和外交政策的本質要求,也是根據中國飽受列強侵略、掠奪和欺凌的歷史遭遇作出的必然抉擇。
從長遠看,堅持這一政策將極大地增強我們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義性和合法性,增加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可信性。
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時代條件、安全環境和綜合國力的變化,盡管防禦性國防政策的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但其內涵和表現形式都發生了新的變化。
一是范圍拓展。國家利益是制定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的根本依據。在時代變化和國家發展的新形勢下,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相互交織,本國利益與各國利益緊密相聯,利益重心從生存轉向發展,實現方式從國內走向國際,存在范圍從傳統的領土、領海、領空擴展到海洋、太空和電磁空間,發展利益成為國家利益的核心內容。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國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向外拓展,國防需要在超越領土主權之外的更大空間范圍內維護國家利益和爭取戰略主動。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戰略防禦范圍已從縱深腹地轉向周邊地區,海軍戰略由近岸防禦轉向近海防禦。在戰略形勢和綜合國力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貫徹積極防禦戰略要積極構築周邊地緣戰略依託、拓展防衛前沿和調整戰略布局。
二是任務拓展。維護國家利益,是國防的根本任務和軍隊的根本職能。發展和安全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國防要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努力實現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統一,謀求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綜合安全。中國與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國防要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國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思考和解決國家安全問題,實現鞏固內部安全與防範外來威脅的統一。國家各戰略方向存在不同安全威脅和挑戰,國防要在繼續抓緊主要戰略方向軍事斗爭准備的同時,推動其他戰略方向軍事斗爭准備協調發展,維護海上安全、陸上安全和空間安全。傳統安全威脅依然存在,各種分裂勢力活動猖獗,恐怖主義、自然災害、海外能源資源和戰略通道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上升,國防要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因素的相互交織中把握發展方向,提高軍隊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國家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利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國防要從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和保護人民利益的高度,切實提高海外利益的保護能力,在確保國土安全的同時保護海外利益安全。
三是目標拓展。國防的根本目標,就是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利益。在新形勢下,國防的根本目標沒有改變,但具體戰略行動的目標增添了新的內容:首先,從打贏戰爭到遏制戰爭。過去,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主要著眼如何打贏戰爭,立足戰爭的准備和實施。今天,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國家利益全局要求軍事戰略把遏制戰爭作為首要目標,實現遏制戰爭與打贏戰爭的統一。中國的安全環境極為復雜,主要戰略方向和次要戰略方向都存在發生危機和沖突的現實可能。軍事戰略必須前移戰略指導重心,通過包括戰略威懾在內的各種方式預防和遏制危機,懾止沖突和戰爭,最大限度地保持戰略穩定。其次,從爭取和平到維護和平。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防政策的重要目標是制止或延緩新的世界大戰和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爭取更長一點時間的和平。在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新時代,世界大戰基本可以排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是國家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和平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成為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國防政策既要把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利益放在首位,也要盡可能地避免或不捲入外部戰爭,使涉及中國的大國安全摩擦保持低強度和可控性。
四是手段拓展。國家仍面臨長期、復雜、多元的安全威脅與挑戰,對軍事力量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防政策必須針對不同的安全威脅,靈活運用軍事斗爭樣式,增強軍事手段運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密切配合政治、外交、經濟、文化、法律等手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要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為核心,加緊構建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形成對敵的有效威懾。繼續加強軍事斗爭准備,加速發展戰略投送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發揮綜合國力和人民戰爭的整體效能等,是提高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