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呢
1、王禹九(1902—1939),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9軍參謀處處長,黃岩縣(今黃岩區)寧溪鎮王家店村人,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生,著名抗日將領。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南昌保衛戰,於1939年3月27日在南昌突圍時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中將。
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王禹九將軍為革命烈士。2006年12月,寧溪鎮政府在庄山為王禹九將軍建造紀念碑和禹九亭。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王禹九將軍在列。
為了打通浙贛線,日軍早在1938年武漢作戰之初,就企圖「根據情況佔領南昌」。攻佔武漢以後,其大本營立即下達「來年陽春之際,攻佔南昌」的命令。1939年3月,日軍以全力壓向江西南昌。79軍奉命在江西安義、高安一帶布防。
3月17日,日軍第6、101、106、116師團在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向南昌進犯。79軍處於日軍進攻的中路方向。3月20日,日軍在200餘門大炮火力的掩護下,強渡修水河,與79軍所部展開激戰。
至23日,守軍傷亡過半,日軍先陷安義,續陷萬家埠、奉新等地。26日,79軍軍部在虯嶺陷入日軍重圍,而軍部兵力僅有一個特務連,形勢極為嚴峻。
3月27日凌晨,79軍軍部組織突圍。王禹九率領特務連,揮兵突襲日軍陣地,奮力拚殺,戰斗異常酷烈。但從早晨直到中午,也未能沖破日軍的包圍。
在浴血奮戰中,王禹九多處中彈,身負重傷,被部下背回軍部時,他將書面遺囑、遺物交給了夏軍長,由於傷勢過重,當日下午他的心臟就停止了跳動。臨終前,他曾賦詩一首,其中有「一顆子彈一個敵,一寸山河一滴血」的詩句,犧牲時年僅37歲。
3月28日,79軍軍部集結散兵,選准突破口,重新布置突圍。當天晚上,丁保良帶著一個班,抬著王禹九的遺體,跟隨突擊隊,繞開日軍哨所,於29日中午突出包圍圈,到達高安縣伍橋鄉。
他們買了一口棺材,將烈士安葬在一個較平坦的小山坡上,墳前立一木牌,上寫「抗日陣亡第七十九軍少將參謀處長王禹九之墓」,以為標記。
王禹九將軍殉國後,國民政府追晉其為中將。
2、王根英(1907—1939),原名庶心,上海人,八路軍第129師供給部財經幹部學校政治指導員。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五大後,王根英與陳賡在上海負責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在秘密戰線上,王根英全力協助陳賡的工作,為黨中央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營救了大批被捕同志。
1939年3月8日,學校駐地遭日軍突襲。突圍時,王根英發覺一個裝有黨內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毅然沖回村中去取,路上與日軍遭遇,壯烈犧牲,年僅32歲。
2014年9月,王根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3月8日,八路軍129師供給部和學校駐地遭日軍突襲包圍。在突圍的危急關頭,王根英發覺一個裝有黨內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毅然沖回村中去取,路上與日軍遭遇,經過了一番與日軍的頑強抵抗,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2歲。
3、鄧永耀(1912年1月—1939年3月3日),又名鄧永輝,出生於湖南茶陵縣腰陂鎮大沖村(今腰潞鎮珍武村)。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第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東南徐村與日軍遭遇,在激戰中因流血過多犧牲,時年27歲。
2014年9月,鄧永耀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934年8月,鄧永耀隨紅六軍團西征。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他隨蕭克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任師政治部主任。在長征中,鄧永耀注重在部隊及群眾中宣傳鼓動,注重社會調查,注重擴大新兵,對敵斗爭堅決勇敢。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鄧永耀調任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政治委員,率部轉戰冀南一帶,為開辟冀南抗日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在剛進入冀南的戰斗中,他帶領400名新兵,擊退了由40多輛汽車運載的日寇,從此以驍勇善戰著稱。後調任冀南第5支隊政治委員,率部轉戰於武邑、阜城、棗強一帶,粉碎了日、偽軍多次「掃盪」。
1939年初,鄧永耀調任第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東南徐村與日軍遭遇,他命令一部分戰士掩護群眾轉移,一部分戰士撤向鄧庄村南設伏,自己帶領30多名戰士擔負阻擊任務。
在激戰中,鄧永耀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沖鋒,正准備向伏擊地段轉移時,不幸頭部和腿部中彈昏倒在地。他在片刻的蘇醒過程中,敦促戰士趕快將敵人引入伏擊圈,並舉槍向敵人射擊。最終,因流血過多犧牲,時年27歲。
4、葉輔平(1902—1939),原名全,廣東惠陽縣秋長鎮周田村人。葉挺胞弟。清宣統元年(1909)入私塾。民國12年(1923)創建周田農會,自任會長。民國14年(1925)11月任葉挺獨立團軍需主任。民國15年(1926)5月,參加葉挺獨立團北伐先遣隊。
民國16年(1927)3月,升任第十一軍二十四師軍需主任。5月,籌集糧食3萬余斤和大批軍用物資供應中央獨立師,為平定夏斗寅叛亂,保衛武漢作出了貢獻。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需處主任。
起義失敗後避居香港、澳門。民國17年(1928)春回淡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9年(1930)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七師第十九團軍需主任,第一五七師會計科長。民國26年(1937)任新四軍軍部上校軍需處處長。多次往香港發動僑胞,港澳同胞捐資捐款支援祖國抗戰。民國28年(1939)8月在運軍需物品途中因車禍犧牲。
2014年9月1日,葉輔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葉挺的弟弟。1902年出生的葉輔平是今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人。他在窮困中度過了少年時代,7歲進入私塾,勤奮好學,深為師長和族中父老贊許。13歲時,父母在貧病中相繼去世,眼看家境日見窘迫,無法升學,他便邊做工邊自學,受雇為學堂雜工。
葉輔平比葉挺小6歲,在家中11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而葉挺排行第八,兄弟倆的關系最是親密。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在葉挺獨立團任軍需主任,參加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回鄉家居。1937年底到武漢參與新四軍的組建,任新四軍軍需處處長。兩年中為籌集新四軍的軍需物資四處奔波。
5、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一個中醫兼職員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學高中部,受劉瑞龍、顧民元革命思想影響,當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動武裝襲擊,壯烈犧牲,時年28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江上青認真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他一方面在農村組織農民救國會、青年救國會、婦女救國會,還想方設法徵得盛子瑾同意,廣泛邀請社會名流、開明士紳參加政府工作。
雙溝東陳店村的陳蔭南是地方名流、開明紳士,江上青多次登門請他出來參加政府工作,此後陳蔭南一直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努力做好工作,在淮北地區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建國後,陳蔭南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擔任安徽省副省長。
半城祖樹屏是當地有名的士紳,江上青登門請他出來任「五游」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半城一帶很快成為皖東北最穩定的地區。
江上青又爭取了原泗縣一區區長蔣茂林、九區區長吳靜軒、雙溝鎮吳亞民等人參加政府工作,這些人不僅為當時抗日作出一定貢獻,在後來的皖東北及淮北抗日根據地創建和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② 抗日英雄的英雄名單
中國抗日英雄有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王朴、張嘎、海娃、雨來、張自忠、謝榮策、周銀海、馬秀英等。
(2)為中國抗日的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一、董存瑞簡介: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於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③ 抗日英雄人物有哪些
1、洪麟閣(1902~1938.10),原名洪占勛,號洪僑,滿族人,熱河省遵化市(今屬河北省)地北頭村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兼第3路總指揮。1921年就讀於直隸法政專科學校。1925年任馮玉祥部軍法官,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軍法處長。1933年在家鄉開展抗日活動。
④ 中國抗日英雄有哪些人
中國抗日英雄有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王朴、張嘎、海娃、雨來、張自忠、謝榮策、周銀海、馬秀英等。
(4)為中國抗日的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一、董存瑞簡介: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於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⑤ 抗日英雄有哪些
參考網路
1、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在《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里,我們詳細講述了他的英雄事跡,這里再做一些簡述。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
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2、抗日英雄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3、抗日英雄王小二
王小二是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稍微過一點啊,原諒了!
4、抗日英雄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5、抗日英雄趙尚志
趙尚志三個字,曾讓侵華日軍聞風喪膽,「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 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
當年東北流傳一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志,他十七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五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後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
一位專家說,東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趙尚志一直用原來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尚志也曾用過另外一個名字。據尚志市烈士紀念館館長劉莉介紹,趙尚志曾擔任1940年創刊的《東北紅星壁報》主筆。「向之」的主筆筆名,後來發現的手稿原跡證實,是在「尚志」兩字基礎上修改而來的。據劉莉館長介紹,趙尚志除了寫過報紙上這些文章詩歌之外,還曾為《白山黑水》這首抗日歌曲寫過歌詞,並寫下兩篇關於抗日戰爭的論文。
印象中,趙尚志應和抗日英雄楊靖宇一樣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目前發現的惟一一張趙尚志將軍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趙尚志擔任巴彥抗日游擊隊政委時與游擊隊指揮部成員的合影,趙尚志手拿馬鞭坐在中間前排,二十四歲的他明顯比兩邊的人矮半頭。巴彥游擊隊失敗以後,趙尚志加入抗日義勇軍孫朝楊部,後率六人赴珠河創建抗日游擊隊。到1934年,這支抗日武裝不斷壯大,達到數千人。後來趙尚志將軍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趙尚志嗓門很大,常常在大會上向戰士們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描繪鬼子打跑以後國家未來的模樣。1942年2月,年僅三十四歲的趙尚志在戰斗中,遭到混入部隊的日滿特務暗算,重傷被俘後血盡而死。隨後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沉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而後下落不明;歷經六十餘載,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東北抗日烈士趙尚志將軍的頭顱在長春找到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將要畫上一個句號,但對他的事跡的尋訪和傳頌卻不會停止„„
6、抗日英雄之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斗爭。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斗。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已行至河邊准備渡河的婦女團的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
⑥ 我國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1、楊靖宇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