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世衛稱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值得慶賀這件事
新冠肺炎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災難性病情,他在發生的時候,中國作為首發國家,我們每一個人民都惴惴不安,包括武漢等各個重要的城市已經達到了封城的狀態。就可以看的出來。新冠肺炎是讓我們所有的人類都非常恐懼的一個病症,但是,對於新冠肺炎來說,不只是我們,中國是全世界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因為它直接威脅著我們全人類的生命,讓我們沒有辦法去直面抗擊這種疫情。
『貳』 世衛組織是如何評價中國的抗疫表現的
世衛稱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值得慶賀,每個中國人都展現強烈責任感。9月7日,世衛組織專家表示,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值得慶賀。中國抗疫經驗給世界信心,希望看到更多的國家慶祝抗疫成功,分享抗疫經驗。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回想起今年2月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為了自己的國家和世界的安全,每一位中國人都展現了強烈的責任感與合作精神。大家都認真保持社交距離,遵循科學指引,堅守崗位,甚至作出犧牲。
(2)世界怎麼看中國疫情擴展閱讀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講述打動他的三件事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隨國際專家組前往中國時,有三件事十分打動人:首先是中國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從國家層面到省市再到社區,涵蓋了所有層面,讓信息和經驗可以流動。尤其驚人的是,中國可以每周更新國家級的指南,讓10億多人可以得到當前最新信息,包括如何跟蹤及治療病例等內容。
其次是中國人民的個人責任感,在中國的三周時間內,無論是在酒店還是火車上,中國人民在各類場所都保持著社交距離,體現了中國人民對維持社區安全的責任感,這種集體責任感是最打動人的。而當談到應對疫情所做的犧牲時,中國人民認為這是他們對國家和全球的責任,這非常令人敬佩。
最後令人震撼的是,當很多省市的病例出現下降,一些省份疫情降至極低水平後,這些省市的領導表示正在采購呼吸機並設置更多床位,無一例外,以增加應對疫情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是難以置信的,他們意識到了新冠肺炎的威脅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因素都是新冠肺炎在中國傳播水平極低的原因所在。
『叄』 如何評價中國應對疫情
如何評價中國應對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及時果斷採取行動、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連日來,國際媒體紛紛點贊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與能力、信心與決心,積極評價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公開坦誠的責任擔當與群防群控的團結精神。
中國有能力應對疫情
疫情來勢洶洶,中國全力應對。不少國際媒體聚焦「中國力量」,點贊「中國速度」,積極評價嚴峻疫情形勢下中國制度發揮出的巨大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多次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究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這表明中國將疫情防控工作上升至國家最高層面,並做出制度性安排,體現中國領導層的高度重視。
「中國政府向全社會、全世界乃至整個科學界發出信號,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控制疫情,而這種能力和速度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刊文稱,中國政府已經緊緊抓住了控制這場危機的韁繩。雖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即便是西方世界也很難擁有這樣應對大規模危機的魄力和能力。美國《海軍時報》在一篇采訪美國病毒學家約翰·萊德尼基博士的文章中提到,萊德尼基認為中國擁有控制不同類型流感病毒暴發的經驗和有效應對疫情的資源,且此次應對疫情所採取的檢疫隔離措施力度空前。
關鍵時刻,更顯中國制度優勢。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軍隊,從開工建設到交付使用僅用了10天時間;2月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德國之聲」網站報道,十多天前,火神山醫院所在位置還是一片空地,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動這么多建築工人,並將所需建材運到武漢,展現了中國驚人的組織力。奧地利《標准報》刊登了題為《在中國,兩家醫院如何拔地而起》的報道,肯定中國政府的快速決策力與高效執行力。法國商業調頻電視台(BFMTV)則表示,火神山醫院的修建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國應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法國《歐洲時報》網站稱,中國大地建起座座防治醫院,「中國速度」再次刷新,火速建成背後積聚的是千千萬萬名一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
「中國制度在緊急形勢下效力巨大。它能夠採取強大的應對措施,而這只能在人力物力充足和功能完善的制度下實現。」在接受德國《世界報》網站采訪時,貝塔斯曼基金會中國和亞太地區高級專家伯恩哈德·巴爾奇這樣評價中國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制度優勢。
公開透明注入信心
國際媒體認為,中國在應對疫情中公開透明,第一時間將相關數據信息對外公布,充分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印度時報》稱,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嚴格要求相關部門不得隱瞞疫情相關情況,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處理問題。據《俄羅斯報》網站報道,俄羅斯數字發展、通信和大眾傳媒部官員阿列科謝·沃林表示,莫斯科高度評價中國在發布新型冠狀病毒信息方面的及時性和透明度。「中國每天發布確診、疑似和死亡病例的統計數字,詳細介紹抗擊肺炎的措施。透明的信息足以讓人了解疫情的實際狀況。」沃林說。
中國政府採取積極有效、公開透明的應對措施,不僅維護了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貢獻。多家外媒報道稱,中國在抗擊疫情中表現出的公開與坦誠為世界注入了信心。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提到,中國在短時間內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此後,科學家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實驗,共享數據並加速進行病毒相關研究。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同樣指出,得益於中國政府及時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詳細信息,世界各地的學者和制葯公司能夠研究其基因組序列,開展疫苗研製工作。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中,美國公共衛生問題學者、病原體專家席拉·瑪戴德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做得很好。」「目前大多數病例發生在中國,他們正在採取一系列公共衛生措施。」「我們相信,這次疫情終將得到控制。」
中國積極應對疫情同樣提振世界經濟信心。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道,中國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並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報道援引觀點稱,在此次應對疫情危機過程中,中國及時主動公開信息,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路透社報道稱,隨著多地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股市微幅上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對疫情可能造成的全球經濟影響的擔憂。
萬眾一心共克時艱
成千上萬的醫務工作者日夜奮戰,工地建設者不舍晝夜,醫療用品生產廠家緊急復工……14億中國人民聯防聯控、各盡其力,國際媒體同樣給予了積極評價。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稱,中國為抗擊疫情展開了一場全面戰役,醫生們夜以繼日地救治病人,軍人馳援武漢抗擊疫情。日本《朝日新聞》稱,不只是一線人員與政府工作人員,中國各地民眾也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向疫情防控提供大規模援助。
加拿大《國家郵報》把目光投向了「快遞小哥」,通過春節期間留在北京送快遞的郭先生的故事,指出面對疫情,中國的快遞員迎難而上,保障城市供應。羅馬尼亞《自由報》刊登報道《疫情期間,一名羅馬尼亞人在中國的親身經歷》稱,為防控疫情,中國人放棄曾經走親訪友、外出旅遊等慣例,宅在家中自我隔離、積極面對,不悲觀也不恐慌。
為減少外出、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居家辦公、線上教學成為主流選擇。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刊登題為《我宅家,我驕傲,我為祖國省口罩!》的報道,記錄了中國民眾以居家隔離的方式為抗擊疫情做貢獻。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報道,在這一特殊時期,也檢驗在家上班能否行之有效,摸索通過互聯網辦公的方法。
『肆』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抗疫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道表示,在與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中國政府毫不鬆懈。每當出現新增確診病例,衛生部門都會迅速進行大規模檢測。法廣駐京記者拉加德在報道中說,青島市採取了嚴格措施,公交車、餐館和購物中心都要求人們佩戴口罩,公共衛生二維碼隨處可見。報道援引一位青島市民的話表示:「目前一切正常,人們隨時關注手機應用程序警報的更新。將有數百萬人進行新冠測試,這能使人感到放心,因為這些措施是即刻有效的。 」
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提到,武漢曾於今年5月在10天內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一旦出現新的確診感染病例就迅速展開大規模檢測,已經成為中國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報道指出,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強烈反差。在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全球很多地方,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仍在繼續飆升,當地政府不得不採取新的隔離措施。
英國天空電視台在報道中注意到一些細節:青島市將僅用3天時間完成對5個行政區的檢測,5天內實現全市人員檢測完畢。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上千名醫護人員堅守在遍布全市的100多個檢測點,從早上5時30分到子夜23時30分實施不間斷檢測。報道指出,此前在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實踐表明,這種只爭朝夕的大規模快速檢測,對於阻止疫情擴散至關重要。
德國《日報》評論認為,自今年3月底以來,通過迅速隔離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並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中國已經能夠在新發疫情初始階段完全控制住所有本地感染群體,從而避免影響本國其他地區。
比利時最大的荷蘭語媒體《最新消息報》10月12日在其網站首屏顯要位置重點報道了此次青島疫情。該報駐華記者莉恩·維爾韋克在視頻連線中表示:「在歐洲人看來,在僅有12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就對900多萬人進行檢測,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已成為中國的常規做法,目的就是從源頭下手,盡力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阻止其對14億中國人造成威脅。」談及中國與西方在抗疫中的差異,維爾韋克指出:「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干預非常迅速有力。只要發現一個確診病例,中國政府、衛生部門和普通民眾就會立即行動,他們不會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後再出手。」維爾韋克是今年初前往武漢采訪過疫情的少數西方記者之一,此後一直跟蹤報道中國抗疫行動。她深有感觸地說:「目前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工作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他們對西方的抗疫斗爭充滿同情和支持,只是無法理解歐洲和美國為什麼不採取更果斷嚴厲的干預措施,以至於讓疫情蔓延到如此地步。就連我自己每天都想問同樣的問題。」
『伍』 如何看待中國抗疫
我感覺的話,這個還是做的比較好的,畢竟現在控制的情況也比較好,只是零星會發現一些案例而已,所以總體來說,狀態比較好,控制也比較好。
『陸』 新冠病毒後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新冠病毒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全球化的中心。
新冠病毒不會對全球經濟趨勢產生太大影響,但它將加速已經開始的變化,這是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向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的過渡。鑒於美國人民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信心,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而且美國在特朗普政府統治下,自由貿易協定也變得有毒。中國對世界的開放促進了經濟的復甦,增強了人民對其文化的信心,國人開始相信他們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競爭。
新冠疫情將影響世界政治:
1、新冠疫情將加速國際力量對比的調整。正如兩次世界大戰對各國、各地區的沖擊不平衡,故而引起戰後國際力量對比出現重大變化一樣,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地區、各國的沖擊程度也呈現不平衡態勢,也勢將刺激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變化。
2、從政治、文化及制度層面觀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歐等奉為「法寶」的所謂「西方民主優越論」及「西方文明優越論」等遭重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歐等一直高調宣揚其以「三權分立」「權力制衡」「一人一票」等為支柱的政治體制以及其以「絕對個人主義」「絕對自由」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並試圖強迫非西方國家照搬、復制。
然而,面對新冠疫情,最先成為疫情「震中」的中國等東亞國家,發揮政府強大的領導力、動員力和效率高等制度優勢,採取了高效抗疫舉措,而有集體主義文化傳統的東亞各國民眾也高度自覺、自律,主動配合抗疫,顯示了制度與文化優勢。
3、新冠疫情對東亞及歐洲影響的不平衡性,將產生催化作用,加快全球經濟政治中心由歐洲向東亞轉移的地緣政治進程。
4、從非器物層面觀察,此次新冠疫情將深刻影響人們的安全觀、發展觀、國際觀及全球治理觀等。
4.1、影響人們的安全觀
近代以來,現實主義的利益觀、安全觀和在國際政治中玩「零和游戲」等,一直受西方頂禮膜拜,並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觀念。美國等西方國家不但有大量核武器,還擁有大量超級航母及各種高性能常規武器。但是,面對「新冠病毒」,這些高性能武器派不上用場。
4.2、影響人們的發展觀
近代數百年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展觀及其發展模式也同樣為國際社會頂禮膜拜。其基本特點是高消費、高享受、高消耗、高浪費,結果是人類在資源使用和消費方面無節制,導致自然資源枯竭、地球環境被破壞、生態惡化。此次「新冠病毒」使得全世界手忙腳亂,無疑與這種西式發展直接關系,並促使人們反思由「四高」驅動的西式發展觀和發展模式的弊端。
4.3、影響人們的國際觀和全球治理觀
「新冠病毒」先肆虐中國及東北亞國家,而後肆虐歐美、進而向全世界擴散的進程表明了一個生物學的鐵邏輯:「病毒無國界」。無論富人窮人、無論高官布衣、抑或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面對「新冠病毒」,都顯露出人類不堪「病毒」襲擊的脆弱性。戰勝「新冠病毒」或是其他類型的傳染性疾病,需要世界各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應對,而不是玩「零和游戲」。
『柒』 中國持續助力全球抗疫,目前各國疫情情況如何
在國外新冠疫情反復的現在,中國持續助力全球抗疫,做出的援助不僅包括了分享寶貴的抗疫經驗,還基於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為世界上多個基礎條件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援助新冠疫苗,得到幫助的國家和地區有:智利、貝南、巴勒斯、尚比亞、萬那杜、茅利塔尼亞、埃及等等,受到援助的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向國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防護服、口罩和新冠檢測試劑。我國持續助力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是真正在言語和行動上貫徹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值得關注的另外一個國家就是英國。英國在新冠疫情開始傳播的初期就已經採取了“躺平”措施,追求“集體免疫”,在該國新冠疫情還能控製得住的時期消極作為,在英國這樣一個醫療條件發達的國家,出現了第一個被世界衛生組織標記為“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B.1.1.7變異株(阿爾法毒株)。目前該國的新冠疫情也不容樂觀,並且還出現了由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兒童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