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割據

中國如何割據

發布時間:2022-07-28 07:52:02

A. 中國封建社會地方割據的基礎是什麼

1.主弱臣強,漢末董卓曹操擅權
2.地方權力過大,唐末藩鎮割據
3.諸王分封,春秋戰國割據
4.外族入侵,宋代遼金蒙古西夏與宋
5.外族勢力扶持瓦解,如清末西藏問題
6.王朝沒落政交替階段,晉朝末年以及隋末唐初

B.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解決地方割據勢力的手段可分為哪幾種

地方割據勢力都是朝代末了,以改朝換代,戰爭方式解決。

C. 中國古代歷史上開國皇帝,奪取政權的方式有哪幾種

第一種——造反。


注意,此處的造反,單指農民起義,不指地方權臣們引兵造反。造反的領頭人,一定得是社會低層次的普通人。


中國歷史上,造反稱帝者非常多,但成功者很少。朱元璋、劉邦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通過從底層帶領人民造反,成功開創了三百年的明朝和四百年的漢朝。


但是靠造反稱帝的人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失敗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李自成、黃巢、洪秀全也算。他們都在造反時一度勢力非常大,趁機稱帝,但最後都被人剿滅。所以農民起義這件事兒,其實成功率還蠻低的。

我們耳熟能詳的劉備、孫權就是其中的典型。


亂世中的軍閥,趁著天下不穩割據一塊地方,雖然不能統一天下,但是也可以趁亂過一把皇帝癮。這方面最早的實踐著是南越武帝趙佗,趁著秦始皇死天下大亂,佔領了兩廣一代稱帝。


靠這招當皇帝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歷史上,只要有亂世就會有諸侯,只要有諸侯就會有皇帝。什麼三國,十六國,五代十國,個頂個名分都是皇帝,仔細一看,也就是個市委書記。


不過這的確是稱帝的捷徑,畢竟如果你不要求統一天下再稱帝的話,多大的地盤都可以稱帝。連建國之後,全國還有二十多個稱帝的,佔領一個村,甚至一個廣場都可以稱帝,反正最後都是被派出所剿滅是吧?

D. 中國革命是如何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

在經歷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先後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但其直接結果都是「失敗」,起義原計劃是攻打湖南的省會長沙,但由於在大城市,國民黨守備也十分強大,結果我們的進軍不斷失敗,且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是繼續按照中央的指示強攻大城市,還是另尋出路?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毛澤東果斷決定放棄打長沙的計劃,將各路部隊集結在文家市。9月19號夜,毛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的情勢,認為起義失敗原因就是沒有認清中國的國情,堅持走城市革命的道路,而這些起義的失敗說明,在中國走城市革命的道路是完全行不通的,失敗的教訓是慘痛的。他認為起義軍的重心應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經過一整夜的爭論,絕大多數人同意了毛的主張。20號部隊向井岡山進發,經過堅苦的轉戰,部隊到達三灣村,在這里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經過一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經過半年的發展,井岡山得到壯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原來武昌起義中轉戰的朱德、陳毅部隊輾轉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師,形成了工農紅軍第四軍,一萬餘人,並任命了領導人。更加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力量。在井岡山根據地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建立了很多根據地,正式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而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也提出並根據實踐不斷完善,。

E.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割據,請具體說明時間,事件緣由,謝謝!

一共有次,即:1、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六國年表》記載,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並六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2、東漢末年三分天下

東漢末年,國勢衰微,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直到280年,晉軍成功攻克建業,孫皓投降,東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3、南北朝291-583年
八王之亂、外族入侵導致西晉滅亡,東晉南遷。南北朝更替
4、唐末藩鎮亂戰和五代十國763-960

唐朝中葉以後,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衛,鎮指軍鎮。封建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唐代安史之亂後出現的中央集權削 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由此形成五代十國。一直到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
4、北洋軍閥1912-1928
太平天國導致了湘軍、淮軍等軍事力量的興起,清滅亡後,北洋軍閥和南方軍閥勢力各自割據。

F.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割據

炎黃時期,部落聯盟算是割據吧。三代分封諸侯也算,春秋戰國時期,秦末的楚河漢界,東漢末的三國,兩晉之後的南北朝也算半個吧,隋末的門閥割據,唐末的藩鎮割據,五代十國時期也算半個,兩宋時期與遼,金,西夏,大理,吐蕃等算是,元明清時期,北元應該不算是割據,南明可以算,清末的軍閥割據。大致就是這么多吧

G. 中國革命是怎樣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

1927年,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的時候,敵強我弱,攻打大城市沒有成功,毛澤東發動了秋收起義,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地區,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並且鞏固、壯大,由此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革命道路。

H. 什麼原因導致民國初軍閥割據的局面

民國初軍閥割據局面產生的原因

1、歷史遺留因素

晚清時期,經過數次征戰,清朝的軍隊已經被洋人打得潰不成軍,於是慈禧太後下令編練新軍。由於朝廷財政吃緊,無力支付軍費,所以當時採用的是各省督撫自行籌資練軍的政策。這樣一來,軍隊根本不受朝廷控制,新軍成了各位封疆大吏的自家軍隊。最典型的就是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和張之洞的一鎮一協。

慈禧死後,這批新軍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亂世英雄」,他們抓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等機會乘勢而起,裂土自立,奠定了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局面的基礎。袁世凱在時,對這些地方軍閥還有一定的威懾作用,當袁世凱死後,他手下的這些人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輸,軍閥混戰也就應運而生了。

2、列強干預因素

袁世凱死後,沒有培養出一個絕對權威的接班人,而此時影響中國政局的主要勢力——英、美、法、德、俄、日等國都把精力放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力兼顧中國。但他們又不希望中國有一個統一獨立、全力對外的強力政府,於是列強開始扶植地方勢力來保護自己的在華利益。

當時的各大軍閥背後都有外國勢力的支持,這些「支持」包括軍火、資金、技術等。比如北洋三大派系中段祺瑞的皖系背後是日本勢力,馮國璋的直系背後是英美勢力,張作霖背後的奉系背後也是日本勢力。

(8)中國如何割據擴展閱讀

軍閥割據混戰產生的各個軍閥:

1、直系軍閥: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起首領。主要人物有李純、王占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勛、孫傳芳等。

2、皖系軍閥: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為首的一派,被稱為皖系軍閥。系北洋軍閥的主力,勢力最大。主要頭目有徐樹錚、盧永祥、靳雲鵬、倪嗣沖、陳樹藩、段芝貴等。

3、奉系軍閥: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張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吳俊升、張作相、孫烈臣、張景惠、楊宇霆、張宗昌等。

4、晉系軍閥: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晉系軍閥集團以閻錫山為首領,還有幾位主要將領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

5、滇系軍閥:滇軍是舊中國軍閥割據時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軍閥勢力。以唐繼堯為首的一些新軍軍官熱衷於獨裁專制、窮兵黷武。它們靠在反清反袁斗爭中鑽營,把雲南新軍變成一支控制滇政,稱霸西南的軍閥隊伍。

6、桂系軍閥:民國時期以廣西及當地人為中心結成的一個軍政派系。依時間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兩派:陸榮廷等為代表的舊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代表的新桂系。

7、黔系軍閥:黔系軍閥也是西南軍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具有依附性和掠奪性兩個突出的特點,所謂依附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其形式和發展過程中,常常要依附鄰省如滇系軍閥等大勢力;所謂掠奪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對外發展過程中,矛頭常指向四川、湖南等比較富庶的地區。

I. 中國歷史上產生軍閥割據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軍閥割據應該是東漢末,根本原因是皇室衰弱,直接原因是黃巾起義和羌族烏恆入侵。
第二次是唐末藩鎮割據,根本原因是皇室衰弱,直接原因是節度使權力變大。
第三次是民國時期,根本原因是利益關系,直接原因是清末地方權力變大。
望採納

J. 中國出現軍閥割據局面的根本原因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帝國主義在中國扶植各自的代理人,操縱各派軍閥,使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割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產的鞋子是什麼 瀏覽:626
伊拉克跟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326
印度尼西亞米拉務在哪裡 瀏覽:366
中國電信怎麼發工資 瀏覽:940
石家莊至越南七日游多少錢 瀏覽:950
中國cc霜哪個牌子好 瀏覽:286
如何在英國做一個買手 瀏覽:876
要寄吃的東西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798
去印度旅遊去哪裡好玩 瀏覽:260
印度菜花有哪些 瀏覽:586
義大利為什麼能佔一席之地 瀏覽:174
伊朗以前信什麼教 瀏覽:385
義大利在哪裡定酒店 瀏覽:538
英國人有多少盎格魯撒克遜基因 瀏覽:260
去印尼辦公需要注意什麼手續 瀏覽:829
南極離中國大陸哪個城市近 瀏覽:49
伊朗體育為什麼強 瀏覽:486
為什麼中國會發生疫情 瀏覽:504
英國的面條叫什麼 瀏覽:422
印度男孩為什麼長得帥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