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為什麼幫助中國抗日
美國對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過大量的援助。抗戰初期,美國奉行中立政策,對中日雙方都不提供武器,但可以提供原材料。因為日本工業基礎強於中國,此舉實際上有利於日本。初期的美國援助,包括2500萬美元的桐油貸款和2000萬美元的錫貸款。1940年汪精衛政權成立後,美國大幅度增加對華援助,同時援引「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武器。美國共向中國提供了超過8億美元的援助,是二戰期間中國最大的援助國。美國武器主要在遠征軍、駐印軍的滇西緬北戰場派上用場。
美國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美國對日本提出抗議並力促中國和日本的和談。1941年,由於中日和議始終難於達成和日本入侵中南半島,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和鋼鐵禁運。斷絕了石油和鋼鐵來源的日本不得不冒險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41年,美國人陳納德在美國與中國政府授意下組建了著名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幫助中華民國抗戰。但是飛虎隊整訓直到1942年才初步完成,因此在1941年零戰肆虐中國戰場時曾出現了一段被日軍不斷轟炸卻完全無反擊能力的黑暗期。後來美軍承認志願隊軍籍並擴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與中美空軍混合聯隊。14航空隊與獲得美援的中華民國空軍取回了中國戰場制空權,共擊落日機2600架,支援了中國的抗戰。
1942年末,日軍佔領緬甸,為防止日軍入侵西南地區,國民政府炸斷惠通橋並沿江布防,滇緬公路封閉。為保證中國的物資供應,美軍開辟了飛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等高寒山區的駝峰航線,開始空前的大規模空運。在三年多向中國空運了超過70萬噸物資。駝峰航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極端惡劣,在運輸過程中,損失了近500架飛機,有1579名美國飛行員遇難。1944年6月,美國飛機從成都多個機場出發轟炸日本本土,出擊了900多架次。
❷ 美國積極援助中國抗戰的原因與歷史作用
因為中國是抗擊日軍的主戰場。美國為了減少介入太平洋戰爭的成本,尤其是人員成本,就需要藉助中國拖住日本的戰爭資源流向太平洋戰場;
美國並沒有「積極援助中國抗戰」,利用中國更多。由於全球對華禁運(包括美國。美國甚至直到1940年才對日本進行了石油和鋼材的禁運),中國自1940年開始就斷絕了官方渠道從國際上獲得任何物資,一直到1942年爆發緬甸戰役中國遠征軍出發,英美都是利用中國的資源而沒有對中國戰場進行過有實際意義的援助。所以不要笑話中國軍人出國竟然只穿一條褲衩,更不要抱怨蔣對史迪威不友好!
到了1942年,美國才意識到中國戰場的重要性,才知道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意義。但那個時候由於滇緬公路已經癱瘓,只能啟用「駝峰航線」對華進行戰爭物資的輸血。由於飛機有限、載重量有限、航線困難失事率(包括被日機攔截)很高(650架飛機在整個空運過程中丟了600架),盡管中美飛行員艱苦卓絕,最終進入中國抗戰前線的物資也有限。
雖然獲得的物資有限,但確實使得中國戰場物資短缺、日軍緊逼的險境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美國結束太平洋戰爭後,才把剩餘軍用物資大量提供給了民國政府。這個時候才真正能稱得上是「積極援助」了,但本質是解決無用了的軍事物資的囤積問題,並把它變為錢財。那不是無私援助而是商貿。中國始終需要自強才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❸ 美國為什麼會支援中國抗日
美國公開幫助中國是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在此之前老美一直是又做婊子,又立牌坊。一邊背地裡幫助中國,一邊賣給日本戰略物資。 直到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成為中美的共同敵人,美國為了拉攏中國,才大規模提供援華物資,派少量部隊與人員幫助中國抗戰,(起初陳納德是以私人身份來華助戰)。美國的目的不過是要中國拖住日本陸軍,是其不能投入其他戰場。羅斯福說過:「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日本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氣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夾攻,在中東會師,把我們完全隔離起來,吞並埃及,切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美國幫助中國不過是處於戰略上的考慮。
❹ 二戰美國為什麼幫中國
美國的原子彈讓日本向同盟國投降,所以給很多人造成一種錯覺,就是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就是同盟國一方的,美國在二戰時給予了中國很多幫助。那麼二戰時美國真的是出於正義之幫助中國嗎,如果不是,美國又是為了什麼幫助中國呢?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在國家關系的面前,永遠只有利益,在利益面前,任何國家這一秒是朋友下一秒也可能是敵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由始至終所在乎的只有自己國家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奉行的是孤立主義,盡管美國國內有同情中國的聲音,但美國政府並沒有向中國施以援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向日本宣戰,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國家利益,並不是出於人道主義幫助中國。
❺ 以前日本打中國的時候,美國為什麼幫中國
第一,美國在反復權衡之後,認為美國不能把亞洲交給日本,這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正如美國不會把歐洲交給德國是一個道理。
第二,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侵害到了美國的利益。
基於第一個和第二個原因,所以美國要幫助中國。美國幫助中國並不是無償的。首先,美國對中國的援助跟美國對英國等國的援助沒有太大的區別。其次,美國出槍出錢用中國戰場拖住日本的兵力。事實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中國戰場拖住日本陸軍的兵力,那麼得美國在爭奪太平洋諸島所付出的代價要大的多的多!
第三,中國遠征軍是中國人自己出錢,自己出槍,自己出人。只不過錢和槍美國人是以貸款的方式提供罷了!
其實美國在戰前並沒有預料到會在戰後與蘇聯發生對峙,戰前美國對蘇聯的態度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老歐洲對俄國的態度。老歐洲其實並不喜歡俄國。第二就是共產主義。
❻ 抗日戰爭期間美國為什麼要幫助中國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1938 年的民調,85% 的美國民眾支持中國抗戰。
二戰前夜,美國國內對歐洲戰場是持矛盾態度的。雖然有相當多的人支持英法,但支持德國的也不少。美國中西部的德國移民相當多,國內反猶勢力也很強大(羅斯福救助兩萬猶太兒童難民的計劃就死活沒通過)。天主教會堅決反對涉入歐洲事務,在西班牙內戰時更是直接支持佛朗哥-德國聯盟。大公司和歐洲的瓜葛太深,像 GE 在 1934 年就被德國政府下屬的公司買下了,當然不支持干涉。結果美國在 35-39 年通過一連串的《中立法案》,力圖不介入歐洲戰場。
只有在亞洲戰場,羅斯福獲得了國內近乎一致的支持。一方面美國的外交政策,從 20 世紀初,就認為中國應該是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盟國。像胡佛這樣的總統,曾在中國工作,會說不錯的中文。另一方面,美國的媒體在此時對中國也相當友好。比如美國當時銷量最大的雜志,《時代周刊》和《生活》的老闆 Henry Luce,就生於中國。Luce 是堅決反日,支持美中聯盟的人。據估計,《生活》雜志一期能有上千萬銷售,數千萬人閱讀。像在中國長大,以中國為背景寫作的賽珍珠,也是在此時走紅(31 年 Good Earth 暢銷書,32 年普利策,38 年諾貝爾文學獎)。而美國人就喜歡看弱者抗擊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好萊塢就知道這個)。
結果,《中立法案》說,美國不得向交戰方賣武器,羅斯福就敢宣布中國和日本不在交戰中,並以此向中國提供援助。同時,知道必然會參戰,羅斯福也利用國內的支持,借機默默的開始的武裝軍備的過程。(為了不讓民眾反感,主要選擇了開動資源投入巨大,但徵兵人數極少的海軍。)
最終,讓美國人毫無保留的參戰的,是珍珠港事件。
從一定程度上說,讓美國最終放棄了它堅持了兩百年的孤立主義,成為世界警察的觸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