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城市化如何走

中國城市化如何走

發布時間:2022-07-28 20:05:13

㈠ 談談你認為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應該怎麼走急用!!!!

中國目前城市化的比例僅為43%,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但是,每年中國城市化將增長一個多百分點,速度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以為,上海世博會我們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的道路。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因為在今天的世界上,城市化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城市的出現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今天城市化究竟應如何進行確實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重大課題。今天的世界城市化的模式,大體上是西方創造的。但是,這個模式到了一個需要大反思的時候了,因為世界正處在一場新能源革命、新產業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推動這三場革命的有三大因素:一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它們的人口大約有33億,據估計,2020年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可能會達到20億人,新增加的大部分是來自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這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西方國家崛起的時候,它們的人口是有限的。二是資源瓶頸。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如果再沿用發達國家的那種模式,地球上沒有那麼多資源。有人估算過,如果中國沿用美國的發展模式,需要三個地球才能供給中國所需要的資源。三是氣候變化的壓力。當今世界的氣候正在變化,世界上600名頂尖級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氣候變化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全球氣候在繼續變暖,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來扭轉這個趨勢,人類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2008年底,我先後去了美國和香港出席國際會議。我聽到美國人香港人都對我說,中國一些城市建設正在重犯美國當年的錯誤。美國的城市都經歷過一段「攤大餅」發展時期,人們富裕起來後就遷出市中心,搬到遠隔城市幾十公里的遠郊區去居住。因為,遠郊區空氣好,綠化面積大,這些富人在遠郊區建了很大的房子。他們每天花費兩、三個小時開汽車往返於遠郊區和市中心的辦公地之間。久而久之,美國人發現這種生活方式並不令人羨慕,因為每天兩、三個小時花費在交通上使整個生活變得極為緊張,而且能源消耗比在市內居住增加了好幾倍。現在許多美國人已經放棄了這種生活方式,又重新回到了城市裡。城市的環境也隨之改善,每天乘地鐵上班,半個小時就夠了。兩種生活方式比較一下,前一種是不可持續的,後一種是可持續的,而且後一種生活質量要比前一種好的多。在美國人開始糾正他們過去錯誤的時候,我們中國不少城市卻在重蹈昔日美國錯誤的覆轍,這不僅會造成極大的浪費,而且與時代潮流相左。

世博會不是廣交會,世博會不賣商品。世博會是一次理念的大展示、大交流。上海世博會參展國家的數量是破歷史紀錄的,各國都會展現各自對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的理解,各國都會展現自己城市化的最好成果和失敗的教訓。我相信,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中國,一定能夠博採各家之長,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的發展道路,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老百姓住在城市裡,感到心情舒暢、生活安逸,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這可能是我們抓住了這次百年不遇機遇的最好體現,不僅有益於中國,而且更有益於全世界。 (責任編輯:劉鎏)

㈡ 中國城市化率達到50%之後,怎麼走

目前的城市化,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兩個地方,他們猶如兩個毒瘤,吞噬著健康的經濟發展,使之越走越遠。當前,中國的城市化,應當吸取國外的經驗教訓,堅持農業產業化,摒棄小農經濟,在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的過程中,政府應當提供足夠的引導和協助,關注新進市民,而不是一味排斥,不僅在住宅方面,也在創業。工作等方面,使得他們有出路,通過幾個世代的奮斗,形成一批中產階級,讓其成為經濟興盛發展的強大動力。

㈢ 中國城鎮化的未來怎麼走

據報道,在日前的相關會議上,中國領導人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發展協調發展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的格局,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在城市群的大框架下,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就意味著重點它也是在2035年以後,在城鎮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要解決城鎮化質量提高的問題,要解決兩億多農民工如何在城市中如何真正的轉化成市民。

希望中國城鎮化建設可以早日實現!

㈣ 中國應該走怎麼樣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聲,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根據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只有大城市才能具備與世界進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礎設施;只有大城市才能有足夠的產業集聚和經濟規模參與全球性的城市間競爭。21世紀將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全球城市圈間分工、交流、合作、競爭諸關系的日益強化。從某種意義上而言,21世紀國際競爭的基本單位既不是企業也不是國家,而是大城市圈。所以中國要想在21世紀的世界競爭中獲勝,必須放棄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城市格局和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走集約型的城市化道路。

http://www.dajun.com.cn/dachengshi.htm

㈤ 我國城市化的主要途徑是走什麼道路

中國城市化進程當中的農民工戶籍市民化問題,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當中非常特殊的問題,也是非常緊迫、各級政府感到非常困擾、社會各界非常關注,但是在短時期內又不可能用一種政策、一種模式完全解決的問題。 城市文化遺產景觀與保護,這是全世界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處理現代化與歷史文化傳統關系的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來說,這個問題的解決在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此次論壇將對這兩個重要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 城市化是中國現代化繞不開的問題 城市化是伴隨著工業化發展起來的,城市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一直到近代產業革命以後,城市的規模、城市的功能才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城市才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心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帶動的力量,也就開始了近代意義上的城市化的進程。自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進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佔總人口3%左右,過了100年,到1900年,提高了大約十個百分點,即13-14%。20世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在世界大戰期間,城市化發生停滯扭轉,即使如此,這一百年全世界城市化率還是有非常明顯的提高,到2000年已達到48%。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城市化水平佔30%-70%的時候是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現在我們中國正處在這樣一個時期,可以說城市化是最近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空間,這是一個積極的方面。

㈥ 未來的中國城鎮化道路該怎麼走

?一份國家層面上的規劃給出了答案。 本報獲悉,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十多個部委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將於今年全國兩會前後對外頒布。該規劃將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發展思路,提出了具體要求。 按照上述規劃,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遵從「公平共享」、「集約高效」、「可持續」三個原則,按照「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要求,推動城鎮化發展由速度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具體到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更進一步的規劃是,在東部地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9.51,-0.10,-1.04%)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創造新需求,本報了解到,圍繞未來城鎮化戰略布局,下一步國家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為破解城鎮化的改革難題,未來除了將大幅度提高農村征地補償,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之外,還有可能在全國統一推行居住證,而這樣的改革,勢必也會對解決收入分配、擴大內需等問題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實施「城市群」戰略 十八大之前,對於城鎮化建設,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十七大的進一步補充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業內人士普遍的說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是在未來城鎮化發展方向上釋放出了「轉型」的「新信號」。 從1978年到2011年,城鎮人口從1.72億人增加到6.9億人,城鎮化率從17.92%提升到51.27%,雖然從表面上看,中國城鎮化建設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後潛藏的諸多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 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統計是以常住人口計算,按照這樣的演算法是已經突破了50%,但如果按照有城鎮戶籍的人數,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來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大概只有35%-36%。官方統計的數據是,在城鎮打工的2.6億的農民工中,真正在城市購房的還不足1%;大約有1.59億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農民工及其家屬是處於「半市民化」狀態。 戶籍制度引發的矛盾之外,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的滯後,以及近年來一些城市出現的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事故災害等問題,對各級政府城市治理能力也形成壓力和挑戰。 在2010年底中央向各省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決策層就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信號,其中最為明確的是提出了要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的「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在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化開發的同時,形成三個特大城市群,在哈長、江淮、中原、長江中游等地區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目前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並將於全國兩會前後頒布的《規劃》,就是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基礎上,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出的更為長遠、更為清晰的戰略布局。 土地制度是障礙 按照一些業內專家的觀點,要破解中國城鎮化的改革難題,現行的土地和戶籍管理制度是兩個繞不開的障礙,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等對此開出的葯方是,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要聯動,戶籍方面,先讓長期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能夠市民化;土地方面,要提高農村征地補償,逐步實現農村集體土地同權同價參與城鎮開發。 鄭風田表示,由於受戶籍的限制,目前處於「半市民化」狀態的農民工,享受不到城市的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服務,官方統計的超過50%城鎮化率實際上是半截子的城鎮化,戶籍制度背後反映的是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工農差距,如果戶籍改革制度能較快到位,將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標提供良好的機遇,會推動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10年甚至20年,相反,則會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帶來更大的社會矛盾。 李鐵認為,中國實行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已經50多年了,由於上世紀80年代未能同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現在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十分嚴重,當務之急是把攻堅的改革和阻力較小的改革能夠分頭推進,比如,目前舉家遷徙到城鎮的外來農村人口就有4000萬人,如果能夠先讓這批人真正市民化,這樣,既可以減少城市戶改壓力,也會徹底解決長期積累的矛盾。 鄭風田、李鐵等專家都認為現行的土地制度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大障礙。由於城鄉差距很大,農民工在城市買不起房子,很多人擠在一塊,住的是「老鼠窩」,而他們老家的房子是「空心村」,耕地也被荒蕪了,這是對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土地改革應該盡快破除政府壟斷征地,實行同地地權同利,讓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能夠真正入市。 李鐵對土地政策進一步的分析是,現行政府壟斷征地模式,更多的是維護和支撐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讓城市居民在二次分配中利益最大化。這種模式最為嚴重的後果是城鎮居民的利益會被固化。於是形成了大量的視覺城市、景觀城市、生態城市,而形成這樣的現狀下,城市就很難讓低收入的「農民工」來分享城市公共服務的蛋糕。 李鐵表示,征地制度改革就是要提高農村土地的價格,而且要讓土地的收益更多進入農民自己的口袋。 與鄭風田、李鐵等專家的觀點相一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也認為應該盡快解決農村土地資源嚴重浪費問題,「當前最要緊的就是給農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權證、宅基地的使用權證和房產證」。

㈦ 試述中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

中國的城市發展方針策略的演變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即重點建設,穩步前進階段;控制大城市規模,發展小城鎮階段;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建設小城鎮階段;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階段。目前,中國對城市化採取的政策是:「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以城市領導農村,推進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

㈧ 中國城市化之路怎麼走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吧,因為城市化其實是以後社會發展的方向,但是真正全部城市化以後,是不是對社會就完全很好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城市化如何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76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4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3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4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18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77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68
越南胡志明市是哪個民族 瀏覽:957
中國的高鐵如何使世界驚嘆 瀏覽:166
伊朗總統每年工資多少 瀏覽:443
在越南住酒店多少錢 瀏覽:585
英國簽證有效期過了怎麼辦 瀏覽:227
中國的富二代有哪些 瀏覽:674
中國為什麼禁止臉譜網 瀏覽:812
伊朗包機為啥什麼要直飛甘肅蘭州呢 瀏覽:423
蘇聯為什麼打中國 瀏覽:868
美國為什麼解凍伊朗油 瀏覽:722
英國二手車一年多少錢啊 瀏覽:124
中國海洋大學疫情期間如何出入 瀏覽:396
錫金是怎麼從印度獨立出去的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