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餐的就坐原則是什麼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以右為尊。兩個人一同並排就坐,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為上菜方向,靠右坐的人因此要比靠左坐的人優先受到照顧。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高檔餐廳里,往往有優美的精緻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個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牆的位置為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為下座。
禮儀貼士: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著片檸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B. 長輩和晚輩坐在桌子上正確的入座方式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後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贊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加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有的人喝湯時,也用嘴使勁吹,弄出嗦嘍嗦嘍的聲音來,這也是不合乎禮儀要求的。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現在商海如潮湧,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九,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總之,和客人、長輩等眾人一起進餐時,要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氣氛和諧。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這里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那裡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
C. 中國人吃飯的座次順序是什麼
現在的中國,似乎對座位次序不怎麼講究了,想怎麼坐就怎麼坐,離上菜口遠一點,離小孩子遠一點,可以吃得比較盡興。但在中國古代,還是很講究的。今天咱們就從中國古代的禮儀來講講餐桌上次序問題。
這是方桌上的尊卑順序。如果是圓桌兒上吃涮鍋子呢?
稍微動動腦筋就能清楚:仍然是坐在正西為最尊,坐在正東是請客掏錢。其餘的仍然是那兩個原則:
1.首先離貴賓更近者為尊;
2.其次以右(坐北向南)為尊。
D. 簡述中餐桌次排列方法和原則
以中式就餐座位禮儀為例講解一下,傳統的中式就餐通常是以圓桌或者八仙桌為模板。
1、以右為尊:
通常情況下,主人請客吃飯的時候,要按照「右高左低」的角度來安排大家的座位,一般視為右邊為上座,左邊為下座。主人應該讓客人坐在靠右邊的位置,然後主人陪坐在左邊,因為中國的餐廳上菜的時候往往是順時針上菜,這樣的話,一盤菜上來,按照順時針的順序,客人可以先一步嘗到美味,然後主人再品菜。
2、以中間的座位為上座:
在餐廳就餐的時候,如果同行的人比較少,大家都不知道怎樣入座時,通常是以中間的座位為上座,然後兩側其他的人為下座。例如和領導出去吃飯,這個時候可以主動請上司坐在中間的位置,然後下屬坐在兩邊比較合適一些;或者是平常和家裡的人出去吃飯,要讓長輩坐在中間的位置。
3、以靠主台的位置為上座:
可以通過婚宴或者生日宴會為例,這樣的場合通常都是有舉行儀式的禮賓台的,傳統意義上,我們以靠近禮賓台的座位視為上座,這樣可以突出主要賓客的地位,方便更好的觀禮,剩下的客人則是分坐在主賓座位靠後的位置即可;如果在現場沒有主賓台的話,可以選擇背靠主要背景牆的座位作為上座。
4、以面對正門的座位為上座:
如果在包間里吃飯,進入包間安排座位的時候,一般是以面對著正門的座位為上首座位的。平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也可以注意到,被宴請的主要賓客都是坐在面對著正門的位置的,這也可以體現出對宴請賓客的尊重;同時在上菜的時候,客人不會因為上菜而弄得手忙腳亂,也不會讓主人因此而失了規矩。
E. 餐桌禮儀的座次順序
1、圓桌酒席座次安排
圓桌是目前酒店普遍使用的餐台式樣,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廳或室的方位與裝飾設計風格而定,或取向門、朝陽,或依廳室設計裝飾風格所體現出的重心與突出位置設首位;
按普通的宴席來講,一般主陪在面對房門的上方中間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對面,1號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號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號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號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隨意。
2、長條桌型座次安排
長條桌型一般人數較少的話,主人和女主人可以坐在桌子的中間,如果人數較多,要坐在桌子的兩頭。
酒桌座次禮儀應符合宴請性質
1、家庭聚會座次安排
家庭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也就是就,不論誰請客,輩份較高或年齡較長者要坐在較裡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時還要在長輩旁邊安排一位老人喜歡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
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2、朋友聚會座次安排
朋友、同學、戰友等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來講是誰請客誰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叫坐東或莊主,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餘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3、接待客人座次安排
接待客人屬於外交范疇,酒桌上的座次講究可能多一些。一般來講接待客人分主客兩方。總如果是一間房間的雅座,正沖著門口的座位是主陪,就是主家,也就是請客的主人。
客人全部落座,主陪的右手邊是主賓,就是今晚宴請的主角,左手邊是副賓。如果主人對宴請的一行人不是很熟悉,這裡面肯定有一個和主陪熟悉的人,他會請這個人安排主賓、副賓的位置。一般主賓落座,會安排其他隨他來的客人的位置。
副陪坐在主陪的對面,坐在副陪右面的叫三賓,左面的叫四賓。
F. 傳統的座次尊卑上有什麼規定和講究
(1)座位的禮儀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後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 以供讀者參考。
(2)桌次的順序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台,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對飯廳或禮堂為正位,以右旁為大,左旁為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為大, 右旁次之,左旁為小。
(3)席次的安排 賓客邀妥後,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目前我國以中餐圓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兩種席次的安排。兩種方式不一,但基本原則相同。一般而言,必須注意下列 原則:
1、以右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為尊,左為卑。故如男女主人並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為大。如席設兩桌,男女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為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為大, 左側為小。
2、職位或地位高者為尊,高者座上席,依職位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 能逾越。
3、職位或地位相同,則必須依官職傳統習慣定位。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為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眾多賓客中,男主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後,夫不見得與 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 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為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為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排位時男女互為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 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在非正式的宴會場合,尤應烙遵。如某君已為部長,而某教授為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不能將某教授排在該部長 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賓。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對座的席次,不論圓桌或長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類推),座次的安排,必有兩男兩女並座的情形。此或然無法規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類推)為宜。
G. 飯桌上什麼方向為主坐
面南方向為主坐。
1、面門為上:倘若用餐時,有人面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依照禮儀慣例則應以面對正門者為上座,以背對正門者為下座。
2、中座為尊:三人一同就餐時,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於在其兩側就座之人。
3、右高左低:當兩人一同並排就座時,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優先受到照顧。
4、觀景為佳: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緻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此時應以觀賞角度最佳處為上座。
(7)中國餐桌怎麼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開始入座的時候,盡量先讓客人入座,最好是讓客人坐上席,然後請長者坐主席旁,如果是去別人家做客,入座後盡量不要再來回走動,如果有事情的話,要先和主人打招呼。
2、在開始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客人吃,和長者動筷子。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些菜離的遠一些,就建議少吃一些,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喝湯的時候也不要發出聲音。
3、還要注意進餐的時候,在飯桌上不打飽嗝,最好是這類的聲音都不要發出。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或者是沒有控制住等,這時候要說一些表示歉意的話。
H. 中國的餐桌禮儀
中國餐桌禮儀分為入座禮儀和進餐禮儀,入座時要請客人先入席,然後請長者入席,而且要從椅子的左邊就坐,並且進餐過程中,不能發出其它聲音,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就餐完畢後,不要在餐桌前剔牙。
中國有哪些餐桌禮儀
1、入座禮儀
中國餐桌上有入座的禮儀。宴請賓客時,要請客人先入席,然後請長輩入席,自己最後入席,而且在入席時,要從椅子的左邊就坐,如果就餐位置靠近門口,則對著門口的位置為上座。
2、進餐禮儀
進餐的過程中,要等餐桌上的長輩動筷子後,才能夾菜吃飯,而且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不能越過他人夾菜,並且就餐時不能發出其它的響聲,如果要為他人布菜,最好使用公筷。
3、注意事項
注意就餐完畢後,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需要使用餐巾或者手擋住嘴巴,而且在離席時,要向主人家表達感謝,並邀請對方到自己家中做客。
I. 中餐禮儀 方桌如何安排座位
決定餐桌高低次序的原則是:主桌排定之後,其餘桌次的高低以離主桌的遠近而定,近者為高,遠者為低;平行者以右桌為高,左桌為低。
在正式的宴會廳內安排桌次時,主要有以下幾條規矩:
1、以右為上:即各桌橫向並列時,以面對宴會廳正門時為准,右側的餐桌高於左桌的餐桌。
2、以遠為上:即各桌縱向排列時,以距離宴會廳正門的遠近為准,距其愈遠,餐桌的桌次越高。
3、居中為上:即各桌圍繞在一起時,居於正中內的那張餐桌應為主桌。
4、臨台為上:即宴會廳內若有專用的講台時,應當背靠講台的餐桌為主桌。若宴會廳內沒有專用講台,有時也可以背臨主要畫幅的那張餐桌為主台。
食禮劃分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