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將軍

中國有哪些將軍

發布時間:2022-07-29 02:13:56

① 中國有多少個將軍

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1044位將軍 我國55年授銜部分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上將共 57人: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泅琪、呂正操、朱良才、劉 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楊至誠、楊成武、楊 得志、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 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閻紅彥、黃永勝、 董其武、彭紹輝、韓先楚、傅鍾、傅秋濤、謝富治、賴傳珠。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將 徐立清 肖向榮 張經武 張震 劉志堅 閻揆要 鍾赤兵 唐天際 譚希林 莫文驊 劉道生 陶勇 吳法憲 成 鈞 程世才 李天煥 廖漢生 郭化若 唐延傑 張南生 杜義德 王必成 王近山 萬毅王諍孫毅朱明 王宗 槐 蔡順禮 邱會作 張令彬 饒正錫 倪志亮 梁必業 李作鵬 趙啟民 方強 羅舜初 王秉璋 羅元發 聶風智 曹里 懷 周赤萍 邱創成 匡裕民 向仲華 譚家述 李壽軒 崔田民 歐陽毅 冼恆漢 王恩茂 張國華 肖望東 丁秋生 賴 毅 曠任農 林維先 周貫五 劉先勝 劉培善 彭嘉慶 黃火星 劉興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興初 吳克華 畢占雲 陳正 湘 彭明治 姚哲杜平 甘渭漢 曾思玉 鄭維山 聶鶴亭 王尚榮 蘇靜 劉少文 劉西元 孔石泉 袁子欽 傅連 璋 韓振紀 李耀 鄧逸凡 湯平 余秋里 陳慶先 劉忠 孫繼先 張藩 徐斌洲 韋傑 滕海清 莊田 劉浩 天 楊秀山 周希漢 頓星雲 周仁傑 康志強 方正平 饒守坤 王輝球 常乾坤 曾國華 朱輝照 余立金 吳富善 黃志 勇 胡奇才 周彪彭林 劉昌毅 韓練成 張賢約 郭鵬 劉金軒 張達志 賽福鼎 鍾漢華 秦基偉 孔從周 范朝 利 譚冠三 李成芳 陳康 張才千 張翼翔 覃健 鮑先志 皮定鈞 周志堅 張祖諒 廖容標 劉飛 梁從學 錢 鈞 張仁初 饒子健 陳仁麒 楊國夫 晏福生 吳瑞林 楊梅生 田維揚 歐陽文 張池明 劉轉連 孔慶德 譚甫仁 何德 全 徐深吉 韓偉 袁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趙榕 肖新槐 吳信泉 周玉成 曾澤生 溫玉成 曾紹山 陳先瑞 曠伏 兆 李雪三 謝有法 張天雲 盧勝 黃新庭 吳先恩 阿沛*阿旺晉美 朵噶*彭饒錯傑 這些人都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功臣

② 中國目前現役的將軍有多少位

我軍目前在役的少將,大約不超過1500人,中將:500左右(包括預備役和民兵),上將:200左右(包括預備役和民兵)
。原則上應該是退一個補一個。保持總數不變。在役的上將不超過50個,大概只有30個吧。大致包括軍委的首長、各大軍區軍種的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新提拔的海軍司令員,一般軍銜還沒有來得及提升,所以暫時可能還是中將。不過很快就可以提成上將的。將軍的總數中,應該不包括已經退役的將軍。恢復軍銜制已經二十年了,當過上將的恐怕快有300人了。

③ 我國歷史上30大著名將領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30大著名將領有韓信、白起、孫武、李靖、吳起、岳飛、霍去病、項羽、李世明、徐達、李勣(徐世績)、陳慶之、衛青、劉秀、拓跋燾、李牧、曹操、劉裕、戚繼光、慕容垂、趙匡胤、郭子儀、王翦、謝玄、樂毅、耶律大石、周瑜、韋睿、毛澤東、彭德懷。

④ 新中國十大將軍有哪些

1955年9月27日,中央軍委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10人大將軍銜,後被人們稱之為「十大大將」。

人物介紹:

粟裕: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劉伯承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徐海東:

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原黃陂縣灄源鄉會夏店裡滾石嶺會)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軍卓越的軍事家,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忠誠戰士,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陝北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

徐海東身經百戰,功勛卓著,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高超的指揮藝術,毛澤東高度贊揚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黃克誠:

黃克誠(1902.10.1——1986.12.28),男,湖南永興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

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他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陳賡:

陳賡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援越抗美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1952年,毛澤東主席點將陳賡籌建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1927年11月間,黨中央籌劃成立中央特科,特科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敵人警憲特務機關,探取敵人破壞我黨的陰謀,向黨和秘密組織報警,保衛黨的領導機關和革命活動的安全。陳賡曾任中央特科情報科科長。情報科在陳賡的領導下,多方偵知情況,為營救被捕的領導同志,嚴懲叛徒,做出了重要貢獻。

譚政:

譚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他是黨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早年參加秋收起義。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後被誣陷、監禁,文化大革命後擔任中央軍委顧問等。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8年於北京逝世。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專門從事政治工作的軍事家和政治工作的傑出領導者,譚政以其求實的態度、積極的思維、辛勤的耕耘一一不斷著書立說,對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和建國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的創建及其發展,從理論到實踐,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正如譚政80壽辰時徐向前元帥給他的賀信中所指出的:「您對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的建樹,您對革命的功跡,是永不磨滅的。」

肖勁光:

蕭勁光(1903.01.04—1989.03.29),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十大將之一。湖南省長沙人。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及以後均擔任要職。由於二簡字的原因,經常誤寫為「肖勁光」。

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赴蘇聯學習。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6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斯,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區政治委員,建黎泰警備區司令員兼紅11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兼紅7軍團政治委員,紅3軍團參謀長,中共陝甘寧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29軍軍長,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兼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第4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12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1、2、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3、4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5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7屆候補中央委員,第8、9、10、11屆中央委員。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第1次全體會議上被評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張雲逸:

張雲逸(1892——1974),男,漢族,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人。別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百色起義、反圍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7軍軍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張運鎰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國戰爭。1926年加入中共。參加過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革命軍旅長、師參謀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廣州、香港做黨的秘密工作。1929年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紅軍總司令部作戰部部長,中央縱隊先遣隊司令員,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4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新4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局第2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1、2、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1、2、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7、8、9、十屆中央委員。

毛澤東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

羅瑞卿:

羅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早年入黃埔軍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十八集團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中央局、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參與石家莊、太原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公安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1977年復職,1978年赴聯邦德國治療腿疾時去世。

王樹聲: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漢族,湖北麻城市乘馬崗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奠基人和領導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勛。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

許光達:

許光達(1908.11.19~1969.6.3)原名許德華,湖南長沙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許光達1925年加入中國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共。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任見習排長,同年在寧都加入南昌起義部隊,任排長、代理連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參謀長,第17師政治委員、師長,紅3軍第8師22團團長、8師師長,紅3軍第25團團長。1932年赴蘇聯,先後入國際列寧主義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7年回國。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3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區司令員,中央情報部1室主任,晉綏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第1野戰軍2兵團軍長,第2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1、2、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於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1歲。

許光達一生追隨共產黨,獻身於革命事業。「文革」期間,隨遭受關押和毆打,仍矢志不渝,並在隨身攜帶的《毛澤東選集》扉頁上,寫詩明志: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千辛膽未寒。只為人民謀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閑。

⑤ 中國開國將軍共有多少人

中國開國將軍共有1614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是1955年~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被授予將帥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的統稱。

包括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5)中國有哪些將軍擴展閱讀

開國將帥中,江西籍貫的將軍是最多的,共327人,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20.26%,他們包括肖華、陳奇涵、賴傳珠3位上將;梁興初、吳克華、王恩茂等38位開國中將;謝振華、曾克林、丁盛等286位開國少將。

湖北籍開國將帥也十分多,共232位,包括林彪1位元帥;徐海東、王樹聲2位大將;陳錫聯、王平、韓先楚等14位上將,秦基偉、聶鳳智、王近山等31位中將,王誠漢、譚友林、唐金龍等184位少將。

作為毛主席的故土,共有202位,包括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元帥;粟裕、陳賡、許光達等6位大將;蕭克、王震、楊得志等19位上將;廖漢生、張震、劉志堅等45位開國中將;段蘇權、鍾偉、裴周玉等129位開國少將。是出開國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一個省份,能夠說是猛將如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

⑥ 中國十大將軍他們出生地十大將軍出生日期

你所說的一般是指1955年,中國第一次授予大將的十位將軍。他們分別是:

粟裕: 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湖南會同人。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省永興縣人。

譚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

光勁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 湖南長沙人。

王樹聲: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漢族,湖北麻城人。

陳賡: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

羅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

許光達: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湖南省長沙縣人。

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人。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

⑦ 中國十大開國將軍

十大將軍包括: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將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瀏覽:378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76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4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3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4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18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77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68
越南胡志明市是哪個民族 瀏覽:957
中國的高鐵如何使世界驚嘆 瀏覽:166
伊朗總統每年工資多少 瀏覽:445
在越南住酒店多少錢 瀏覽:585
英國簽證有效期過了怎麼辦 瀏覽:227
中國的富二代有哪些 瀏覽:674
中國為什麼禁止臉譜網 瀏覽:812
伊朗包機為啥什麼要直飛甘肅蘭州呢 瀏覽:423
蘇聯為什麼打中國 瀏覽:868
美國為什麼解凍伊朗油 瀏覽:722
英國二手車一年多少錢啊 瀏覽:124
中國海洋大學疫情期間如何出入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