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瓜子什麼朝代傳入中國

瓜子什麼朝代傳入中國

發布時間:2022-07-30 12:04:50

A. 瓜子是哪個朝代傳到中國來的

瓜子,不論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以及平民百姓都喜歡吃。明代太監劉若愚撰的《酌中志》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喜愛用鮮西瓜子加鹽焙乾而食」。當代作家權延赤在《餐桌旁的領袖們》一書記述了「毛澤東喜歡吃黑瓜子(西瓜子),劉少奇喜歡吃葵花子」。

《紅樓夢》第八回中寫道:「黛玉和寶玉在梨香院作客,黛玉嗑著瓜子兒,只管抿著嘴笑。」《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一書還記述,頒發詔書宣布清帝溥儀退位的隆裕太後(光緒之妻),有個嗜好——吃瓜子。每天入寢宮前都要吃瓜子,不吃睡不著。由於吃瓜子吃得太多,隆裕太後的胃還出了毛病,而食慾大減。

吃瓜子的習俗起於何時?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西瓜》條中說:「瓜籽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看來吃西瓜子的習俗,在明代已有記述了。

清代康熙年間文昭《紫幢軒詩集》中《午夜》就有賣瓜子的詩句:「漏深車馬各還家,通夜沿街賣瓜子。」清代乾隆年間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一書,在《元旦》條中記載了當時北京在除夕時街上賣瓜子的盛況:「除夕之晚——賣瓜子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良可聽也。」

《中國帝王的私生活》一書,記述了乾隆皇帝喜歡看戲,每年都要在圓明園內演戲,新年之際,他還要在園內設有買賣街,依照市井商肆形式,設有古玩店、估衣店、酒肆、茶肆等,甚至連攜小籃賣瓜子的都有。

瓜子,顧名思義是瓜類的種子,如西瓜子、南瓜子,它每一粒都可以變成一條生命,故裡面含有的營養物質相當豐富,至少有二十多種。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比較豐富。瓜子還有葯用價值。《本草綱目》說西瓜子:「炒食,補中宜人,清肺潤腸,和中止渴」。

近數十年來,「葵瓜子」以異軍突起的姿態,加入了瓜子的行列。如今,中國的瓜子已跨出國門,進入到美國、日本等對食品衛生十分挑剔的國家……

B. 葵花籽是那個年代進中國的

葵花籽,即向日葵的果實。向日葵原產南美洲,約自明朝傳入中國,如今所知最早記載向日葵的文獻為明朝向日葵人王象晉所著《群芳譜》(1621年)。

C. 三國時期有瓜子么最好能給出具體背景。。。

1500年前的南朝墓葬里可以找到瓜子。被埋葬在地下這么多年了,這些瓜子保存完好,居然沒有絲毫碳化,出土時還保持著新鮮的黃色。」昨天,在南京繞越高速進行考古挖掘的南朝大墓中,考古工作人員在一個早期就被破壞得十分嚴重的南朝墓葬里發現了一小撮「瓜子」。專家對金陵晚報記者說,別小看了這些看起來隨時都會被忽略的「出土文物」,它們可能傳遞了有趣的歷史信息。




意外出土 數十粒瓜子

昨天下午,在考古人員用小鏟鏟甬道附近的泥土時,一個長圓形狀的物品隨著泥土紛紛掉落時突然出現。「這是一個陶俑的頭部」,考古工作人員說,「戴著冠帽,證明是一個男性」,記者注意到,這個陶俑頭部大約有5厘米長,靠著甬道牆壁呈直立狀。隨後,考古隊員又在土壤中發現了幾片閃光的物品,是一些打磨得非常薄的雲母片。專家推測說:墓主人看來身份不低,當年的隨葬品一定頗豐。

在對土壤仔細清理時,考古工作人員無意中又發現了一些泥土中有幾顆黃白色的不起眼小顆粒。工作人員取下一塊土壤。對小顆粒周圍的土壤仔細剝離後驚異地發現,這些黃白顆粒竟然是一顆顆瓜子。取過其中一片,發現這顆瓜子只剩下了瓜子殼,瓤肉早已經沒了,但是硬質的瓜子殼還有富有彈性,而且呈現鮮嫩的黃色。說明它們沒有在土壤中被碳化。

難以想像經歷了1500年,這些瓜子還能這么完整鮮活地保存下來。考古工作人員分析推斷:這些瓜子可能是隨葬品的一部分,它們有可能一直盛放在陶罐中,後來隨著陶罐被打破而失散到土壤中。

瓜子已熟 1500年前就吃零食

為什麼瓜子既沒有碳化,也沒有在土壤中生根發芽,並且還是新鮮的呢?專家說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有可能是因為瓜子經過了高溫處理,換而言之,就是炒熟或者蒸煮熟的瓜子。而且,有可能是1500年前的人們已經開始食用炒制瓜子。如果能證明,這大約是中國人最早嗑瓜子的記錄了。

專家看告訴記者,從照片上看,這些瓜子頗像小西瓜子或者南瓜子,但學術界普遍認為,西瓜和南瓜、葵瓜子等外來瓜種子明確傳入中國的時期都應在南朝之後。因此大致排除是西瓜子或者南瓜子的可能。但是在此之前,中國早已經有甜瓜了,如浙江在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遺跡考古中就曾發現過甜瓜子,1972年湖南馬王堆西漢古墓女屍體內也發現了138顆甜瓜子,而在近年來安徽六安雙墩王陵漢墓發掘出土的植物種子中也有甜瓜子。因此專家傾向認為,這些瓜子最有可能是某種甜瓜子。

盡管如此,專家還是很興奮,因為在此之前的考古發現表明:瓜子在過去僅僅是作為瓜果種子或者吃完瓜肉被拋棄的部分保留下來的,從無熟瓜子出現。南京出土的這些不起眼的熟瓜子,說明了在南朝中後期,就有食瓜子的習俗。

D. 葵花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我國嗑瓜子什麼時候開始呢有人說嗑瓜子是中國人的專利

1、在明代進入中國,而直到民國人們才開始流行食用葵花籽。

2、中國人嗑瓜子的習俗在明代已經流行,到清代和民國時期愈演愈烈。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來南瓜子開始流行,民國時期葵花子又異軍突起,最終確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19世紀中期的法國傳教士古伯察,來華之後就被嗑瓜子的風氣給驚到了:「這些人在用餐前把嗑瓜子當成開胃之需,確實是一道耐人尋味的景緻……無論是在大街旁,還是在小道邊,到處都可以買到。你就是到了最荒涼的地區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西瓜子。

在大清帝國各個地方,這種消費形式確是一種不可思議、超乎想像之事。」不光尋常百姓,就連富貴人家也不例外,《紅樓夢》第八回里林黛玉拜訪薛寶釵的時候,就邊嗑瓜子邊聊天。

(4)瓜子什麼朝代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人精於飲食,喜食瓜子,可能源於節儉的理念,而後逐漸深入到飲食文化層面,成了一種習俗。

嗑瓜子的習俗大概最早興於北方,這不單是因為嗑瓜子的記載主要發現於北方的歷史文獻中,更為客觀的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長,農閑時大家整天待在家中避寒——形象的說法叫「貓冬」,消磨時間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

E. 有哪些美味食物是明朝時傳入中國的

明朝時,大量外國物種傳入中國,比如我們愛吃的番薯、馬鈴薯、玉米、番茄、辣椒、向日葵和花生等農作物。從外國傳來的農作物不但豐富了人們的餐桌,玉米、番薯、馬鈴薯等農作物還解決了古代缺糧的問題,改變了中國的糧食結構。辣椒成為人們喜愛的蔬菜;瓜子和花生成為榨油原料和常見的零食。這些外來的物種已經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1、馬鈴薯

馬鈴薯又叫洋芋、土豆,原產於美洲,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馬鈴薯做成的土豆絲是我們最常吃的家常菜之一。

F. 花生和瓜子中國最早哪個朝代開始食用

花生原產美洲,是明末清初以後才傳過來的。
瓜子食用較早,古人多食用甜瓜的籽,這可能在史前就有,出土的實物可以見到春秋戰國的墓葬中就有。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於制皂和生發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瓜子:又叫瓜子兒,俗名叫邊果。它的種類較多,有葵花子、海瓜子、白瓜子、吊瓜子、西瓜子、南瓜籽、黃瓜子、絲瓜子等。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實,不但可以作為零食,而且還可以作為製作糕點的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是高檔健康的油脂來源。

閱讀全文

與瓜子什麼朝代傳入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戰日本佔地過的中國哪些地區 瀏覽:183
印度社會主義國家有多少人口 瀏覽:377
伊朗核問題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685
越南遊哪些景點 瀏覽:803
印尼有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455
印尼沐浴露什麼牌子 瀏覽:819
印度為什麼撤僑 瀏覽:162
江津義大利留學怎麼選 瀏覽:11
從中國坐船去英國最快要多久 瀏覽:933
印尼軍導彈多少枚2019 瀏覽:836
安卓怎麼看越南抖音 瀏覽:85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個省 瀏覽:665
越南10000元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2
印度的邊界有多少兵 瀏覽:702
印度洗衣液加工廠投資多少錢 瀏覽:576
udor義大利柱塞泵怎麼樣 瀏覽:546
越南人在中國的居留證可以簽多久 瀏覽:144
美國為什麼打伊朗將領 瀏覽:130
中國哪個省去義大利支援 瀏覽:986
中國銀行公對私美金結匯多久到賬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