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期間如何注意食品安全
1:買東西前關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買東西後發現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
3:食材選擇盡量到正規菜場、超市去選擇食材,避免不新鮮食材、拒絕野味、活禽。
4:制備食物用餐前後洗手,葷菜類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
5:出就餐盡量選擇分餐制,自覺使用公筷、公勺,不吃冷盤。
6:減少訂購外賣,必須訂外賣時,選擇無接觸配送,盡量選擇衛生有保障的商家。
(參考資料 網路 王海燕醫生)
以下,我給友友們說一些概念和一個關於食品安全的案例:
我們平時所說的保質期,就是那些印在產品外包裝上的日期,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保質期。在生活中,我們所說的保質期是過了這個時間,這個產品就不可食用不可用了。
但是那些印在產品包裝盒的日期是指食品保質期,是指在食品保質期內,商家保證食品的風味和口味與產品的描述是一致的。
那些印在產品包裝上的日期是可以人為界定的。同時,這個保質期是一個工業上的概念以及是法律用來判斷責任的標准,不是我們老百姓判斷能不能吃的界定。
簡單點說,那些商家所說的保質期等同於最佳食用期,過了最佳食用期的產品,在風味和口感上可能會與宣傳時所說的不一樣。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
屬於安全食品的范圍,是可以食用的,像某些超市在晚上快下班時會做臨期食品的打折活動。
過期食品就是指已經超過了食品質保期,同時過期食品分為短保期食品和長保期食品。
短保期食品在過期後很可能因為微生物未處理干凈,影響食品質量,不建議使用。
長保期食品在處理時微生物相對來說處理的較干凈,對食品的質量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可以食用(但過期太久就不要在食用了哦)。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過期食品和臨期食品的概念解釋。
那麼食用過期或者臨時食品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呢?
對於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可能會出現上吐下瀉的可能,嚴重一點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
不過!雖然咱們前面說了臨期食品和過期食品部分是課食用的,但仍然不建議大家去食用。
偶爾吃到了過期食品和臨期食品也不要慌張,但是長期吃過期或者臨期食品是不可取的。
最近關於韓國火雞面在國內保質期為半年,發到中國保質期為半年的事情,友友們知道嗎?
關於這個熱搜的後續我又去搜了一下:
【來自:微博 央視財經】
【獨家回應!#韓國三養食品公司回應火雞面保質期雙標#】
近日,一款自韓國進口的#網紅火雞面在韓保質期是中國的一半#引發了熱議。這款由韓國三養企業生產的方便麵,在韓國本土銷售的產品保質期顯示為半年,而到了中國之後,保質期就變成了一年。
對此,記者第一時間致電了該公司詢問相關情況,公司回復稱,三養食品所生產的方便麵都是在韓國本土生產,並獲得國際性食品安全認證。
考慮到從產品生產到全世界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韓國陸運及國際海上運輸、進口對象國或地區的檢疫、清關等漫長的過程。不僅是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方便麵保質期同樣為一年。據了解,三養食品在出口產品生產過程中添加抗氧化成分,延長流通期限,而韓國國內產品則流通速度較快,不添加抗氧化成分。
所以那些擔心自己吃了很多過期火雞面的友友,可以把揪著的心放下啦。
還有還有!
不知道之前老壇酸菜中酸菜的事件大家還記不記得。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我們疫情期間的,也是關於食品安全的。擔心有些uu沒跟上記憶消失,我來給大家復習一下哈:
在315晚會上,央視點名批評了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
它為各大快餐品牌和方便速食品牌公司提供的酸菜不適標准腌制池腌制的酸菜,而是從外面收購的土坑酸菜。
在曝出的視頻中:
工人們在腌制酸菜的土坑旁,有的穿著拖鞋,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幹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而這些酸菜被回收是並沒有收到衛生指標的檢測。
關於這次事件,康師傅很快做出了回應。這件事讓我們把關注點再一次放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上,像老壇酸菜這樣的事件,我們是已經知道了我們可能會受到傷害,所以會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賠償上:
在這里給大家科普兩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這條法規里的意思是:咱們消費者因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標準的食品收到損害,可以要求賠償。
首先,我想咱們吃了這么多年的酸菜面,都沒有覺得不適,其次,在這樣的狀況下,酸菜面的銷量可能會下滑。那我們沒有受到損害的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這條法規里說「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我想康師傅公司應該不會去說自己知道自己的產品使用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酸菜吧。
(參考資料 鬱律師說法)
以上,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在這次事件中讓我們拿到賠償,但是我們了解到了相關的食品安全法
如果我們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用這些法條保護自己。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網路王海燕醫生鬱律師說法)
2. 疫情期間餐飲防控措施
法律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間,餐飲業復工要求各地是不相同的,例如廣東就要求餐飲業復工的,每天對對從業人員進行晨檢、所有在崗員工應配戴口罩上崗並且定期更換口罩等。
法律依據:《廣東省餐飲服務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
(一)禁止經營、貯存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製品。
(二)不得采購、飼養和現場宰殺活禽畜動物。
(三)對肉及肉製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確保肉類來源可追溯,尤其是加強對豬肉「兩證一報告」的查驗,嚴禁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動物肉類及肉製品。
(四)餐飲服務經營單位應每天對從業人員進行晨檢(必要時每餐前檢查),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發現有發熱(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狀、呼吸道感染的在崗員工,應立即停止其工作並督促其及時就診,在醫院確診為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前不得上崗。
(五)所有在崗員工應配戴口罩上崗,且按規定及時更換口罩。
(六)從業人員應盡量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養殖或生病禽畜動物。
(七)從業人員在制備食物前、加工生食或熟食之後、餐前便後、接觸垃圾後,要用流動水和皂液採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時間不少於15秒。從業人員應提醒就餐人員在就餐前洗手。
(八)暫停從武漢來的工作人員工作,並協助將其送至所住(在)社區工作站做好信息登記,接受社區工作站管理,早晚測量體溫,14天內自我隔離觀察無恙後方可上崗。
(九)食品加工製作要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確保餐用具嚴格清洗消毒後使用,餐用具的清洗消毒參照《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十)每天對就餐場所、保潔設施、人員通道、電梯間和洗手間等進行消毒,洗手間應配備洗手水龍頭及洗手液、消毒液等。
(十一)保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的空氣流通,定期對空氣過濾裝置進行清潔消毒。
(十二)提供網路訂餐送餐服務的經營單位應對外送餐食的保溫箱、物流車廂及物流周轉用具進行每天清潔消毒。
(十三)如近期有出現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就餐過的餐廳,應開展終末消毒(傳染源住院、轉移、死亡而離開疫點或終止傳染狀態後,對疫點進行的一次徹底消毒)。
(十四)提高對疫情防控形勢的認識,配合政府加強對疫情防控有關政策法規、科學知識、防控措施的解讀和宣傳,加強對店內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如張貼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的指示牌等。
(十五)在疫情防控解除前,餐飲服務經營單位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
(十六)有條件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配備相應的測溫器具,對消費者進行發熱症狀檢測、提醒,如在就餐場所發現消費者有發熱、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積極勸離現場並提醒其及時到醫院就診。
3. 食品安全是第一,疫情下我們該如何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普遍受到關注的問題,中國人對於吃這方面最講究,吃的干凈可以說是吃這件事的前提。很多年前就出現過三鹿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等令全社會都感到震驚的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沒發生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生,必須要做好各種措施,防止出現大規模的食品安全問題。特別是在疫情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提高了。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有效地保證食品安全呢?除了要注意國內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還要注意進口食物的衛生安全問題。特別是疫情下的全世界,各種進口食品的衛生安全難以保障,因此一定要做好進口食品的檢測工作。總之,食品安全是一個需要全方位管控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才能做好。
4. 疫情期間,你都屯了哪些糧
1,首先就是蔬菜,耐儲存的蔬菜有以下幾種。
大白菜、西蘭花、包菜、土豆、白蘿卜、碗豆、干紅豆、黃豆、花生米、胡蘿卜、蓮藕、洋瓜、山葯、香菌腳、芋頭、大蔥等。
這些蔬菜便宜又耐放,一般放半個月左右是沒有問題的;
2,主食類,一般推薦購買真空包裝的大米,家庭條件好的,可以選擇「蜜米」罐裝大米。
因為罐裝的大米除了真空以外,還額外的充入了氮氣,細菌病毒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氧氣,沒有了氧氣,可想而知。因為充入了氮氣,可以長時間存放大米,雖說保質期一年,但是多放一年絕對是沒有問題,同時起到了防蟲防潮防光照的效果。一罐一頓飯,比起真空包裝的大米要好,防止了二次的污染。米的品種選用了中國目前最好的五常稻花香2號大米。抗病毒,抗地震,真的是把產品做到了極致。
蜜米 五常罐裝稻花香2號大米
3,像我們這種食肉獸,怎麼可能忽視了肉類呢。
肉的話,推薦大家購買正規超市裡新鮮的肉類,國產的哦。
因為超市的肉類把握了源頭,一般經過嚴格的挑選才能進入超市進行售賣。萬一出了質量問題,也能得到滿意的售後。
在有經濟的條件下,可以購買新鮮的肉類產品,但是由於存放時間較短,建議每次不需要購買太多的量,避免浪費。
5. 中國主人是如何准備和供應食物的
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
作為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飲食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中具有深厚的根基。當你作為一名遊客或者客人在中國的家庭或是飯館用膳時,你會發現,用膳儀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表現出得體的禮遇,會大大的增加你用膳的樂趣,並且,會令你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首先要會尊重人 在用膳時,曉得先尊重人是一個非常值得欽佩的傳統習慣,包括尊重晚輩、老師、客人,同時還要關照到孩子。中國人一直都很強調孝道。把最好的食物先留給家庭中更年長的成員這種行為已經在無數代人中約定俗成。在遠古的時代,一般人生活的物資都比較緊缺,但是,他們仍然盡最大努力供養他們的那些認為被兒孫供養是理所當然的老母親或老父親。
雖然,中國的主人家都是很熱情好客的,但是,你也必須先向他們顯示你的敬意。在用膳之前,主人家一般都會先說一些客氣話。在主人說「不客氣,盡情享用」之類的話前,客人不應該私自開始用膳,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恭,並且會令主人不高興。
主人在飯桌上放置剩菜的盤子,都會把主菜放在飯桌的中間,其他的菜均勻的圍著主菜的。如果主菜是以裁減或其他方式來裝飾准備過的,主人會把主菜對著主要客人或者長輩放在飯桌上。這也是一種美德的表現。
筷子的學問 中國是筷子的故鄉。筷子的文化在中國有著悠長的歷史。以筷子作為餐具的傳統還被推廣到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譬如:越南、北韓、南韓。筷子的發明反應了中國人的智慧。一雙筷子,看上去很普通,卻能撥動、夾住、攪拌食物。現今,筷子還被認為是一種結婚或其他重要儀式的吉祥禮物。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長時間離家遠行之後回到家,是意義非凡的。同時,也有一些食物與這個相關。遠行回家一般是以面條作為迎接的食物;而當有家人准備出門遠行,對一些小康家庭來說,則會以餃子作為餞行。這種風俗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特別流行。在龍舟節期間,雖然很多人都不能去到河岸的旁邊觀看龍舟比賽,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吃一種很特別的食物――粽子,一種用糯米做的,用竹或者蘆葦葉子包裹著的金字塔形狀的餃子。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擔心他在黃泉下缺少糧食,所以,特別做了這種食物給他。現在,這種食物已經演變成了很多其他的形狀和種類。
在中國農歷的最後一個月的第八天,人們會吃一種叫做「臘八粥」的粥。在遠古時代,就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和尚們會友善的和人們分享各種糧食,並以這些糧食做出這種美味的粥。人們至今還保留著這種傳統。除了這些之外,在除夕晚的年夜飯中,魚一直被用作象徵繁榮和富裕。
6. 疫情之下,社會各界為保證食品安全可以做什麼
最近北京的疫情又讓人捏了一把汗,特別是百事食品包裝袋上檢測出病毒,真的讓人揪心。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國外的疫情是一輪又一輪的高峰,隨著交通的高速發展,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村落,沒有國家可以在這場災難中獨善其身。食品作為人民生活的基礎,社會各界都應該積極的防護。
疫情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人類也變成了命運共同體。辛苦的一線醫療人員,他們才是最辛苦的存在。作為普通的群眾,我們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力,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
7. 上海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是如何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
上海疫情確實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部門是保障居民食品安全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是加大了各個環節的消毒力度,同時也是專門選擇一些能夠購買食品的通道,而且對每一個食品都不會落下消毒的情況。
在疫情之下食品安全是對人民最大的一個保障,必須要做到相關保障,才能夠讓市民安全放心的吃到食物。
一、加大各環節消毒
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相關的領導是對食品做出了最直接的管理和消毒,食物的消毒,是必須要做到位,因為現在的新冠很有可能會沾染到食物上讓食物也會感染,病毒同時也就感染到人的身上了,所以相關人員一定要加強對食品的消毒,不能夠忽略了對食品進行管控和消毒。
8. 疫情期間如何健康飲食,增強免疫力
在疫情期間,勤防護和勤消毒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對抗病毒入侵還需提高自身免疫力,雙管齊下。要想增強免疫能力,首先需在飲食上保證優質蛋白的充足攝入,同時做到飲食均衡多樣化。與此同時,堅持身體鍛煉、保持良好心態與充足睡眠也是強身健體,抵禦病毒的關鍵。
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
免疫力與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的關系最為密切。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就是蛋、奶、肉類,肉類包括魚蝦、雞鴨、瘦肉,還有大豆及其製品也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二、天天蔬果不可少
盡量做到餐餐有蔬菜,每天有水果。蔬菜每天要攝入1斤以上,一般我們建議要吃一些深色的蔬菜,比如韭菜、菠菜、西蘭花、西紅柿、胡蘿卜、紫甘藍等。另外,菌藻類、木耳、香菇、海帶等也要適量攝入一些。水果是維生素的很好的來源,每天攝入1~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就可以了。
三、保證谷薯類的攝入
谷薯類食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可以讓攝入的蛋白質不會當作能量消耗掉,而用於合成機體各種蛋白,包括各種免疫相關的蛋白。
要注意攝入全穀物(比如蕎麥、燕麥、玉米、雜豆等五穀雜糧),以及攝入一些薯類(比如紅薯、紫薯、土豆等)或者雜豆類食物(比如綠豆、紅豆、芸豆等)。
四、適量吃一些堅果
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含有多種有益脂肪酸、營養素等,適量攝入有益健康,但是不宜攝入過多,推薦每日可以保證10g左右,優選原味。堅果能量較高,如果當天不小心攝入過多,應注意適當減少總能量,比如晚上的炒菜可以換成湯菜,減少用油量。
五、適當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也是參與免疫的重要營養素,食物中主要來源是海水魚、蛋黃和肝臟等,曬太陽也是很好的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不過冬天日照較少,可以考慮適當補充維生素D滴劑。
9. 上海倡議做好14天左右食品和醫葯儲備,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所考慮的
引言:上海提出,要做好在家中食品和醫葯的儲備,這個舉動一方面是因為如今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具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經常會有突如其來的封控管理,因此為了保障居民的個人安全,正常飲食和生活,所以呼籲大家做好食品和醫葯的准備。另一方面這樣的舉動是為了提高大家的防疫意識,防止出現鬆懈的態度而無法應對突發的情況。有工作人員進行說明,這個提議並不是想讓大家去哄搶物資,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疫情防控,聽從工作安排。如果遭遇了封樓,封家,最起碼飲食和安全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萬一出現了緊急情況,足夠的食物和醫葯儲備也可以減少大家的困擾。
以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這樣的提醒是十分重要的。雖然中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國際上新冠疫情仍然是非常嚴重的,如果中國居民放鬆了懈怠,很可能會導致以前卷土重來。所以總體來說,上海的防疫意識如果可以得到提高的話,那麼人們的生命安全也可以得到更高的保障。上海的這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範作用,居民應該配合居委會的工作,在大方向上,這樣的舉措也都是為了居民著想。
10. 疫情期間政府的措施和方法
《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採取其他救助措施;(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三)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採取其他保護措施;(五)啟用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六)組織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七)保障食品、飲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八)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九)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十)採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