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和現代,有哪些人堪稱「漢子」(含事例)
一、所謂的「漢子」就是真正的男人,是那種為了正義的事業,哪怕明明知道是犧牲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的人,比如古代的班超,現代的譚嗣同。
二、解釋漢子這個詞:
1. 古時北方少數民族對漢族男子的稱呼。
《北齊書·魏蘭根傳》:「何物 漢 子,我與官,不肯就!」
2. 用為對男子的通稱。
唐 寒山 《詩》之二五三:「碌碌羣漢子,萬事由天公。」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水滸傳》第二七回:「那兩個漢子急待向前,被 武松 大喝一聲,驚的呆了。」 楊朔 《昨日的臨汾》:「村裡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著紅綠衣褲的婦女。」
3. 猶好漢,大丈夫。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一生聰明,要做甚麼三世諸佛,則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子。」 明 李贄 《五死篇》:「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漢子之所為,然則將何以死乎?」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世俗稱人曰漢子,猶雲大丈夫也。」京劇《黑旋風李逵》第四場:「我看你是條漢子,為何不投奔 梁山 ?」
三、舉例如下:
1、古代的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乃漢子: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後,便和班超言歸於好。
2、現代的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去留肝膽兩昆侖中的的「去留」可以作死生講,嵇康的《琴賦》有「委天命兮任去留」,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有「曷不委心任去留」,無論生還是死自己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有人認為「去留」不是「去」和「留」兩個對比的意思,而是要留下什麼。
「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譚公臨刑之前抒發的絕唱。意謂是我生為變法而生,死為變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義膽,像昆侖那樣高聳,譚公生如昆侖,死如昆侖。「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黃浚:《花隨人聖庵摭憶》,見楊廷福《譚嗣同年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頁)
㈡ 中國古代有哪些大公無私的人
這就很多了,最出名的有商鞅,春秋時晉國祁奚,西漢霍光,東漢董宣,三國諸葛亮,隋朝高炯,唐朝魏徵,北宋包拯、寇準,,明朝海瑞,清朝於成龍,一般來說歷史上著名的清官第一個特徵就是大公無私。
㈢ 中國古代如何形容一個人外向性格
擅長交際,言辭,外交!比如諸葛亮能言善辯,總之性格比較開朗的!
㈣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
1、紂王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擊敗商軍,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鶴壁)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看累了,開心一刻】
到底是誰先傳出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答:九九八十一難既然是用來考驗唐僧的,說明就是設計好的局。那麼,誰設計的局,想一想不就明白了嗎……
最後請您點擊下方說一說評論,這篇文章如果值得您看的請回復1,不值得您看的請回復2,謝謝您的參與!
㈤ 古代善於雄辯口才的人有哪些
王衍,吹牛大王,清談高手。辯論時誰都駁不倒他,為了駁倒對手,經常隨便推翻自己以前的論據,被當時人稱為「信口雌黃」。也是禍國殃民的典範。
㈥ 中國古代樂觀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中國古代樂觀的人物事例:
1、蘇軾
蘇軾數次被貶謫,但是仍舊豁達地面對人生,他有一首詩《薄薄酒》寫道:
五更待漏靴滿霜,不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
珠襦玉柙萬人相送歸北邙,不如懸鶉百結獨坐負朝陽。
生前富貴,死後文章,百年瞬息萬世忙。
夷、齊、盜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憂樂兩都忘。
2、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吳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負重傷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卻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志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勾踐害怕自己會因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
勾踐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加勞動,在越國人民的同心協力之下,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找到時機,一舉滅亡了吳國。
蘇格拉底樂觀的事跡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里。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
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㈦ 歷史上有哪些「文武雙全」的人
說到文物雙全這個事情其實也還是很有點說法的,為什麼這么說,畢竟把兩個時期都做到極致的人那其實還是很少很少的,我們都熟悉其實文武雙全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其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面也有超多的文武雙全的人卻被我們遺忘了,下面我們就著這個話題一起來揭秘看看,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是被我們遺忘的文物雙全的人了!
所以,做領導的,手下能得一個文武雙全之人,很是難得,而如果領導本身自己也是文武雙全,那就更是難得。
道理很簡單:原本需要兩個人湊一起才算完美,現在一個人就行了。
㈧ 中國古代著名的隱士有哪些
1、許由
許由(生卒年不詳),是堯舜時代的賢人道家前身。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縣許由村一帶活動,見到了賢人許由,便想傳位於許由。許由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便到潁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縣有一村名叫許由村,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人許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莊叫潁南,許由村在潁水河北面,潁南在潁水河南面,潁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傳說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今屬山東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為巢父葬處,在今聊城市東昌府區許營村西北二里許。聊城縣治曾移此。其墓旁傳為當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不明),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4、莊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戰國晚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 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㈨ 中國古代有志向的人有哪些
李白,杜甫,曹操,唐玄宗,祖沖之,張衡,王羲之,屈原,岳飛,文天祥,鄭成功,蘇武持節牧羊,林則徐虎門硝煙,陸游,辛棄疾
㈩ 中國古代對自由嚮往的名人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名人,嚮往的自由,多數是指想擺脫社會教條,禮教與思想束縛而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
在追求思想解放的名人有很多,主要是「道、佛、儒「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莊子、釋迦牟尼;
在追求禮教解放的名人有很多,主要是以反對女子封建禮教為主,如祝英台、謝靈運、李清照;
在追求心靈與夢想自由的名人有,竹林七賢、李白、屈原等一系列浪漫主義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