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做民族戰爭中國民族戰爭有那些
就是指一國受到佔領,對外為維護民族獨立的戰爭
中國民族戰爭有:抗擊八國聯軍、抗日戰爭
② 為什麼說中國的戰爭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1500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轉折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抗日戰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煥發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光輝一頁。
從世界意義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捲入其中。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戰爭的性質上看,抗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展開的一個決死戰爭,是一個民族反對另一個民族侵略、壓迫、奴役的戰爭。中國是正義的、進步的反侵略戰爭,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義的、野蠻的、侵略戰爭,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屠殺中國軍民,強行掠奪中國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遭到了慘重破壞,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
從戰爭的結果上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國人民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③ 中國人算不算戰斗民族
不算。
中華民族不是戰斗民族,而是戰爭民族。
耕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與游牧民族那種需要劫掠才能生存下去的戰斗民族完全不同。
因此歷史上中國人發動對外的戰爭往往以數十年、上百年計,而戰爭的最終目標是敵對民族消亡於歷史之中為結束,如東夷、西戎、北狄、匈奴、柔然、突厥、以及後來的高句麗、高麗、契丹、女真(滿不是以前的女真人)……
《公羊傳·庄公四年》中說:「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正是這種大復仇說和尚恥精神,讓我們一代代樹立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因此,我們不是戰斗民族。
我們是九世、百代之後依然復仇的戰爭民族。
④ 為什麼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一、全民族抗戰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舉國一致、同仇敵愾、共同抗擊外敵入侵的斗爭新局面,極大地增強了全體中華兒女抗戰必勝的鬥志與自信。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首倡者和行動者。「九一八」事變一爆發,中共中央就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號召「全中國工農勞苦民眾一致動員起來,給日本強盜與一切帝國主義以嚴重的回答」。
二、全民族抗戰為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成為中國戰場以持久抗戰實現由弱轉強、奪取最後勝利的重要條件。
國難當頭,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旗幟下,一般民眾動員起來了。盧溝橋戰事爆發後,我29軍需要麻袋修築工事,北平學生和市民發起捐獻萬條麻袋、一萬件背心運動,不到兩星期,麻袋已徵集得山一樣高。
三、全民族抗戰的堅持和發展,徹底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一擊而勝」和分化瓦解中國抗戰力量的陰謀。
盧溝橋事變一爆發,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即以民族大義致電蔣介石:「紅軍將士,咸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並迅速作出四項承諾以示誠意。
國內曾經充滿矛盾、長期敵對的各種勢力,如桂系、川系、粵系、滇系、湘系、西北軍、東北軍、中央軍等齊聚南京,誓言共謀國難、共度時艱。國民黨也開始放鬆黨禁,同意國共合作,設立國防參議會,聘請一些其他黨派和團體的知名人士為參議員,作為共赴國難的咨議機構。
四、全民族抗戰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中國抗戰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大力支援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九一八事變」後,當世界大國還在坐視旁觀或謀求與法西斯妥協的時候,中國軍民就獨立承擔起反法西斯的重任;
盧溝橋事變後,中國人民又舉全國之力,艱苦奮戰,粉碎了日軍企圖在短期內征服中國、變中國為其爭霸亞太地區的戰略基地的侵略計劃,把上百萬日軍精銳死死釘在中國戰場,延緩了整個法西斯勾結起來擴大侵略的進程,為主要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4)中國為什麼叫戰爭民族擴展閱讀:
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的勝利:
1、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2、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到毛澤東《論持久戰》指明抗戰前途;從堅持斗爭求團結鞏固統一戰線,到抓住國際國內有利時機及時反攻勝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戰勝利中的關鍵作用。
4、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
⑤ 為什麼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轉折點。
第三,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做出的了歷史性貢獻。
抗日戰爭的經過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
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⑥ 被中國稱為「戰斗民族」的俄羅斯,是用哪兩個字叫我們的
拋開歷史偏見,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歷史,我們不禁發現,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有時是「可恨的」,但有時卻是相當「可愛」的。因為中國和俄羅斯自古以來都是陸地接壤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摩擦,就像和分分,吵過架的兄弟一樣,他們也有彼此的昵稱。
而且他們還把契丹, 西遼當成漢族, 中國,畢竟西遼還是有著自己濃厚的游牧文化,但是受唐朝遺風的影響,文明程度遠高於當時的西域國家。所以到目前為止,東歐和中亞的十幾個國家仍然稱中國為「國家」,其中當然包括「戰斗民族」俄羅斯!
今天推薦給你的書叫《世界上下五千年》。雖然世界的歷史永遠不能用一本書來概括,但這本書在人們面前展示了整個世界文明進步和歷史的藍圖。世界的歷史框架清晰明了,裡面的故事也發人深省。事實證明,5000年來,除了中國,世界各地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⑦ 中國稱俄羅斯為「戰斗民族」,他們又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名稱者,別彼此而檢虛實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出自《尹文子·大道上》,名稱在中國幾千年當中有著深厚文化歷史,在取名時,會根據五行生相剋或者以四柱八字喜命名,名稱往往都是一種符號,也是一種象徵。
中國朝代稱呼
縱觀歷朝歷代的稱呼,都是有著強大文化體系的支撐,雖然在漢朝就有“中國”一詞,但此時指的是中原,中土,而如今的中國已經強大起來,這兩個字也是對外的一張名片。
⑧ 俄羅斯是戰斗民族中國是個什麼名族
1 赤縣 神州 九州 華夏
中國曾有11個別稱:古朝鮮叫我們「掌櫃」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國家以對中國某一事物的具體印象,或以對中國的關系與態度為基礎,給中國以各式各樣的稱謂,雖然不乏褒義的美稱,其中也有一孔之見,有歷史偏見,甚至有少數國家對中國的歧視和敵意。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這些稱謂現在已大多棄之不用了,但這些稱謂中所包含的歷史,在我們共和國華誕之際,卻是值得我們回憶和記住的。
1、Sinian(震旦):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語中對中國的稱謂。曾經認為這是一種鴉雀,是中國特有的鳥。其實,震旦紀,是5億7千萬年前到18億年前的地質年代,這段時間在生命演化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在震旦紀的漫漫等待之後,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發就創造了地球上美麗絢爛的生命世界。
2、Seres(絲國):也稱塞里斯,古希臘和羅馬對中國西北地區及其居民的稱呼,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織造輕柔美麗絲綢的國家。漢代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各國大量輸出絲綢。西方史書記載,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凱撒大帝穿著中國絲綢袍子去看戲,引起了劇場的轟動,被認為是空前豪華的衣裳。
3、China:中國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種說法是,十八世紀以前,中國昌南鎮(今景德鎮,中文讀音與英文讀音十分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很受歡迎。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就這樣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
4、Chink(清國人):源於清朝的「Ching 」,在英文的俚語中也是中國人的意思,但帶有貶義的味道。因為,中國在清末時是最受人欺負的國家,而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也成了清國奴。
5、Chinoiserie(中國風):法語中的一個詞,指18世紀中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就是很多設計師和工匠大量採用中國題材,如中國服飾、龍、寶塔,結合藝術家想像創造出新形象。後來演化的意思較多,有古怪的,吹毛求疵的,繁瑣;中國風格,中國工藝品;也有中國的,中國人的意思。
6、Chinees(西內遜):「西內遜」是荷蘭語中專指華人的詞,也含著對中國的貶義,這是由於那時中國的老弱、保守、落後。現在「西內遜」這個詞的意義已僅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到中國餐館里去吃飯」,二指「中國人」。
7、(掌櫃):韓國有種說法,19世紀初華僑到朝鮮之後,當地人曾用「掌櫃」一詞來代表中國,意思是中國人精於做生意,精於算計,也稱中國人是「守財奴」,認為中國人掙錢不花。這個詞在韓語中有些貶義,現已幾乎不用。
8、Nuoc Tau(船國):越南民間有種說法,將中國說成是「船國」,將在越南居住的華人稱為「三船」,大概意思是指中國人是坐船來越南的,而且中國的船舶製造業讓越南人羨慕。
9、Blue-Ant(藍螞蟻):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廣大解放區流行「列寧裝」、解放裝。文革時期的服裝,以軍裝和藍、黑、灰、黃的單色調為主流,這種抹殺個性的政治化服裝時尚被推向了極至。一時間,中國人的著裝被外國人譏稱為千篇一律的「藍螞蟻」、「灰螞蟻」。
10、Cathe(契丹):俄語稱中國為Cathe或Kitay。有一種說。China一詞的來源應該是「契丹」。中國古代在西方不叫China,因為生產絲綢而叫做「塞里絲國」,就是今天Silk一詞的詞根。到了契丹建立的遼,和西方的貿易繁榮,國體開放,因此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當時北方民族,比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帶叫做「契丹」。隨著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漸表示中國的土地。「中國」在俄語中還有另外一個稱呼,直譯過來叫做「天下」。如果說前一個稱呼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中性詞,那麼俄羅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詞稱呼中國時,包含著的尊重與稱贊之情不言而喻。
⑨ 為什麼說中國是真正的戰斗民族
因為中國人好鬥,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爭名奪利,無憐憫之心,無羞恥之心,唯恐世界太平。